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有競爭的市場更具有活力,特別是對位的競爭!新晉PC品牌榮耀帶來了這樣的機會。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通常,廠商們喜歡在規格上進行比較,而在產品定位上進行區分,從而避免與競爭對手針尖對麥芒的比較。然而,初來乍到的榮耀不信這個邪,以同樣的3999元價格推出了MagicBook 2019酷睿i3版和銳龍(R5)版兩款看似外形、規格和配置完全相同的14英寸輕薄筆記本電腦。它們真的一樣嗎?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英特爾的酷睿平臺一直是筆記本電腦領域的霸主,無論是高性能的H系列還是輕薄的U系列,都長期處於沒有競爭對手的狀態。特別是後者,隨著筆記本電腦輕薄化趨勢的發展,曾經的輕薄機型專用低功耗處理器,如今已經成為主流產品。而一年多來14nm製程CPU產品缺貨,令酷睿 i5和i7大行其道,酷睿 i3產品反而變得鳳毛麟角。

華為MateBook 13酷睿i3版和榮耀MagicBook 2019酷睿i3版的出現,讓3999元這一市場區間有了酷睿平臺的產品選項,直接下壓Ryzen 5 3500U機型。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酷睿 i3-8145U,可謂4000元及以下價位段的明星產品,榮耀MagicBook 2019給出的3999元價位並不低,一方面產品上市之初,榮耀給出了300元的價格優惠,另一方面則來自英特爾平臺的固有優勢,因此其性價比絲毫不落於下風。與其定價相同的是配置有4核Ryzen 5 3500U的榮耀MagicBook 2019銳龍版,優勢主要在核心數量方面。然而,實際產品測試結果卻沒有指標那樣看起來美麗。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榮耀在酷睿 i3-8145U性能調校上十分激進,直接將雙核基準運行頻率調高到2.3GHz,相應的TDP也從U系列標準的15W提升到25W水平。更高的基礎運行頻率,以及高達3.9GHz(單核)/3.7GHz(雙核)且能維持較長時間的,不僅遠高於Kaby Lake核心的前輩酷睿i3-8130U,甚至還因擁有更高的基頻,低負載狀態下的性能表現優於4核的酷睿 i5-8265U等產品。尤其在低價位筆記本電腦日常使用的輕商務及桌面辦公領域,高頻率給酷睿 i3-8145U帶來了極好的響應速度,頁面瀏覽、文本處理更加得心應手,SYSmark 2018測試結果非常直接地反映了這一差異。應該說,在日常應用領域,如果不是長時間高負載的並行性優化應用,如壓制視頻,核心數量優勢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而當高負載並行性應用來臨,多核心也不見得擁有性能方面的優勢,這主要與榮耀MagicBook 2019兩個版本產品在散熱和供電設計方面的差異有關。後文將詳細解讀。

MagicBook 2019酷睿i3版的性能優勢還來自一些被誤解的配置,主要集中在內存層面。該機配備了雙通道LPDDR3-2133內存,總容量為8GB,核顯指定最大顯存容量為256MB後系統可用內存容量為7.8GB,設定為動態模式後,系統可用內存容量達到8GB;相比之下,銳龍版配備的內存為DDR4-2400,總容量同為8GB,但Vega 8會分走1GB固定為顯存,系統可用內存容量僅6.9GB。在這方面,該機還算好的,通常Ryzen集成顯卡機型上要被分走做顯存的內容容量為2GB,系統可用內存將只有可憐的5.9GB。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雖然顯存都是共享而來,而且圖形性能都較為依賴內存帶寬,但是銳龍版的內存性能明顯受到顯卡拖累(容量和數據傳輸等多個維度),實際內存帶寬及延遲明顯遜色於酷睿i3版。而可用容量上的差異,更是拖累使用體驗,同樣4GB數據裝入內存後,酷睿i3版的虛擬內存寫頻率只有銳龍版的1/3,數據相應延遲減少30%以上。除了擁有更大的可用內存容量,酷睿平臺的內存調度機制也更為出色,用EDGE開啟50個百度首頁的內存佔用量為1.8GB,而競爭者要用掉2.1GB,這也進一步擴大了後者的可用內存容量缺口,以及更頻繁調度虛擬內存、更大的數據延遲。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MagicBook 2019使用的酷睿 i3-8145U由TDP-up到25W而來,Ryzen 5 3500U則“原生”25W、TDP-up到35W。前者使用的散熱器與高配(酷睿i5/i7+MX 150滿血版(25W))機型完全相同,同時4相供電設計也未縮水,處理器始終處於供電、散熱都十分良好的狀態,因此可以在CPU-Z的散熱壓力測試中保持3.5GHz的雙核4線程運行頻率,長時間高負載的性能損失非常小。而“氣人”的是其功耗/發熱量還很低,最長17.6小時的電池使用時間、43℃的峰值表面溫度,都是同級別產品中的佼佼者。相比之下,銳龍版全部為集成顯卡設計,為了給封裝面積較大的DDR4內存顆粒讓位,散熱器、SSD佈局都有所調整,供電也僅有3相,同樣的高負載情況下,其MOSFET表面溫度較酷睿i3版高8℃。同樣的雙熱管散熱器,面對發熱更集中的單芯片結構也顯得力不從心,TDP-up到35W幾無可能。12.3小時電池續航、47℃峰值表面溫度,同樣的57Wh電池,兩機的數據反差有些大。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本是同根生的酷睿i3版和銳龍版MagicBook 2019還有多個“不可描述”的規格、特性差異,也直接影響著產品的最終表現。最為典型的包括無線網卡規格:標稱均為802.11ac,“親兒子”酷睿i3版使用的是新版9560模塊,速度為1.73Gb/s,接口是專有的CNVio(功耗更低、延遲更小、體積更小、成本更低);銳龍版用的還是867Mb/s的上代8265模塊,使用通用的PCI-E 1x接口。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工藝質量上的差異,恐怕是消費者最不願意見到的。但是不好意思,兩者也有差異。在看得見的外殼(材質)、屏幕、電池及接口板上,兩款產品所使用的零部件甚至可以通用,然而在不顯眼的地方,差異就有所顯現了。以下細節對比圖片,包括供應商、批次和模具差異等多種因素,僅供參考。上圖為銳龍版、下圖為酷睿i3版。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塑料件的做工差異明顯,不過它們來自不同供應商。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散熱器對應底殼位置的工藝差異,除了本身溫度更低,更好的隔熱也是酷睿i3版機型表面溫度更低的原因。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誰都不想自己的愛機用上“Class B”。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麼選?只看核數就虧了

左:酷睿i3版;右:銳龍版


看起來很像,但就差那麼一點。MagicBook 2019明顯對酷睿版產品雕琢更加細膩,無論是元器件選擇、五金/結構件加工、散熱/供電設計,細節之處見真章。

而回歸到產品平臺本身,酷睿i3用更高的頻率、更快的響應速度彌補核心數量上的不足;銳龍版更多核心的價值,在“短時”的高並行應用上,4000元的超薄筆記本電腦,壓視頻、修片子都是兼職,相應的工作權重不高。而整個酷睿平臺架構上的優勢被酷睿i3版完整的繼承下來,更快、發熱量更低、可用容量更大的內存,對入門級配置機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特性,差一倍的無線網絡性能、差50%的電池續航時間,對使用體驗的影響是長期的、全面的。在集成顯卡方面,用消耗1GB甚至2GB內存做代價而來的Vega 8可以在遊戲中取得對UHD 620的成績優勢,但對比起來,兩者不過是20fps和30fps的差異,距離流暢的60fps都還很遠,為它還要費著電、損失著內存,頗有些雞肋。


選擇:沒有短板

總結下來,如果你的需求是“都要做、沒特別的要求”,酷睿i3版MagicBook 2019這個萬金油更為合適,沒有短板且都不差是它最大的特點。

犧牲了電池續航能力、可用內存容量之後,仍舊尋求更多線程並行應用的你可以選擇銳龍版MagicBook 2019,它的CPU部分性能水平與更高功率的Ryzen 5 3550H是相同的,輕薄僅影響了持續高負載後的運行速度,短時使用沒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