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深度財經: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上證綜指2440標誌第六輪牛市?

近期在股市流傳有一則段子,從2009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收盤2976點算起,到2019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收盤2977點,上證綜指在10年間只漲了1個點,因此投資者調侃稱沒有什麼比股市更穩了。

深度財經: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上證綜指2440標誌第六輪牛市?


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

1、上證綜指十年沒漲跟指數成分有關

過去十年上證綜指沒漲,而其他指數漲幅可觀。雖然上證綜指10年不漲,但其他指數漲幅近10年明顯上漲。從09/10/16至今,滬深300指數累計漲幅21%,中證100漲30.7%,中小板指漲30.7%,中證1000漲48.3%,萬得全A累計漲57%。近10年上證綜指不漲,這主要源於指數的編制問題。上證綜指成分股中只包含了上交所上市的企業,而過去10年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大量代表轉型的新興行業公司在深交所上市,這部分企業在過去10年中漲幅較大,而其上漲未在上證綜指中得到體現。

從行業結構來看,由於上證綜指是按成分股總市值加權計算,而萬得全A指數是按流通市值加權計算。這使得上證綜指中傳統產業權重過高。如金融地產、食品飲料、石油石化、交運等傳統行業在上證綜指成分股中市值佔比達63%,而這些行業在全體A股中佔比僅44.6%。具體來看,銀行在上證綜指中權重為25%(高於銀行在萬得全A中的權重13%,下同),非銀金融權重14%(9.2%),石油石化5.6%(4%)。而新興產業在上證綜指中權重較低,如醫藥佔比4.4%(醫藥在萬得全A中權重7.6%,下同),電子元器件1.8%(6.1%)、計算機1.5%(3.9%)等。

從個股角度來看,上證綜指成分股中中石油、中石化等傳統公司佔比太大。在09/10/16,上證綜指前10大權重股(主要是石油石化和金融企業)在其成分股中市值權重佔49.6%,其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合計佔比17%。09年10月份以來,權重股的下跌拖累了指數整體表現,如中石油在09/10/16市值權重為12%,股價從當時的13.5降至目前6元,累計跌幅54.7%。中國石化權重為5%,股價從11.8元降至目前5元,累計跌幅57%。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在上證綜指成分股中的市值權重已經降至4.4%。


2、這輪牛市第二波上漲需基本面支撐

深度財經: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上證綜指2440標誌第六輪牛市?


重申上證2733點是牛市第二波上漲起點。從牛熊轉換的時空、熊市底部的估值水平,以及基本面角度來看,從19年1月4日上證綜指2440點以來市場已經進入第六輪牛市。此外,我們根據盈利和估值的變化,進一步將牛市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是孕育期,盈利回落,流動性改善推動估值修復,市場進二退一;第二是爆發期,估值盈利雙升,戴維斯雙擊,市場的主升浪;第三是泡沫期,盈利增速平穩,資金大量流入,估值走向市夢率,市場衝頂。今年1-8月上證綜指2440-3288-2733點是牛市第一階段,即孕育期,市場形態是進二退一,類似2005年下半年。

根據庫存週期和政策時滯,預計上市公司利潤同比19Q3見底,之後進入一年半左右回升週期,即經濟平盈利上,因此,上證綜指2733點附近很可能是牛市第二波上漲的起點,對應波浪理論的3浪,即牛市主升浪。借鑑05-07年、08-10年、12-15年三輪牛市,牛市第二波上漲需要基本面、政策面的共振,但是基本面和政策面的確認是個逐步的過程,因此歷史上市場在主升浪初期仍會折返跑,反覆盤整。做個簡單的測算,以上證綜指年初低點2440點為市場底部,假設未來A股整體估值水平不變,盈利增長推動指數上行,而19Q3名義GDP增速為7.9%,19Q2全部A股淨利潤增速6.5%,按此推算上證綜指的底部自然抬升到2600-2650點。實際上,年初上證綜指2440點時,市場情緒極度悲觀,當時全部A股PE(TTM)降至13.2倍,PB(LF)降至1.42倍,均處於市場底部。目前市場情緒明顯好於年初上證綜指2440點時,粗略點看2733點很可能已經是牛市第一階段進二退一的底部,即牛市第二波上漲的起點。

19Q3是本輪盈利的底部,未來盈利回升支撐行情。10月18日統計局公佈了19年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整體來看三季度經濟數據仍繼續回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為6.0%,較二季度的6.2%繼續回落。較弱的宏觀數據讓投資者擔憂企業盈利,預計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19Q3見底,2020年回升至10-15%。

投資者對盈利回升邏輯主要有兩大疑慮:其一,庫存回補的力度會不會很小?有人認為目前類似13年前後,當時庫存回補力度弱。其實現在和當時最大的不同在於產能週期背景不一致,庫存週期是3-4年的短週期,而產能週期是10年左右的中週期。以製造業投資增速來刻畫產能週期,上一輪產能週期從05/02的19.8%開始,到11/06達到32.4%的高點,其後回落至16/08的2.8%低點,共歷時11年有餘。13年前後庫存回補時,製造業投資增速回落趨勢未完,補庫存力度受到影響。現在製造業增速再次回到2.5%,產能週期16/09以來整體底部波動,所以補庫存的力度將要強於13年前後。

其二,地產鏈下行會不會拖累總體盈利?實際上未來地產的影響力將變小,因為適齡購房人數佔比下降,城鎮化速度放緩,股市中相關行業利潤佔比中樞已經在下降。從地產銷售來看,因城施策使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景氣錯位,地產銷售以時間換空間,增速已在磨底。從投資角度看,地產投資增速雖然在回落,但佔比更大的基建回升對沖,詳見《房地產鏈對盈利影響漸小-20191017》。

借鑑歷史,牛市第二波上漲需要確認基本面或政策面向好。基本面上,具體的確認要跟蹤月度數據,如10-11月的PMI、工業增加值、庫存數據等。政策面上,貨幣政策方面,隨著9月歐美央行降息落地,不排除後續MLF利率下調,後續三個觀測時間點是11月5日、12月6日、12月14日。財政政策方面,9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根據地方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後續需要跟蹤具體額度及落地情況。從改革看,未來需跟蹤十九屆四中全會後,完善國家治理、推進改革的相關措施,這是提振市場風險偏好的重要因素。

深度財經: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上證綜指2440標誌第六輪牛市?


深度財經: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上證綜指2440標誌第六輪牛市?


深度財經: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上證綜指2440標誌第六輪牛市?


3、應對策略:耐心佈局

牛市第2波上漲初期折返跑是佈局期。1月4日上證綜指2440點是牛市反轉點,上證綜指2440-3288-2733點,是牛市第一階段的進二退一,上證綜指2733點附近很可能是牛市第二波上漲的起點,對應波浪理論的3浪,即牛市主升浪。歷史上牛市第二波上漲的時間和空間都會明顯大於第一波上漲,如06/01-07/03、09/01-09/11、14/03-15/02,持續12-20個月,指數最大漲幅70-180%之間。牛市第二波上漲需要基本面、政策面共振,初期在確認基本面或政策面變好前市場會有反覆,如同跑步加速前在起點附近折返跑做熱身,市場需反覆震盪盤整後才會加速上漲,05/12-06/1期間上證綜指一直在1100點上下反覆盤整,08/12-09/1期間上證綜指一直在1800-2000點盤整,14/3-14/6月期間上證綜指一直在2000點上下盤整。8月初上證綜指2733點是中美貿易摩擦惡化、港股大跌、人民幣匯率破7、國內經濟數據下滑等各類因素疊加下的恐慌低點,8月中恢復到6月初低點後,最近2個月整體是折返跑的盤整,借鑑歷史,這是牛市第二波上漲初期的特徵,真正的加速需要確認基本面或政策面向好,四季度後半段到明年初,即歲末年初是個窗口期。此外,截至19/10/18股票型基金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淨值回報中位數為29.8%,部分投資者擔憂這種高回報的現象未來難以持續。回顧2005年以來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回報率中位數,其曾經在06年-07年(06年基金回報率中位數為120%,07年為124%),13年-15年(2013年為14.5%,2014年23.2%,2015年45%)連續保持較高水平。並且2019年基金收益率較高,與2018年股市大跌也有一定關係。2018年上證綜指跌幅24.7%,跌幅僅次於08年的65%,2018年基金回報率中位數為-24%,與2011年相近,同樣僅次於08年,因此不必因為19年基金收益率較高就擔憂未來基金收益的可持續性。

歲末年初關注銀行地產,中期科技和券商更優。借鑑歷史,牛市第二波加速上漲突破第一波高點,通常靠銀行引領,這次衝破3288點也需要銀行啟動。此外,回顧歷史,歲末年初時銀行地產往往有異動行情,如12年12月-13年1月、14年11-12月、18年1月,因是估值偏低、前期漲幅少、機構持倉低、政策或事件催化,今年歲末年初同樣具備這些條件。我們在報告《歷史上四季度各行業勝率回顧-20191018》中統計過2005-2018歷年第四季度各行業表現上漲概率居前行業為:農林牧漁(79%)、保險Ⅱ (79%)、銀行(71%),平均漲幅居前行業為:證券Ⅱ(16.7%)、銀行(12.2%)、家電(9.8%),銀行四季度勝率高。歷史上牛市主升浪上漲的初期往往靠銀行帶動指數向上突破,但是著眼於整個主升浪,價值搭臺之後最終還是成長唱戲,12年底、14年初、18年初三次銀行地產大漲後,科技代表成長股表現更強。更長的視角看風格,2-3年的風格切換已經走在路上,即從過去3年的價值佔優走向未來2年的成長佔優,即便歲末年初銀行地產出現階段性異動,也只是其中的小波折。此外,牛市主升浪行業間分化以盈利為基準,盈利上升陡峭行業漲幅居前形成主導產業。而每輪牛市主導產業都符合時代背景,“科技+券商”有望成為本輪主導產業,科技行業包括TMT、新能源車產業鏈。近期三季報業績預告顯示創業板代表科技類行業盈利已經開始改善,目前創業板已全部披露2019年三季報預告,根據三季報預告,19Q3創業板全體歸母淨利累計同比為-4.4%,而19Q2/19Q1為-21.3%/-14.8%,創業板的淨利潤同比增速降幅收窄。剔除溫氏股份和樂視網後,2019年三季報創業板歸母淨利累計同比為2.2%,而19Q2/19Q1為-6.2%/-7.5%。

深度財經: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上證綜指2440標誌第六輪牛市?


深度財經: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上證綜指2440標誌第六輪牛市?


深度財經:為何上證綜指十年沒漲?上證綜指2440標誌第六輪牛市?

本文旨在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喜歡本文的記得關注收藏走一波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