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百年非遗香云纱走向国际舞台,网友:太长脸了

宋庆龄一生偏爱旗袍,据说她当年搬家的时候足足用了好几十个箱子专门装旗袍。旗袍之中尤为喜爱香云纱旗袍,宋庆龄一直是香云纱旗袍的钟爱者。她有一件极其偏爱的香云纱旗袍:立领。短袖、右衽、黑色,手工缝制。晚年的宋庆龄甚至因为身体渐渐发福,将喜欢的香云纱旗袍两边放大之后继续穿着。


百年非遗香云纱走向国际舞台,网友:太长脸了

这件香云纱旗袍被永久收藏在上海宋庆龄故居中(上图)。

张爱玲也喜欢描写香云纱旗袍。

“个人住在个人的衣服里”,张爱玲把香云纱融进了笔下人物的性格中,让人浮想联翩,想要更多了解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材质。

“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着白夏布衫子,黑香云纱大脚裤。因为热,把那灵蛇似的辫子盘在头顶上,露出衣领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颈。”——《沉香屑·第一炉香》

“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

——《金锁记》

看似不经意的几笔,却将之雅致的香艳表达得淋漓。

百年非遗香云纱走向国际舞台,网友:太长脸了

“香云纱”,一个美丽而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名字,是目前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现在的香云纱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香云纱也称之为莨纱或者是莨绸。

莨纱是以桑蚕土丝为原料在提花手拉机上织成的具有扭眼通花的纱罗组织织物。

百年非遗香云纱走向国际舞台,网友:太长脸了

莨绸则是用平纹织机织成的平纹织物,然后利用植物薯莨茎块的汁液多次晒涂于练熟的坯绸上,再用含有氧化铁成分的泥土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经反复多次晒干、水洗后使胶状物变成黑色而成的产品。

然而,什么是“香云纱”?民间关于“香云纱”的名称众说纷纭,表述不一。

百年非遗香云纱走向国际舞台,网友:太长脸了

在传言中香云纱的起源地——佛山民乐村,村民们管香云纱叫做莨绸。

在与民间口述者的对话中,我发现同时存在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一套是传统的,在那里,香云纱被称之为“莨纱” “莨绸”,他们保存了传统原初的面貌;一套是现代的,他们从文化变迁中习得新生的词汇,香云纱被称之为“云纱”,他们将现代的话语与传统的知识相结合,他们会告诉你香云纱是他们的这里流传下来的。

百年非遗香云纱走向国际舞台,网友:太长脸了

为了求证“香云纱”的名称流变,我翻阅了一些相关的文献。清代徐珂《清稗类钞》就已出现“香云”的名称。

“香云纱为丝织物,经纬全用生丝者,为生香云纱,全用熟丝者,为熟香云纱,亦有经生纬熟者,皆为夏时衣料。”

此外,《南海县纺织工业志》记载: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民乐一带就已盛行手工织造平纹织物和晒薯莨等个体手工业生产。以后,林村程家还对原来只能织单一平纹纱的织机作了改革,运用起综的小提花和人力扯花的办法。

《广东省志·丝绸志》又称:

“因用莨纱所制成衣,穿着时候会沙沙作响而称为‘响云纱’, ‘香云纱’则是‘响云纱’而衍生的谐音,又有谐音‘祥云纱’的。”

百年非遗香云纱走向国际舞台,网友:太长脸了

香云纱染整技艺已经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几年,香云纱不止一次登上各种时装展上,就在前几天,还代表非遗走出了国门。在中俄建交70周年系列活动(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丝绸之路国际时装周-优秀作品海外巡展》上,模特们穿着中国当代著名设计师们设计的香云纱旗袍在俄罗斯装饰艺术博物馆开幕式上展现这种独特的非遗文化风采。

穿着一件香云纱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走在下着绵绵细雨的江南小巷,仿佛到了诗情画意的梦境中,让人对这种美久久不能忘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