04.01 順德區實驗中學:名師引領 實現文化藝術雙修

王少傑、黃珍珍獲得由中國聲樂學會舉辦的2017年度“High C中國女青年聲樂大賽”全國總決賽“民族青年組優秀獎”;

美術科組在全國教育信息研究“十二五”規劃重大課題《中小學動漫課程實驗研究》的子課題《基於高中動漫興趣小組課題實施的探索》成功結題;

音樂老師陳珺在全國特色學校、特色教育先進工作者及特色教育優秀教師評選中,被評為“全國特色教育優秀教師”;

歷史老師鄭妍在國家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被評為部級優課;

……

要辦好教育,教師是關鍵。順德區實驗中學擁有一支兢兢業業、博學多才的教師隊伍。他們銳意進取,在專業學習上不斷創新和求索,頻頻站在領獎臺上;他們用愛和專業,幫助學生用汗水和努力堅持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


順德區實驗中學:名師引領 實現文化藝術雙修

實中教師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兢兢業業、銳意進取。


補充血液,從部屬師範大學招新

順德實中在編教師188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33人,本科以上學歷188人,高級教師51人、佔全體教師27.13%。據教學課程處主任賴波林介紹,學校2002年開設高中,面向全國招聘一批有經驗的高級教師,學校每年都到教育部直屬重點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原西南師範大學),和省屬師範院校華南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等學校進行教師招聘,補充新鮮血液。

目前,學校有國家級優秀教師1人;省級南粵教壇新秀、南粵優秀教師3人;佛山市骨幹教師2人、佛山市優秀青年教師2人、佛山市名班主任1人;順德區骨幹教師15人、順德區學科帶頭人4人;參加“國培”美術骨幹教師2人;參加“省培”美術音樂骨幹教師6人;參加佛山市“名校長培訓”工程1人。

賴波林表示,學校特色教師資源完全滿足學校特色發展需求,藝術特色教育教師隊伍尤為精良,有音樂教師15人,其中碩士4人,市區級骨幹老師2人,高級教師3人;美術教師16名,其中碩士3人,市區級骨幹老師2人,高級教師4名。藝術教師的教學水平、課程開發能力、學術鑽研精神在省市區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名師引領,向全國知名高校輸送優秀畢業生

主動提升專業、不斷探索教育方法、對學生有愛心和耐心,這樣的老師在實中比比皆是。


順德區實驗中學:名師引領 實現文化藝術雙修

楊芳老師創新課堂形式,學生走上講臺。


佛山市優秀教師、音樂科組長楊芳認為一個好老師,言行舉止、氣質要符合自己的學科,繁重的教學任務下,她堅持專業學習,向其他專業老師學習教法等。她創新課堂形式,角色反轉,讓學生上臺講課,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同時,她對科組青年教師教學及管理能力分層次有計劃逐步培養,已帶領科組全體教師具備高考教學能力。

在團長楊鵬、藝術總監郭志剛帶領下,民族交響樂團、舞蹈團、合唱團三大藝術團成為實中藝術教育特色名片。民樂團是順德唯一一支編制齊全的學生民族交響樂團,在國內各級比賽屢獲殊榮,曾被奧地利維也納邀請參加器樂比賽,曾獲得廣東省首屆中小學生器樂大賽金獎等多個獎項。


順德區實驗中學:名師引領 實現文化藝術雙修

民族交響樂團是實中藝術教育特色名片。


鄒國贇主要負責高考美術與陶藝教學,他對美術的熱愛,對陶藝的專注,在課程上深深地感染了學生,以致他的陶藝課是學生最喜歡的校本課之一。這個學期末,鄒國贇計劃做一場陶藝展覽,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未來,他計劃把學生帶上陶藝大賽的舞臺,向更高的榮譽出發。

帶班經驗豐富的順德區優秀班主任張濤每次接手新班,用很短的時間熟悉每個學生的個性、語言特徵、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善於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她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需求開展教學活動,把班會課開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課程,譬如美術班的班會課,有辯論賽,有建築學欣賞,有工業設計講座等,既鍛鍊了思維又開發了潛能。她的上課風格也是靈活多變的,理科班的學生愛表達,她制定規則,讓課堂氣氛活躍而井然有序;美術班學生安靜,她在講課的時候語言生動、幽默,儘量調動班上的氣氛。當了22年班主任,佛山市優秀班主任歐陽波兵稱自己為“接盤俠”,他把一個薄弱班帶成平行班,把一個平行班帶成平行班中的優秀班。他當班主任,一定會圍繞理想教育、行為養成、學法指導進行引導和教育。

順德區實驗中學:名師引領 實現文化藝術雙修

張濤老師輔導學生


數學科組著眼教學質量提升,堅決執行學校的教學策略,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為藝術特色學校的數學教育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針對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的特點,數學科組進行“減法教研”,減少難的知識點,固定進行“周測”,瞭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做到有針對性地練習和提高。

在名師的引領下,學校向北京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族大學、武漢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31所藝術院校和全國知名高等學府輸送了大批優秀畢業生。實中2018年高考實現了新的突破,普通類與藝術類齊頭並進,高優線78人,本科線上線人數317人,比去年增加47人。

打造名師,計劃開展教師素養根植工程

“學校最大的工程就是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我們要打造一支有朝氣、有活力,戰鬥力強的年輕教師團隊。”順德區實驗中學校長徐東皓認為,學校老師兢兢業業,無私奉獻,音樂老師楊芳有自己的校名師工作室,去年帶領學校女子合唱團參加廣東省藝術展演活動獲得一等獎;語文老師陳天旋也有自己的校名師工作室,文學社辦得有聲有色;……但這遠遠不夠,“名師促進學校的發展,名師的成長依賴學校,我們要搭建平臺和創造空間給老師更多的鍛鍊和成長。”


順德區實驗中學:名師引領 實現文化藝術雙修

老師不斷提升,最終受益的是學生


怎樣讓老師得到更好的提升?順德實中引進名師名人走進學校,如湖南省特級教師胡慧琦、順德藝術界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伍海成等,通過講座、進課堂等方式,把他們在專業上的成就,敬業精神等傳遞給老師,使他們提高自身要求。“名師要有紮實的專業功底,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教育有一種情懷。”

徐東皓推動學校與北京師範大學開展《順德實驗中學語文教師素養根植工程培訓》,方案一旦敲定將連續實施三年。屆時,學科能力的課堂教學改進、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解說職能、重點科目上升計劃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課程學習和培訓將陸續在實中舉行。

作為學校打造名師的“自選動作”,徐東皓選擇語文作為突破口有多方面考慮。從教研而言,要讓“大語文”的氛圍更濃厚,最近該校也和順德圖書館簽訂了“館校共建”閱讀基地協議;從文化素養而言,有助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音樂、美術都是融合了多種藝術成分的具有深厚民族傳統的綜合性藝術,把文學與藝術深度融合,有助於提高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從教師團隊而言,術科老師不懂歷史、不懂人文,文科老師不懂科學,都算不上好老師,希望以點帶面,通過語文帶動學校整體的教研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加強老師要有跨學科知識的意識。(鍾柳梅 韋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