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高聳入雲,旋起旋伏,奇峰峭拔,古鬆蒼勁,遼寧省本溪鐵剎山

鐵剎山,位於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東部的田師付鎮,屬長白山脈的一部分,最高峰海拔912.9米,山有五頂,即北峰真武頂、南峰靈寶頂、東峰玉皇頂、西峰太上頂、中峰原始頂,因從東、南、北三面仰視均見三頂,道家取其三三見九之意,故名“九頂鐵剎山”。鐵剎山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高聳入雲,旋起旋伏,奇峰峭拔,古松蒼勁,遼寧省本溪鐵剎山

該山奇峰峭拔,林木蔥鬱,古樹參天,洞穴幽深。眾多的摩崖石刻以及峰巖洞穴等景觀無不流露出濃重的、悠久的歷史文化色彩。處身其中,頓感山之靈秀、境之清幽。鐵剎山的歷史傳說相當久遠,相傳商周時期的長眉李大仙在此開山佈道,並得道成仙;古代小說《封神演義》、《金陵府》都有關於鐵剎山的記載,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第四十五回,燃燈議破十絕陣中大破風吼陣的定風珠就是從此山的"八寶雲光洞"中借得,因而有"鐵剎三千年"的勝名。

高聳入雲,旋起旋伏,奇峰峭拔,古松蒼勁,遼寧省本溪鐵剎山

鐵剎山岩洞較多,有云光洞,天橋洞,乾坤洞,日光洞,風月洞,懸石洞,郭祖洞、三仙洞。最負盛名的是八寶雲光洞。洞長約30米,高5~9米不等, 洞中有虎、龍、壽星、蟾蜍、木魚、仙床、定風珠、蓮盆等八寶。神話故事中說,長眉李大仙曾在此修練,楊金豹曾在此投學藝。該洞斜向上,深約二十米,寬七至十米,洞中"八寶",有定風珠、石壽星、石虎、石龍、石蟾蜍、石木魚、石床、石蓮花,洞外刻有"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十個大字。山上多石刻,其中"與天同壽"摩崖石刻高八米,寬五米,字大如般。

高聳入雲,旋起旋伏,奇峰峭拔,古松蒼勁,遼寧省本溪鐵剎山

景區看點;鐵剎山岩洞較多,最負盛名的是八寶雲光洞。此洞居山南,形如"八字"。洞口高5 米,洞內高 9 米,洞尾高 7 米,洞長約 30 米。洞中有石虎、石龍、石壽星、石蟾蜍、石木魚、石仙床、石定風珠、石蓮盆等"八寶"。洞口正中上方刻有"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 10 個大字。在雲光洞上方還有乾坤洞、玲瓏洞、臥虎洞。在乾坤洞附近的摩崖頂上有東北道教始祖郭守真的坐觀。觀下有泉水井,清澈見底,常溢不竭。

高聳入雲,旋起旋伏,奇峰峭拔,古松蒼勁,遼寧省本溪鐵剎山

鐵剎山歷代遊人題詠和石刻隨處可見,"與天同壽"磨崖石刻,高 8 米,寬 5 米,碑文 800 餘字,出自清末學者、曾做過張作霖家庭教師的遼陽人白永貞之手。太上頂上有"直上青天",原始頂有"一覽眾山小"等石刻。尤其是乾坤洞下青石上刻唐楷的"乾坤正氣" 4 個大字,字長 1.8 米,字寬 1.3 米,筆力雄勁剛健,厚重深沉,刻工極精。遊人無不為之驚歎,為之擊節叫絕!

鐵剎山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八寶雲光洞"中的石床,相傳是長眉李大仙收養笛子楊金豹的地方;懸於洞中的石定風珠,相傳周武王伐紂時向長眉李大仙借的此寶,破了妖人十絕風吼陣;而在懸崖上的天橋洞,則是長眉李大仙開仙之所。著名的石匠老人姚希德心地善良,一生做善事,當年在鐵剎山刻字他不慎從陡峭的山崖上摔下掉入深淵,出人意料的是沒有粉身碎骨,卻是安然無恙,年近九旬身體仍然硬朗。有聞聽解放後有人想在鐵剎山挖煤採礦,結果誰家開工,誰家就會遭到厄難。後來,人們再也不敢擅自動土破壞鐵剎山的一草一木。

縱觀九頂鐵剎山東西廣袤,山勢磅礴,古洞幽深,規模宏大,既神秘有壯美,且悠久的歷史文物同優美的自然風景渾然融為一提,實不愧為遼東奇景。鐵剎山又被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載入《中國名勝辭典》,名揚海內外。每年吸引著海內外無數遊客,特別是傳統節日,遊客高達數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