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CBA新政呼之欲出,改革陣痛期憑此能否扭轉中國男籃命運?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自姚明走馬上任接管中國籃協那一刻起,長期以來“讓懂球的人管理球”的願望終於得償所願。

正當我們於家門口力挫科特迪瓦迎來久違的世界大賽首勝,所有人都以為後姚明時代至暗長夜將就此終結之時卻不成想形勢劇變憾負波蘭,而這支中國隊抑或是說這代籃球人也被命運裹挾至下一個循環之中

“何以挽救中國男籃”?

相信在我們與伊朗隔空對話折戟廣州而錯失直通奧運資格的那個夜晚,所有人心裡都打下了這樣一個問號。至少就目前來說也唯有姚明有理由有資本讓我們繼續相信其大力倡導之改革終能開花結果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

於是就在這樣一個頗為尷尬的改革陣痛期,CBA新政這支強心劑便不偏不倚地紮在中國籃球命脈之上

,其優劣得失,利弊權衡自當由後人評說。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球隊工資帽+本土球員限薪組合拳推動CBA商業進程,能否一力拔千鈞?

姚明自上任以來其改革總體方向便極為明確。

於CBA聯賽而言首先便是致力於推動其商業化進程助力部分CBA球隊轉虧為盈。在此期間開放政策招商引資同時努力提升CBA品牌價值以實現“先吃麵包再喝牛奶”的初步目標。

所謂商業聯盟利益相關,對於一支常年虧損的俱樂部你寄望於他盡心盡力為中國籃球事業“以戰養戰”,冒著戰績與上座率下滑的風險去為本土球員提供更多出場鍛鍊機會絕不現實(若非如此球隊管理層自然會選擇倚仗外援這種更為穩妥的方式來爭取牟利),也只有當相應資金鍊有了基礎保障後方可以為後續工作開展鋪平道路

急功近利與細水長流,這本就是CBA乃至中國男籃都無以逃避的一道選擇題。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工資帽及本土球員限薪政策的出現是CBA進一步發展的必然產物。

平心而論,CBA將球隊工資基準定為3600萬,球員個人限薪900萬(當季工資基準值的25%)的舉措旨在實現“水平與實力對等”在短期來看對國內部分頂級球員和經濟投入力度處於下游的球隊來說並不友善

至此,頂尖國手球員“錢多事少離家近”的情況將不復存在,能者多得的道理自然驅使其向著更高級別聯賽努力而不是固步自封安於現狀。除此之外球員薪水兩極分化情況也會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方便其所屬強隊在一定程度上縮減開支。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一方面對於圍繞強力外援輔以低薪低水平本土球員搭建陣容的球隊來講,窮人線的存在也可正向推動球隊引入更高水平國內球員(當然下限條款更有利於強競爭力關注度的企業引入,避免俱樂部因“捨不得孩子”而“套不到狼”);另一方面受限於初始工資帽上限值,豪門球隊配置全華班陣容實力已穩居季後賽的情況和刻意大範圍囤積優質球員的理論可能亦隨之降低。

因此從長遠角度考慮,此舉在把控球隊良性發展及監管聯賽理性運營方面絕對算得上是一勞永逸,利在千秋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致力於為本土球員營造良好環境,試探性外援新政將何去何從?

自男籃世界盃鎩羽而歸之後,坊間關於全面放開外援政策的討論便從未停止,而從新政出臺來看CBA聯盟對此態度也是頗為微妙。

我們常常以“鯰魚效應”來形容由外援扮演著重要角色刺激本土球員向陽發展的CBA生態系統,但我們必須明確的是其主體永遠應該是沙丁魚而非“他山之石”。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基於這個理念我們將徹底告別亞洲外援(以阻止四川奪冠年的再次發生),同時2人4節4人次(球隊外援註冊人數上限提高至4人)的單外援新規將徹底改變CBA格局甚至是以本土球員實力為依託的中國男籃的命運。

如果在此外援政策施行環境下國內球員的存在感會大大提升,我們寄希望於年輕球員在聯賽中能一展宏圖不受外因限制野蠻生長,本土MVP成為國際賽場上依舊奪目的明星球員,拳拳之心真切若此。但人們對於比賽觀感驟降的擔憂也不無道理,進而引發的一系列蝴蝶效應反而弄巧成拙。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外援相關政策改革不徹底抑或是從一些角度看來頗為矛盾,上述種種無疑都是由中國籃球的整個大環境造成的,所謂“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非朝夕可成,因此無論是大刀闊斧式斬草除根還是小打小鬧般毫髮無損均不可取。

這種針對外援的新政折中方式自是出於百般無奈:

  • 全面放開政策利於提升聯賽整體水平及關注度但卻大大壓縮了國內球員的生存空間,問題似乎在於中國籃球缺乏層次分明支撐度高的下屬二級聯賽,但更往深層次來講依然是整體水平的欠缺。
  • 可一味地杜絕外援使用只會置中國男籃於“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鼠目寸光境地,總體方向同樣有悖於籃球聯盟創建生存的基本規律。

其尺度如何把握是癥結所在,也是所有人的困惑所在。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因緣際會間反而因禍得福?中國籃球改革的鮮花與掌聲,風險與機遇並存

恰逢男籃遭遇滑鐵盧的關鍵節點,改革熱情與決心空前高漲,可我們必須清醒改革從來都無法一蹴而就,艱辛曲折是必經過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資帽的出現使得CBA聯賽向著職業化商業化的方向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聯賽發展健全自然利於為大基數高水平人才的湧現提供了平臺與契機,而外援政策尚處於摸索階段,其任重而道遠。

在此期間改革者必將飽受非議,鮮花掌聲抑或是抱怨謾罵會伴隨中國籃球的崛起之路。

至於以姚明易建聯為首的一代籃球追夢人,一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剛好可用以評價他們了。

CBA改革利在千秋!靠著工資帽限薪及外援新規就能挽救中國男籃?

感謝關注,歡迎討論,阿哲願與你“球”得真經,一路侃球,直到世界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