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男人看了會哭泣,女人看了會流淚,從秒五開始,新海誠以他獨有的風格對著少男少女的心裡就是一頓猛戳。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彷彿有魔力一般,他總能把觀眾心裡那股“矯情”勁抓出來,沒看他電影之前,厭煩他天天就在說一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看了他電影后,媽呀!這是什麼神仙導演。他的電影就像一條暖流,從開始到結束,緩緩的流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最後留在心中。配合著每一幀截下來都是屏保的畫面,我們不斷被帶入到他自己的電影裡。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這個看起來有點油膩的中年大叔,以其細膩的畫風,從《星之聲》開始,出現在我們視野,《秒速五釐米》後,被我們熟知,藉著《你的名字》再次收穫了一大波路人粉。而因為《你的名字》,新海誠在日本獲得250億日元的票房,與千與千尋的差距也只有50億日元。


回顧新海誠的以前,其實沒有像一般成功人士一樣的多麼多麼慘,多麼多麼勵志。相反,他是個妥妥的“富二代”。原來他是日本建築公司“新津組”的老闆兒子,被人們發現這個秘密也是因為在《你的名字》上映時,他爸爸在公司的官網給自己兒子打了一波廣告。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圖片來自“新津組”公司官網

本來好好當自己的霸道總裁多好,可他畫風一變,做起了動畫。而他做動畫的理由也是簡單,不為名利,只單純的想要把內心的東西表達出來,這可能就是有錢人的生活我不懂吧!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很多人說,他和宮老爺子比差太多了,因為他的動畫全都是“小格局”,無非談情說愛。

他自己也說過:

我跟宮崎駿年齡差別很大,價值觀也有很大的差別,我認為我不可能做出像宮崎駿那樣很有動力、有活力、鼓舞人心的作品。但是我相信也有一些作品是隻有我才可以做出來的,作為一個創作者,更重要的是做自己認知裡面更大和更重要的事情。

但作為後來者,新海誠也很尊重宮崎駿,因為他知道想要寫出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是很難的。

宮崎駿善於在充滿童心的動畫中暗藏對社會狀況的諷刺,例如《螢火蟲之墓》就以圓潤的筆觸刻畫兄妹倆從而反應戰爭的殘酷。而新海誠則以清新、唯美的畫風以及稍虐心的故事斬獲了不止“御宅族”,還有過了年少懵懂無知年齡的我們的芳心。有著“宮崎駿接班人”之稱的新海誠和宮崎駿老爺子的電影風格背道而馳。

新海誠的動畫之路與宮崎駿的被我們認識時就是巔峰不同,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一路不斷嘗試,不斷在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風格。

表現方式與電影格局的轉變

新海誠的前期作品比較隱晦、難懂,例如《她和她的貓》,這部作品就用一個公貓的視角,以兩條時間線,即貓的時間線女主的時間線去展現女主平淡無奇的生活,看似枯燥無味的劇情其實想表達的是一個有關成長路上所遇到的愛與孤獨。而這種隱晦的表現方式就會使流傳度降低,觀眾點進去來不及體會就退出了,但新海誠的手法是成熟的。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中和過後,《秒速五釐米》出現了,以電車作為貫通全作的線,易懂卻不失深度地將分隔兩地的男女主角內心的渴望與彷徨展現的淋漓盡致。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表現方式這個口打開了,接下來就是格局的改變。

他也嘗試過大格局動畫,如《追逐繁星的孩子》中,他就嘗試過以一個宏大的世界觀去描繪一個迷茫、失去方向的老師為救愛人所做出得出格之事。然而,新海誠在此方面如他所說,確實拿捏不住,一個宏大的世界觀就需要用豐富的劇情與清晰的邏輯去解讀清楚,否則就會支離破碎,讓觀眾雲裡霧裡。這一點與《大魚海棠》尤為相似。導演都運用宏大的世界觀開篇,為了講清楚這個世界的起始與發展,耗費了大把時間,而同時又要兼顧他想表達的情感,導致最終兩者都沒有呈現出最好的效果。

結合前邊嘗試所呈現的最終效果,以及多年的學習前進後,《你的名字》橫空出世,這次他把格局把握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運作較短篇幅講清關於穿越的來龍去脈,劇情有伏筆和各種暗喻卻不難理解,講述自己拿手的小清新愛戀,最終得到了口碑票房雙豐收。

畫面的變化

新海誠對待畫面的極端程度可以說近乎瘋狂,要不就是簡潔到極致的《她和她的貓》,用簡筆畫和黑白配色。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要不就是他後後邊專攻的精細畫面類的作品。而《言葉之庭》就能看出是一部嘗試畫面的作品。畫面出來的一瞬間被人就被人驚呼妙哉,看到這畫面,我也大概懂了為什麼它只有40分鐘了,而難得可貴的是,他更在意細節畫面的刻畫。認真程度可以說是吹毛求疵,把光影的反射效果,水對光的反射再到物體上的形象,不漏分毫的展現,哪怕是一個鏡頭裡只有1秒鐘的小角落。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而他最中意的景色就是星空,所以在每部電影裡我們幾乎都能看到一個現實而又充滿魔幻的星空畫作出現。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故事細節

編劇的成功除了需要講清楚故事主線內容,更在於“搭橋”,即運用本與劇情無關的細節線路去豐富內容的呈現。

因為新海誠畢業於文學系,所以對文字詩句十分著迷,例如《繁星》中,反派就是一個語文老師的形象,多次運用在課堂上的鏡頭,主鏡在女主身上,背景音卻是老師上課時對歷史的講解。反派也是因為對歷史的入戲太深走向歧途。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還有在言葉之庭裡,把雪野也安排成一個語文老師的形象,並且與男主間以一首詩作為情感線路,將倆人關係的變化,形象具體的表現出來。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他還非常善於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融於電影中,例如你的名字裡的大隕石坑其實就是他在反映日本2011年後多發的自然災害。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除了這些觀眾看得見的細節,還有一些觀眾看不見的細節被他藏在了電影裡。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很多動畫導演有時候慣用一些天馬行空的畫面,只顧華麗與漂亮而失去了真實,新海誠卻將生活中見到的場景加以修飾放入電影中,時不時給自己的觀眾驚喜,告訴觀眾美無時無刻都存在在自己身邊。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這種對待電影的製作態度恰恰說明了他成功的原因,為了觀眾卻又不全為了觀眾而創作。

作為看著新海誠一部部作品過來的我們,幸運的見證了一代動畫大師的崛起之路。

而他的電影,細心的我們容易發現,大部分寫的都是十五六歲的正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竇初開,思想正處於懵懂,迷茫階段,有時還喜歡幻想,最容易走錯路和彎路。而新海誠雖已年近半百依然擁有和他們一樣對情感難得可貴的純粹,他把自己從人生的履歷中得到的啟發畫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引導著在成長路上失去方向的他們。

從《秒五》到《你的名字》,新海誠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下個月《天氣之子》在國內就上映了,不知道這次新海誠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