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今,養豬散戶是不是要退出了,以後就剩規模化養殖了?

著迷大鄉村


最近幾年,散養戶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這主要是環保壓力造成的。大家都知道,養豬會產生大量的糞汙,而治汙設施對散養戶們來說太過昂貴,從而無法全面普及,糞汙治理一直是養殖行業的一個難題。而隨著各地劃分禁養區、限養區,很多散養戶被要求限期搬遷或拆除,不少人離開了養豬行業。



然而,非洲豬瘟的到來改變了一切。去年八月份,非洲豬瘟首次在我國爆發,短短一年時間對我國生豬行業造成嚴重影響。去年下半年,疫情造成很多養殖戶恐慌性拋售,豬價也隨著一跌再跌。直到進入今年下半年,存欄大幅減少造成的影響開始顯現,據農業農村部統計,八月份我國生豬存欄同比減少38.7%,能繁母豬存欄同比減少37.4%。


目前,快速恢復生豬產能是要的首要問題。國家近期不斷出臺鼓勵養豬的政策,力度之大近年罕見,包括要求各地立即取消法律法規以外的禁養,對因為處在禁養區而關閉的豬場要重新安排場地復養,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的規定,鼓勵農戶養豬等。由此可見,在未來幾年內,散養戶的數量不會減少,反而會大幅增加。


監測數據顯示,全國生豬平均出欄價已達到13.8元/斤,雖然補欄成本有所增加,但養豬的利潤仍然十分可觀。目前來看,一頭220斤左右的豬,平均利潤在1000元以上,可以說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水平。有錢賺就會有人幹,雖然現在非洲豬瘟疫情仍然沒有消除,但想要進入養豬行業的大有人在,所以說接下來小養殖戶的數量會大大增加。

筆者也建議今後想要養豬的人應該儘快入場,擱在以前,養豬場的土地申請比較嚴格,如今國家鼓勵養豬,可以說機會難得。而且,現在養豬用地也不再走生產建設用地審批,而是直接走農用地審批流程,也就是說只要不佔用基本農田即可。同時,國家取消了養豬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的規定,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趁機擴大規模。

那麼,今後散養戶和規模豬場的比例會有什麼變化呢?筆者認為,規模豬場的佔比肯定會越來越大,這是由非洲豬瘟疫情造成的。以俄羅斯為例,感染非洲豬瘟十年來,俄羅斯規模豬場的佔比越來越大,目前已經超過散養戶成為國內主流。這是因為非洲豬瘟沒有有效藥物和疫苗,規模豬場的防疫水平相對較高,更容易生存下來。我國養豬行業也會遵循這個趨勢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