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丹陽|千年鳳飛地、兩朝帝王鄉

美麗的京杭大運河流經廣袤的蘇南大地,流經丹鳳朝陽、展翅升騰的地方——丹陽。

丹陽位於江蘇省南部,全市面積1059平方公里,人口90萬。在歲月的長河中,丹陽曾幾度易名。雲陽邑是丹陽最早的名稱。史載秦始皇東巡路過雲陽,史官占卜稱:雲陽有“王氣”。秦始皇為破雲陽的風水,命人鑿雲陽北崗,截直道使其曲,並將雲陽改為“曲阿”。 之後又有鳳美、簡州、蘭陵、延陵之稱。唐天寶元年,更名為丹陽。

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六千年的歷史幾乎和長江文明一起誕生;這是一片迷人的土地,濃縮了錦繡江南所有的繁華。市域10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點綴著眾多引人入勝的文物古蹟,默默地向人們講述著這塊土地上曾有過的光榮與夢想。

丹陽的歷史源流要從城南鳳凰山遺址說起。這座埋藏在地底的古村莊,向人們展示了丹陽先民們的奮鬥足跡和色彩斑斕的生活,把丹陽的文明史推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6000多年來,丹陽的先民們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勞作、繁衍生息,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歷史。

三千多年前,泰伯奔吳,開發江南,建立了吳國,傳為千古佳話。但當年泰伯所奔之“荊蠻”到底在何處?史學界一直爭議不斷。丹陽葛城,一座堙沒在荒草蔓煙中的吳國古城遺址,成為迄今為止江蘇境內發現的,時代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規格最高、面積最大、內涵極為豐富的吳國古城址,其時代從西周延續至春秋,貫穿整個吳國曆史,專家稱其為“吳國第一城”,也為我們解開了吳國的初創之謎。

這裡是春秋時吳國思想家、外交家季札的封地。季札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他三讓王位,隱居丹陽,他的高尚行為和德行廣為後世稱道。“季子掛劍”的故事至今膾炙人口,成為重信義、講誠信的典故。

東漢末,這裡是孫策、孫權稱雄江東、建立吳國的搖籃。

南北朝,這裡又是齊、梁兩代帝王的故里。齊朝的建立者齊高帝蕭道成和梁朝的建立者蕭衍等帝王就從今日丹陽的胡橋、荊林、訪仙一帶走出,開始了他們叱吒風雲的帝王生涯。

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在那個硝煙瀰漫、帝王更迭的亂世,78年間,先後有15位蕭氏皇帝輪流登場,締造了有名的齊梁王朝。那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化發達、學術繁榮的時代,其特殊的齊梁文化為後人所矚目,不僅以其成就在中國歷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對後世的文化發展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這裡有皇家寺廟皇業寺和皇家祠堂蕭氏祠堂的遺址。根據“聚族而葬”的慣例,齊、梁帝王死後,大多葬于丹陽境內,因而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陵群。現存的11處、26件南朝陵墓石刻,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陵口鎮的蕭梁河西岸,雄踞著一對天祿、麒麟石獸。當年,皇帝葬禮和公卿謁陵,由都城建康乘舟,下秦淮河,經由長江,運河進入蕭梁河抵此地上岸後前往諸陵,故稱其為陵口。

沿蕭梁河北行十多里,就是丹陽的荊林鎮三城巷村,村東北的田野中,一字兒地排著4座齊梁陵墓: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簡文帝莊陵,齊明帝興安陵。4座皇陵中,要數梁文帝蕭順之建陵最赫然醒目,梁文帝蕭順之,是梁武帝蕭衍的父親,他生前沒有做過皇帝,死後梁武帝追尊他為文皇帝。陵池內現存麒麟、天祿、龜 、蓮花石座、神道石柱。石柱挺撥莊嚴,柱身紋飾秀美,上有:“太祖文皇帝之神道”榜額,一塊正書順讀,一塊反書逆讀,兩額相對,一正一反。

梁文帝建陵對面,就是梁武帝修陵。梁武帝蕭衍是梁朝的開國皇帝,既是一名博學多才的學者,又是一個虔誠狂熱的佛教徒。他的長子昭明太子蕭統,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總集《昭明文選》。毛澤東在《二十四史》批註中曾這樣評價梁武帝:“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前的麒麟、天祿,是丹陽齊梁皇陵石刻中最完整的一對,其天祿複製品現陳列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內。蕭道生是齊明帝蕭鸞的父親,生前也沒有做過皇帝,死後被追尊為景皇帝,與江皇后合葬於修安陵,墓室中有“羽人戲龍”、“羽人戲獸”等五幅壁畫與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墓室中發現的“竹林七賢”、“馬騎鼓吹圖”壁畫,相映成趣,同為不可得的藝術珍品,被列為“國寶”。

丹陽|千年鳳飛地、兩朝帝王鄉

丹陽|千年鳳飛地、兩朝帝王鄉

在中國石雕藝術史的長河中,丹陽的南朝齊梁皇陵石刻上承春秋戰國與秦漢,下啟隋唐。齊梁皇陵石刻雄渾魄麗、流暢生動、蓄勢待發,體現了古代精湛的雕刻藝術,它們如同南朝的文學、書法、哲學等成就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一樣。它們不僅成為中國石雕史的傑作,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一千四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吹打著丹陽古城,也吹打著這些神奇的石獸,多少帝王的夢想,多少動人的故事,都已在歷史的長河中化為煙雲,唯有這些石獸,穿越漫漫的時間隧道,昂然雄踞在原野之中,向後人展示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光輝創造。

(本文原創,作者為丹陽市作家協會主席、海會文學院副院長石勝華先生,節選授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