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食用葵花SH363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食用葵花SH363由甘肅德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成功,於2011年通過甘肅省農業廳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登記,編號:甘認葵2011003。2011年開始在甘肅省民勤縣、河西地區多點試驗、示範,表現出了優良的產量性狀和商品性狀。2015年以來,吉林省新啟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通遼市、突泉縣,吉林省中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地區,山西省偏關縣成功推廣該品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食用葵花SH363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一、產品特點

1.適應性強、高產穩產

食用葵花SH363比目前普遍栽培的美葵LD5009、美葵7109表現更加突出,主要特點表現為:抗旱、耐貧瘠土壤、較耐鹽鹼、種植地塊比較寬泛,如沙質土、黑土地、坡地、崗地等均可種植。乾旱少雨年份,只要灌溉2次就能保產,風調雨順、水肥充足高產。一般畝產(溼重)350千克左右,高產田可達500千克,比對其他食葵品種高產穩產優勢明顯。

2.商品性好、品質優良

食葵SH363籽粒粒長、粒大、皮薄、粒形美觀;果仁大、口感香脆、生食有清香味;色、形、味俱佳,炒貨及其包裝品是目前市場上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種之一。

3.生長期短、見效快

食用葵花SH363播種期晚(6月10日左右),此時北方春季乾旱期大多結束,播種時土壤溼度適宜。收穫早(10月1日左右),搶購籽粒多以溼葵籽粒較多,銷售容易。生育期短,管理省工省時。果實不過冬、不隔年,沒有貯藏成本。

4.收益平穩、經濟效益高

食葵SH363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的推廣面積由2016年的40萬畝增加到2018年的90萬畝,收購價格穩定在10.6~12.4元/千克,每畝收入持續保持在2300~3100元。同吉林省主栽作物玉米、雜糧、雜豆相比較優勢明顯,收益高。

食用葵花SH363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二、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晚熟品種,生育期為115天,株高190~260釐米,葉片數37片左右;發芽出苗整齊,成苗率高;花盤大,盤徑平均19~21釐米,開花整齊一致,授粉結實能力強;單盤結實數670~790粒,千粒重平均170~180克;花盤中心籽粒大小和邊緣基本接近,籽粒整齊度高;籽粒長2.1~2.3釐米,長錐形,種皮黑底白邊,黑白鮮明;籽粒口感香脆,商品性好,大田表現花盤均勻一致,盤口緊密結實;好出苗,易抓苗,抗病性強。

食用葵花SH363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三、栽培管理技術

1.輪作倒茬

雖然食葵SH363對土壤條件要求不是很嚴格,但不適宜在低窪地、黏重土壤及排水不好地塊種植。重茬、迎茬地塊菌核病、列當病發生嚴重,所以嚴禁種植。平地、山坡地、樹邊地等一般均可種植,前茬以瓜類、小麥、豆類、玉米茬口為好。若要取得高產,可選擇保水保肥、土壤肥沃、地面平整、有排水灌溉條件的沙壤土、壤土。前茬作物若使用咪唑乙煙酸、莠去津、異惡草松、嗪草酮、甲磺隆、西瑪津、氯磺隆、氟磺胺草醚等除草劑要間隔2年才能種植,否則容易發生藥害。食葵SH363為深根性作物,主根發達,因此種植地塊要深耕30釐米以上,播種前需要精細整地,力求達到地平、土碎、無大坷垃,有利於苗齊、苗勻、苗全、苗壯。

2.科學施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每畝施有機肥2000~4000千克。高產田整地時,每畝深施充分腐熟農家肥4000~6000千克和三元複合肥50千克做基肥;播種時,每畝施用磷酸二銨15~25千克做種肥。葵花是喜鉀作物,現蕾前1周,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和硫酸鉀各20千克;授粉後,可酌情噴灑葉面肥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混合液1~2次。

3.播種深度及時間

播種深度要根據土壤墒情自行調整。墒情較好的地塊播種深度為3釐米左右,沙土地可適當深播,以免水分快速流失。因雜交種子單粒出苗頂土能力弱,切忌播種過深,建議6月5~25日播種為宜。播種期過早(開花期若遇連續陰天會造成授粉受精不良),植株容易出現早衰;播種期過晚,籽粒飽滿度差或因霜凍不能成熟。播種方式如下圖所示。

4.合理密度

不覆蓋地膜種植,要求壟距70釐米、株距70釐米,每畝留苗不超過1361株。覆蓋地膜種植,要求地膜中線與相鄰地膜中線距離1.3米、株距80釐米、壟距65釐米,每畝留苗不超過1283株。覆膜種植的作用:一是保墒提墒。覆膜後可以顯著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提高出苗率。二是保溫增溫。覆膜後可以使土壤溫度增高,特別是前期增溫顯著,對促進葵花生長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抑制雜草。覆膜後,膜下高溫可以燙死雜草,減少除草用工。四是增產增收。如果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每畝產量可增加50~75千克,每畝增收300~550元。

5.合理澆水

食葵SH363根系發達,比較耐旱,澆水次數不需要太多。苗期不旱不澆;現蕾期,結合追肥,澆第一次水;初花期,澆好促花保花第二次水;灌漿期澆好第三次水。澆水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向日葵需水規律,看天看地看莊稼進行澆水。二是全生育期確保現蕾期到開花期澆1次水。三是噴灌地在盛花期不建議澆水,以免影響授粉,降低結實率。四是接近成熟時不要澆水,以免發生倒伏、爛頭和劃皮,影響商品價格。

6.中耕、除草、授粉

定苗後封壟前、花盤形成期進行2次中耕,第一次培土高度保證3~5釐米,第二次培土高度8~10釐米,既可防除雜草又可以防止倒伏。出苗前每畝用50%撲草淨可溼性粉劑20克對水噴溼除草。田間除草劑適宜選用施田補、精禾草克、烯草酮等。苗後使用乙草胺,雖可能產生輕微藥害,但基本安全。嚴禁使用氮嘧磺隆、咪唑乙煙酸、甲氧咪草煙、乳氟禾草靈、麥草畏、2,4-滴丁酯。向日葵是異花授粉作物,可大量引進蜂源,依靠蜜蜂早授粉、多授粉。一般開花期每公頃放置2~3箱蜜蜂,如遇極端高溫乾燥、連陰多雨、光照不足和沒有蜂源時,可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能增加產量,提高產品效益。向日葵盛花期可進行第一次人工授粉,5~7天后進行第二次人工授粉,每天早晨露水乾後(9~11時)進行人工授粉效果較好。授粉方法:用絨布、棉花及硬紙材料做成1個同花盤大小相仿的粉撲子,授粉時,用粉撲子輕輕摩擦花盤,使花粉沾在粉撲子上,然後連續蘸其他花盤。

7.病蟲害管控技術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蟲害有地老虎、金針蟲、蠐螬、螻蛄等。防治方法:選用50%辛硫磷乳油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1%~0.2%,或70%吡蟲啉拌種劑45克,加水200克拌種子5千克進行預防。出苗後,預防喜鵲、鼠類危害,可用兔鼠禽一聞避100克加水30~40千克噴施。因種子自帶包衣劑,所以拌種時必須現拌現用,種皮稍溼即可;在陰涼處陰乾,不要在太陽下暴曬;注意用量,不宜濃度過大。該品種主要發生的病害是菌核病,菌核病是一種土傳性病害,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秋季低溫多雨所致。當氣溫15~20℃、空氣溼度較大時,菌核較易萌發,尤其在秋季多雨年份,在一些低窪、排水不暢、通風透光不良和連作地塊發病較重。防治方法:對發病嚴重地塊需輪作倒茬2~3年,適時晚播以避開雨季,深翻土壤,因菌核埋入地下7釐米處不能萌發,可結合整地將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中,使其不能萌發。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燒燬。適當晚播,增施磷鉀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藥物防治:在花盤期發病可噴灑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800~1200倍液,或50%7,烯菌核利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重點保護花盤背面。列當寄生後,植株矮小,葉片變黃,花盤直徑變小,籽實癟粒數增加。一般每株向日葵寄生15株列當,可產生30%~40%的癟粒,寄生數量多,向日葵容易死亡。列當的主要防治措施:輪作倒茬、深翻深澆,發現植株及時剷除。

8.向日葵與西瓜、甜瓜套作

早熟西瓜、甜瓜開園早,結束快,與該葵花品種共生時間較短,可以有效利用地力。該品種與早熟西瓜、甜瓜套作,不僅提高瓜的產量和品質,還會保證向日葵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食用葵花SH363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四、適時收穫

當花盤後殼變黃、籽粒外殼變黑髮亮、籽仁變硬時,應及時收穫。收穫期注意天氣預報,選擇晴天收割,嚴禁將收割的葵盤堆放,應單盤擺開,晾乾後脫粒。為提高產品等級,保證產品質量,脫粒時,嚴禁與其他品種混曬,嚴禁混入腐爛籽粒。收穫時,重點保護皮色,以提高商品價格。同一品種由於皮色和籽粒的差異,會導致每千克商品價格相差幾角乃至幾元,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能賣上好價錢。

收穫注意事項:脫皮、黴變、蟲眼花盤等一定要單打另收。在條件適宜的地區,強烈建議插盤晾曬,能大幅度提高商品性,每千克多賣1~2元,畝收入增加150~450元。

插盤晾曬技術:一是採用兩刀法。第一刀在主莖距地面高度1.0~1.2米處割斷,第二刀將葵花頭處剩餘莖割斷。二是插盤時花盤傾斜45°角,防止降雨造成損失。三是花盤不要晾曬太乾後脫粒,以免造成劃皮。

原文選自龍源期刊網:科學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