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在中小市值股票中尋找價值股和成長股?

何均堰


中小市值,價值股,成長股。這三個條件要重疊其實有一定的難度。

所謂價值股,是公司已經過了成長期,規模比較大了,屬於行業龍頭,盈利能力強,每年賺取的淨利潤穩定,並且分紅比較豐厚。這樣的話,就算公司業績不能持續增長,只要公司將每年賺到的利潤用來分給投資者,長期持有也可以獲得較好的股息回報。而因為公司不具備繼續高速成長的潛力,本身市場會給予較低的估值,具有一定的安全墊。

而成長股,則是指公司處於高速成長期,有可能目前淨利潤不高,但市場規模在進一步擴大,公司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技術研發,以強行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或者需要較多的銷售費用用來攻城掠地。雖然現在利潤不高,但隨著公司市場份額不斷上升,未來進入收穫期後,業績就會大幅增長,正因如此,市場一般會給成長股較高的估值。

而小市值股票,要麼是公司本身所處行業沒有足夠大的成長空間,導致無論怎麼做都無法再擴大,要麼是公司經營不善,業績不斷下滑甚至虧損,股票下跌導致市值很低,要麼是公司剛剛上市,處於創業早期的公司,目前市值較小。

所以在中小市值股票中去尋找價值股和成長股,無非就是從這兩個角度去篩選即可。先找到自己設定標準的中小市值股(比如市值100億以下),然後在裡面通過市盈率估值找到低估值的市盈率公司,再從這些公司裡找到各個行業的龍頭和股息率較高(股息率大於3%)的公司,就屬於價值股部分。

成長股,則通過公司最近三年的營收增長率來看,如果公司保持持續增長,說明就是處於成長期。然後再看公司所處的行業,一般成長性行業為科技類公司,因為科技行業可以創造很多新的增量市場,再通過估值水平(與行業均值比)找到相對安全的品種,最後再看公司有沒有獨心的競爭力(技術壁壘),這樣就可以找到中小市值中的成長股。

通過剛剛所述的步驟,就可以比較系統的去尋找到中小市值股票中的價值股和成長股,當然尋找到並不代表買入就能賺錢,需要持續性的對投資標的進行跟蹤,動態調整自己的投資,事物總是變動的,以一個標準選到標的買入並持有就能賺錢,只是刻舟求劍。


財經宋建文


我認為得看三個指標

充足的現金流

不管是價值股還是成長股,首先財務上要足夠安全健康,債務比例不能過高,特別是很燒錢的科技股,更需要充足的現金流。

就拿最近很火的賈躍亭事件,賈躍亭我們都知道他是很有能力的,而且有偉大的夢想,在美國造車,眼看著車快造出來了,進行不下去了,因為繁重的債務壓著透不過氣,終於申請破產。

我認為現金在資產中的佔比至少要在10%,以能應對不時之需。像很多的成長股都是要有很高的研發投入的,如果研發失敗不能量產,公司又沒有持續的現金流跟進就很危險,甚至放棄研發這都會嚴重影響公司未來發展。

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

比同行業更高的毛利率體現了公司的議價能力,而議價能力的背後是公司過硬的產品或者是運營能力。如果一個公司的毛利率不斷下降,說明它的競爭力很值得懷疑,可能是要靠不斷的降低價格來維持競爭,這個就不是一個好現象。

比如茅臺我們所熟識的茅臺,每年的毛利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足以看出茅臺的競爭力有多強,議價能力有多強。

是否重視研發投入

研發投入包括人才的投入,也包括用於研發的費用的投入。

這裡可以看看公司的高學歷人才的結構,碩士、博士、博導的數量及佔比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公司對研發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視。研發費用自不必說,費用投入越高說明公司越重視研發,

比如我們熟識的華為號稱都是碩士以上學歷,每年都投入鉅額的研發費用,甚至前段時間的熱門事件,華為每年投入巨資準備的“備胎”系統,防止安卓未來的不確定因素。

這裡還需要注意關注公司的研發轉換成果,如果只是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並沒有什麼提升甚至反而下降,就很值得懷疑。

當然滿足三個指標不一定就是價值股或者成長股,但是他們反映了好股票的共性,至少可以幫助我們規避更多的雷區,去做減法,縮小价值股和成長股的搜尋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