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多個排名中,印度軍事實力排名全球第四,是否名副其實?

水鏡觀世界


印度軍事實力排名世界第四?可能有些朋友看到這個排名結果會呵呵的。目前國內不少媒體在報導印度軍隊時似乎有故意誇大印軍缺陷之嫌,讓人覺得這支軍隊就是一支不堪一擊之時。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至少筆者對印軍的看法與一些媒體不一樣,在筆者看來印度軍隊絕不能被簡單看成一支只善於雜耍和墜機的軍隊,其實他們還是相當有實力的。



印度軍隊總兵力為132.5萬左右,從數量上看其實已經是世界第三了。目前陸軍仍然是印度軍隊的主力,兵力有113萬之眾,其編制包括3個裝甲師、18個步兵師、4個平原整編師、9個山地師,另外還包括7個獨立裝甲旅、2個山地旅、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導彈團。陸軍航空兵擁有22個直升機中隊。印軍的主要裝備有:主戰坦克約3400多輛、步兵戰車1400多輛、無後坐力炮約800門,並且裝備了SA-6、SA-7、SA-13S、SA-16等導彈系統。其中印軍的9個山地師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是印度陸軍精英中的精英。


印度海軍兵力約5.5萬人,擁有2艘航空母艦、19艘護衛艦、11艘驅逐艦、19艘潛艇、5艘坦克登陸艦等大型裝備以及若干艘導彈艇、掃雷艇等。印度空軍擁有兵力12.7萬人,裝備了1400多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777架)和直升機180架(武裝直升機34架)。印軍裝備的戰機包括米格-21系列戰機、米格-29戰機、幻影2000H/TH戰機、蘇-30MK戰機等,看起來戰力還不錯的。另外,印度軍隊還裝備有可以攜帶核武器實施遠程攻擊作戰的“烈火”導彈,其理論射程可達5000千米,對周邊國家威脅極大。

雖然不少媒體對印軍評價不高,但由於印軍長期都有參加實戰的機會,因此他們積累許多寶貴的實戰經驗,其中有些實戰經驗值得其它國家借鑑。尤其是印軍長期在克什米爾山地與巴基斯坦軍隊交鋒,在如何進行山地攻防作戰方面是頗有心得的。印度的海軍實力在印度洋周邊應該算是首屈一指的,相對於巴基斯坦海軍形成了壓倒性優勢。另外,印度軍隊經常在國內進行反游擊戰作戰和反叛亂作戰,其進行非正規作戰的能力其實並不很差。

除了正規軍,印度還擁有相當數量的準軍事部隊,這些部隊也具有相當的戰鬥力,關鍵時刻可以當正規軍使用。印度準軍事部隊包括海岸警衛隊4000人、邊境保安部隊18.5萬人、特種邊境部隊9000人、中央後備警察部隊10.53萬人等。

印度軍事方面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本國國防工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不高,而且沒有獲得體系性、全面性的發展,這導致印度國產武器裝備寥寥無幾(比較有名的有阿瓊坦克和英薩斯步槍)而且質量差強人意,目前印軍的主戰裝備絕大部分是進口貨,而且來自多個國家,這給印軍的平時訓練備戰和戰時的後勤保障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本國軍工企業不但獨立製造武器裝備的能力極差,甚至連維修保養武器裝備的能力都令人汗顏。印軍在過去40多年中墜毀戰機1000多架,就與印度軍工企業維修保養戰機的能力奇差有關。另外,印度武器裝備採購部門在對外武器採購中有時候存在腐敗現象、印軍內部存在一些軍官虐待士兵的情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整體軍事實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印度軍事實力排名全球第四有誇大事實之嫌,但如果說它能排名全球前八以內,那還是比較靠譜的。


廣雅君觀世界


當然是名不副實啦!

這些軍事排名,很多都只是火力排名而已,是主要依據常規紙面戰力來排的。

印度怎麼說也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13億人口,因此保有一支130多萬人的軍隊,從規模來看,本來就位居世界第四。此外,印度還常年保持著“世界第一軍購國”的寶座,對美俄歐等國的先進武器,就是買買買。因此,印度軍隊得以平湊起一支紙面戰力相當強大的軍隊。

然而,印度與核常兼備的五常相比,其實也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雖然其常規戰力遠超五常中的英法,但印軍的核武器質量和核打擊能力,卻明顯不如英法。

首先,在核彈頭數量上,印度總共才只有約80-100枚,比巴基斯坦的數量還少,那就更不用說和五常比了。

其次,在核潛艇方面,英國擁有前衛級、特拉法爾加級和前衛級等核潛艇;而法國也有凱旋級、紅寶石級和梭魚級等核潛艇。相比之下,印度雖然也有核潛艇,但只有2艘,一艘是租俄羅斯的,而另一艘則是自行研發的殲敵者號。因此,在核武器領域,印度不論質量還是數量,都無法與五常相比。

說回常規軍事力量。雖然印軍紙面戰力很強大,但由於其國防工業基礎落後,研發水平不高。因此,印軍的軍事裝備多半都需要對外採購。而印度自行研發的武器裝備,比如阿瓊坦克、光輝戰機等,雖然印媒一再吹捧,但真實性能其實水得很。所以,時至今天印軍現役的主要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美俄歐的進口貨。

試問,這樣一支靠“萬國牌”武器堆砌出來的軍隊,戰鬥力能強到哪去呢?

雖然現在的印軍,的確是南亞當之無愧的霸主。但在南亞,除了巴基斯坦,其他小國的軍力本來就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如果要和和五常比,那印度還是差太遠了。畢竟印度的國防工業水平,別說和五常相比了,就是日本、德國和韓國,他們也比不過!



這些歷史要讀


首先必須要說,印度軍事實力排名世界第四肯定不準確,一定是高估了印度的軍事水平。而美國之所以將印度軍事實力排名第四 ,完全是故意的,而且是和東方大國有關,是為了一種不可言傳的目的故意為之,不會有國家認可這個排名,當然印度卻認為這個排名是準確的。

印度,全稱是印度共和國。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7位。2018年GDP為2.716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7名。印度在1950年1月26日宣佈成立共和國。印度目前軍隊總兵力大約有132萬人,(世界第二)2018年軍費507億美元。軍費開支位居世界第四(美中英)。美國在2019年公佈的世界最新軍事力量排名(2018年度),美國,俄羅斯,中國位前三位。其後依次是印度、英國、法國、德國、土耳其、韓國,日本。特別聲明這次排名沒有考慮核武器。

對於這種媒體公佈的排名看看好,你信就信,不信就拉倒。國家本身大概根本都不信,軍事力量的排名本身沒有人任何意義,一旦兩國發生軍事衝突,不僅僅依靠軍事,還要依靠經濟,政治,外交等綜合因素的考量。軍事能力不是唯一的考量。但最關鍵一點的是,在媒體排出來的十大軍事強國裡,印度是唯一一個沒有打過仗,是既沒有在本土打過仗,(大規模戰爭)也沒有海外打過仗的國家。就更別提勝負了。這樣的一個國家如何判斷武力高低?

英法兩國真的認為自己不如印度嗎?80%武器無法自給的國家居然是世界第四軍事大國嗎。英法不說橫掃印度,但起碼自保無虞。德國位居英法之後,大概也不服呢。最關鍵至於歐美國家為何排的這麼靠前,不能說捧殺,印度還夠資格。在於印度每年花費鉅額美元從歐美買武器, 如果排名太靠後的話,印度以後買不買,是否說明印度買的武器不好?就當給印度一個安慰獎吧。讓印度繼續買西方武器。也就是說,各種數據表明印度實力很強大,事實上就是一個表面光。

二戰期間,法國陸軍世界公認第一,一開戰呢?套用才高八斗那個典故,天下軍力一石,老美佔五斗,中俄各佔兩鬥,餘者共享一斗。印度分多少就無所謂了,實際上,歐美國家把印度排第四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制約東方大國,作為歐美眼中的“民主”國家,而且是東方大國的近鄰,無疑印度將是東方大國的天然敵人。提高印度的地位就是為了讓印度和中國對立和對抗。但問題是,東方大國自始至終沒有把印度放在眼裡。也就是看做一個檔次的人。

讓印度東方大國對抗,甚至發生衝突那是最好,為了提高印度的自信和信心,故意拔高印度的地位,也因為如此,讓印度陷入迷之自信。真的認為自己是世界第四。而實際是上不過是把印度當槍使。但印度卻沒有這樣認為。這才是最大悲哀。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現在世界上軍事實力排名前3的,不論包不包括核武器,也肯定是中美俄三國。

而要說除了核武器之外,印度的軍事實力在世界範圍內可以排在第4名嗎?是否有沒有水分呢?

我們先看一看印度軍隊的人數與裝備規模!

以上圖為例,世界目前為止的各國軍事實力排名,都是以其裝備與軍隊人數規模及先進程度而確定的。




而印度現在的陸上作戰力量,擁有4000多輛坦克及裝甲車,其中T-72與T90佔大多數,這樣的陸上作戰規模要比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強的多。
而印度空軍也裝備了上千架戰鬥機,
其中包括先進的蘇30、蘇35MKI、陣風等先進的三代機。

另外有傳聞稱,印度還要購入更加先進的蘇-57或F35等4代隱身戰機。

就單單以印度空軍目前的規模與裝備的先進程度來看,其在世界上也是處於一流空中作戰力量水平。


而印度海軍會更加厲害一點,擁有各類軍事艦艇150多艘,不但裝備了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而且還從俄羅斯購買或租借的好幾艘潛艇或是核潛艇。

可以說印度海軍在裝備規模上來看,在印度洋周邊範圍內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海軍!
所以說,除了核武器之外,印度整體的軍事規模與實力是可以排在世界第4名範圍內的。

不過,排名歸排名,打不打的贏那是另一回事,以印度軍隊近些年來的種種醜聞,像飛機墜毀、艦艇鍋爐爆炸、起火等事件,印度整體的軍事實力排名與真實的戰鬥力實在是不能一併而論。

就像60多年前,亞洲東北方向那一戰,當時世界上排名前10的大部分國家聯合起來,依然幹不過那支剛剛“立國”、“小米加步槍”的軍隊!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1.膽識。有沒有逢敵必亮劍的精神,當年中印之戰,印度方戰敗四處逃竄。當時在印軍陣營的一名外國軍事主官說你能想象到非洲大草原上所有動物大遷徙的場面嗎?沒錯印軍逃跑的場面比那壯觀多了。印度軍人不經打已經是出了名的。

2.完備的工業體系。打仗打的是什麼?說穿了就是打的糧食,銀子,裝備。印度現在似乎沒有聽說工業體系完備,那麼一但開戰,武器的生產速度能否跟的上裝備在戰爭中的消耗速度。如果花大錢去買,能否買的到?或者說買的起?甚至別人可能只會賣給你一些代差的武器。糧食就更不用說了,現在的印度就像我國封建王朝魏晉南北朝時期,對外展示是民主國家,其內部像仍然是士族與寒門的社會階層結構。

3.先進的科學技術且有後勁。目前完備的科學體系沒有幾個國家擁有。印度在這一方面似乎落後許多。印度經常全球購買軍火,五花八門的武器堪稱“聯合國”。

以上幾點說明印度排第四是名不副實。這個圖中估計是按人口多說來排實力的。那印度人口全球數一數二,確實沒得比。如有說錯的請多補充,謝謝


磚家日記


當然名副其實,畢竟當“一直被吊打,從未被超越”的韓國也能夠排名世界第七,你就應該知道印度是什麼成色,以及整個所謂的《新聞週刊》是什麼貨色。

關於印度真正的實力,網絡上早已吵得不可開交,雖然有1962年一敗塗地的不堪敗績,但印度仍然能夠從吊打周邊小國的勝利中找回自信,而越來越多的公知學者也開始為印度站臺,苦口婆心地告誡14億國人不要小看這個潛在的對手。

根據2018年美國雜誌《新聞週刊》的報道,從軍費、兵力、武器裝備(飛機、坦克、裝甲車、軍艦、航空母艦和潛艇)等多個指標統計,對世界各國軍事實力進行排名,印度成為繼美俄中之後的世界第四大軍事強國。其力量指數更是高達0.1593,遠甩美俄中好幾條街。

在大多數國家包括印度看來,《新聞週刊》絕對權威,印度也絕對對得起世界第四的排名,雖然印度時常自詡世界第三,號稱三哥,但謙虛的印度人願意將第三名讓給東方大國,一如當年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讓給東方大國。

而靜夜史之所以也認為印度對得起這個排名,吊打英法等強國輕鬆加愉快,主要是因為印度的啦啦隊太過厲害。

就像一敗塗地的常凱申仍然有大批擁躉足以說明他的“成功”一樣,能夠擁有戰勝國一大批舔狗的追捧,靜夜史認為這就是名副其實的成功。在真正的粉絲效應面前,一切“肌肉”都顯得那麼脆弱無力。

靜夜史認為:印度能夠躋身世界第四,不在於印度有多能打,而在於印度有多能“造”,當然這裡的“造”,特指的就是“買”。

由於和美俄等國全天候的坑蒙拐騙戰略伙伴關係,印度幾乎不用任何研發成本,便輕鬆擁有了世界上大部分高精尖武器。為了拉攏印度,美俄等國爭相對印度慷慨相助,更讓印度堅信“外交才是硬道理”。

而堅定不移的走“萬國造”路線的印度,因為有著世界上幾乎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爭當冤大頭的高昂軍費支出,這讓印度一出手便在統計數量上將英法等國踩在腳下。

而因為印度人口馬上就要成為世界第一,所以保持200多萬的軍隊對印度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因此印度在軍隊數量上又一次走到了其他國家的前面。

所以,就算印度不想要,世界第四的光環還是要不可避免地降臨在印度身上,強悍的硬件已經讓印度沒有了低調的條件。

但決定戰鬥力的,從來都是軟件,也就是戰鬥意志和戰鬥素養,一如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十七國打翻在地。

而印度雖然是一個軟件大國,但也是名副其實的戰五渣。當一個國家連欺負弱小的光輝戰績都拿出來大吹特吹時,這個國家的戰鬥力也就一目瞭然了。很多人感覺62年的失敗有著諸多的偶然,殊不知偶然之後,是歷史的必然。

對於印度而言,種姓制度是不可觸摸之痛。雖然印度軍隊數量龐大,但軍官和士兵似乎永遠是水火不容的敵人,畢竟一邊是腦滿腸肥的大腹便便,另一邊則是瘦骨嶙峋的忍飢挨餓。

我國古人早已明白“上下同欲者勝”的道理,所以也早有官兵平等的原則,這是嚴重撕裂的印度軍隊所不曾具備的。

加上印度從未完成事實上的統一,各民族服裝五花八門,印度不得不為裹著頭巾的錫克族士兵特製方形頭盔。它的作用除了包住頭巾,更能在戰場上笑死對手從而取得勝利。

而士兵質量參差不齊的印度因為從未有過打敗大國的經驗,所以印度也必然沒有系統而完整的作戰思想,這使得印度在面對真正的大國時必然繼續掉鏈子。他們所謂的“印度已經不是62年的印度”完全可以理解為比62年更差的印度,畢竟某種程度上說62年也是印度的一個小巔峰。

而這樣的軍隊,就算有再先進的武器也是徒勞,因為戰爭雖然都是砸錢,但不是比賽摔飛機。印度裝備雖好雖多,但如果都像“要你命3000”這麼玩,遲早要把別人笑死。

而且,包括《新聞週刊》的所謂軍力排名,最大的缺陷不在於死板的數據,而在於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每一個國家所面臨的地緣形勢和對外政策。說白了,以印度地區大國的段位,根本就沒有資格和五常這樣的世界性大國放在一起比較。

雖然印度也是擁核國家,但核武器從來都是威懾性而不是進攻性武器。而且一旦率先使用必然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對於印度而言,核武器並不能令其如虎添翼。

在世界戰爭史上,有一場連電腦都無法模擬出來的勝利,那就是上甘嶺之戰,這場極其其慘烈的戰爭,使所有的所謂權威排名都黯然失色。

所以所謂的軍力排名,聽聽就好了,我們需要做的,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堅持。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個排名只是紙面實力的比較,事實上除了中美俄三國的前三位置不可撼動,其它國家的排名都是有波動的,比如說日本的第八明顯是排低了,個人認為日本應該排在韓國之前即第七位,若不論核武則能排在第五位。

說了排名問題,再來說說印度現在的軍事實力,眾所周知印度武器那是”萬國造“。所以裝備是五花八門。

陸軍,印度陸軍是三軍中人數最多的,人數約98萬,編為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及15個獨立旅。陸軍主要裝備有主戰坦克3500輛,步兵戰車1600輛,牽引火炮4300門,自行火炮180門,多管火箭炮150門,高射炮2400門,地空導彈1900枚,直升機185架。

海軍,兵力約5.5萬,編有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主要裝備了航空母艦3艘(但是現役僅一艘“超日王”號)、潛艇19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8艘、巡邏與海岸艦艇49艘、掃雷艇20艘、兩棲登陸艦艇10艘、各種支援艦船28艘,作戰飛機67加,直升機83加。

空軍,兵力約13.3萬人,編有39個飛行聯隊,6個防空導彈聯隊、22個雷達中隊。主要裝備53架米格-23BN/UM型、88架"美洲虎"、148架米格-17型、79架米格-21、69架米格-21FL/U型、169架米格-21bis/U型、26架米格-23MF/UM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型、8架蘇-30MK型、105架安-32型、43架D0-228、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

以上就是印度三軍總體實力,另外印度還有100萬準軍事部隊,印度還是擁核國家,擁有月130枚核彈,主要載具為射程5000公里的“烈火”-5。

綜上所訴只看紙面實力印度確實能排第四,但戰爭打得不是數據,是綜合國力,印度的國防體系缺失,註定印度的戰爭潛力較低,就如印度國防部宣稱的那樣,印度的彈藥儲備只能支撐印軍作戰42天。現代戰爭就是鐵與火的碰撞,缺少彈藥的印度則只能用人民的血肉去對抗外軍。


誰心而論之言


國際上的一些軍力排名,軍隊規模因素影響比較大。這種排名,對於印度來說,如果是這次印巴空戰之前,可信性顯得還會高一些。但在這次印巴空戰中,其戰機上去就被梟龍戰機幹掉了,其表面規模之下的真實戰力就值得懷疑了。

從整體來說,印度是一個擁有核武器、彈道導彈的國家。核武器的威力世人有目共睹,彈道導彈擁有強悍的遠程打擊能力。所以,非核國家,或者疆域面積很小的國家,比如日本、德國、以色列這種,儘管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優勢,但在真正的對抗中(假設兩國相鄰),他們將不是對手。美俄中三國不是現在的印度可以奢望的,所以有對比價值的也就剩下了英、法兩國。

從規模看,英國現役部隊約21萬,法國約26萬,印度約130萬,印度擁有很大的優勢。從軍/費上看,英國目前約550億美元,法國、印度均為440億美元左右,三者差不多。對於現代戰爭來說,由於技術的迅速發展,人數的意義在下降。所以,三國之間的比較,還需要從規模、質量上綜合來看。

既然首先提到了核武器這個“王牌”,那就需要提提幾國核彈頭的數量了。從上表可以看出,在核彈頭數量方面,法國擁有較大優勢,印度差距還有些大。在2次核反擊力量上看,英國擁有4艘先進的“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法國擁有4艘先進的“凱旋級”戰略核潛艇;而印度所擁有的那1艘彈道導彈射程只有700公里的“殲敵者號”,很難說算不算戰略核潛艇;印度這方面的差距更大一些。

歐洲颱風戰機

從空軍來講,印度擁有近400架的3代機,其中以蘇30MKI為主(240架左右),其餘的為近50架的幻影2000,100來架米格29,以及10來架LCA。英國先進戰機規模約220架,其中150架為3.5代的“颱風”戰機,其餘為“狂風”多用途戰機;法國先進戰機規模約310架,其中150架為3.5代的“陣風”戰機,其餘為幻影2000系列戰機。

法國陣風戰機

如果說英國戰機規模偏小,目前出勤率有點低的話,那麼法國就是不同的情況了。其在先進戰機規模上接近印度,主力戰機在性能、武器、電子戰能力上等比印度的先進半代,而且戰機出勤率、飛行員訓練水平也更高。在預警機方面,英國為12架,法國為8架,印度為6架;三國均無轟炸機。顯然,在空軍戰力方面,法國更勝一籌。不過,目前一個新變化是,英國已經開始服役新一代的F-35隱身戰機,目前已到貨10架左右,後面將繼續增加。在新一代戰機方面,印度、法國目前還難以擁有。

在陸軍方面,印度的優勢就比較大了。目前法國只擁有400多輛“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英國更是隻剩200餘輛“挑戰者”坦克,與印度這種動輒3000來輛T-72、T-90、阿瓊等坦克的國家相比,就有些寒酸了。不得不說,英、法兩國還是地面壓力太小的緣故。雖然英法均有幾十架先進的武裝直升機,但印度的卻更出人意料,比如其擁有22架美國的AH-64“阿帕奇”重型武裝直升機,以及近20架俄羅斯的米-25、米-35武裝直升機;印度國產的LCH武裝直升機也已經開始生產了,外形上與我們的武直10倒有些像。

印度“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在海軍方面,三國都是擁有航母的國家。不過,法國的是4萬噸級的彈射航母,艦載機是3.5代的陣風戰機;英國已經擁有兩艘6萬噸級的滑躍航母,而且艦載機是新一代的F-35B;而印度,暫時只有一艘4萬噸級的滑躍航母,搭載的是3代的米格29K。根據我海軍的測算,同噸位下,彈射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是滑躍航母的4倍,如果艦載機性能再差半代至一代,印度航母的戰力差距就比較大了。

在潛艇方面,法國擁有6艘“紅寶石”級核潛艇;英國擁有4艘“特拉法爾加”級核潛艇,3艘“前衛”級核潛艇;印度擁有一艘俄羅斯的“獵豹”號核潛艇,以及10幾艘常規潛艇(“基洛”級、“魷魚”級,209型等)。如果說英國核潛艇目前存在出勤率低下的問題,印度表現也不怎麼樣:前幾天印巴衝突時,印度一艘新服役的“魷魚”級本想示威一下,結果就被巴基斯坦逼出水面了。在這方面,法國表現還是不錯的,在與美國航母作戰群的演習中,取得了擊沉多艘艦艇的戰績。顯然,在潛艇方面,英、法兩國遠洋作戰能力更強。

印度“查克拉”號攻擊型核潛艇(“獵豹”號)

驅護艦艇方面,三國在規模、性能方面表現均不怎麼出色(英國45型驅逐艦還好些),讓人難有對比的興趣。整體來說,海軍方面,法國更具優勢。

所以,就陸、海、空、核4大力量方面,法國佔據了3項優勢,印度只有陸軍佔據了優勢。而且,目前我們對比的只是表面力量,英、法兩國還是壓力比較小,其底蘊還是更深厚一些的。由此來看,印度軍事力量排第4,目前還不是很有說服力。不過,印度發展速度很快,除了軍/費方面會繼續快速增加外,其將繼續購買俄羅斯、美國的先進武器,自身武器國產化的進度也逐漸取得了成果。其軍事力量達到第4位,只是時間問題。


晨曦談兵


2019年美國“全球火力”網發佈的最新全球軍力排行榜顯示前十名依次為: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法國、日本、韓國、英國、土耳其和德國。另一家國際權威軍事媒體美國《新聞週刊》的排名則是: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法國、英國、日本、土耳其、德國和埃及。這兩大國際權威軍事媒體在前四名上是沒爭議的,然而這兩份排行榜卻在網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實網友對前三名的爭議並不大,最主要的分歧集中在排名第四位的印度。那麼印度的軍事力量排名世界第四究竟有無依據呢?依據當然是有的——畢竟是國際權威媒體的評選結果,要說完全是沒依據的胡編亂造也不大可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上要客觀衡量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是非常複雜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這些國際權威媒體有都有各自不一樣的排行榜。同時這樣的排名其實更多考慮的是各國紙面上的軍事力量,至於各國的軍工潛力、軍事體制、動員能力等隱性因素是難以衡量的,因此這樣的排名受偶發性因素影響較大。比如英國航母退役就曾造成英國的排名大幅下滑,然而事實上英國是有在建航母,但由於未服役而不列入現有戰力統計。我們不妨看看全球火力網去年的排名: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法國、英國、韓國、日本、土耳其、德國,從中不難看出英國、日本、韓國的排名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其實並不見得就是這些國家在短短一年之內軍事力量發生了顯著性的變化,而是可能由於一些偶發性因素導致的:一架先進戰機或戰艦的服役就可能改變排名。可以說這樣的排行榜更多是著眼於兵力規模和武器裝備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因素,事實上影響軍隊實際戰鬥力還有很多隱性因素是難以量化比較的。

如果只看兵力規模和武器裝備這種紙面上看得見摸得著的指標,那麼印度排名世界第四其實是恰如其分的,這也是全球火力網和《新聞週刊》將印度軍力列為世界第四的依據所在。印度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準軍事部隊。當然現代化戰爭不同於冷兵器時代那樣可以單純依靠人海戰術,那麼我們再看印度的武器裝備:印度陸軍擁有3569輛坦克、5085輛裝甲運兵車和步兵戰車、290門自行火炮、6445門牽引火炮和292門多管火箭炮。印度空中力量擁有1785架各級各類飛行器,包括535架殲擊機、468架攻擊機、706架軍用運輸機、237架教練機,另有504架多用途直升機可執行運輸和輔助任務,20架攻擊直升機能夠消滅敵方裝備和有生力量。印度海軍擁有184艘艦艇,包括2艘航母、15艘護衛艦、11艘驅逐艦、24艘輕型護衛艦、17艘潛艇、32艘岸防艦艇和7艘掃雷艦。1961年印度將從英國購買的尊嚴級四號艦大力神號航母改裝後入役並將其重新命名為維克蘭特號,印度由此成為二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1986年4月印度海軍以2500萬英鎊的價格從英國購買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經過改裝和大修後改名為維拉特號,1987年5月維拉特號作為駐孟買的西部艦隊旗艦正式服役於印度海軍。1999年1月印度又開始與俄羅斯交涉關於購買俄羅斯海軍基輔級航空母艦末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的問題,2004年俄羅斯將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賣給印度並展開改造工程,2013年11月16日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正式交付給印度海軍並改名為維克拉瑪蒂亞號。21世紀初世界上一共只有中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英國和美國這10個國家擁有航母,隨著英國三艘無敵級航母在2017年退役後印度已成為全球九大擁有航母的國家之一。1974年印度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西部博克蘭地區進行了5次小當量的核試驗後正式對外宣傳擁有核武器,外界估計其大約有100枚左右射程在4000公里內的核導彈。當今世界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鮮九個國家擁有核武器,顯然印度作為全球為數不多擁有核武器和航母的國家還是具備相當可觀的軍事力量。

從規模上看印度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四軍事大國,那麼為什麼關於印度軍力的排名還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呢?這是因為一支軍隊的實際戰鬥力並不完全單純取決於兵力規模和武器裝備。我們評價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不能只看軍隊規模和武器裝備,也必須看到軍事工業、經濟支撐、戰略縱深等足以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潛在實力。海灣戰爭前的伊拉克就軍隊規模和武器裝備而言也曾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可由於在軍工科技、戰略縱深等方面的劣勢直接被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回原形。在二戰爆發之初德國、日本同美國、蘇聯單純在武器裝備層面的差距其實也並不明顯,然而後者強勁的軍工生產潛力卻是無與倫比的:德國、日本在國土面積、人口規模上只是中等體量的國家,而美國、蘇聯卻是具備大洲級體量的國家。兩者的差距是明顯的:1940年德國的總人口約為7000萬、全年鋼產量2150萬噸、發電量630億千瓦時;當時尚未進入戰爭狀態的美國的同類數據分別為1.32億、6070萬噸、1780億千瓦時;即使是技術上相對落後的蘇聯的同類數據也達到了1.7億、1830萬噸、480億千瓦時。德國即使在征服西歐後也只是稍微領先於剛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的蘇聯,然而後者所擁有的兵力和勞動力資源卻是德國完全無法比擬的。1940年到1944年期間德國勉強把軍火產量提高了200%,而同一時期美國的軍工業規模膨脹了整整19倍。到1944年美國的軍火產量已達到德國的2.5倍、日本的6.7倍,蘇聯的軍火產量也已達到德國的90%。同年美國生產了96318架飛機,相當於德國的2.4倍;蘇聯也生產了40300架,與德國大致相當;而德國的盟友日本只生產了28180架。由此可見資源稟賦、勞動力數量對國家軍工生產能力的巨大影響。體量大的國家不只是擁有資源、市場、勞動力等優勢,單純只是由廣袤國土構成的巨大戰略縱深實際上就是國家戰力的一部分:1812年5月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率領使用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結果俄羅斯人憑藉自己遼闊的戰略縱深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儘管拿破崙攻佔了莫斯科,可隨著戰線的延長就使軍隊的補給日益困難,俄國人趁機利用自己對天氣和地形的熟悉發起反攻。二戰中納粹德國的侵蘇戰爭和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則重蹈了拿破崙的覆轍:儘管在蘇德戰爭前期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遭到破壞,但仍能憑藉遼闊的戰略縱深與德軍周旋並逐漸將戰局扭轉;侵華日軍曾妄圖三個月吞併中國,然而中國的戰略縱深卻使其深陷戰爭泥潭,最終中國人民巧妙利用戰略縱深頑強抵抗並戰勝了日軍。那麼當今世界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是哪個呢?明白了這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印度在戰略縱深、軍工生產能力、戰略資源、經濟實力等方面的水平。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是全世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第七領土大國。印度是一個三面被陸地環繞的印度洋半島國家:其南部伸入印度洋北部正中央,縱深達一千六百公里,猶如一艘碩大而永不沉沒的航母。印度東、西、南三面皆濱臨印度洋,北部有喜馬拉雅山作為天然的地緣屏障,周邊缺乏大國的威脅。孟加拉灣、阿拉伯海這兩處要害區域都處於印度的掌控中,而國土的半島地形又使其影響足以遠播海上。放眼印度洋沿岸其他四十多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與印度不在一個量級上。地處南亞的印度南瀕印度洋,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降水豐富,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適宜農業生產,而且熱量豐富,可以實現一年三熟。得天獨厚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使印度成為耕地面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國家,國土總面積還不到我國一半的印度卻擁有153.5萬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積,這佔全世界可耕地總面積的10%左右,比我國還多3萬多平方公里。在礦產資源上印度也是一個極其豐富的大國:鋁土儲量以及煤、重晶石、鐵礦石的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釷礦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12%。印度人口高達13.24億,是全世界僅次於中國的第二人口大國。必要時印度可以在短時間內徵兵6.152億人,每年可補充2290萬名達到服役年齡的人力資源。

事實上印度的軍事力量佈局並不僅限於印度境內:印度情報部門在1996年就通過與塔吉克斯坦政府的談判建立了距離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130公里外的法克霍空軍基地,這是印度在海外的第一個軍事基地。在被印度視為自家內海的印度洋地區印度在馬達加斯加、馬爾代夫和毛里求斯等地都保持有軍事存在:從2015年起印度就租下了塞舌爾的阿桑普興島並在島上興建起了一個海空軍基地,該基地距離印度本土3915公里,距離塞舌爾首都維多利亞1135公里。在馬達加斯加北部印度的海岸警戒雷達站時刻監視著印度洋上的一舉一動。在馬爾代夫和毛里求斯印度都部署了大型海岸警戒雷達。印度還準備在馬爾代夫設立海軍基地和監聽站,在馬爾代夫幾座大的環礁上建立地面雷達網,開展巡邏機定期偵察飛行。在海灣國家中卡塔爾和阿曼在2008年與印度簽訂了防務合作條約:允許印度海軍的軍艦停泊在他們的港口。位於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麓的尼泊爾和不丹兩國的內政外交長期以來在相當程度上受到印度的控制,印度也一直在這兩國保持有駐軍。位於東南亞的越南也和印度存在廣泛的廣泛的軍事合作——越南甚至允許印度進入昔日蘇聯太平洋艦隊第八分艦隊駐紮的金蘭灣基地。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斐濟則允許印度建立一個衛星跟蹤站,以觀察“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位於中、俄兩大國之間的蒙古就積極尋找“第三鄰國”,在這一過程中印度成為冷戰結束後率先同蒙古建立軍事聯繫的國家:雙方互派武官,還簽署了關於開展國防領域合作的協議,建立了定期就地區安全問題交換意見的機制,印度甚至在蒙古境內建有軍事設施。

儘管印度軍隊就兵力規模、武器裝備、戰略縱深、資源稟賦等方面而言均有相當的實力,但目前印度在軍事領域也存在嚴重的缺陷:印度的國防生產自主化程度極低——號稱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的維克蘭特號卻是由法國設計藍圖,部分設計由意大利完成,相控陣雷達來自以色列,艦載機來自俄羅斯。除了航母之外,印度的其它艦艇也基本都是各國零部件的組裝結合。與此同時印度海軍的造船效率相當落後:本來計劃在2008年前後建成的印度自稱的第一艘國產航母直到2006年11月才正式開始啟動建造工作,2009年2月28日才舉行龍骨安裝儀式——原計劃2008年建成,結果2009年才安放龍骨,恐怕這效率普天之下也就印度一家吧?不過沒關係,人家印度人在調整計劃後預計在2011年建成並下水。然而由於工期一再延誤,印度只好再次修改航母完工的時間——由2011年改為力爭在2014年使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建成並下水。不過當時就有印度媒體估計航母完工時間不會早於2018年,服役時間不早於2025年。我們可以想象等這艘航母正式服役之時其他國家的航母技術已進化到什麼程度了?即使將來有朝一日這艘航母造出來也仍將面臨維修保養的重重困難:目前全世界能生產航母用鋼的只有美、俄、中、法、德、日六國,印度並不具有航母用鋼的冶煉能力,為此他們想出的辦法是從俄羅斯進口建造航母所需的鋼材。問題是鋼材的加工和焊接又怎麼解決?再加上印度航母的零部件幾乎都採自國外,印度國內缺乏相關的維修保養技術。其實不只是航母,印度海軍的所有艦艇幾乎都存在後期保修的嚴峻問題。同時印度在武器裝備的生產效率、維護保養以及軍隊的後勤補給體系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我們只要看看印度的鐵路系統和公路系統就不難設想以印度的交通條件在戰時狀態下輸送兵力和物資的效率。除此之外影響軍隊戰鬥力的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就是軍事素養:沙特軍隊比起胡塞武裝算是武裝到牙齒了,可實際戰鬥結果卻令人瞠目結舌。印度的軍事素養並不見得有多高:在印巴空戰中印度戰機上去就被梟龍戰機幹掉了,由此可見印軍的實際戰鬥力恐怕未必像紙面上反映的那麼高。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如下:印度軍隊在兵力規模和武器裝備上排名世界第四並無不妥,然而全球火力我和《新聞週刊》的排名均忽視了對印度軍工生產能力、經濟水平、科技研發實力、軍事動員效率、官兵戰鬥素養等隱性因素的考察。我們不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英、法、德、日等國的軍事實力當真不如印度嗎?要知道印度80%的武器裝備都不能實現自給,印度又相當一部分武器是需要從英、法等國進口的。正如上文所說的英國由於航母退役導致排名大幅下滑,可實際上英國的軍工生產能力仍是印度所無法企及的。要知道英國目前有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兩艘在建航母,一旦這兩艘航母服役怎麼也比印度的萬國組裝航母戰鬥力強吧。也許那些所謂英、法、德、日等國能橫掃印度的言論並不足信,但要說印度的軍事實力當真能排全球第四恐怕是不靠譜的,充其量只能說印度軍事規模排名全球第四,至於實力嘛就見仁見智了。不能說這樣的軍事排名是毫無依據的,但這樣的排名更多是起到一種參考作用,至於要準確衡量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無疑是極其困難的。畢竟一個的真實戰鬥力並不單純取決於紙面上的數據,事實上現代化戰爭早已不是單純的兩軍對壘而是雙方綜合國力的全面較量:一旦戰爭爆發意味著必須綜合調度政治、經濟、外交等各種資源配合正面戰場,軍隊管理體制、動員效率、官兵素養、軍工生產體系乃至是戰場上指揮官的臨機決斷、戰場上具體的天氣地勢都可能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其實引起爭議的又豈止是印度,在全球火力網的排名中韓國不也躋身於英、德之上嗎?這都是由於片面考慮紙面數據而忽視隱性因素造成的。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不名副其實,印度哪能排第四呀,他應該排第一。當然了這是開玩笑的,印度能排個第7第8差不多,五大常任理事國妥妥的前五鐵打不動,下來應該是意大利和以色列了,印度看上去兵力規模大,但是質量實在是太差了。

關於印度海軍,曾經有個謠傳說是印度有3艘航母,實際上,印度一直都只有1艘航母,一開始是維克蘭特號航母,後來維克蘭特退役了,印度買了維拉特號,也就是英國的競技神號,然後維拉特也退役了,印度又從俄羅斯買了維克拉瑪蒂亞號。維拉特號退役前一個月去海上迎接維克拉瑪蒂亞回國,這是印度唯一一次擺出雙航母同框,而且第二個月就剩下1艘了。

海軍來看,人家意大利起碼有2艘輕型航母在役,有4艘地平線級導彈驅逐艦,區域防空艦的質量和數量都比印度多,印度只有3艘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在服役,但是防空導彈巴拉克8還沒有買夠,射程和探測範圍都不夠,比不上地平線的EMPAR雷達和紫菀導彈。所以你看,印度海軍搞了半天還沒意大利厲害。

關於印度空軍,雖然看上去很厲害,但是他們第一飛行技術較差,最近在邊境衝突中被巴基斯坦打下來一架米格21,另外,印度空軍的戰機非常老舊,面臨著很大的換裝壓力,印度的第四代以上戰鬥機比以色列還少,印度的四代機只有120多架蘇30MKI戰鬥機比較新,其餘的幻影2000和米格29都已經老舊不堪等待退役。人家以色列好歹有200多架F15和100多架F16。

都說印度有核武器了不起,實際上這也是印度能排在前面的原因,要不然怕是都要排在日本的後面了,這也是印度對比五常以外其他國家的唯一優勢,印度有核導彈,意味著印度有一定的核戰略能力,這是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和未來可能的世界大國的戰略支撐。但是印度的核武器質量不是很好,到時候能不能用也還不好說。

所以印度排名第4,實在是名不副實,要捧他,你乾脆說他第一算了,要不然咱就實事求是說他是第7第8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