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如果沒有他,

中國不會那麼快就造出火箭,

不會那麼快就讓第一顆衛星上天。

他把自己滿腔的熱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祖國的航天事業上。

他說:“只要能把我國的航天事業搞上去,我就是死了也甘心。”

一、堅定的愛國情懷

1922年,姚桐斌出生在江蘇無錫一個貧苦家庭。

全家十口人,全靠父親艱難勞作勉強度日。

儘管窮苦,父親仍覺得孩子需要接受教育,便將姚桐斌送進了學校。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姚桐斌就懂得人窮志不窮的道理。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對於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他不敢有絲毫懈怠。

1945年,姚桐斌以全班總評第一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經濟部重慶北暗礦冶研究所。

次年,他又抓住公費留學考試的機會,一路披荊斬棘最終被英國伯明翰大學錄取。

留英的年月,他一直有兩個擔憂——

一怕自己在國外的優裕環境中沾染不良習性,二怕所學東西對祖國沒有直接的用處。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在姚桐斌心中,最迫切實現的,是讓積貧積弱的祖國,儘快強大起來。

留學英國期間,姚桐斌日夜關注國內局勢,祖國的每一個進步,都使他激動不已。

他在英國各地奔走,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宣傳。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他吃最差的食物,住最差的地方,他省下每一個便士,都用來去更多的地方宣傳新中國。

當然,他的愛國情懷和熱情,很快便引來政界留意。後來,姚桐斌接到了倫敦警察的通知,要他在規定限期內離開英國,但是,不準回中國。

天無絕人之路,世界最負盛名的鑄造學教授依·皮沃斯基聽聞此事後,熱情邀請姚桐斌來德國,並在他手下做研究工作。

不得已,姚桐斌只能遠赴聯邦德國慕尼黑大學。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姚桐斌不通德語,但他僅僅用了三個月,便驚人地熟練掌握了德語。在瑞士,他帶著熱情和忠心入了黨,立志為祖國奉獻一生。

次年,他放棄德國優越的科研環境,回到闊別11年之久的祖國。

二、為中國航天事業奮鬥

姚桐斌一回國,北京鋼鐵學院、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紛紛發出邀請函。後來,聶榮臻元帥指名要姚桐斌到成立不久的導彈研究院工作,負責籌建一個研究所。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1962年,研究所成立,這是當時中國唯一的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姚桐斌被任命為所長。

當時的研究室,總共只有12個人,條件非常簡陋,除了桌椅板凳和一臺顯微鏡,什麼都沒有。

要知道,那時我國工業材料發展極其落後,別說研發航天材料了,就連低合金鋼都生產不出來。

姚桐斌面對的,是一窮二白,是一切從零開始。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他心裡非常清楚,如果沒有航天材料,一切關於尖端武器的構想,都是紙上談兵,而這些,恰恰是新中國最迫切需要的。

中國航天事業要起步,釺焊合金是最需要的一個材料,而那時,蘇聯根本不將技術告訴我們。

在沒有任何資料可借鑑的情況下,姚桐斌帶領703所的同志,爭分奪秒,經過反覆分析試驗。後來,他們竟然只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就生產出了高溫釺焊合金。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1963年,姚桐斌出國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遇到了英國、德國的冶金專家。

他們問他:“為何當初捨棄我們所提供的優渥科研條件回中國呢?”

姚桐斌坦然回答說:“我是中國人,當年出國就是為了現在回國。現在中國還比較落後,但將來中國一定會強盛起來。”

此時的姚桐斌,正提出了材料先行的思路,為將來新型號火箭做準備。而正是以姚桐斌為代表的老一代航空人奠定的堅實基礎,我們才有如今的嫦娥、神州飛船上天。

三、中國科學界的損失

作為科學家,姚桐斌原本還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可惜,最終的他,因一棍子而喪生。

那是特殊時期,七機部分成915、916兩大派組織,每派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矛盾升級直至武鬥。

1968年6月8日,七機部兩派發生武鬥,但姚桐斌照樣去上班。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中午,有人聽說姚桐斌家附近形勢緊張,勸他別回家。可姚桐斌惦念孩子,還是回家了。他才剛到家,才拿起碗筷,就被幾個衝進家門的“915”成員架了起來。他們將他往外推,在路上還用暖氣管猛擊他的頭部。

姚桐斌被當場打昏,結果這群人還不準送醫院搶救。

下午3時,他停止了呼吸。

直接下手的兩個人,和姚桐斌並無直接工作關係,也無私人恩怨。只因當時年輕人的熱血,想要反抗學術權威,腦子一熱,便動手殺了人。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就這樣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當時,負責祖國大業的幾個領導,聽聞姚桐斌的死訊,瞬間驚訝得說不出話,驚訝過後,是震怒。

或許是姚桐斌的死損失太大,此後,有關部門手中都有一張列滿了有貢獻的科學家名單,他們被允許必要時,用武力保護這群人的安全。加以保護,必要時用武力保護。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可以說,姚桐斌一人的犧牲換來了一群科學家的安全。

70年代,我國某型火箭因發動機材料不過關,試驗屢屢失敗。後來,科研人員終於根據國外期刊的一篇法語論文,解決了發動機材料問題。而最讓他們感慨的是,這篇論文的作者欄處,赫然寫著

姚桐斌

幾十年後的今天,姚桐斌指導的科研成果仍沿用在今天的航天飛行中。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立志為中國奮鬥終生,結果卻因一棍子喪生

1983年6月1日,姚桐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999年9月的一天,姚桐斌的妻子突然接到一封信,邀請她參加“兩彈一星”元勳頒獎大會。

那一刻,距離姚桐斌犧牲,已經過去31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