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相濡以沫68年,最大願望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吃飯我不知飢飽,老妻不給盛飯,必是飽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讓添衣,必是暖了。”這段平淡而又真情的話出自張中行先生之手,字如其人,他是個極為專一長情的丈夫。

張中行生在一個普通的農家,本名叫張璿,字“仲衡”。字是他入了學堂之後老師給他取的,是《尚書》的典故:“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之後他進入北大,認為自己的本名太過複雜,就去掉“仲”人字旁,“衡”字中間魚,成了張中行。

相濡以沫68年,最大願望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1926年,十七歲的他就被母親逼迫著娶了家裡包辦的妻子,作為一個接受過先進教育且在中國最高學府讀書的青年,他沒有辦法忍受同裹著腳不識字的妻子過生活,結婚不過幾日,便連夜離家,之後他也並不承認自己這一段強迫畸形的婚姻。

在大學讀書的過程中,他結識了與自己三觀相合,同樣熱愛文學的才女楊沫。兩個同樣追求自由戀愛的青年,就這樣陷入了愛河。

在兩個人熱戀過程中,楊沫有了身孕,但此時的張中行,還是一個窮學生,並沒有經濟能力負擔起,楊沫母子的生活,奔波於生活的他也從未用心關照過楊沫的身體狀況,兩個人之間漸行漸遠,分道揚鑣。晚年楊沫離世,張中行回憶過往,只有一句:“新雨不來,舊雨總是好的。”

相濡以沫68年,最大願望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二十六歲時,他遇到了自己的同鄉女子李芝鑾,這是個說話輕聲細語,眉目含笑的溫婉女子。兩個人年歲一致,李芝鑾只比張中行大了一個月,張中行曾打趣道:“我們倆同屬猴,以後我便叫你姐了。”

在李芝鑾的眼裡,這個與自己一般大的男子風度翩翩,內心不由得產生了思慕之情。後來二人慢慢走到一起,這份愛情是在時間中自然而然產生的,雖說沒有那麼轟轟烈烈,但是長久。

李芝鑾是個不折不扣的賢內助,丈夫在天津執教之時,曾喊她一同前往。可李芝鑾擔心自己到了天津沒有工作,加大丈夫經濟負擔,便找藉口說自己不喜大城市,強行推脫了。

張中行身上的素色棉襖,是她拆了自己嫁過來的衣裳,連夜挑燈縫製的。在北方的嚴寒裡,這件棉襖抵禦風寒的作用並不大,但張中行卻一直將它貼身穿著,時不時的還會向朋友們炫耀一番。

他們的愛情並不展現在臺面上,而是從生活中每一道縫隙透露出來,讓人難以發覺,但是又無處不在。他曾說過:“從一而終是社會的要求,不是自然的要求”,足以可見他看人生的透徹程度。

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然也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的兒孫輩有九個從北京大學畢業,個個成才。

相濡以沫68年,最大願望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在妻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張中行既欣喜又擔憂,因為他的生活實在太過完美,他擔心有朝一日這樣完美的生活會被打破。

張中行曾對唐師僧說過:“女人平均要比男人多活五歲,那是上帝想讓每個男人都死在女人的懷抱裡。”他也是這樣設想的,當自己彌留之際,若是妻子能夠陪伴在自己身邊,這一生就算圓滿了。

可是天不遂人願,李芝鑾還是走到了他的前頭。她去世後,兒女們生怕父親出現意外,便一直瞞著他,說母親在醫院裡,不得探視。

這一瞞就是兩年,等到他在醫院裡臥病之時,還跟人說,他出院後還要寫散文出書,掙稿費給妻子看病用。之後張老溘然長逝,終究還是落了一個遺憾。

參考文獻:

[1]孫鬱,《張中行別傳》,2009,人民文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