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中國人有多重視教育:“不用擔心錢,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棟房子”

當學生們在知道了他們家庭的付出和犧牲後,為了上課而錯過幾餐,或者在大學裡為了完成作業而熬幾個通宵,似乎都不算什麼了,因為努力學習不再僅僅是對自己學習的負責,更是一種對父母付出的回應。

中國人有多重視教育:“不用擔心錢,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棟房子”

1

“模範少數族裔”的神話

在美國,以中國、日本、韓國裔為代表的亞裔美國人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亞裔美國人不僅因強烈的職業道德、尊敬長者和家庭而受讚譽,還以教育、職業及收入水平高著稱。

儘管亞裔美國人只佔美國人口的14%,但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項調查卻顯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新生有40%都是亞裔。

不只是加利福尼亞州, 一個2015年的美國人口調查發現,54%的亞裔美國人擁有學士學位,而白人只有37%;22%的亞裔擁有更高級的學位,白人則為14%。

中國人有多重視教育:“不用擔心錢,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棟房子”

2019年,美國教育進步評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發現,亞洲學生的平均績點更高,高等教育內部(Inside Higher Ed)的報告顯示,亞洲學生在ACT考試中的平均成績至少比其他種族的學生高2分,SAT的平均成績至少比其他種族的學生高100分。

很多美國人願意把這一現象歸結為“亞洲人更聰明”或是“亞洲人更喜歡學習”,但“模範少數族裔”的背後其實是亞裔家庭的巨大付出。

2

“不用擔心錢,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棟房子”

亞裔美國人Xiao的父母在2008年買了一座農舍,之後的10年裡,他們全家幾乎每週末都要從肯塔基州出發,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去這座位於印第安納州的農場。他的父母每次都要花很長時間翻修這個建於上世紀70年代、鬧白蟻的破舊農舍,而他則在田間玩耍,或者在車裡讀書。

那時候Xiao不明白為什麼父母要在週末花這麼長時間到荒郊野外勞動。直到2018年,他開始準備申請MBA課程,發現哈佛、斯坦福的這些課程每年費用都在10萬元美元以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那座農場是為了什麼做準備。

“不用擔心錢,”他的父親說,“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棟房子。”

因為他的父母早在10年前就計劃好了這一切:搬到那個農場,然後賣掉原本的房子來資助Xiao繼續讀書。

亞洲文化中對教育程度的重視往往意味著財務上更大投入。LendEDU 2017年的一份報告對1400多名25到54歲之間的大學畢業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在黑人、白人、西班牙裔和亞裔家庭中,亞裔為孩子上大學提供的經濟支持最多。

中國人有多重視教育:“不用擔心錢,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棟房子”

報告發現,超過70%的亞裔父母(其他族裔中這一比例約為50%)為子女的高等教育提供經濟上的幫助,其中四分之一的家長支付一半或全部大學學費。

儘管亞裔在美國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但並非所有亞裔都受過良好教育、擁有很高收入,相較於美國公立大學平均每年25620美元、私立大學平均每年34740美元的高昂學費而言,普通中產階級家庭能拿得出大學學費並不是因為多有錢,而是動用了非比尋常的措施。

像華裔、韓裔等長期以來重視教育的亞裔,他們可能會為了支付教育費用“全面削減”其他家庭支出,包括住房條件、度假次數乃至用於醫療保健的費用等等,有的家庭甚至會出售房產或者通過貸款來為子女支付教育費用。

在很多情況下,亞裔父母不僅認為有必要支付子女的高等教育費用,而且還會提前幾十年將這筆費用計入財務預算。Xiao的父母對農場的返修工程歷時10年,還有一些家庭從孩子出生起就建立了“教育儲蓄”,為20年後的大學學費做準備。

3

付出,付出,付出

亞裔家庭為教育的付出不僅體現在教育費用的支出上,他們為教育所付出的時間成本同樣高於其他美國家庭。

Kevin是一名耶魯大學的華裔學生,在他高中的時候,他的母親常常早上6點就起床做早飯,並且把自己的工作時間延長到6點,這樣,她就可以等Kevin課外活動結束後,開車載他回家。與此同時,他的父親會在一旁隨時等著回答他關於數學和科學的問題。

Kevin的父母會利用週末的時間來協助他製作參加奧林匹克科學競賽用到的模型,開車載他往返於各種競賽,以便於他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和研究。雖然Kevin整個學習階段上的都是學費相對較低的公立學校,但他在被大學錄取之前,他的父母早已為他投入了數千小時的辛勞。

作為美國的“模範少數族裔”,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美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探討了影響亞裔美國人的教育方式和風格。他們發現,亞裔美國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更高的參與度,這導致亞裔美國人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學習。

白人父母傾向於“親身實踐”的監督,他們會更多地參與學校會議並加入孩子們的課外活動。亞裔父母則花了更多時間在家中創造教育環境,他們會給孩子額外的家庭作業和輔導,並帶孩子去參加額外的音樂課、語言課等等。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亞裔11年級的學生每週學習時間比白人學生多6小時,而他們做家務、兼職和約會的時間比其他孩子要更少。

亞裔家庭會用更多的時間和孩子討論學習上的問題,他們會積極地和孩子討論可能的專業方向,問“你想要申請哪所學校?”如果有能力和時間,他們也會親自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並進行指導。

一些美國的人口學家把亞裔的出色表現歸功於移民政策:亞裔移民大多是都受過良好教育且相對富裕,他們的孩子可以享有更好的教育條件。

家庭因素的確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但只有富裕的亞裔家庭才會給孩子輔導嗎?

亞裔移民家庭往往有更好的條件,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亞裔美國孩子在美國學校取得的巨大成功。

事實上,即使是低收入的亞裔美國家庭也會用各種方式來支持孩子們的學習,布朗大學教育與人類發展學教授李瑾在研究了32名來自馬薩諸塞州低收入華裔家庭的九年級學生,他們的父母大多是廚師、保姆。

這些學生的父母並不能為孩子提供很好的學習條件也沒有能力直接進行學習指導,但這些父母通過和其他家長聊天,暗暗記下別人的教育經;要不就依靠關係,讓高知的親戚朋友來直接輔導孩子學習或者提供學習建議。

總之就是動用一切方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成績提上去,什麼都是值得的。而這些低收入亞裔家庭的孩子,平均GPA成績也達到了3.27。

4

國內家長亦是如此

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投資項目”,為了投資這個項目,國內家長也會在不同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犧牲。

中國人有多重視教育:“不用擔心錢,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棟房子”

根據FT中文網與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聯合發佈的研究數據顯示,在金錢方面上,52%的家長減少了個人休閒娛樂活動支出,43%的家長表示會努力工作或增加兼職工作以取得更高收入。

在個人愛好和時間方面上,51%的家長放棄了個人愛好和個人時間,20%的家長為了有更多時間照顧子女而辭職或更換工作。

此外,還有33%的受訪家長為子女購買了學區房,26%的家長為了子女的教育而改變居住地,27%的家長為了孩子的需求而發展不同社交圈。

在中國,有85%中國家庭會將20%以上的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這遠高於周邊國家的平均水平,甚至有4%的家庭在教育支出方面超過家庭總收入的60%。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intel的調查結果,中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中有90%都參加了輔導班課程。而這些課程的參與者不僅僅是學生,很多家長也在整個過程中“陪跑”,在各種輔導班外,經常可以看到等待的家長,孩子上多久,家長就等多久。

5

小結

亞裔學生在美國學校中表現出色,不是因為他們擁有比其他族裔更高的智商,他們自身的努力和整個家庭為教育的默默付出才是讓他們脫穎而出的根本。亞洲國家,尤其是在東亞,對教育的重視深深紮根於文化中。

我們很難看到亞裔美國人或是中國孩子的父母擁抱和親吻孩子或用言語讚美他們,他們的教育方式對西方人來說可能顯得有些咄咄逼人,但實際上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的奉獻、犧牲和對孩子的體貼要比任何其他家庭都要更多。

而這些學生們在知道了他們家庭的付出和犧牲後,為了上課而錯過幾餐,或者在大學裡為了完成作業而熬幾個通宵,似乎都不算什麼了,因為努力學習不再僅僅是對自己學習的負責,更是一種對父母付出的回應。

中國人有多重視教育:“不用擔心錢,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棟房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中國人有多重視教育:“不用擔心錢,我們為你準備了一棟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