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潮陽口音跟澄海口音的區別

漢語有八大方言。其中覆蓋面最廣的北方方言,在省與省之間,人們才能聽出幾分差異,而且也僅區別於字音和某些詞語變調上,基調不會有大的出入;廣西粵方言與標準的廣州府城粵方言,區別僅僅在字音上,連音調都幾乎是一樣的;可潮汕話連這八大方言系都排不上,充其量就是閩南方言的一個分支,而且其覆蓋範圍連整個潮汕地區的九成都還不足(有相當部分是客語區)!然而就在這片比前兩種方言覆蓋範圍遠小的語區內,卻還分化出了以近代時期的縣為單位、每縣各具一種特點鮮明、容易辨識的地方口音沒有固定口音的普寧除外)。而這些口音的分佈,以汕頭灣、潮陽西臚和關埠間的丘陵沿大北山脈走向一直延伸到普寧中部橫斷的山嶺地帶一線為界,又可分為兩大次支,以北為“北潮語”,以南為“南潮語”。這兩個次語支的代表核心,竟就是同為汕頭左臂右膀的澄海跟潮陽!同屬“北潮語”,和澄海話相比較,揭陽話除了把“ik”音都讀作“ek”(如“一”、“得”)、以及由於地近“南潮語”區、吸收了“南潮語”特點把“ie”都讀作“io”(如“燒”、“楊”),潮州話除了把“uan”音讀作“uen”(如“管”、“亂”)等這些明顯易識的區別外,音調都是一致的,都是字音間銜接比較和諧,不論男女老少操此口音皆帶有陰柔的韻律感,這就是“軟語”,“北潮語”的共同特性。雖然從基調的細微上看,潮州話最軟,揭陽話比澄海話稍硬,要聽習慣了才能分辨,但相形於“南潮語”的代表——潮陽話,那可是就連剛能聽懂汕頭話(汕頭市區口音)的人來說,都能一下子將其區分。潮陽話與澄海話的特點是完全相反,首先基調就有很大不同,這在全國哪一種方言中都是罕見的;其次音調間銜接讓外人聽起來相當不和諧,比起“北潮語”的“小弦切切”,那可是“大弦嘈嘈”,感覺硬生生,確實是不折不扣的“硬語”。操此口音的男女老少,皆令人有剛烈之感。不僅音調反差強烈,就連字音也要“硬化”,如“與”音讀作“u”(如“你”、豬”),“恩”念“in”(如“斤”、“銀”),甚至“高”(gui)還念“guai”呢!“硬語”造就了“南潮語”,惠來話跟普寧流沙話在音調上比潮陽話軟多了,但這些基本的硬語特點,受到了潮陽話的核心影響,大體上都差不多。真似乎有意而為之,澄海話怎樣讀,潮陽話偏要反其道行之,這就是兩者文化上的一方面——語言的“對著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