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作戰艦艇(上篇)

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Lexington CV-2)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戰,遭到日軍翔鶴號航母(IJN Shokaku)起飛的艦載機攻擊,一枚魚雷擊中列剋星敦號左舷航空燃油儲存槽導致汽油蒸汽遂瀰漫於各艙室,另一枚命中左舷主水管,使得前部三個鍋爐艙水壓降低,迫使艙內的鍋爐停機,除此之外還有三枚高空炸彈命中了艦身另其燃火和進水,雖然損管作業一度穩定住了傷情,但幾個小時後一臺沒有人注意到的電機火花點燃了瀰漫在艦中控制室的汽油蒸汽,隨之引發了大爆炸而最終棄艦,因為營救及時全艦2951名官兵中只有216人陣亡。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作戰艦艇(上篇)

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

胡蜂號航空母艦(Wasp CV-7)1942年9月15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東南海域巡邏時遭到日軍伊號第十九潛艇(IJN I-19)襲擊,伊號第十九潛艇一共發射了六枚魚雷,其中有三枚直接命中胡蜂號艦側,並引爆了艦上油庫,巨大的火勢令艦身承受極大衝擊,經過將近一個多小時的損管作業仍舊無法止損,最終不得不棄艦處理,有193名官兵隨艦而亡。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作戰艦艇(上篇)

胡蜂號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Yorktown CV-5)1942年6月7日中途島海戰,遭到日軍飛龍號航母(IJN Hiryu)的連續攻擊,先是遭受三枚250攻擊炸彈的命中,導致喪失部門動力,雷達失靈以及通訊系統中斷,迫使弗萊徹(Frank Fletcher)將旗艦轉移至阿斯托里亞號重巡,在搶修工作漸見成效之時又被兩枚魚雷擊中艦體左舷,大量的進水導致海水淹沒了水線下的發電機房,致使損管人員無法利用電力充分搶修,艦長布克馬斯特上校(Elliott Buckmaster)恐於艦體即將傾覆而下令棄艦,不過約克城號仍舊在海面上熬了整整一夜,甚至附近留守的休斯號驅逐艦(Hughes DD-410)認為還有搶救的必要而上報高層,但在美軍展開拯救時約克城號再次遭到了日軍潛艇襲擊,布克馬斯特上校不得不第二次下令棄艦。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作戰艦艇(上篇)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亞利桑那號戰列艦(Arizona BB-39)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1枚800公斤的炸彈擊穿了亞利桑那號的前甲板,誘爆了主炮塔的彈藥庫,導致亞利桑那號猛烈爆炸坐沉港內,包括第一戰列艦分隊司令艾薩克·基德((Isaac Kidd)少將在內的1177名官兵陣亡。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炸彈首先引燃了水上飛機彈射器的黑火藥,導致火災到達前部炮塔彈藥庫進而引發的殉爆。事後由於亞利桑那號受損極為嚴重,美國海軍決定不作打撈復修並在1941年12月29日將之退役除籍。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作戰艦艇(上篇)

亞利桑那號戰列艦

俄克拉何馬號戰列艦(Oklahoma BB-37)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至少有5枚魚雷擊中該艦,外加俄克拉荷馬號本身的氣密性問題,致使該艦在進攻開始20分鐘後就傾覆翻沉,429名官兵隨艦而亡。事後1943年3月開始打撈作業,12月28日進入乾塢進行修復及改裝,但發現損傷過於嚴重於1944年9月1日退役除籍。值得一提的日本偷襲珍珠港期間,由於俄克拉何馬號停泊在馬里蘭號戰列艦(Maryland BB-46)的外側,擋去了所有來犯魚雷,使之馬里蘭號受損相對輕微。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作戰艦艇(上篇)

俄克拉何馬號戰列艦

亞特蘭大號輕巡洋艦(Atlanta CL-51)1942年11月13日的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期間,因為艦隊走位出現混亂導致亞特蘭大號方位突前,先是遭受了比叡號戰列艦(IJN Hiei)和長良號輕巡(IJN Nagara)等艦的集火,又因為夜戰視野不佳的緣故,被己方艦隊旗艦舊金山號重巡(San Francisco CA-38)連續誤擊,慘遭19發203毫米炮彈擊中,導致乘艦的艦隊副司令諾曼·斯科特(Norman Scott)少將在內的三分之一官兵陣亡,最後又捱了曉號驅逐艦(IJN Akatsuki)的九三式氧氣魚雷,魚雷傷害給亞特蘭大號造成了致命性動力損壞,雖海戰後努力修復營救,但仍舊因為動力完全喪失而不得不棄艦自沉於瓜島北方3海里處。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作戰艦艇(上篇)

亞特蘭大號輕巡洋艦

海倫娜號輕巡洋艦(Helena CL-50)1943年7月6日在所羅門群島科隆班加拉水域攔截日本艦隊時,被涼風號(IJN Suzukaze)和穀風號驅逐艦(IJN Tanikaze)的3枚魚雷命中,其中2枚命中中央部導致海倫娜號大量進水呈V字型沉沒,因為附近的驅逐艦搶救及時,超過750名落水官兵被救,拉德弗德號驅逐艦(Radford DD-446)還因此獲得了美國總統集體嘉獎。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作戰艦艇(上篇)

海倫娜號輕巡洋艦

朱諾號輕巡洋艦(Juneau CL-52)1942年11月13日的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期間,朱諾號首先被天津風號驅逐艦(IJN Amatsukaze)的魚雷命中左舷,導致其龍骨受損,使其失去動力,並造成大部分系統失效。脫離戰鬥後又遭到伊號第二十六潛艇(IJN I-26)的襲擊,1枚魚雷命中了中央部彈藥庫,巨大的爆炸將朱諾號折為兩段,僅僅在20秒就顛覆沉沒,落水官兵因為傷病、營養缺乏、鯊魚襲擊而大量死亡,當8天后救援飛機趕到時只有區區10人獲救。值得一提的是,犧牲的朱諾號官兵中包含了蘇利文五兄弟,他們的全數遇難推動了《僅存者法案》的通過。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作戰艦艇(上篇)

朱諾號輕巡洋艦

下篇預告

  • 大黃蜂號(Hornet CV-8)
  • 普林斯頓號(Princeton CVL-23)
  • 阿斯托利亞號(Astoria CA-34)
  • 休斯頓號(Houston CA-30)
  • 芝加哥號(Chicago CA-29)
  •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Indianapolis CA-35)
  • 北安普頓號(Northampton CA-26)
  • 昆西號(Quincy CA-39)
  • 文森斯號(Vincennes CA-44)
  • 利斯康灣號(Liscome Bay CVE-56)
  • 布洛克島(Block Island CVE-21)
  • 甘比爾灣號(Gambier Bay CVE-73)
  • 聖羅號( St. Lo CVE-63)
  • 奧曼尼灣號(Ommaney Bay CVE–79)
  • 俾斯麥海號(Bismarck Sea CVE-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