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黃花梨透雕背板圈椅

明代

尺寸長58.5釐米、寬45.9釐米、高99釐米、座高50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圈椅之名是因圓靠背其狀如圈而得來,宋人稱之為“栲栳樣”,明《三才圖會》則稱之為“圓椅”,所謂“栲栳”就是用柳條或竹筐編成的大圓筐。

這件黃花梨圈椅椅圈五接,圓中略帶扁形。所謂“椅圈”,也就是圓形的扶手,清代《則例》則稱之為“月牙扶手”,造法有三接或五接之分,也即“三圈”或“五圈”。此椅整體比例勻稱,造型舒展大氣。其獨具特色之處在於背板,一般圈椅的靠背板為打槽裝板或獨板,板上或全素、或雕刻、或鑲嵌。但這件圈椅的靠背板作法卻不同於此,它介於二者之間,或者說二者兼有。靠背板兩邊立柱打槽,中嵌一塊從上到下的獨板,下有亮腳,上有團花。團花做法也很特別,是在靠背板上挖一如意頭形洞,另雕一與之相應形狀的蟠龍從前面嵌上去的。這種作法在傳世的圈椅中也是十分少見的。

黃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

明代

尺寸長52釐米、寬46.8釐米、高90釐米、座高46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明代南官帽椅類中有一種扶手傾斜度比較大的品種,扶手與後足連接處比一般扶手椅高,與搭腦相距較近,故呈現出向前傾斜之勢。這類形制在江南各地廣為流行,所見用材各有不同,工藝也有簡有繁,但特徵相同。

這對椅子搭腦與後腿,扶手與前腿交接處都使用挖菸袋鍋做法,反映出它做工工藝的講究。靠背為打槽裝板三段式做法,上段為浮雕草龍,下有亮腳,中段則選用紋理優美的板材鑲嵌。座屜也抹為混圓壓邊線,使得整體氣度非凡,雍容質樸,是一對明代南官帽椅的精品。

黃花梨草龍紋券口玫瑰椅

明代

尺寸:長 52 釐米、寬 46.8釐米、高 90釐米、座高 46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搭腦兩端與後立柱連接處,扶手與前立柱相接處都使用挖菸袋鍋做法,工藝講究,後背和兩側草龍紋角牙與卷草紋和雷紋渾然一體又富有變化,座面下加做券口牙板,靠背牙板及兩端牙板較寬,增加了牢固性,靠背內安裝門券口牙子,座面下安裝壺門牙板,淺雕卷草花紋,落在前橫牚上。兩側與後部面板之上均做羅鍋牚,增強結構堅固性,與面板以草龍造型連接,增強堅固性的同時,與整體裝飾合,雕飾均重點式點綴,起點綴或烘托作用。座椅部分採用上藤下棕的雙層屜子做法,這使座面具有一定的彈性,人坐上去能形成良好的壓力分佈,即便是久坐也不易感到疲乏。

黃花梨三欞矮靠背南官帽椅

明代

尺寸長 59釐米、寬 47.5釐米、高 81釐米、座高 49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此椅屬於矮靠背一種,外形近似玫瑰椅。靠背用直欞三根,三欞中間做垂直,左右上端向中微微傾斜,使靠背板的中間形成一定變化。因細長圓形的直材形似毛筆桿,蘇州地區又有“筆桿椅”或“筆梗椅”之俗稱。此椅形制規範,靈動秀氣,傳世傢俱中並不多見。

櫸木矮南官帽椅

明代

尺寸長77.8釐米、寬75釐米、高46釐米、座高30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凡是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的椅子,北京地區匠師通稱之為“南官帽椅”,這件櫸木南官帽椅因為座面要比一般官帽椅矮20釐米,因此可稱為“矮南官帽椅”。

此椅形制獨特,是傳世椅子中僅見的一例。搭腦向後彎曲幅度較大,兩端與後立柱相接處加裝透雕草花角牙,扶手與前立柱相接處也裝角牙。座面以下,四面直券口牙子。椅盤為軟屜原裝,未經改換,下有穿帶支撐,並披硃砂灰。兩扶手向外彎曲,扶手下的鐮刀把和鵝脖也做成兩彎形式,一方面增大了坐具的使用空間,一方面也使得整個造型線呈現一種曲線美。靠背板以方形鏟地浮雕為裝飾,較之一般的圓形雕花,則更容易使得這個空間充盈起來。當然,這件椅子最值得稱道的還是結構上的特點,椅盤高度只有一般明式椅的一半,加上墊子彷彿就是一件現代傢俱。明式官帽椅承載有禮制的意義,此椅據王世襄先生考證“很可能是寺院禪椅,專供趺坐而制”,而禪椅到了明代已逐漸進入文人生活。

這件椅子最早由張仃先生在東不壓橋一家德國人開的古董店替工藝美院買回,陪同張仃先生的黃苗子當時就有“心頭突突,很想買回據為己有”之感。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俱研究》中亦曾記載:“據魯班館的匠師見告,美國傢俱商杜樂門兄弟(Drummond)在40年代曾多次請人用黃花梨仿製,但未能達到此椅的藝術效果。”

黃花梨圓直棍四出頭官帽椅

清代

尺寸長54釐米、寬46釐米、高107釐米、坐高44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上橫棖與兩扶手均長出立柱的做法叫“四出頭”。這件四出頭官帽椅是一對中的一件。搭腦、扶手、四立柱以及下面三橫棖都是圓直棍。靠背板略往後彎,兩後腿則略往前彎,形成兩相呼應的一個弧度,在設計上尤具巧思。座面下券口素牙板亦平直方正。扶手下不加“聯幫棍”。通體風格簡潔平實,落落大方。

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

明代

尺寸長59釐米、寬47.2釐米、高115.7釐米、座高50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四出頭椅又叫北官帽椅,在明清椅類中是一種造型十分成熟的椅類,很有中國氣派,從農村到城鎮,從地主、士紳到王府宮庭、使用十分廣泛。在整體造型不變的條件下,搭腦、扶手、靠背、牙板、多有局部變化與發揮,十分豐富多彩。

這對椅子使用優質黃花梨木。其實美在靠背採用了紋理十分漂亮的一塊獨板做成。因為紋理自然天成,就不必要再進行雕斫,這是古代工匠技藝高明之處。搭腦中寬形成靠枕,兩端微微翹起,曲線既富有彈性,造型又十分流暢舒適。同樣的手法又見於扶手、以及腿部的細部處理上,彼此呼應,相互襯托,使得此椅大氣而富有匠意,是傳世同類椅子中之上品。

黃花梨壼門靠背玫瑰椅

明代

尺寸長57.5釐米、寬45.5釐、高87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見的形式,其特點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較細,故予人一種輕便靈巧的感覺。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種扶手椅與靠背平齊的扶手椅為加以改進而成的。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椅子在宋畫中一再出現,只需把兩側的扶手降低一些,其面貌就很像明代廣泛流行的玫瑰椅。

在明式傢俱中,這是典型的玫瑰椅做法。四立柱均為“一木連做”。“一木連做”是古典傢俱採用的一種傳統工藝,指在某些傢俱的腿、束腰、牙子圍板等部位採用一根木頭製成。搭腦直接落在後腿上端,靠背內安裝門券口牙子,直接落在橫直牚上。壼門牙板淺雕草花,造型與口沿同形一體。扶手下安裝三面券口牙子,也落在橫牚上。三面直牚下均做“矮老”。座面下依然安裝壺門券口牙板,落在前橫牚上。扶手平出直豎。通體風格方正嚴明,自然流暢,是為明代玫瑰椅之典型。

黃花梨群龍捧壽紋玫瑰椅

清代

尺寸長 58釐米、寬 45.5釐米、高 88.5釐米、座高 51釐米

玫瑰椅是扶手椅的一種。名稱來源待考。明清時期玫瑰椅基本形態有四個特點:

1.所有主要受力杆體截面皆為圓形;

2.搭腦直靠背矮;

3.靠背與座屜夾角為 90 度;

4.靠背扶手下面有矮欄。這對椅子具備以上四個特點,但又在靠背、扶手以及牙板上做了大面積的透雕、浮雕紋飾。造型手法摻入了一些清代因素,使得這對椅子具有了明風清韻的特點。

黃花梨龍鳳紋翹頭案

明代

尺寸長129釐米、寬40.6釐米、高85.5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這件翹頭案面子用攢邊做法,面芯為獨板,小翹頭。腿截面長方形,內方外弧“兩炷香”做法。所謂“兩柱香”,原是指古建築中在木製構件上的一種裝飾線條,即兩根平行挺直的凸線。擋板下有託泥,腿間為透雕雙龍靈芝紋,疏密得體。牙板邊起陽線,牙頭為變形鳳紋,局部雕空與腿間花板相呼應,紋飾都很成熟,雖然程式化,但又十分生動。此案比例勻稱、做工精緻,用料講究,是一件十分精彩的明代傳世傢俱。

黃花梨夾頭榫撇腿雲頭牙子翹頭炕案

明代

尺寸長135釐米、寬41.6釐米、高42.9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此案是傳世矮型傢俱中的佼佼者,獨面板、銀硃裡,其外撇的腿足不僅造型優美,亦且增加了穩定感。腿間透雕如意雲頭,腿與面板交界處,嵌鏤空雲頭角牙,與兩腿間的大雲頭相呼應。此類造型尤其少見,《明式傢俱珍賞》中另收藏一件“明鸂鶒撇腿翹頭炕案”,外形與之相同,但其案面為打槽裝板做法,是上世紀40年代北京魯班館工匠依此件而複製的,而這件卻是難得的明代傳世精品,尤其珍貴。

黃花梨夾頭榫雲紋牙頭帶託泥翹頭案

明代

尺寸長198釐米、高85.5釐米、寬49.5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翹頭案”相對於“平頭案”而言,因案面兩端上翹外翻而名。這件翹頭案的牙板造型,極盡變化之能事,在兩足上端鏤雕為對稱雲頭,上部又加小云勾,亦對稱。兩側檔板也鏤雕深卷的雲頭,大小云勾間、雲勾與牙板間均加施“支釘”般的聯結。雲頭中央與下牙板相接處,本應漸寬漸放,形成外放的斜坡,今卻不然,偏偏向內收進,形成圓底相接。視覺上,雲頭彷彿飄然欲升。雲頭上端與壼門牙板相接處,又加透雕雙層小云頭(抑或靈芝)。雲頭中間一如大邊牙板,也加施“支釘”。此舉絕非“添足”,因為深卷的雲頭若不加支釘,在材質上就形同虛設,加以支釘將雲頭與中央相連,其實等於加了一根單牚。這種富於變化的鏤雕裝飾,提高了傢俱堅牢耐用的性能。牙板與擋板均起陽線勾出輪廓,四足中央又起兩條平行並列的瓜稜線,整體舒展大氣。

黃花梨素牙子帶託泥大翹頭案

明代

尺寸長248釐米、寬49.8釐米、高86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這件大翹頭案,長近2.5米,形體巨大,在明代傢俱中的傳世品中極為少見。用料均取整材,芯板、大邊、牙板均無拼接,案面翹頭另安。尤其面心,雖為攢邊做,卻是一塊整板裝成,瑩潤如玉。平素牙板周延四圍,如框架般界定案面,在視覺上,牙板加大了案面的厚重,牙頭又加寬了四腿。四腿外面中央起雙層陽線,兩稜又再起陽線。線條流暢自然,有效地化解了因為厚重材料形成的呆板。四腿不落地,下加寬厚託泥。託泥的四足也後安,即使受地面潮溼侵蝕而腐壞,拆換亦便捷,設計頗具巧思。牚平直豎挺。檔板透雕“如意雲頭”,雲頭向上,頎秀挺拔,輪廓處均起陽線。雲頭外圍的檔板其實已經構成了四環牙板,由此固定了兩腿的牢度。如此巨大的條案,若兩腿鬆動,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兩檔板的作用不可低估。

黃花梨夾頭榫雲紋牙頭託泥小翹頭案

明代

尺寸長129釐米、寬40.6釐米、高85.5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這類案面狹窄而小巧的桌案,是明代文人書房、琴室內陳設之物。大多是按照房間尺寸依室打造或就木製作的,因此尺寸相對比較隨意。不過正因為於此,這類小型傢俱,往往異彩紛呈,沒有統一的格式。此案即是其中的一種。

此案獨板小翹頭、雲頭牙板,腿截面,內方,外弧形,中間作陽線一根,俗稱“一炷香”。下面方形託泥。中間雙牚。用料秀氣,沒有多餘的雕飾,反映出明代傢俱的一種簡約精神。這種精神對現代傢俱,特別是對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現代傢俱影響很大。

黃花梨夾頭榫素牙子平頭案

明代

尺寸長105釐米、寬65.4釐米、高80.8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案與桌的區分十分嚴明,凡面與足平齊者為桌,面長於足者為案。這件傢俱是典型的平頭案,但是依照北京業內的稱謂,卻叫“餚桌”,類似的情況還有“酒桌”。案面冰盤下沿起陽線,夾頭榫裝牙板,牙板與牙頭作成“格肩”相接。這樣一來,大邊下的長牙板其實是兩短一長三塊板拼合而成的。三塊板之間插入兩塊“斜肩”牙頭。表面無傷大雅,卻節省了長型板材,化整為零。四足與兩側雙牚皆為圓棍。圓柱與牙板的內外圓腳呼應,具備了和諧統一的氣度。這件平頭案是明式傢俱中的典型樣式,其設計源自古代中國建築大木樑架的造型與結構。20世紀傢俱專家學者關注明式傢俱,最早便著眼於這種外形簡約光素、線條清爽的平頭案設計。

紫檀夾頭榫素牙子平頭案

清代

尺寸長 96釐米、寬 45釐米、高 81.7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此案雖為清制,卻有明風,通體全無雕飾,形體雖小卻沿襲了明式傢俱簡樸大氣的風範。案面冰盤下沿起雙陽腳線,下承夾頭榫平素牙子。牙頭亦平直利落。只在牙頭兩側抹去稜角,圓弧過渡,四周牙子邊沿均起陽腳線。四足及兩牚皆為圓棍,兩牚向上收緊,僅僅低於牙頭。與一般平頭案相比,主要構件集中在上部,四足平豎直伸,光潔簡練,尤顯挺拔俏麗。

黃花梨夾頭榫素牙子平頭案

明代

尺寸長 147.8釐米、寬 50.4釐米、高 81.8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平頭案相對於“ 翹頭案 ”而言,面板的兩端無翹頭。這件平頭案四足為圓形截面,兩腿間雙牚亦為圓形截面。圓潤的四足與平直的案面之間,由雲頭牙子點綴並完成過渡。牙板用“ 格肩 ”與牙頭相接,鏤成上捲雲勾,用夾頭榫與腿足相接,一頭逐漸收煞,並以圓腳結束。

黃花梨夾頭榫素牙子平頭案

明代

尺寸長 126.5釐米、寬 62釐米、高 78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平頭案相對於“ 翹頭案 ”而言,面板的兩端無翹頭。這件平頭案四足為圓形截面,兩腿間雙牚亦為圓形截面。圓潤的四足與平直的案面之間,由雲頭牙子點綴並完成過渡。牙板用“ 格肩 ”與牙頭相接,鏤成上捲雲勾,用夾頭榫與腿足相接,一頭逐漸收煞,並以圓腳結束。

黃花梨四面平條桌

明代

尺寸長143.6釐米,寬42釐米,高79.2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四面平條桌也叫“四面齊條桌”,是明式傢俱中的經典樣式。其做法是腿子與牙條格相交,也就是先做成一具骨架,再與攢邊的桌面結合在一起,增強牢度,又因為邊抹和牙條重疊,增加體量感,避免單薄。此類做法只見於明式傢俱,入清後少見。據王世襄先生研究:“四面平式的高桌在宋代已流行,宋人畫冊《半閒秋興圖》中就有很好的畫例。到了明代,又發展成不同的式樣和造法。”從明代版畫來看,採用四面齊形制的,不僅有琴桌,也有畫桌、書桌和酒桌。現存四面平傢俱實物中,還有四面平霸王牚條桌、四面平直牚加卡子花條桌等。

這件四面平條桌是四面齊形制中最簡雅的一種形式,造型線沒有多餘的變化,整體也沒有任何複雜的裝飾,質樸簡練、平淡耐看,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最能體現明式傢俱的結構特點。研究明式傢俱的重要學者德國人古斯塔夫·艾克(1896~1971)在1944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明式傢俱研究專著《中國花梨傢俱圖考》中著錄了這件琴桌,同時還附上楊耀先生協助繪製的精美而準確的測繪圖。半個多世紀以來,明式傢俱的傳世精品已分散於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這件 四面平條桌已成箇中翹楚。

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霸王牚條桌

明代

尺寸長 96.2釐米、寬 48釐米、高 83.5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此桌一木連做束腰,直牙條,方腿,有側腳,馬蹄足,方材 S 形霸王牚曲線優美,連接穿帶與腿足之間。較於一般霸王牚傢俱,此桌的牚與腿足連接處稍微靠下,約在距桌面三分之一處,因此尤顯舒展,十分耐看。

黃花梨帶束腰三彎腿虎爪足炕桌

明代

尺寸長 90.1 釐米、寬 56.6釐米、高 28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這是一件帶束腰齊牙條的三彎腿炕桌。一般炕桌的牙條與腿足之間的相接,均成 45度斜角,稱作“格肩”。這件炕桌卻不然,齊牙條的目的在於維護腿足肩上浮雕獸頭的完整,避免因格肩相接而使獸頭分為兩半。由於上面有獸頭,所以足底通常雕作獸爪(也叫虎爪),與獸頭相呼應。這種造型寓意驅避妖邪和護衛祥瑞。牙條以陽紋淺浮雕刻畫兩條柺子龍,相向奔騰,中間又飾以卷草靈芝,寓意“謙和”“長壽”。浮雕紋樣與造型變化有機統一,體現著完整而豐富的裝飾風格。

黃花梨帶束腰羅鍋牚內翻馬蹄長條桌

明代

尺寸長 91.5釐米、寬 85釐米、高 85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此桌腿間安羅鍋牚,冰盤沿下帶束腰,面板中採用攢邊做法,其方法是把“ 芯板 ”裝入採用 45 度格角榫構合的帶有通槽的邊框內。一方面使薄板能當厚板使用,以達到節約材料的目的;另一方面因乾溼髮生伸縮時,通槽留有充分餘地,不至於發生脹裂變形或收縮透縫等現象而造成全體結構的鬆動和傢俱體形的走樣;此外將“ 芯板 ”裝入通槽後可以隱藏木材粗糙的斷面,使傢俱各部分都顯露出光潔平滑的縱直斷面來,充分顯示木材天然的紋理和色澤。通體小巧簡素,明朗光潔。

黃花梨無束腰竹節紋炕桌

尺寸長80釐米、寬80釐米、高24.2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炕桌可用於炕上,也可置於地面,坐矮凳用之,今日農村尚多用此物。這件炕桌基本結構是直牚加矮老做法,但在直牚兩端加做兩彎斜牚與桌面相連。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木材仿竹材,無論桌面冰盤、四足、直牚,還是矮老、斜牚,一律雕出竹節,四足略做彎曲,著意模仿竹根那種竹節密集、久經風霜的形態,愈顯逼真。混面由一窄一寬的兩根“竹材”構成,上邊突出板面,形成攔水線。這種做法,既維護了炕桌的基本形式與功能,又在保障結構的基礎上生成了有趣的變化,使其獨具特色,是傳世仿竹傢俱中的精品。

鸂鶒木小圓角櫃

清代

尺寸長76釐米、寬46釐米、高133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圓角櫃因頂面(櫃帽)轉角處削去稜角,形成圓角;立柱也近似圓柱形,故名“圓腳”。正面兩柱多做成“側腳”,即上收下放,略呈梯形。造型挺拔而穩重。中等尺寸的圓角櫃,蘇州地區稱之為“書櫥”,多用於收藏書籍,屬於文房傢俱。

這件鸂鶒木圓角櫃形制規範,很有代表性。兩門中間無“閂杆”,名為“硬擠門”。櫃底無櫃膛,底棖下面開槽安裝“窪堂肚”券口牙子,兩側鏤成內捲雲勾。此櫃製作上一絲不苟,選材不吝成本,四面獨板,結構嚴謹,通體明朗光潔,於簡潔中蘊涵著秀麗。

黃花梨裹腿做雙絛環卡子花方杌凳

明代

尺寸長 50.7釐米、寬 50.5釐米、高 46.6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明清時代硬木裹腿做法的傢俱,皆是仿竹製傢俱而創造出來的一種式樣。圓材直腿直牚是裹腿構造傢俱的特點。凳面為格角攢邊框,草蓆硬屜,邊、抹加一條垛邊,為劈料做法,看上去彷彿凳面使用厚材製成。直牚裹住圓腿,牚上有雙絛(套)環卡子花。整件傢俱簡潔而又大氣,是傳世黃花梨方凳中之精品。

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長方杌凳

尺寸長 48.2釐米、寬 42.7 釐米、高 50.6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高檔次明、清杌凳,座屜大多為棕藤敷屜,也就是上層為藤屜,下層為棕屜,再下有弧型託牚。而棕繩、藤席使用期限有限,特別是在北方,天氣乾燥,同時北方工匠不諳編棕編藤工藝,於是改用木板上鋪臺灣草蓆,這時間應從清後期開始。這對杌凳座屜即是這一時期改的硬板草蓆面子。束腰牙板一木連做,牙板起陽線與腿子陽線相連,腿端馬蹄內翻有力,通體簡素而有品味,為明代杌凳一種典型式樣。

花梨包鑲框癭木門芯大四件櫃

清代

尺寸頂櫃:113釐米、 57.5釐米、高 77釐米、底櫃:113釐米、 57.5釐米、高 176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古典明清傢俱一覽

四件櫃又稱頂箱立櫃,是明清時期宮廷與民間較常見的一種大型組合櫃。立櫃櫃頂置頂箱,構成疊式櫃,一般兩件立櫃和兩件頂櫃組成一套,故稱四件櫃。此櫃用花梨木做鑲框,樺木癭做面板,松木做後背板。櫃內由上而下,第一層為屜板,第二層為抽屜架和抽屜兩具,第三層為櫃膛,頂箱則只有一層屜板。此櫃採用四面平形式,整體方正大氣,在裝飾構件上十分用心。兩立櫃面芯上部各鑲嵌四枚黃花梨與黃楊木拼嵌而成的博古紋樣。銅活面葉、合頁皆做蓮瓣式,面葉銅活蓮瓣為如意雲頭,並墜雙龍形吊飾,非常精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