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歷史上位於雲南的南詔國,為何敢進攻唐朝?

《天龍八部》這部武俠小說讓位於雲南的大理國出了大名。大理國的存在時間非常長,從五代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開始,直到元憲宗蒙哥三年(公元1253年)才滅亡(包括1094年至1096年的高升泰稱帝)。大理國在我國的歷史地位非常重要,卻不是雲南第一個王國。在大理國之前還有兩個,分別是南詔國與大長和國。

歷史上位於雲南的南詔國,為何敢進攻唐朝?

​南詔的祖先是漢朝時活動於雲貴川高原的哀牢人,屬烏蠻部,也稱龍尾、苴咩、陽劍。之所以稱南詔,是因為“詔”字在當地人的語言系統中,就是王、君主之意。在隋唐時,雲南的洱海附近有六詔,分別是蒙舍詔、邆睒詔、施浪詔、越析詔、蒙秀詔、浪穹詔。其中,蒙舍詔位於六詔的南端,因此也被稱為南詔。洱海位於雲南省的西部,也就是大理州首府大理市北邊的那個南北狹長的大型湖泊,面積250多平方公里。雲南的另一大湖,是雲南省會昆明南邊的滇池。

歷史上位於雲南的南詔國,為何敢進攻唐朝?

​唐高宗高徽四年(公元653年),南詔始祖蒙舍龍的後人龍獨羅派人朝貢於長安,被唐高宗封為巍州刺史,隸於姚州都督府。巍州在哪?大理市西南不遠,有一個巍山縣,位於禮社江東岸,唐朝時的巍州就在巍山縣附近。姚州都督府管轄範圍約在今雲南省與四川省交界,東止於昆明,西止於雲南省保山市,南止於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這裡形勢比較複雜,唐朝在這裡設置了很多羈縻州。南詔所控制的巍州,實際上就是一個不大的部落。

在唐高宗的時代,南詔在六詔之中並不是很顯眼。但到南詔王位傳到皮邏閣時,南詔開始了統一六詔的進程。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皮邏閣即位,九年後的公元737年,皮邏閣攻佔了今大理市南約八公里的太和城(也稱大和城),實力漸強,居六詔之首。大和城,位於現在大理市市區西北,洱海西岸。

歷史上位於雲南的南詔國,為何敢進攻唐朝?

​皮邏閣顯然不想只在彈丸之地稱王稱霸,他渴望統一六詔,做真正的“詔王”。當時的唐朝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力還是很強的,皮邏閣顯然不敢與唐朝作對。怎麼辦?皮邏閣的辦法其實很簡單——花錢。皮邏閣出重金收買了唐朝的劍南西川節度使王昱,請王昱替自己向唐玄宗說情,讓南詔合併其他五詔。唐玄宗最終同意了皮邏閣的請求,南詔趁勢合併了其他五詔。

實力增加後,皮邏閣開始進攻吐蕃,把吐蕃打得暈頭轉向。唐玄宗非常高興,封皮邏閣為雲南王,已成雲南地區一支重要的勢力。同時,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皮邏閣把都城遷到了太和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皮邏閣的雄心是越來越大了。皮邏閣之後的南詔王是雄心更大的閣羅鳳(或稱閣邏風、覺樂鳳),唐玄宗年老昏聵,引發了破壞力空前的安史之亂,唐朝對周邊的控制力明顯下降。雖然皮邏閣統一了六詔,但閣羅鳳希望南詔能控制更大的地盤。

歷史上位於雲南的南詔國,為何敢進攻唐朝?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七萬唐兵在劍南留後李宓的率領下,南下討伐南詔。結果閣羅鳳在太和城大破唐兵,七萬唐兵全軍覆沒。南詔越戰越勇,在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又攻破了唐朝在西南地區的重鎮巂州(與吐蕃共破之,南詔兵拿下巂州之會同軍)。

巂州(“巂”讀為“西”,一說讀為“髓”)在哪呢?咱們都知道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討伐南中,七擒七縱孟獲。而蜀兵從越巂郡進入南中,次第平定南中。蜀漢時的越巂郡就是唐朝的巂州,既今四川省西南的涼山州首府西昌市。西昌介於雲貴川高原與四川盆地之間,長江以北不遠,是四川盆地的西南門戶。諸葛亮在討伐南中前決定閉關息民,積蓄實力,就是關閉了越巂郡的靈關。南詔兵臨巂州,先不說能不能佔領四川盆地,至少可以保住雲南。

歷史上位於雲南的南詔國,為何敢進攻唐朝?

​當然,南詔也有被唐朝暴打的時候。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朝名將李晟(名將李愬之父)打敗了南詔與吐蕃聯軍,聯軍兵力共折了十萬人馬,堪稱慘敗。不過,此戰是南詔王異牟尋(閣邏鳳之孫)聯合攻唐,雖然敗了,至少沒損失本土。異牟尋認為南詔硬實力足夠,但軟實力還不夠強。異牟尋開始了南詔版的變法改良,如設相當於唐朝宰相的“清平官”。同時設琮爽(戶部)、慈爽(禮部)、罰爽(刑部)、幕爽(兵部)。同時,南詔進行了戶籍的改變,實力提升非常迅速。

歷史上位於雲南的南詔國,為何敢進攻唐朝?

​異牟尋(779年至808年)之後的南詔王,分別是尋閣勸(808年至809年)、勸龍晟(808年至816年)、勸利晟(816年至823年)、勸豐祜(823年至859年,三勸皆為兄弟)、世隆(859年至877年)。世隆(也稱酋龍)是南詔史上非常重要的國王,他於唐懿宗剛即位的鹹通元年(公元860年)稱帝,國號定為大禮。因為世隆的“隆”犯了唐懿宗先祖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諱,唐懿宗要求世隆改名,但被拒絕。此時的唐朝早已四處生火,八處冒煙,世隆也不把唐朝放在眼裡。唐懿宗還異想天開地想收編世隆,世隆根本不理睬唐懿宗。在世隆的指揮下,南詔兵向南攻打交州(今越南北部),向北攻打巂州,把唐朝攪得雞飛狗跳。

歷史上位於雲南的南詔國,為何敢進攻唐朝?

​到了唐鹹通十年(公元869年),世隆拿下巂州,北上攻佔長江北岸的犍為(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已摸到了四川盆地的南界。南詔北伐的最大成就,是公元870年,南詔兵殺至唐朝在西南地區的最大城市成都。只是由於城中的唐軍死守,南詔兵才沒有攻下成都。世隆還是想拿下四川,但始終沒有如願,最終被唐軍打到沒了脾氣。

世隆於公元877年去世,由兒子隆舜即位。隆舜碌碌無為,南詔大權慢慢就落到權臣鄭買嗣手上。公元897年,隆堯突然去世,被人懷疑是鄭買嗣下的毒。鄭買嗣隨後立年幼的舜化貞即位,但都是傀儡。唐昭宗天覆二年(公元902年)十月,鄭買嗣廢掉早已有名無實的南詔國,建立了大長和國。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