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導師親自告訴你考研複試如何通過

大家好,我是育明寄宿考研諮詢師,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考官導師們對複試的看法

有問題請私信,歡迎大家點贊關注分享!

導師親自告訴你考研複試如何通過

Q1.初試與複試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A1.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力丹:

初試是在一級學科的知識層面考試,進入複試則主要在二級學科的知識層面考了,與所報的專業方向的關係更為密切。如果你報考的新聞學方向,那就要在新聞理論、新聞史、新聞業務的角度做準備;如果報考的是傳播學方向,那就要在傳播理論、傳播史、各種傳播實務(廣告、公關、出版、新聞等)方面做準備。還有廣播電視方向、傳媒經濟方向,道理是一樣的。網絡時代,網絡傳播的知識是所有新聞傳播學二級學科都會涉及的,只是涉及的角度略有差異。

複試按照報名的二級學科進行筆試、面試(含英語面試)和英語的筆試。英語筆試和麵試題是一樣的,除了語言考察外,也涉及新聞傳播界發生的事情的描述。筆試和麵試的內容,以考察學生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對現實問題的分析能力為主,兩部分內容基本一半對一半,可能更偏重分析問題一些,因為將來培養的是研究生,考察“研究”能力是複試的要點。

基礎知識均以本院現在使用的本科生教材為範圍,沒有超出教材的,你答不上來說明你本科的知識基礎不紮實。最難的,對有能力的人來說也是容易的,是對新近發生的新聞傳播界的事情的分析。這方面的考題均來自最近新聞傳播界發生的事實,如果你報考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又不關心、不知道這個領域新近發生的較大的事情,說明你不宜做這個領域的研究生。

Q2.什麼樣的學生更受老師青睞?

怎樣的考生易過關?1、有專業實踐經歷,並能從中對行業有所體悟;2、概念清晰、表達準確,不虛妄、不拔高,誇張的話很容易被識破;3、用說話的方式正常交流;4、讀研規劃很務實;5、再有一點個性特色,則更佳。

A2.浙江大學新聞研究所所長吳飛:

我欣賞的學生是:1.有人性的閃光點,人品不錯;2.知識面較廣,且喜歡讀書;3.有靈氣,成長性強;4.表達清楚,思維邏輯性強;5.關注社會熱點;6.有獨立之精神;7.有行動力。

Q3.在複試考場上怎樣才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A3.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志安:

第一個方面就是活學活用,因為你做了大量的準備,看了很多東西,你的考試成績初試成績還不錯,這點已經得到證明。那麼在複試階段老師還是願意和你交流的。如果你具備利用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那麼會看你的思維是否敏捷,你的表達是否流暢,你對一個問題的具體分析是不是有自己的看法,哪怕這種看法未必正確,但只要你自己能夠體現出你在這個問題中的思考和探索,那麼就已經比較可貴了,所以我覺得對於考生來說,第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就是活學活用,不是死記硬背,而且懂得運用理論去分析現實的、複雜的問題,這點很重要。

第二個方面就是真誠溝通,其實以前面試的時候見到很多考生,他們中有些人可能因為緊張發虛而無法正常交流,有些人可能過於自信和傲慢。溝通感很重要,你只要認真地聽清楚面試官問什麼,然後有的放矢、有針對性並認真地回答,不管你表現的如何弱勢,其實我覺得都不能打動真正能夠理解你或者看懂你的面試官,所以溝通感很重要,要表現出從容淡定、非常真誠。

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個人可能會比較喜歡自信、勤奮的學生。對自己的準備有自信,但並不盲目自大,然後真正知道自己讀研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很明確知道自己希望通過研究生階段,強化自己哪一方面或哪幾個方面的能力,而這種強化在我們這個學院或者在要攻讀的學校是你能夠得到實現的。我覺得這個可能是讓大家覺得你選擇這個學校,對你有最大價值回報的關鍵所在。

所以我覺得概括起來就上面3個方面,第一個是不死板、不死記硬背,能夠活學活用,會用理論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第二個是學會和人溝通和交流,用真誠的交流姿態,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善於傾聽,又善於表達的一個人,而且是一個交流得體的人;第三個是自信,讓大家看出你的努力好學,知道你通過研究生還能夠獲得成長,有更多、更大的提升,讓大家覺得你進來讀研對你而言是值得的,對這個學校而言選擇你也是有值的。

Q4.有沒有複試考場上的小建議?

A4.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瀋陽:

01.整體建議

研究生入學複試考察口頭表達、現場反應、從事科研潛力和興趣……你可能回答的都不好,不要緊,因為大家都這樣,只需體現出一兩點專業素質即可,專業詞彙豐富度、回答層次性、現場情緒等重要。不卑不亢,帶點夢想不妄想。面試是相對公平。如能瞭解專業老師最近學術興趣點,基本你就無敵了。

02.著裝

著裝應清新淡雅,不宜過度花哨奔放。

03.進考場

進考場前需打聽清楚是否播放幻燈片及所坐位置,也可在進來時迅速找到考生位置,避免很被動地被複試老師指定位置。

04.回答問題

一般來說老師的問題,很少超過三個。因為要複試的學生太多。當老師問時應注意聽講並記錄問題,避免遺漏。但在記錄過程中應不時抬頭和相關老師做眼神交流。

05.如何避免不會答題

考前充分準備,關注複試教師最近的學術研究點,查查他們的論文,關心本領域的前沿話題,以及本學科的基礎知識。老師提的問題當中,有可能你能回答,也有可能回答不出來。回答時間不宜過長,爭取在五到八句話解決問題,需要聲音洪亮,邏輯清楚,觀點分明,避免拖拉。

當考官追問(你的回答中出現了問題或激發其瞭解興趣)的時候,應注意防禦,不可過度渲染自身觀點正確性,以退為進,可強調自身的興趣和接觸的初步,表達進一步研究的願望。當碰到不會的問題時,實際上這很正常,需要將問題引導至自己相對較熟悉的考點,比如說,您這個問題,跟我看的比較多的另外一個問題有一定相關性……

06.答題留後手

如果你對某些點較為熟悉,不一定全部和盤托出,應留有後手,畢竟你事先準備再充分,也肯定不如複試老師對該領域瞭解,所以,某些情況下需要留有一些自己較為熟悉的點,便於增補或意外情況回覆。

07.理想狀態

比較好的的狀態是,答題過程是跟教師進行互動形成的一種輕鬆聊天。

08.幻燈片

做自我介紹幻燈片時,應考慮突出特點,具體到位,且快速跳過無關內容。幻燈片可在網上找模版,同時色調要符合投影播放,而不是PC電腦看上去可以即可。很多地方的投影儀不太好,建議大家用黑白兩色即可,頁面內可以用少量動畫,但不宜過多。切換不用動畫。

幻燈片應該包括:你的基本情況,有特色的優點,為什麼報考這個專業,對專業的認知,專業興趣點,你今後的一些簡要研究規劃乃至職業規劃。幻燈片一般以簡潔,明確為主,但若涉及到研究內容,需要有一到兩張較為複雜的專業圖片讓人一下子看不懂,把複試老師給震住。(這點很難)

09.表述自身特點

應該很具體,很形象,老師才能記住。比如說自己很勤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說,在自己經歷中,由於工作量大,曾經熬夜做調查或做研究等等。比如說自己文靜,那麼就是喜歡一個人坐在圖書館看幾個小時的書,比如說自己喜歡運動,那麼就是每週去打球,要具體。

10.老師關注的焦點

複試老師中可能某些人是你今後的導師,那麼這些人他關心的是,你的研究能力、態度和潛質。能力當然就是你本科在這方面的表現,是否接觸類似的研究課題,包括社會組織參與能力等等。研究態度是你對待挫折、煩惱的一種情緒和行動應對策略。研究潛質是你對新生事物的渴望程度和研究能力的提升空間等。

研究需要的恰恰就是:觀察力、創新力、互動力(比如你每做一件事件都知道主動向對接人定期報告進度和問題)、傳播力和實踐力。在複試前應好好把這幾方面的能力思考清楚,總結到位。

11.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不宜過窄過細,最好涵蓋至少兩位複試老師的相近方向,在考前可瞭解複試老師的學術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