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堂風子
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屬於同文同種,在歷史上兩國也是分分合合,他們之間的關係比俄羅斯與白羅斯、烏克蘭的關係還要親近。近年來,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合併的呼聲也很高,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導致兩國合併一事擱淺。
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同屬達契亞人後裔,大約在公元前70年第一個統一的達契亞國建立,公元106年被羅馬帝國征服,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由此,達契亞人和羅馬人混居融合,形成了羅馬尼亞民族。在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羅馬尼亞地區被匈人、西哥特人、日耳曼人、阿瓦爾人、斯拉夫人等多個外來勢力佔領,直到14世紀,羅馬尼亞地區形成了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3個公國。
(摩爾多瓦人)
15世紀中葉後,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成為奧斯曼帝國轄下的自治公國,特蘭西瓦尼亞則長期處於匈牙利和奧地利統治之下。16世紀後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17世紀時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三個公國曾短暫統一過。
19世紀初,隨著沙皇俄國的對外擴張,同奧斯曼帝國爆發了數次戰爭,這也導致摩爾多瓦的比薩拉比亞地區數度易手。1812年5月沙皇俄國戰勝奧斯曼帝國,迫使奧斯曼帝國簽署《布加勒斯特和約》,將摩爾多瓦的比薩拉比亞地區(普魯特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的領土)劃入俄國版圖。1856年俄國在克里木戰爭中戰敗,被迫將比薩拉比亞南部三縣歸還摩爾多瓦。1859年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合併,稱羅馬尼亞,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1878年沙皇俄國戰勝奧斯曼帝國,迫使奧斯曼帝國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再次將比薩拉比亞南部三縣劃給俄國。
1918年1月,摩爾多瓦趁著俄國爆發革命之際宣佈獨立,根據民族自決的原則,與羅馬尼亞合併。而原來長期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特蘭西瓦尼亞在奧匈帝國解體以後宣佈加入羅馬尼亞,由此分離了數個多世紀的達契亞人終於統一到羅馬尼亞名下。
1940年,蘇聯為了應對德國的威脅,借建立東方戰線的機會,強行將摩爾多瓦從羅馬尼亞劃入蘇聯版圖。其中,將摩爾多瓦大部分領土與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合併,建立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將摩爾多瓦南、北部的部分地區被劃入烏克蘭。
二戰中,羅馬尼亞為了報蘇聯強佔摩爾多瓦之仇,加入德國、意大利軸心國。德國入侵蘇聯以後,將摩爾多瓦領土重新劃歸羅馬尼亞。但是在德國戰敗以後,蘇聯攻入羅馬尼亞,根據蘇羅停戰協定又恢復了1940年的蘇羅邊界。也就是說,摩爾多瓦重新回到蘇聯手中。在蘇聯解體以後,摩爾多瓦宣佈獨立。
摩爾多瓦跟羅馬尼亞可謂是同文同種,歷史上也曾為一個國家,因此兩國存在天然的親近關係。近年來,經常有摩爾多瓦的民眾集會遊行,呼籲摩爾多瓦再次加入羅馬尼亞,但是摩爾多瓦試圖加入羅馬尼亞遭到了俄羅斯的反對。
那麼,俄羅斯為何會反對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再次合併呢?銘蘇先生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摩爾多瓦是俄羅斯與歐洲國家之間的緩衝區。
摩爾多瓦位於羅馬尼亞和烏克蘭之間,隨著歐盟和北約的不斷擴容,目前羅馬尼亞已經加入歐盟和北約。如果摩爾多瓦再與羅馬尼亞合併,那麼北約的東部邊界將繼續向俄羅斯推進,俄羅斯西部就只剩下白羅斯和烏克蘭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將被大大壓縮。而目前摩爾多瓦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至少在烏克蘭和歐洲之間做一個緩衝,這有利於阻止北約繼續東擴。
摩爾多瓦從蘇聯獨立以後,也把融入歐洲作為國家的政策的重要方向,國家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各領域都圍繞這個目標推進。2014年摩爾多瓦同歐盟正式簽署包含深度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在內的聯繫國協定,向著加入歐盟邁出重要一步,該協議被摩爾多瓦議會批准以後,引起了摩爾多瓦與俄羅斯關係的惡化。
俄羅斯於是對摩爾多瓦採取制裁措施,限制摩爾多瓦的農產品出口俄羅斯。而摩爾多瓦的能源供應嚴重依賴俄羅斯,如果俄羅斯對其採取停止供應天然氣,摩爾多瓦將會陷入能源危機,所以摩爾多瓦也無法像烏克蘭那樣徹底跟俄羅斯鬧翻。
第二、摩爾多瓦存在德左問題,俄羅斯不允許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
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簡稱德左,德左問題的產生與俄羅斯(蘇聯)脫不了關係。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位於德涅斯特河的東岸,這裡有大量的俄羅斯人,在蘇聯解體以後,這一地區的人並不認可加入摩爾多瓦,而是想加入俄羅斯,所以他們建立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
那麼為何摩爾多瓦會出現大量的俄羅斯人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蘇聯時期為了懲罰當地人連同羅馬尼亞一起進攻蘇聯,蘇聯將當地大量的居民遷往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然後將一些俄羅斯人遷往這一地區,導致當地的俄羅斯人增多。
二是由於該地區氣候溫和適宜,不像俄羅斯那麼寒冷,很適合生活療養,所以蘇聯時期在此地建了很多的療養院。所以很多俄羅斯退休人員及那些被蘇聯優待的人前來該地進行療養,長期下去,這一地區的俄羅斯也大大增加。
(摩爾多瓦人)
蘇聯時期遷入的俄羅斯人對蘇聯比較認同,在蘇聯解體以後,這些人並不認可摩爾多瓦,希望加入俄羅斯。於是他們一直謀求獨立,為此建立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在蘇聯解體以後,摩爾多瓦和德左民眾爆發了內戰,後來在摩爾多瓦民眾的抗議下和蘇聯第14集團軍的幫助下內戰才得以平息。蘇聯第14集團軍之所以會出現在這一地區,就是蘇聯當初用來防止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合併的,蘇聯解體以後第14集團軍被俄羅斯接管。摩爾多瓦內戰以後,德左地區成立了維和部隊,俄羅斯雖然將第14集團軍大部分都撤走了,但是保留了500人參與當地的維和部隊,直到今天都沒有撤出。
雖然該地區名義上屬於摩爾多瓦,但是實際上摩爾多瓦並沒有實際控制這一地區,這就有點類似於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地區。如果摩爾多瓦跟羅馬尼亞合併了,那麼這一些將會成為羅馬尼亞的一部分,很顯然這些人不會同意加入羅馬尼亞,俄羅斯也不會允許將這一地區併入羅馬尼亞。
銘蘇先生
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歷史上分分合合,而目前的情況是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意願強烈。根據2018年12月摩爾多瓦社會研究局的民意調查結果,多達74%的摩爾多瓦民眾希望與羅馬尼亞合併。但無論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的呼聲有多高,俄羅斯始終是個邁不過去的坎。
而之所以俄羅斯拒絕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原因有四:第一,歷史上摩爾多瓦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蘇聯解體之後摩爾多瓦屬於獨聯體,俄羅斯仍然對其擁有一定的控制力。若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將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在中東歐的影響力。
第二,羅馬尼亞是北約和歐盟成員國,近些年來在兩個組織框架下與西方國家合作密切,毋庸置疑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會讓西方勢力進一步向中東歐滲透,不利於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第三,摩爾多瓦是黑海沿岸國家、且恰好卡在俄羅斯從黑海進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咽喉,失去對這一地帶的控制對俄羅斯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
第四,目前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處於低谷、同時卻與西方密切往來,如果失去摩爾多瓦這個夾在烏克蘭與北約之間的楔子,烏克蘭可能會出現徹底被歐盟和北約控制的局面,這等於讓西方將與俄羅斯之前的安全邊界推進到了俄羅斯家門口。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對俄羅斯來說都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俄羅斯阻撓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實屬正常。
軍機圖
摩爾多瓦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屬於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小國家。雖說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卻一直在為擺脫蘇聯時代殘餘勢力的掌控而鬥爭。
一、摩爾多瓦歷史
摩爾多瓦也叫摩爾達維亞公國,15世紀時,該國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支流國家,但保留了內部自治權。
1812年,布加勒斯特條約將奧斯曼帝國割讓給俄羅斯公國的東部地區,並將其改名為摩爾達維亞州和比薩拉比亞州。
該州最初獲得了很大程度的自治權,但在俄羅斯接管以後,這個地區受到越來越多來自俄的掌控和制約。
二、與俄羅斯的糾葛
19世紀,俄羅斯鼓勵哥薩克人,烏克蘭人和其他國民進行殖民統治。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數以萬計的摩爾多瓦公民被選入俄羅斯軍隊,此時摩爾達維亞民主共和國成了俄羅斯政府的一部分。
僅一年後,羅馬尼亞便聯合法國宣佈獨立,並加入了羅馬尼亞。俄羅斯當然拒絕這一變化,於1924年再次奪取政權,形成了1930年納粹德國承認的摩爾多瓦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到1990年,民主選舉正在進行,並簽署了“主權宣言”,1991年蘇聯解體後,摩爾多瓦最終宣佈獨立,一年後被聯合國承認。
三、俄羅斯反對合並的原因有三
1、 俄羅斯的野心
俄羅斯時刻想要恢復蘇聯時代的全球軍事部署,黑海也可以說俄羅斯在海外戰略部屬的一個及其重要的核心。而單靠自己國家那少的可憐的一小段黑海海岸線,是完全不可能確保海上優勢的。
所以,為了自己不被封堵在黑海,也是為了不讓黑海艦隊失去出海口,俄羅斯不惜出兵敘利亞。
其實俄羅斯的這以系列動作,也充分說明了黑海區域是俄海軍唯一的海外基地與俄羅斯國家利益息息相關。
2、摩爾多瓦是俄羅斯的籌碼
摩爾多瓦其實就是限制烏克蘭的一個籌碼。它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位於烏克蘭西部,正好位於烏克蘭和羅馬尼亞的中間地帶,雖說它自己並沒有海岸線,但卻可以憑藉國際性河流隨意出入黑海。
此外,摩爾多瓦近400百萬人口中有超過5%的人都屬於俄羅斯族,並在當地建立裡自己的勢力。
這樣細算下來,它也是制約摩爾多瓦政府加入北約的一股力量,可以很好的幫助俄羅斯掌控至關重要的烏克蘭。
3、摩爾多瓦地理位置重要
羅馬尼亞在黑海地區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現在的羅馬尼亞共和國,分別是由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這三部分組成,其實在14世紀初都屬於達契亞人的掌控範圍。
一戰時羅馬尼亞失去了另外兩個國家的掌控權,實力大減,而1918年一戰結束後摩爾多瓦便宣佈獨立併入了羅馬尼亞。
但就在1940年,摩爾多瓦又被蘇聯以壓倒性的勢力迫使羅馬尼亞吐了出去。緊接著為了達到讓摩爾多瓦永遠從羅馬尼亞分離出去的目的,不僅把比薩拉比亞南部海岸線併入了烏克蘭,還在摩爾多瓦遷入了大量烏克蘭和俄羅斯人。
由此可見,摩爾多瓦對於俄羅斯來說的確是一個不能小覷的存在。
夏目歷史君
史上長期身處羅馬尼亞“懷抱”,近現代兩次被俄國(蘇聯)奪走。
摩爾多瓦西鄰羅馬尼亞,北、東、南被烏克蘭簇擁,國土面積3.38萬平方公里,人口355.6萬(2014,不含鬧獨立的德尼斯特沿岸共和國50多萬人)。摩爾多瓦為內陸國,東南可沿注入黑海的德涅斯特河經烏克蘭出海,世紀之交,摩在南部與烏接壤處獲得多瑙河支流部分土地,2007年,距離黑海134公里的朱朱列什蒂國家自由港正式通航,摩爾多瓦結束沒有出海口的歷史。
摩屬族裔異質性國家,民族構成如下:摩爾多瓦人佔76%,烏克蘭人8%,俄羅斯人6%,加告茲人(土耳其族的分支,信東正教)佔4%,羅馬尼亞人佔2%,保加利亞人近2%,再有吉普賽人等。而在面積4163平方公里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摩爾多瓦人、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各佔30%左右。
摩爾多瓦語為官方語言,多數居民懂俄語,近1/3的人講俄語。摩爾多瓦語同羅馬尼亞語幾乎完全一致,摩語在蘇聯時期用斯拉夫的基里爾字母拼寫,現改為與羅相同的拉丁字母拼寫法。98%的居民信奉東正教。2010年初調查顯示,該國農村人口占58.6%,城市人口41.4%。
摩爾多瓦人與羅馬尼亞人同宗同族同文,祖先可追溯到蓋託—達契亞人,史上先後與羅馬人等融合,皈依東正教已逾千年。該地史稱摩爾多瓦和比薩拉比亞,摩爾多瓦得名羅境內河流,比薩拉比亞來自7世紀當地的部族或酋長,從14世紀起屬摩爾多瓦公國(即今天的羅馬尼亞東部);從地形看,它像趴在羅馬尼亞巨巖上的一隻蝸牛,成為羅馬尼亞與奧斯曼、沙俄的爭奪對象。
俄羅斯與烏克蘭人多聚居於德涅斯特河沿岸(或稱東岸、左岸),該地區輪廓像條蚯蚓,呈西北/東南走向蜿蜒於摩爾多瓦和烏克蘭邊境。二戰後摩爾達維亞成為蘇聯面積最小的加盟共和國,為限制它與羅馬尼亞的聯繫,蘇聯曾關閉邊界,將數千摩爾多瓦人遷至中亞和西伯利亞,同時鼓勵俄羅斯人移民摩爾達維亞,使用俄語的同時限制摩語。1990年沿岸地區議會決議成立“共和國”,並要求以新身份加入蘇聯,遭到拒絕後宣佈獨立,迄今沒有得到任何國家或國際組織承認。2006年,沿岸地區公決中97%贊成加入俄羅斯,2014年隨克里米亞再起加入呼聲,但該地民族構成和地理位置比克里米亞更復雜,俄羅斯除在沿岸地區駐紮2000人左右的軍隊外,並無其他實質行動。
摩爾多瓦獨立後曾經歷嚴重的族際衝突,尤以1992年內戰為甚,造成1500多人喪生。衝突的焦點是摩爾多瓦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表現為以拉丁字母取代西裡爾字母拼寫文字,確定摩爾多瓦語(羅馬尼亞語)為國語,要求所有居民使用,德河沿岸地區和加告茲更擔心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聲稱將以“獨立”應對“合併”。1994年,全民表決否決與羅馬尼亞統一的可能性,政府對外交好俄羅斯,對內給予各少數民族平等自由,族際關係趨於平和,但德河沿岸遊離於中央政府控制之外的情形依然。
摩爾多瓦古代與中世紀與羅馬尼亞緊密相連,地理上它是羅的邊陲,文化傳統上長期高度一致,它史上就是包括羅東部地區的大摩爾多瓦的一部分,後稱“比薩拉比亞”。公元前1世紀,現羅境內出現達契亞人奴隸制國家,公元1世紀,達契亞被羅馬帝國征服,達契亞人與羅馬人融合產生羅馬尼亞人。4—12世紀,西哥特人、匈奴人、斯拉夫人等先後染指該地。1359年,以現今羅馬尼亞東部地區為中心的摩爾多瓦公國建立,它包括比薩拉比亞。15世紀後期,摩爾多瓦成為奧斯曼的附屬國。1774年俄土戰爭後,俄國取得對摩爾多瓦和另一公國瓦拉幾亞的保護權。1812年,俄從土耳其人手中得到比薩拉比亞,摩爾多瓦仍屬奧斯曼。1856年,比薩拉比亞南部劃歸摩爾多瓦(1859年摩爾多瓦與瓦拉幾亞合併,1862年起稱羅馬尼亞)。1879年,俄國根據柏林會議決議佔領比薩拉比亞全境。
1918年3月,羅馬尼亞趁沙俄覆滅和十月革命後的亂局出兵佔領比薩拉比亞,隨後該地公決與羅馬尼亞合併,1920年巴黎會議予以承認,但蘇俄不接受“歸併”。1940年6月,蘇聯重新佔領比薩拉比亞,8月初成立摩爾達維亞蘇維埃共和國。1941年納粹德國入侵蘇聯,羅馬尼亞再奪回比薩拉比亞。1944年,蘇軍解放摩爾達維亞,同年9月與羅馬尼亞恢復1940年的蘇羅邊界。1991年8月27日,摩爾多瓦脫離蘇聯宣告獨立。
根據1994年憲法,摩爾多瓦為中立國,不允許外國軍隊駐紮。新國家經濟和商業離不開俄羅斯,文化上傾向羅馬尼亞,逐漸將融入歐洲作為各項政策的重中之重,現實卻迫使它只能在俄與西方之間找平衡。相對於俄羅斯,羅馬尼亞更迫切希望摩爾多瓦“迴歸”,政壇要員曾發出希望“百年之日統一”(2018年是上次統一百年紀念)、“同時擁有兩國國籍”強音,2009年,羅出臺法律簡化摩爾多瓦人入籍,只要能證明羅馬尼亞血緣即可,數萬人遞交申請,摩爾多瓦承認雙重國籍,持有歐盟成員國羅馬尼亞護照可免籤暢行歐洲。摩還連接與羅馬尼亞的天然氣管道,以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1/4世紀過去,東、西兩面的“秋波”仍未使弱不禁風的摩爾多瓦起“化學反應”,其經濟一直以農業生產為主,葡萄種植和釀酒是主導產業,財政嚴重依賴葡酒出口和百萬境外打工者僑匯,酒類的3/4銷往俄羅斯,年僑匯額8億美元。世行數據顯示,2014年摩爾多瓦實現GDP僅79.44億美元,貧困率12.7%,預期壽命69歲,一直屬歐洲最窮國之一。
ruixuezhaofeng
俄羅斯是蘇聯解體後的嫡傳長子,更是自認為繼承沙俄衣缽的嫡傳身份,因此俄羅斯對沙俄/蘇聯的一切遺產都自認為具有繼承權,摩爾多瓦是沙俄與蘇聯經過長期的浴血奮戰奪取的戰利品,也是俄羅斯自認為理所應當繼承的歷史財產!
因此即便羅馬尼亞與摩爾多瓦怎麼有相同的淵源,怎麼有相同的歷史背景,都必須面臨一個無法迴避和解決的現實問題,那就是摩爾多瓦已經納入蘇聯/沙俄境內多年!因此俄羅斯會堅決的維護這個地方的宗主權!
而摩爾多瓦對俄羅斯還有別的戰略意義,摩爾多瓦是巴爾幹半島與東歐中歐和西歐的過度地帶,具備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歷史上巴爾幹地區就是歐洲大國必爭的戰略位置,很顯然當年一直向這個地區擴張的沙俄也意識到這個地區的地緣戰略的重要程度!
所以俄羅斯也同樣擁有這樣的考慮,雖然蘇聯解體後摩爾多瓦從蘇聯獨立出來,但其地緣位置的重要,讓俄羅斯一直沒有放棄對這裡的控制,俄羅斯控制這裡對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摩爾多瓦的地緣支撐,俄羅斯可以扼控巴爾幹半島甚至可以前出地中海地區,向北可以威懾中歐,在烏克蘭倒向西方的趨勢明顯的情況下,也可以從西面牽制烏克蘭!
當然即便烏克蘭大部分倒向西方,有摩爾多瓦這個深入西方陣營的戰略位置,也對西方擁有一定的威懾作用!
涇水書生
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同源,其實摩爾多瓦語就是羅馬尼亞語,如果有差別,也就是個別詞彙差別。那同源,又挨著,合併得了唄。但是俄羅斯可不樂意,究其原因,既有歷史的,還有現實的。
歷史上,摩爾多瓦這片地方在羅馬尼亞和俄羅斯之間數次易手,此地原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於1812年歸於俄羅斯治下,1856年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大敗,其後幾年,這地成了羅馬尼亞之一部分,到了1878年,第十次俄土戰爭中俄羅斯大勝,又一次拿回來這一地區,此後多少年都沒變過,直到一戰。一戰後期,沙俄崩潰,原沙俄領土上很多地方都成立了獨立國家,摩爾多瓦遂於1918年1月官宣獨立,僅僅兩個月之後,就與羅馬尼亞合併。蘇俄當時沒辦法,忍了,到了1940年,蘇聯實力增強,對了對付德國,增大緩衝,大搞東方戰線,其中南線就又強行將這一地區從羅馬尼亞那裡要了回來。這一下也得罪了羅馬尼亞,然後蘇德戰爭爆發,東方戰線並沒絲毫作用,憎惡蘇聯的羅馬尼亞也加入了德國陣營對蘇聯使勁撕咬。德國則是投桃報李,佔領摩爾多瓦地區之後送給了羅馬尼亞。到了二戰末期,羅馬尼亞內部變天,向蘇聯認慫,又吐出了這片地區,此後幾十年,摩爾多瓦一直就是蘇聯加盟共和國。梳理下來,可以看到,這一地區在俄羅斯與羅馬尼亞之間幾易其手,是雙方必爭之地。那俄羅斯當然現在也不會支持這地兒與羅馬尼亞合併。
現實原因方面,第一點,羅馬尼亞加入了北約,北約又是針對俄羅斯的軍事同盟。若摩爾多瓦加入羅馬尼亞,那就等於北約進一步東擴,俄羅斯戰略空間又進一步壓縮,安全環境進一步惡化。關鍵是,如果摩爾多瓦成了北約之一部分,那會對鄰國烏克蘭造成強烈的暗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積極性會進一步提高,一旦加入,那北約在烏克蘭方向也將直達俄羅斯國門,俄羅斯在西部的戰略空間,除了白俄羅斯,基本都丟了,到那時,豈一個慘字了得。如果摩爾多瓦作為獨立國家存在,則在北約和烏克蘭之間打入了一個“楔子”,既阻止了北約繼續擴大,又讓烏克蘭日子沒那麼好多,俄羅斯在安全上更加佔據主動。
第二點,那就是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國(簡稱“德左”)問題會更加複雜化,德左是摩爾多瓦東部一個地區,這個地區,有大量的俄羅斯人,蘇聯獨立後,根本不認摩爾多瓦,一直想加入俄羅斯聯邦。這些俄羅斯人怎麼到了摩爾多瓦人的地盤呢?一方面是二戰後,蘇聯為了懲罰當地跟著德國和羅馬尼亞攻擊蘇聯的當地人,將大量土著流放到西伯利亞吃雪,另一方面當地氣候溫和,比起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舒服多了,所以這一地區被蘇聯建成了“療養院”,大量的俄羅斯退休人員和家人以及受優待的“勞動人民”就被蘇聯政府“獎勵”來此過舒服日子,於是這一遷走,一遷入,造成了當地大量俄羅斯人的局面。這些人,是蘇聯時代的“舒服階層”,非常認同蘇聯,奈何蘇聯解體,那就認同了同民族的俄羅斯,對於摩爾多瓦,當然是看不上的,一直在鬧獨立,現在也是,摩爾多瓦只是名義上擁有這裡,權力並未真正到達這裡,而真正在當地有影響力的,那就是俄羅斯。如果摩爾多瓦加入羅馬尼亞,那德左也就名義上屬於了羅馬尼亞,瞬間成為了羅馬尼亞與俄羅斯之間的爭端,加上羅馬尼亞是北約成員國,最終德左可能成為俄羅斯北約之間衝突的爆點。
北玄武
分而治之。
比薩拉比亞是一個地理名詞,他還有一個你應該知道的名字——摩爾多瓦。距離黑海沿岸只有幾百米的摩爾多瓦,1991年從蘇聯脫離出來。
比薩拉比亞不但和摩爾多瓦有關係,和摩爾多瓦的“親哥哥”羅馬尼亞更有扯不清的關係。
比薩拉比亞是羅馬尼亞人(族名)的地盤,六百多年前,他們就在多瑙河附近活動。羅馬尼亞人在這裡建立了三個公國,匈牙利吞併了特蘭西瓦尼亞,剩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並存。瓦拉幾亞,就是現在的羅馬尼亞。1859年,二者合併,稱羅馬尼亞。
兩兄弟碰到一個可怕的敵人——對土地有強烈慾望的沙俄。1810年,沙俄戰勝奧斯曼土耳其,兩年後,土耳其把比薩拉比亞割讓給了沙俄。沙俄設立比薩拉比亞省,由沙俄直接統治。
土耳其人打敗了,卻把自己賣給了沙俄,羅馬尼亞當然不願意,各種反抗。
羅馬尼亞的福音,敲響於1917年,沙俄發生了改變人類進程的重大事件,一夜之間變了天。蘇聯認為沙俄統治的各國有權利自立,羅馬尼亞當然開心。1918年1月,摩爾達維亞成立,不久就和羅馬尼亞合併。
這本是好事,卻被羅馬尼亞辦砸了。
羅馬尼亞還沒有完全控制比薩拉比亞,境內還有反蘇勢力。羅馬尼亞太心急,勾結反蘇勢力,損害了不少蘇聯的利益。蘇聯極為惱火,認定羅馬尼亞要撲滅蘇聯剛剛燃燒起來的正義火焰。
蘇軍已拿下烏克蘭,這下輪到羅馬尼亞著急了,他們自知打不過蘇聯。羅馬尼亞只好低三下四向蘇聯求和,羅馬尼亞願意撤出。沒想到羅馬尼亞吃記不吃打,看到德軍向西進攻烏克蘭,認為蘇聯快完了,根本不提撤軍的事了。
蘇聯一怒,羅馬尼亞又怕了,又來談判。可是還沒談出結果,羅馬尼亞管理層就下課了,換上來的阿維雷斯庫比之前的管理者更強硬,談都不願意談。蘇聯剛成立,需要穩固周邊國家的關係,一圈都簽完了,就剩下羅馬尼亞拖著不與蘇聯籤和約。
羅馬尼亞始終不把蘇聯當盤菜,甚至還找英國、法國、日本等國,請他們承認比薩拉比亞是羅馬尼亞的,與蘇聯沒關係。蘇聯大怒,這給兩國關係投下了濃重陰影。
蘇聯撐過了最為艱難的幾年,手上有籌碼了。1924年,雙方又談判,但羅馬尼亞自恃有西方國家支持,半步不讓。蘇聯針鋒相對地成立了摩爾達維亞自治國,以此為藉口,與羅馬尼亞爭奪比薩拉比亞。
圖-摩爾多瓦街頭
羅馬尼亞呢,堅信西方朋友能他們撐腰,不理睬蘇聯。可笑的是,羅馬尼亞認英法當靠山,可德國崛起後,英法和蘇聯建立反德戰線。法國為爭取蘇聯支持,強迫羅馬尼亞和蘇聯談判。羅馬尼亞不得不談,沒想到蘇聯在談判中沒有提比薩拉比亞問題,羅馬尼亞當然開心。
更讓羅馬尼亞沒想到的是,羅馬尼亞的新江湖大哥德國又坑了羅馬尼亞一把。1939年8月,蘇德做了互不侵犯的交易。蘇聯的條件之一,就是德國同意蘇聯“收回”比薩拉比亞。
二戰中,德軍橫掃歐陸,英國進行戰略收縮,法國直接亡國了。羅馬尼亞連個像樣的江湖朋友都沒有,成了任蘇聯宰割的魚肉。1940年6月,蘇聯要求羅馬尼亞必須“歸還”比薩拉比亞。如果羅馬尼亞不給,蘇軍不會閒著。
大難臨頭的羅馬尼亞這才明白,身邊有個強大的鄰居是多麼倒黴的事情。懾於蘇軍實力,羅馬尼亞只好把比薩拉比亞,以及北布科維那送給了蘇聯。蘇聯把這些地盤與之前的摩爾達維亞自治國合併,成立摩爾達維亞加盟國,為蘇聯15個加盟國之一。
二戰結束,蘇聯是勝利者,自然不可能給羅馬尼亞讓出半寸地盤。從此,羅馬尼亞和蘇聯以普魯特河界,河東就是羅馬尼亞的親兄弟摩爾達維亞,卻兄弟分離四十多年。
等到蘇聯駕崩時,已改名為摩爾多瓦的摩爾達維亞也沒有像東德與西德那樣,和親兄弟羅馬尼亞合併,而是單獨闖蕩江湖。雖然羅馬尼亞經濟好,人均九千多美元,摩爾多瓦只有兩千多美元,工業還集中在俄族聚居的德涅斯特河左岸。俄羅斯恢復元氣後,更不允許摩爾多瓦與已加入西方的羅馬尼亞合併。
圖-摩爾多瓦街頭
羅馬尼亞叫苦不迭,早知毛熊下手這麼狠,當初又何必把毛熊往牆角逼呢?
地圖帝
第一,俄羅斯要保持大國影響力,在已經全球撤軍的前提下不可能再放棄前蘇聯加盟國的摩爾多瓦。
請不要忘記,俄羅斯時刻想要恢復蘇聯時代的全球軍事部署,早在2016年俄國防部就宣佈考慮重建駐紮在金蘭灣的太平洋分艦隊,2017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主流媒體大肆渲染太平洋艦隊訪問東南亞,以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為首的編隊,先後訪問了菲律賓馬尼拉港、韓國釜山港和泰國梭桃邑港,大有恢復海外部署的企圖。
在遠東不消停,在歐洲地中海也同樣如此。為了不讓黑海艦隊失去在黑海的出海口,持續掌握黑海艦隊的前進基地塞瓦斯托波爾港,俄羅斯不惜挑戰國際法強吞克里米亞,因為僅靠俄羅斯的那一小段黑海海岸線,是不可能確保海上優勢的。為了不至於被封堵在黑海,俄羅斯頂住重重壓力出兵敘利亞,因為這裡的拉塔基亞和塔爾圖斯是俄海軍唯一的海外基地、是確保黑海安全的戰略需要。最後還有摩爾多瓦共和國,同樣是與俄羅斯國家利益息息相關的海外基地。
第二,摩爾多瓦是俄羅斯限制烏克蘭,或者降低烏克蘭加入北約帶給自己損失的戰略要地。
摩爾多瓦位於烏克蘭西部,是夾在羅馬尼亞和烏克蘭之間的狹長區域,雖然沒有海岸線,但可以憑藉國際性河流出入黑海,尤其是親俄勢力佔優勢的德涅斯特河地區,這裡的俄羅斯駐軍隨時可以奪取烏克蘭至關重要的敖德薩,並威脅北約在中歐和巴爾幹的盟友,其戰略意義不亞於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在這裡部署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更讓北約寢食難安,一旦烏克蘭成功加入北約,摩爾多瓦就是烏克蘭北約駐軍背後的牽制性力量,可以大大彌補失去烏克蘭的損失。
此外,摩爾多瓦的國情很方便俄羅斯施加影響力,這裡360多萬人口中有將近6%屬於俄羅斯族,而且集中分佈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並在當地建立親俄武裝與親羅馬尼亞的摩爾多瓦政府分庭抗禮,這導致它加入北約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可以作為烏克蘭背後的一顆釘子,幫助俄羅斯掌控至關重要的烏克蘭,如果讓它加入羅馬尼亞那麼烏克蘭的親西方勢力將會更加明目張膽,這將是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災難。
第三,摩爾多瓦歷來都是戰略要地,它就是羅馬尼亞的山海關,俄羅斯不願意讓它併入羅馬尼亞,就是不希望黑海地區再出現一個強國。
今天的羅馬尼亞共和國可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羅馬尼亞和特蘭西瓦尼亞,這兩部分與摩爾多瓦共同組成了14世紀達契亞人的勢力範圍,所以平心而論今天的摩爾多瓦確實應該併入羅馬尼亞。一戰前失去特蘭西瓦尼亞和摩爾多瓦的羅馬尼亞實力貧弱,1918年一戰結束前夕摩爾多瓦獨立,全民公投的結果毫無疑問的同意併入羅馬尼亞,三個板塊統一後羅馬尼亞成為巴爾幹強國。
但是1940年蘇聯的壓倒性優勢又讓羅馬尼亞吐出了摩爾多瓦,為了讓這一地區永遠從羅馬尼亞分離,蘇聯把比薩拉比亞南部海岸線併入烏克蘭,並遷入大量烏克蘭和俄羅斯人,等到二戰結束的1945年再次全民公投之時,公投結果以壓倒性優勢拒絕併入羅馬尼亞,選擇成為一個獨立的蘇聯加盟國,1994年蘇聯垮臺後當地第三次公投的結果顯示它更不願意併入羅馬尼亞了。由此可見,蘇聯時代就把摩爾多瓦認定為介入巴爾幹、控制黑海的戰略要地,既不允許它加入羅馬尼亞使後者更強大,也不願意它併入烏克蘭,而選擇使其獨立並俄羅斯化。
一個強大的羅馬尼亞不符合俄羅斯在黑海的利益,這一地區有個強大的土耳其已經很讓俄羅斯煩心了,普京甚至要出口給土耳其S-400防空導彈,並允許它在敘利亞圈地來安撫它不要跟隨西方。同理,作為北約的重要成員,羅馬尼亞還是弱小一點對俄羅斯有利,絕對不能允許這快資源豐富的戰略要地併入羅馬尼亞。
兵器世界
摩爾多瓦為什麼想和羅馬尼亞合併呢?原來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祖上同宗同源——都起源於達契亞人。達契亞是喀爾巴阡山與多瑙河之間的一個古代王國,其領地主要在今天的羅馬尼亞境內,被視為是如今的羅馬尼亞人和摩爾多瓦人的共同祖先。公元101年羅馬皇帝圖拉真發動了征服達契亞人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圖拉真投入了包括輔助部隊在內的15萬兵力,迫使達契亞人的首領德西巴盧斯割地、稱臣,此後達契亞人被迫允許羅馬在自己境內駐軍並每年向羅馬納貢,事實上達契亞已成為羅馬的藩屬國。然而達契亞人此舉不過是緩兵之計,實際上德西巴盧斯一直在暗中策劃反對羅馬的行動。公元104年圖拉真以三路大軍分進合擊達西亞首都薩米澤傑圖薩,在經過一場圍殲戰後攻陷該城,德西巴盧斯出逃後被羅馬軍隊趕上,被迫自殺身亡,達契亞從此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羅馬帝國統治時期達契亞地區的居民開始自稱“羅馬尼人”,他們常用的拉丁方言則被稱為“羅曼內斯卡語”——即“羅馬人的語言”。 公元3世紀以後羅馬帝國日漸衰落,與此同時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東方新興的匈奴等遊牧民族的擠壓之下如潮水般湧入羅馬帝國境內:這一時期達契亞地區先後遭到西哥特人、匈奴人、阿瓦爾人、斯拉夫人的入侵。到了公元8世紀斯拉夫人已在達契亞地區取得優勢地位,9世紀保加利亞人一度征服達契亞地區,10世紀匈牙利人也進入到達契亞地區。到了14世紀由達契亞人、羅馬人、斯拉夫人融合而成的羅馬尼亞人建立了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3個公國,而這三國自誕生之日起就處於周邊各方勢力的爭奪之中。1360年奧斯曼土耳其君主穆拉德一世繼位後大舉向東南歐地區擴張,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等國都被迫臣服於他,拜占庭帝國也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威脅下如履薄冰,這時匈牙利成為歐洲各國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旗幟,也正是在這時羅馬尼亞人建立的特蘭西瓦尼亞公國加入了以匈牙利為核心的反奧斯曼聯盟。16世紀後羅馬尼亞人建立的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兩大公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特蘭西瓦尼亞則在匈牙利的庇護下日漸同匈牙利王國同化。1526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君主蘇萊曼一世親征匈牙利,擊潰波希米亞—匈牙利聯軍,佔領匈牙利大部,並於1529年和1532年兩次率軍圍攻維也納。然而正是維也納之戰終結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相對於歐洲各國的戰略優勢,此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日漸轉攻為守。由於在維也納之戰中匈牙利國王戰死,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加冕為匈牙利國王,至此匈牙利及其治下的特蘭西瓦尼亞成為奧地利領土。就這樣羅馬尼亞人建立的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摩爾多瓦3個公國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特蘭西瓦尼亞成為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土,而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則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統治。
1806年-1812年的俄土戰爭結束後沙皇俄國迫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締結了《布加勒斯特條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將自己統治下的德涅斯特河西岸的比薩拉比亞地區割讓給俄國,而這一地區在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前是隸屬於羅馬尼亞人建立的摩爾多瓦公國的。俄國對這一地區的吞併是打著保護當地的斯拉夫人和東正教徒的旗號,以此煽動當地人反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民族情緒。1848年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兩地均爆發了反土耳其起義。1862年1月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宣佈合併組成一個承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宗主權的自治藩屬國並正式確定國名為羅馬尼亞。1877年5月9日羅馬尼亞徹底斷絕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隸屬關係,至此羅馬尼亞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羅馬尼亞作為協約國的成員之一躋身戰勝國行列,而從奧匈帝國分化出來的匈牙利則被視為戰敗國予以處置:在1920年協約國和匈牙利簽訂的《特里亞農條約》中將特蘭西瓦尼亞劃歸羅馬尼亞。在此之前羅馬尼亞已利用俄國革命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虛弱之際收復了1812年後被俄國佔領的比薩拉比亞地區。因此在1920年後羅馬尼亞已恢復對歷史上羅馬尼亞人祖先建立的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摩爾多瓦3個公國的統治權。1940年3月29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發表講話指出:“蘇聯對羅馬尼亞奪取的比薩拉比亞從未承認。這個問題是個未解決的爭議問題,儘管蘇聯從沒提出通過軍事途徑收回它”。6月26日蘇聯照會羅馬尼亞政府:要求將比薩拉比亞歸還蘇聯並將北布科維納移交給蘇聯。對此蘇聯方面聲稱:比薩拉比亞是1918年羅馬尼亞利用俄國戰後的虛弱狀態強行奪取的,現在蘇聯的戰後虛弱已成為過去式,至於北布科維納則是作為羅馬尼亞對其在比薩拉比亞22年統治期間帶給蘇聯巨大損失的微不足道的賠償。6月30日蘇聯出兵佔領了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8月2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將比薩拉比亞併入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今摩爾多瓦),將北布科維納併入烏克蘭加盟共和國。蘇聯對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兩地的佔領直接導致羅馬尼亞在蘇德戰爭中加入了德國一方。1944年9月12日蘇、美、英同羅馬尼亞簽署了停戰協定:恢復1940年的蘇羅邊界——即仍把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給蘇聯。1947年2月10日同盟國對羅馬尼亞的和約對此再次進行確認。1948年2月4日蘇聯與羅馬尼亞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以及關於確定兩國邊界線的議定書,至此蘇聯佔領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的既成事實得到完全的法律確認。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捋一捋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的歷史關係:事實上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同宗同源——羅馬尼亞人的祖先建立了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摩爾多瓦3個國家。在後來的歷史變遷中特蘭西瓦尼亞被併入奧匈帝國,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則被併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如今的羅馬尼亞國家是由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合並後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獨立而成,一戰後羅馬尼亞從匈牙利手中收復了特蘭西瓦尼亞、從俄國手中收復了原屬摩爾多瓦的比薩拉比亞地區。二戰後蘇聯重新佔領了比薩拉比亞地區並將其設置成為自己的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後將其改為摩爾多瓦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摩爾多瓦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也就是說如今的摩爾多瓦正是由蘇聯的摩爾多瓦加盟共和國發展而來。在歷史上摩爾多瓦曾是羅馬尼亞的一部分,事實上摩爾多瓦語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視為羅馬尼亞語的一種方言的。獨立後的摩爾多瓦幾乎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全國55%的人口處於歐洲貧困縣以下。相比之下羅馬尼亞儘管在富國扎堆的歐洲也屬於一個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國家,但和摩爾多瓦比起來就好得多了:羅馬尼亞的人均GDP接近於摩爾多瓦的4倍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摩爾多瓦希望和自己同宗同源的羅馬尼亞合併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時羅馬尼亞也一直有恢復歷史上所有羅馬尼亞人領土的“大羅馬尼亞”夢想。按說既然雙方都有合併的想法應該會順理成章合併吧?然而俄羅斯卻不願看到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的合併。這事表面上看起來挺讓人困惑的:俄羅斯和摩爾多瓦的唯一關係似乎就是曾同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然而摩爾多瓦早已成為獨立國家,況且俄羅斯和摩爾多瓦都不接壤,這樣一個遠離自己的彈丸小國和誰合併會對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有何影響呢?為什麼俄羅斯會執著於反對摩爾多瓦同羅馬尼亞合併呢?
我們知道俄羅斯一直以來都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視為自己的戰略空間和市場範圍,而北約和歐盟的持續東擴已然使俄羅斯感覺自己傳統的戰略空間和市場範圍受到了威脅。事實上俄羅斯今年同格魯吉亞、烏克蘭的衝突正是在俄羅斯與北約、歐盟博弈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摩爾多瓦儘管不和俄羅斯接壤,卻緊鄰烏克蘭。要知道眼下烏克蘭正是俄羅斯同北約、歐盟博弈的焦點所在:俄羅斯為避免烏克蘭倒向西方國家後引起自己戰略空間的進一步縮水而介入了克里米亞問題和烏東內戰。羅馬尼亞在冷戰時期也曾是蘇聯陣營的國家,然而自從1989年羅馬尼亞政壇劇變以來就開始致力於改善同西方國家的關係。2004年3月29日羅馬尼亞加入了北約。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又加入了歐盟。如今的羅馬尼亞早就是北約和歐盟的成員國之一了。如今摩爾多瓦的存在相當於在身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的羅馬尼亞和烏克蘭之間構築了一個緩衝地帶,而一旦摩爾多瓦同羅馬尼亞合併就意味著北約和歐盟的勢力進一步東擴——這道理其實很簡單:摩爾多瓦同羅馬尼亞的合併其實只有一種結果就是領土面積更大、人口更多、經濟更發達的羅馬尼亞吞併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之前與北約、歐盟達成的一切協議都同樣適用於摩爾多瓦地區。一旦摩爾多瓦被納入北約和歐盟的勢力範圍,那麼北約、歐盟勢力同烏克蘭之間就再無任何緩衝區了,同時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摩爾多瓦被納入北約、歐盟勢力範圍將對烏克蘭造成極強的心理暗示。目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本就已很緊張,烏克蘭已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向西方靠攏的跡象,一旦摩爾多瓦被納入北約、歐盟的勢力範圍之內無疑會進一步刺激烏克蘭加入北約、歐盟的積極性,而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歐盟就意味著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進一步擠壓——屆時北約、歐盟的勢力真要全面推進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了。
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國(簡稱“德左”)問題的存在也成為制約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合並的因素之一:蘇聯解體後幾乎所有加盟共和國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處理國內俄羅斯族的關係問題,這是因為蘇聯解體後幾乎在各加盟共和國都留下了大量俄羅斯族人口。烏克蘭就因為沒處理好國內俄羅斯族居民的問題而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內戰,導致國家實際上處於分裂狀態。摩爾多瓦獨立時境內同樣生活著相當數量的俄羅斯族裔,這些人在心理認同上更傾向於俄羅斯而非摩爾多瓦。1989年還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摩爾多瓦決定將摩爾多瓦語作為官方語言,由此引起了摩爾多瓦境內的俄羅斯族裔的強烈反對。1990年9月2日生活著德涅斯特河東岸的俄羅斯族人宣佈成立“德涅斯特河東岸蘇維埃共和國“。1992年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同摩爾多瓦政府軍爆發戰爭並導致大約1500人喪生。戰後至今儘管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屬於摩爾多瓦領土,可實際上摩爾多瓦對此地只有名義上的管轄權,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實際上已成為像烏克蘭內戰中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一樣事實上獨立的政治實體。1992年的衝突結束後這裡駐有一支1510人的維和部隊——這支部隊由500名俄羅斯人、10名烏克蘭人以及500名摩爾多瓦人、500名德左當局的人組成。如今名義上擁有德左主權的摩爾多瓦在當地的實際影響力其實還不如俄羅斯。2014年04月17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最高委員會議員一致請求俄羅斯領導層承認其獨立。2006年該共和國舉行的全民公投結果顯示:當時97%以上全民公投參與者贊成獨立並讓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下一步加入俄羅斯。德左地區儘管是一個實際上獨立的政治實體,然而畢竟是國際社會所認可的摩爾多瓦領土。一旦摩爾多瓦同羅馬尼亞合併,那就意味著至少在名義上德左地區也將成為羅馬尼亞名義上的領土。屆時在作為北約、歐盟成員的羅馬尼亞境內存在這麼一塊事實上的俄羅斯飛地可能會成為俄羅斯同北約、歐盟新的矛盾焦點。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也不是不允許合併了,是分久了就不想合了,摩爾多瓦大部分領土都是蘇聯侵略羅馬尼亞形成的,並且向摩爾多瓦移民,再併入一部分周邊地區的土地形成共和國,經過長期的分治,摩爾多瓦也並不想再併入羅馬尼亞了,現在的形勢是國家越小越合算,合併不是潮流了(指垃圾國家和地區),不僅摩不想併入羅馬尼亞,摩本國的德左地區還想分裂出去獨立或者併入俄羅斯,德左都是俄移民,留在摩都不願意更合況併入羅馬尼亞了。主要是羅馬尼亞也是個垃圾國家,摩併入沒有好處,象東德併入西德沾光不小,所以就願意了。東歐國家分家是潮流,最好就是一個村一個國,誰也不想當少數民族,同一民族的也都想當總統,摩和羅合併了誰當總統是個大問題,一個國家分成十個就能有十個人當總統,所以國家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