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美俄軍事博弈持續加劇:對抗風險提升或出現新軍備競賽

■在《中導條約》問題上如不能通過外交途徑取得進展,美俄可能出現新一輪軍備競賽。

■美俄重啟雙邊關係的多次努力均以失敗告終,這表明雙方“接觸的效果並不理想”。

最近一段時期,受《中導條約》爭端等影響,美俄雙方在歐洲等地區的軍事博弈氛圍愈發濃烈,雙方軍事對抗的風險不斷累積。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近期兩次宣佈對俄羅斯多個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並威脅進行新的制裁。輿論分析指出,美對俄施壓儼然已“常態化”,兩國關係因諸多深層次矛盾很難實現實質性融冰。

美 國

步步緊逼,對俄軍事圍堵層層加碼

俄羅斯國防部3月29日發佈消息稱,俄黑海艦隊的兩艘軍艦當天跟蹤了在黑海水域航行的三艘北約軍艦,並指責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黑海地區擴大軍事存在的行為。同一天,美國空軍“全球鷹”戰略無人機在克里米亞海岸附近進行了偵察。

另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美國空軍於3月28日派出了攜帶核彈頭的轟炸機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附近執行訓練任務。該地區靠近挪威海沿岸的俄羅斯軍事基地。這是美國方面自冷戰結束以來在該地區開展的規模最大的此類訓練演習之一。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柯蒂斯·斯卡帕羅蒂近日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歐洲面臨不斷壯大和現代化的俄羅斯艦隊,只有不斷加強海上、特別是水下的作戰能力才能保持優勢。

今年是北約成立70週年。最近,北馬其頓不顧俄羅斯的警告,成為北約東擴最新的成員國,也是北約第三十個成員國。與此同時,美國又宣佈超過1500名美軍官兵正迅速進入波蘭,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陸軍首次實行向歐洲的快速部署。

目前,美國正在考慮如何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對國會表示,將在4月3日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外長會議上商討對烏克蘭進行新形式的援助。此次北約外長會議上討論的有關議題,將進一步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這勢必激起俄羅斯方面的不滿。

值得注意的是,美俄之間的軍事博弈還因委內瑞拉問題加速升級。據美國媒體報道,針對俄羅斯近日根據一項軍事合作協議向委內瑞拉派遣“軍事專家”,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表示,俄羅斯“必須離開”這個南美國家,並威脅稱“所有應對局勢的選項都在談判桌上”。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3月29日抨擊俄羅斯繼續在委內瑞拉駐軍是對國際和平的“直接威脅”。博爾頓警告“西半球以外”的國家,不要向委內瑞拉部署軍事力量。

美國媒體評論認為,儘管美國特別檢察官米勒的調查沒有發現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成員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通俄”,但這似乎並不意味美俄關係能迎來改善的轉機。目前,在美國國內與俄羅斯對抗是“政治正確”的基調沒有改變,雙方軍事對抗將常態化。

俄羅斯

不甘示弱,持續強化前沿軍事部署

面對美國方面步步緊逼的舉動,俄羅斯也不甘示弱。作為回應,俄羅斯近期不斷增強在克里米亞等地區的軍事部署,以遏制美國的戰略圍堵企圖。

據俄新社日前報道,俄羅斯已在克里米亞部署了經過現代化改造的圖—22M3轟炸機,“該轟炸機能夠輕易突破歐洲國家的防空系統,攻擊範圍可覆蓋歐洲所有地區”。而在此之前,俄軍的蘇—27和米格—29戰機、S—400防空系統以及先進武器已經入駐克里米亞。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最近宣佈,裝備有“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的米格—31戰鬥機機組人員已在黑海和裡海水域進行380餘次空中巡邏,並在複雜天氣條件下成功完成測試。美國媒體指出,在“匕首”導彈於2020年服役後,俄軍在歐洲的戰略威懾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議員米哈伊爾·謝列梅近日表示,“美國正在考驗俄羅斯的耐心”,並呼籲美國空軍“不要在克里米亞尋求冒險”。

面對美國新的制裁威脅,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3月29日在參加俄社交網絡平臺“VK”的直播節目時表示,美國永遠不會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因為美國近100年內的政策是建立在對俄實施制裁的基礎之上。梅德韋傑夫認為,美國的行為非常令人遺憾,因為制裁破壞了合作,使得俄羅斯和美國無法解決保障國際安全和經濟發展領域的關鍵問題。

美國有線電視網的報道分析稱,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是美俄軍事對峙在近期不斷升級的最重要誘因。這一條約一直髮揮著歐洲安全“穩定器”的作用,一旦被終結,將會給歐洲安全局勢帶來毀滅性影響。目前,俄羅斯方面已經開始加速推進相關武器研製工作。

對於此前美俄相繼宣佈將退出《中導條約》,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核政治專家瑪麗亞·魯布利對美國廣播公司表示,在《中導條約》問題上如不能通過外交途徑取得進展,美俄可能出現新一輪軍備競賽。

前 景

鬥而不破,兩國關係短期內難以轉圜

美國前副國務卿、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席威廉·伯恩斯最近在其發表的新書中表示,如今華盛頓與莫斯科的關係比冷戰結束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加麻煩”。伯恩斯認為,美國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註定將是一場“漫長的遊戲”,只能在相對狹窄的可能性範圍內進行,並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充滿坎坷。

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軍事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爾·巴丘克指出,米勒的調查結果有助於“解凍”俄美高層接觸,但俄美關係會否發生一些微妙變化目前仍是未知數。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夫也認為,俄美兩國關係短期內難以轉圜。

美國喬治城大學政府和外交事務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安吉拉·斯騰特表示,美俄重啟雙邊關係的多次努力均以失敗告終,這表明“接觸的效果並不理想”。斯騰特主張,美國在施壓的同時可以在雙方具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和俄羅斯保持合作,比如反恐、軍備控制和核不擴散等議題。

輿論分析稱,美俄對於安全問題缺乏共識,在敘利亞及中東地區、歐洲安全局勢,乃至北極之爭等方面,兩國存在“絕對競爭關係”,雙方的結構性矛盾難以調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俄雙方對抗性博弈的“主基調”還將延續,美國在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等多個領域仍將對俄繼續施壓。不過,作為兩個核大國,美俄衝突會在不斷變化中試圖尋找一個平衡,也會繼續維持在可控範圍之內,極力避免升級為“熱戰”。

(本報華盛頓、莫斯科4月1日電 本報駐美國記者 高 石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殷新宇)

原標題:存在“絕對競爭關係” 結構性矛盾難以調和

美俄軍事博弈持續加劇(國際視點)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2日 17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