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內衛鐵拳羅瑞卿:危機時刻為毛澤東“頂著天”

內衛鐵拳羅瑞卿:危機時刻為毛澤東“頂著天”

北京電視臺衛視節目中心《檔案》欄目組 編 2010年6月出版 中共黨史出版社

周恩來總理在10月30日與公安代表座談時所講的一番話,成為了至今公安工作的信條:“軍隊與保衛部門是政權主要的兩個支柱,你們是國家安危繫於一半,國家安危你們負擔了一半的責任。軍隊是備而不用的,你們是你天天要用的。”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1956年5月31日,毛澤東主席在武漢暢遊長江,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水調歌頭?游泳》。就在水裡,毛澤東向岸邊的一個人喊了一句:“你也下來麼!”岸上的這個人卻只能苦笑著擺手:“主席,我不會游泳啊。”岸上的這個人,就是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長羅瑞卿。

  毛主席在長江中“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羅瑞卿在岸上可都快急死了,他真是恨不得馬上下水。只可惜,按羅瑞卿自己的話講,當時,他是個“秤砣子”。

  羅瑞卿是四川南充人,長在嘉陵江邊,怎麼會是個“旱鴨子”呢?原來,羅瑞卿有個哥哥,年輕時在嘉陵江游泳不幸淹死了。家裡人非常痛心,從此堅決不許羅瑞卿游泳。但這個緣由,羅瑞卿當時跟誰都沒有提起,他是怎麼做的呢?當場表示:作為保衛中共中央最高領導人安全的第一把手,他一定要學會游泳。



  羅瑞卿就此開始學起了游泳。其實這個時候,羅瑞卿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了。而到了1959年6月,毛澤東在九江遊長江時,羅瑞卿已經跟在他身邊下水了。難怪後人在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總會提到,毛主席說過:“有羅長子在我身邊,天塌下來,有他頂著。他往我身邊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

  “羅長子”,是毛澤東對羅瑞卿的暱稱,因為羅瑞卿身材高大。那麼,“天塌下來有他頂”的話,是從何說起,又是在怎樣的場合說起的呢?這個故事,我們要把目光轉向60年前的1949年。

  1949年1月31日中午12點30,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部,由西直門進入北平城,開始接管防務,北平宣告和平解放。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軍舉行北平入城式。在萬眾歡呼中,部隊浩浩蕩蕩地進入了前門大街。所謂“大軍未到,治安先行”,前一天,北平市公安局對國民黨反動警察局的接管,就已經開始了。按照北平城當時“內七外五郊八”,一共20個區的行政分劃,全市接管了國民黨警察局人員一萬多人。

  那麼,從事接管工作的人手有多少呢?1267人,這其中包括公安幹部539人,以及特別從中央警備團三營和四營調集改編,列入北平市公安局編制的728名戰士。


  在北平這座城市裡,還有的是不能接管只能鬥爭的。北平之前是國民黨政權的北方指揮中心,大量反動的軍隊、憲兵、特務機關,仍然殘留在北平的各個角落之中。這些潛伏下來的敵特匪幫,勾結地主惡霸、黑道流氓,殺害幹部群眾,盜竊國家機密,縱火爆炸,印刷偽鈔,擾亂金融,製造謠言,煽動鬧事。

  1949年的古城,一度曾是亂象叢生。北平,當時並不太平。偌大一個北京城,僅靠北平市公安局的力量來保平安,這顯然不夠。1949年3月,中共中央機關從西柏坡遷址北平,駐紮香山,著手籌備新中國政權的建立。而越是這樣的關鍵時刻,安全保衛工作面臨的形勢也就越嚴峻;敵人正在加大破壞力度,意圖做最後的反擊。

  5月4號,國民黨空軍的轟炸機從青島起飛,空襲了北平南苑機場。毀傷人民解放軍飛機四架,燒燬房屋196間,死傷24人。而這個時候,大陸還沒有完全解放,西南、西北、中南及華南的戰事仍在繼續。但這次空襲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國民黨空軍的目標非常明確;被炸的飛機是為了執行北平防空任務,剛剛從全國各地調到南苑機場的。
反動勢力內外勾結,時刻威脅著中共中央和廣大百姓的安全。迅速打造一支保衛國家建設,維護社會治安,鞏固政權穩定的公安力量,已經刻不容緩。就此,毛澤東找來了“羅長子”。


  而此時的羅瑞卿在哪兒呢?在太原前線,擔任華北野戰軍第十九兵團政委,他正在準備率領部隊向西北挺進。1949年5月14日,羅瑞卿接到了毛澤東的電報:“部隊開動時,請來中央一敘,部隊工作找人代理。”6月初,羅瑞卿向到職的繼任政委交代了工作,即日起程,趕到了北平。

  來到北平之後,羅瑞卿見到的第一個領導是周恩來。他開門見山地對羅瑞卿說:中央人民政府即將成立,由你來出任公安部部長。這個任命,可讓羅瑞卿覺得有些突然,他提出,還是希望能夠跟著四野南下,並認為由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李克農出任公安部長更合適。周恩來對他說:各人有各人的事,李克農有李克農的事,你,就不要講價錢了。中央已經決定了,今晚毛主席還要接見你,你就不要再提上前線的事了。

  當天晚上,毛澤東就在雙清別墅接見了羅瑞卿,羅瑞卿自己還真沒提上前線的事兒。可毛澤東對他的想法,早就知道了。一見面,毛澤東就對羅瑞卿說:聽說你不願意幹公安部長,還要去打仗?現在就要建立新的國家政權了,我們都不幹,都去打仗,那行嗎?

  對於這次會面的結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組織撰寫的《羅瑞卿傳》裡只寫了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羅瑞卿認識到,讓他當公安部長是形勢的需要,是黨的決定,便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作為軍人,服從命令自然是天職,不過,在接受任務的同時,羅瑞卿可能自己也會想:黨中央和毛主席,為什麼就選定他,來當新中國的第一任公安部長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要從羅瑞卿個人的經歷和才幹說起了。

  公安和軍隊是保衛國家安全的兩個拳頭,彼此關係密切,第一任公安部長,只能從解放軍的傑出將領中選擇。不過公安部長又不同於一般的軍事將領,需要有更高一些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

  而在參軍之前,羅瑞卿就是高級師範的學生,在軍隊中又長期擔任政治工作,可謂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才。此外,公安部長除了有打仗的經驗,還要有廣泛的社會經驗。羅瑞卿不同於一般工農出身的幹部,他在參軍之前有豐富的社會經歷,進過黃埔軍校,在解放戰爭初期的北平軍調處執行部擔任參謀長,與國民黨和美國軍方都打過交道。

  由打仗到建國,公安內衛,既是新政權建立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同時更要在新的實踐中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經驗,所以第一任公安部長必然遇到巨大壓力。這樣的壓力和責任誰扛得起?有人。事實很快證明,羅瑞卿擔得起這樣的重任。


  1949年7月1日,中共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代表,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舉行中國共產黨成立28週年紀念大會。就在這次大會召開的前三天,公安部接到天津市公安局情報:國民黨保密局刺客崔鐸已經潛入北平,準備在大會期間,對毛澤東下手!

  崔鐸,外號“賽金豹”,他有個很出名的師父,國民黨保密局特務“飛賊”段雲鵬,據說跟師父段雲鵬一樣,崔鐸武藝高強,能飛簷走壁,雙手打槍百發百中。

  接到情報之後,羅瑞卿一方面指派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負責具體的緝捕工作,一方面身先士卒,親自實施貼身警衛。會議當天,特務崔鐸在前門外的一處住所,束手就擒。此時,公安部的組織機構,還沒來得及正式組建。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即將成立的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集體亮相之際,各地公安機關通力合作,嚴防布控,三天拿下刺客。為日後的公安隊伍建設、保衛新政協會議、警戒開國大典、粉碎敵人的暗殺陰謀,提供了一系列寶貴的經驗。5天之後,中央軍委決定,在軍委設置公安部,統轄全國各地公安機關,部長羅瑞卿。


  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劉栓虎像往常一樣,裝扮成市民的模樣,在天安門附近巡視。此時,夜幕已經降臨,但保持高度警惕的劉栓虎還是在地上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東西。

  這可能就叫做“目光如炬”吧。劉栓虎發現的東西,一般人根本就不會察覺到,甚至可能都看不見,而且,即便是看見了,也不會當回事兒。是什麼呢?一個菸頭。一個菸頭沒什麼稀奇吧?但劉栓虎就是從這個菸頭上看出了異樣:因為這是“飛馬”牌的。

  “飛馬”牌香菸,最早出自老解放區,1949年7月剛剛轉到上海捲菸廠生產,是高檔貨。這個品級的香菸,在當年不是一般人能抽的。而就在這個菸頭附近,劉栓虎還發現了凌亂的皮鞋印跡,那年頭也沒什麼人穿皮鞋。高級香菸,皮鞋腳印,看來,一定有一個不尋常的人物在這兒出現過。

  這個情況引起了劉栓虎的警覺。此後,他每天都要到這裡來轉轉。一直盯到第五天,他預感的情況出現了:一個頭戴禮帽的人在周圍的開闊地上走來走去,還不時地記錄著什麼。劉栓虎接近過去一看,發現這個人正在畫線路圖。

  政協會議就要召開,開國大典即將舉行。在這個日子口,居然有人踩點畫圖,這絕不是善茬兒!劉栓虎急步上前,剛要仔細盤問,這個人卻先掏了刀子,直衝劉栓虎而來。

 但沒幾個回合,這個人便被制伏擒獲。經過審查,這個人叫王以才,是國民黨派駐北平的特務。他的任務,就是繪製天安門周邊地圖,準備炸掉中共領導人的車隊的。根據王以才的招供,他隸屬於國民黨國防二廳華北督察二組的北平情報組。而等他得知了那個空手入白刃,沒幾招便將他捏住的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的時候,他是徹底認栽了。

  1949年7月,羅瑞卿出任中央軍委公安部部長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成立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的建議和方案。8月31日,中央軍委同意了這一建議,9月2日,經中央軍委第138號代電令批准,正式成立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所以說,縱隊成立的時間可不算早。但實際上,縱隊裡面的每一名官兵,那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

  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第一師:底子是從遼瀋、平津戰場上下來的四野第47軍第160師。而第二師本身就是在中央警備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公安中央縱隊,顧名思義,主要擔負的任務就是武裝保衛黨中央領導人和各機關的安全,維護北平市的治安。



  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和各項安保工作的需要,這支隊伍的駐防地也在不斷地進行變化。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之前,各團的駐防情況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團駐海淀,主要擔任京城西部的警衛工作;第二團駐府學衚衕,擔負中央機關首長、民主人士住宅,外國使館和代表團的警衛工作。還有,對敵對性國家使館的公開武裝監視;第三團駐清河,主要擔負自來水廠、發電廠、兵工廠等大型國營工廠的警衛;第四團駐香山;第五團駐新北京;第六團駐半壁店,擔負經常性的駐地警衛,以及對中央首長的貼身保護。

  1949年9月下旬的一天,開完政協會議的毛澤東從中南海返回香山,出發後大約一個多小時,周恩來打電話到香山,說有事要向毛主席彙報。而得到的回答,讓人大吃一驚:毛主席還沒回來。

  毛主席汽車的行駛線路,和今天差不多:從中南海出發,經阜成門、西直門、動物園、頤和園,最後抵達香山。就算汽車開得再慢,也不可能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莫非,路上出了狀況?

  擔任從西直門到香山這一路段警衛工作的,就是前面我們提到過的:公安中央縱隊第一師第一團。周恩來馬上給一師師長吳烈打電話,立即查詢沿途警戒,摸清主席返程途中的情形。


  經查問,動物園至海淀的警戒分隊說,主席的轎車已經過去多時了。而頤和園到香山一段的警戒分隊則報告:沒見到主席的車子過來。再查!找到了!原來,主席的轎車停在北京大學到西苑之間的彎路上。好端端的怎麼會停車?吳烈的心都快蹦出來了,他急切地問:“是不是車子出了毛病?”

  車子沒出毛病,是毛主席要求中途下車,到路邊稻田裡去了。做什麼呢?和兩位農民聊天呢。聽到這樣的回答,吳烈才放下心來,叮囑道:“要加強警戒,隨時報告情況。”

  北京大學周邊路段警戒工作的負責人,是第一團三連指導員丁長春。其實,在毛主席汽車停下的同時,丁長春就已經派出了一個警衛班,擔任外圍警戒,並協同司機守護汽車。接到上級指示之後,他又親自趕赴現場,向毛主席的隨員轉達了周恩來有事要請示的報告。

  在返回汽車的時候,毛澤東自然察覺出了身邊保衛力量的增強。他特意詢問了丁長春,戰士們是來自哪支部隊的,並微笑著說:“大家辛苦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神經繃得未免有些太過緊張了吧,還真不是。就在九月初公安中央縱隊正式成立,到開國大典舉行的這20多天時間裡,僅在西郊一帶,縱隊就查獲、逮捕反革命分子7名,發現嫌疑分子36名,搜繳隱匿槍支23支、手榴彈10枚。


  就是這樣的一支部隊,與當時北平市公安局下轄的便衣警衛大隊,北平糾察總隊一起,構築起了一道道堅固的防禦工事。而反動勢力策劃的陰謀,就在這樣的防禦工事面前,一次次遭遇慘敗。前面我們講到的劉栓虎力擒王以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類似的鬥爭,在1949年,幾乎是在天天上演。

  現在的北京前門飯店,當年叫亞洲飯店。1949年9月,有很多參加會議的政協委員,以及將要出席開國大典的各界代表都住在這裡。24日一大早,有個農民挑著兩筐菜,來到了飯店門口找王強。

  王強,哨兵們認識,他是後廚的採購員。因為飯店裡住了那麼多尊貴的客人,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新鮮蔬菜,因此,採購人員為了方便,經常會預約郊區的菜農來送菜。執勤衛兵仔細地檢查了這兩筐菜,還真是剛從地裡摘下來的,透著新鮮。因此,哨兵揮了揮手,向這個農民示意,他可以進去了。

  菜農抬手擦了把汗擔起挑子正準備往飯店裡走,就在這一剎那,露餡兒了!細心的哨兵發現農民那條擦汗時露出的胳膊,是又白又嫩。農民天天在田裡風吹日曬,哪兒有可能這麼細皮嫩肉的!


  哨兵立即把他帶到值班室進行審訊。一審不要緊,這個農民是前言不搭後語,漏洞越來越多。眼看矇騙不下去了,這個人竟然企圖服毒自殺。

  執勤的衛兵眼疾手快,當場制伏了這個人。從他身上,搜出了定時炸彈。這個“白白嫩嫩的農民”就是國民黨保密局潛伏在北平的特務吳瑞金。這一次,他是直接奉保密局頭目毛人鳳的密令,企圖混入飯店,執行暗殺任務的。

  證件是一個人身份的代表,工作證,學生證,身份證大家肯定都見多了,但有一種非常特殊的證件,你一定沒見過——特務潛伏證。當年,像這樣潛伏在大陸,隨時伺機搞破壞活動的特務無數,據統計,專門從事暗殺活動的就有3000多名。

  尤其是在1949年新中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之際,大量與會代表、民主人士齊聚北京,特務們更是蠢蠢欲動。很多指令都是從臺灣國民黨當局發出,目標直指中共中央領導人和民主愛國人士的。按照毛人鳳的原話說,就是要見縫插針,讓北平四面開花。

  見縫插針?恐怕沒那麼容易吧。根據中共中央的安排和中央軍委公安部的指示,當時北平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重點地段24小時巡邏警戒,所有進入北平的人,在住店的時候都要進行嚴格的登記和身份核實。


  所以說,甭管是王以才在廣場附近被擒獲,還是吳瑞金在飯店門口被拿下,這都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整個佈防工作成效的體現。在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期間,安全保衛更可以說是做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1949年9月20日,公安中央縱隊、北平市公安局統一行動,緝捕企圖混入政協內部,陰謀策反的國民黨中統特務趙冰谷等,共計175名。

  敵人的囂張氣焰,受到了沉重的打擊。1949年9月21日,新中國人民政協會議隆重召開。9月30日,選舉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協會議勝利閉幕。第二天,全世界矚目的新中國開國大典,就將在天安門廣場上拉開帷幕。

  開國大典舉行在即,天安門廣場的警戒工作,又是如何的呢?剛剛圓滿完成了政協會議安保工作的公安中央縱隊和北平糾察總隊,又迅速擔負起了新任務。

安定門南、宣武門北,復興門東,這三處被設定為防空警戒點,外圍挖設了防空壕,由公安中央縱隊第一師日夜看守。同時,天安門廣場周邊13處制高點,也由一師單獨劃出兩個警衛營,負責警戒控制工作;公安中央縱隊第二師,則擔負起了中央領導和與會代表的貼身警衛工作。



  而在防空三角區以內,由北平糾察總隊一大隊擔任安保工作。根據參加廣場遊行和閱兵隊伍的集結和分流方向設定:一中隊負責鼓樓大街、四中隊負責六部口,其餘二、三、五中隊都佈置在天安門廣場。

  這些工作,自然都是嚴格保密的。廣場公安警衛部署圖,當時只印了四張,分別發給了四個人,他們是:北平糾察總隊一大隊大隊長呂展;大隊黨委書記、政委劉福;大隊副政委駱驥和副大隊長李明。此外,糾察總隊下面的政治保衛隊,任務一直不變:對特定控制對象,進行嚴密監視,如有不軌,堅決處理。

  任務分工明確之後,真傢伙登場了,就是為了開國大典的安保工作,專門從蘇聯進口的探雷器。確切一點兒說,應該算作金屬探測器。順著前端探測盤接出來的電線,連接在耳機上,耳機裡聽到嗡嗡聲是正常的,而如果耳機不響了,就證明下面有金屬。

  開國大典之前,戰士和幹警們每天都要用探雷器,對天安門城樓進行逐段掃描。而就是在9月30日這天,公安中央縱隊還真的在城樓上鋪設的兩塊葦蓆下面,掃出了一個炸藥包。由此可見,當時的安全形勢有多麼嚴峻。


  從10月1日凌晨5點開始,整個天安門廣場中心地帶,東至勞動人民文化宮,西至中山公園,南到前門箭樓全部警戒,封鎖各路口,禁止任何車輛行人通過。眼看一切就緒,城樓上來了一位特殊的人物。是誰呢?來的人,就是周恩來總理,他是專門來視察天安門城樓警衛工作,聽取安保彙報的。在糾察總隊大隊長呂展和副政委駱驥的陪同下,周總理走遍了城樓的每一個角落,休息室、觀禮臺,甚至是廁所都去了。事無鉅細,問得清清楚楚。

  從城樓下來,走到金水橋的時候,周總理又指著兩座觀禮臺問道:“這兩座觀禮臺搭好後,經過試驗了嗎?如果人員上滿了穩不穩?牢固不牢固?”駱驥回答說:“報告總理,搭好之後,從警衛師拉來一個營,登上每個觀禮臺,做上下跳動十分鐘的試驗,很牢固。”周恩來點點頭說:“好!好!做事就要這樣認真!”按照總理的指示,公安縱隊和糾察總隊的戰士們,又對城樓上的死角進行了徹底檢查。等到檢查完畢,天已經放亮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如期順利舉行。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會議,任命毛澤東為人民軍事委員會主席。第一次會議舉辦地點也就是中南海頤年堂。


  作為公安部的首任部長,羅瑞卿心裡清楚:圓滿完成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安保工作,只是在新政權建立後,公安戰線做出的第一項成就。今後的道路,光榮但同時必定艱鉅而漫長。

  成立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是羅瑞卿擔任公安部長之後,全力推進的第一項要務,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中共中央和北平這座城市的安全。而與此同時,公安部的機構設置和機關組建,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之中。

  1949年7月8日和7月29日,周恩來兩次主持中共中央彙報會議。根據會議精神和總理的指示,以中共中央華北局社會部的全體人員,加上中共中央社會部的部分機構,作為組建公安部的基礎,任命原華北局社會部部長楊奇清為公安部副部長,協助羅瑞卿工作。那麼接下來,羅瑞卿最緊迫的工作是什麼呢?要人。
公安部籌建之初,幹部,尤其是作為骨幹的高級幹部奇缺。為此,羅瑞卿報告中央軍委,請求調軍級幹部五十名到公安部工作。對於這個請求,毛澤東沒有批准。他對羅瑞卿說:你的胃口也太大了,一下子要五十名軍級幹部,我一個也不給。你要學南方人插秧,不要學北方人播麥子。用幹部要少而精,不要一下子調許多人。


  根據毛澤東的這一批覆,在籌建公安部的機構和人員配備上,羅瑞卿是力求精幹。當然,毛主席不會真的一個軍級幹部都不給。

  經過周恩來總理的同意,公安部設立政治保衛、經濟保衛、治安行政、邊防保衛、武裝保衛、人事六個局及辦公廳。除政治保衛局局長,由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兼任以外,其他五局一廳的負責人,由一、二、三、四野戰軍調配軍級幹部擔任。另外還從華北補訓兵團、華北人民革命大學、蘇南公學以及各地黨委系統中,抽調出一批骨幹和青年知識分子組建起精幹有力的公安部。

  1949年10月15日,根據中央的部署,公安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公安會議。會議對當時全國的敵情作了分析和估計,並確定了公安機關的總任務和建國初期的工作方針。

  那麼,公安機關的總任務是什麼呢?羅瑞卿講得很清楚:戰爭結束以後,國內階級鬥爭最尖銳的形式,就是隱蔽鬥爭。同拿槍的敵人的鬥爭結束了,就得向不拿槍的或不公開拿槍的敵人作鬥爭。

  這次會議歷時半個月,會議期間,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央領導會見了與會人員並分別作了重要指示。其中,周恩來總理在10月30日與公安代表座談時所講的一番話,成為了至今公安工作的信條:


  “軍隊與保衛部門是政權主要的兩個支柱,你們是國家安危繫於一半,國家安危你們負擔了一半的責任。軍隊是備而不用的,你們是你天天要用的。”

  國家安危,繫於一半。周總理的話,不僅指出了全體公安人員擔負的責任有多麼重大,同時也顯示出了中央對與公安工作的高度重視。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任命羅瑞卿為公安部部長。這項命令發佈後,軍委公安部即行撤銷,改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北京東堂子衚衕49號曾是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公安部成立後,就是在這兒開始正式辦公的。

  新幹部們來自四面八方,對於新工作的認知水平自然也就參差不齊。尤其是一批從軍隊轉業到公安機關的同志,一時還分不清新舊警察的區別,認為當警察不光榮,會被人看不起,總想著回部隊去。

  對於這樣的想法,羅瑞卿自然瞭解,他這個公安部長,當年也是經過毛主席說服教育之後,才接受任命的啊。那麼,怎樣才能轉變同志們的態度呢?

  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一座三層小樓,解放前是北平銀行行會的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北平市軍管會把這個地方移交給公安部使用。就在這裡,1949年11月5日,羅瑞卿主持召開了公安部成立大會。他先是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想轉變過程,然後就提出了要求:“進了公安門,死了埋在公安墳,幹一輩子公安工作。”


  在羅瑞卿的帶動下,許多新幹部和剛加入公安部的年輕同志們都轉變了自己的想法,積極地投身到新中國的安保事業中,新中國成立時期進入到公安戰線的老同志們,有許多人如今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們在公安戰線上所做出的每一項貢獻,都是我們在和平年代,所不能忘記的。


1949年11月11日,羅瑞卿接受新的任命,兼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長,毛澤東問他對首都的治安工作如何開展,羅瑞卿回答三個字:穩、準、狠。

  穩,指穩定人心;準,指準確打擊;狠,指狠力肅清所有敵對勢力。

  毛澤東聽完非常高興,當場就說:“看來,天塌不下來,就是塌下來也不要緊,有羅長子頂著。有你羅長子在,就有黨中央的安全在!我就可以睡好覺、吃好飯。”

  那麼,公安、政法戰線上,當時到底面臨著怎樣的形勢,能讓毛澤東用“天塌下來”來比喻?因為國民黨在撤離北平前潛伏了一大批特務,新中國政權成立之初,各地的武裝暴亂、破壞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在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臺灣國民黨當局更是大喜過望,認為“反攻大陸”的時機已經來到,從而加緊了與內地反革命分子的裡應外合,氣焰愈發囂張。從1950年1月至10月間,全國共發生反革命暴亂816起,4萬多名幹部群眾慘遭殺害。這就是新中國在成立一年的時候,面對的嚴峻局勢。



  1950年10月9日,在中央召開的抗美援朝問題的會議上,毛澤東向彭真、羅瑞卿提出了要求:現在美國已經把戰火燒到了我們家門口。我們要把房子打掃乾淨,以便更好地對付帝國主義。

  時任公安部辦公廳秘書處處長,之後擔任羅瑞卿秘書長達10年的王仲方老人在採訪中回憶說:“當時敵情確實嚴重,不鎮壓不要說搞經濟建設,就是政權能不能維持都是個問題。1950年10月9日在中央的一次會議上,毛主席就指示彭真、羅瑞卿代中央起草一個關於鎮壓反革命運動的指示,彭真和羅瑞卿連夜趕寫,在10月10日凌晨2點鐘,把這個草稿送給毛主席。”

  彭真、羅瑞卿連夜起草的指示,這就是“雙十指示”。依照這一指示,一場轟轟烈烈的鎮反運動,迅速在新中國的大地上展開。

  1950—1953年,鎮反運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各地土匪武裝基本肅清。

  1950年4月,指引飛機轟炸南苑機場、向臺灣地區傳遞情報,密謀在毛澤東訪蘇期間執行刺殺任務的國民黨軍統特務,“萬能諜報員”計兆祥落網。

  1952年11月,公安部指揮東北公安機關,擊落美國間諜飛機,活捉美國間諜唐奈和費克圖。


  1954年6月,羅瑞卿親自坐鎮,擒獲軍統特務“飛賊”段雲鵬。

  1955年7月18日,中國人民公安部隊正式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全面擔負起了內衛、邊防任務,忠誠地履行保衛祖國、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神聖職責。本文摘自《絕密檔案2》 北京電視臺衛視節目中心《檔案》欄目組 編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