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合肥千年古鎮,廬江礬山

礬山鎮是千年礬都,自唐代就因盛產明礬著稱於世,雖然廬江礬礦已多年不再開採,但這裡保留了很多珍貴而不可多得的礬工業遺址,堪稱中國最早的工業文明歷史教科書。礬山,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位於縣境東南27公里,礬山自唐貞觀年間盛產明礬而得名。礬山老街位於礬山鎮東部,歷史久遠,老街沿山坡而建,原來是採礦工人住宿區,與礬礦生產區一河之隔。至今,老街兩邊還保留了一部分明清時期磚石結構老房子。

合肥千年古鎮,廬江礬山

街道路面全由青石板鋪就,每塊青石板上都有幾道深深的車轍印痕,深處足有3釐米,見證了礬山千年採礬人手推獨輪車勞作的艱辛。如今走在老街上,古井、石牆、簷角、石板 ……無一不散發著古老的歷史氣息,眼前還能感受到當年車水馬龍、商賈雲集的繁華盛況。

合肥千年古鎮,廬江礬山

相傳唐初,有班大宏、班二宏兄弟倆人,從江南逃荒至廬江一帶,因生計無著,四處乞討,有日行至崑山(今礬山)境內,因夜晚無處棲身,兄弟倆人將小礬山一石窿——後稱“叫化窿”作棲身之處。偶爾討得生食剩飯,便在洞外壘石為灶,生火煮食,久而久之,灶石經火燒、日曬、雨淋,折出瑩瑩透亮的晶粒,兄弟倆人初見此物,出於好奇,就用舌嘗之,覺之苦澀,不能食用,棄投水中,須臾化去,但見水質澄清,泥沙沉澱,竟有淨水之妙用。因此,班氏兄弟倆人很得意,就按此方法試作一番,隨之宣揚開來。

合肥千年古鎮,廬江礬山

於是附近農戶便在農事之餘,開山闢路,採石煎礬。初發之時,規模很小,無窯廠,只是各戶小型作業,後發展聯戶作業,規模逐漸增大。後世人們尊班氏兄弟為採石煉礬的始祖——“開山公”,建祠立廟,供為神靈。從此“叫化窿”聞名於世。

合肥千年古鎮,廬江礬山

廬江縣礬山鎮,千年礬都,自唐代就因盛產明礬著稱於世,因礬得名,因礦成鎮,迄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

合肥千年古鎮,廬江礬山

洪氏宗祠位於礬山鎮磚橋街道,始建於清康熙元年,距今400餘年,幾經滄桑,迭有廢興,族譜仍保存完整,是廬江縣現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姓氏祠堂,被列為第三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祠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分為三進兩院,屬徽派木質古建築。相傳與無為縣土橋鎮、洪巷鎮洪氏乃一家。雲霧寺

雲霧寺位於礬山鎮雙廟村抱龍山,四面環山,山青水秀,翠竹叢生,佔地4畝,始建於唐初。最鼎盛時期,曾有僧人數百人,有大佛殿、海島百子堂、關聖殿、轉輪十殿及廂房20多間。

黃山寨

是安徽廬江縣礬山鎮與羅河鎮交界處的一座名山,海撥406米,像一道隔離天日的巨大屏障,又似一把攤開的大扇子。縱橫的溝澗,晴天石澗流水潺潺,泉水叮咚,雨天懸崖陡峭處,激流飛湍,瀑掛九天,溝澗、峰巒、壁澗,身藏老鷹奇洞、神豬戲兔、蓮花險峰、龍王古井等四絕,通透著神奇和靈氣,與青山湖纏綿相伴,周圍烏金山狀如石筍,白雲崖雲霧繚繞,黑山、仙台山、扇面山、西嶺、巴茅嶺、蜈蚣嶺等千山萬嶺極盡濃墨重彩,渾然天成,更有省級風景名勝區浮山摩崖石刻、相映成趣,無不顯示生機和靈氣。 雲霧寺

雲霧寺位於礬山鎮雙廟村抱龍山,四面環山,山青水秀,翠竹叢生,佔地4畝,始建於唐初。最鼎盛時期,曾有僧人數百人,有大佛殿、海島百子堂、關聖殿、轉輪十殿及廂房20多間。

合肥千年古鎮,廬江礬山

黃山寨

是安徽廬江縣礬山鎮與羅河鎮交界處的一座名山,海撥406米,像一道隔離天日的巨大屏障,又似一把攤開的大扇子。縱橫的溝澗,晴天石澗流水潺潺,泉水叮咚,雨天懸崖陡峭處,激流飛湍,瀑掛九天,溝澗、峰巒、壁澗,身藏老鷹奇洞、神豬戲兔、蓮花險峰、龍王古井等四絕,通透著神奇和靈氣,與青山湖纏綿相伴,周圍烏金山狀如石筍,白雲崖雲霧繚繞,黑山、仙台山、扇面山、西嶺、巴茅嶺、蜈蚣嶺等千山萬嶺極盡濃墨重彩,渾然天成,更有省級風景名勝區浮山摩崖石刻、相映成趣,無不顯示生機和靈氣。 廬江姚氏圍樓

位於礬山鎮新中村姚院村民組,俗稱升子樓,因建築外形似升子形而得名,始建於明朝天順年間,距今有300餘年歷史,被列為廬江縣第三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肥千年古鎮,廬江礬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