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雲南省建水縣----古稱步頭,亦云巴甸

雲南省建水縣----古稱步頭,亦云巴甸

建水縣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總面積3789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3萬。建水縣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一、歷史沿革

1、西漢至西晉屬毋掇縣;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北朝周屬南寧州;隋為南寧州總管府所轄東爨地。

2、唐初屬劍南道戎州;唐元和年間(806~820),南詔在建水築惠歷城(漢譯建水城),隸屬於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北部為阿鮠部,南部為納樓部,皆屬秀山郡。

3、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阿鮠部置建水州,屬臨安路。明為臨安府治。清初置建水千戶所。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建水州為建水縣,仍為臨安府治。

4、1913年廢府存縣,並改建水縣為臨安縣,屬臨開廣道。因與浙江省臨安縣重名,1914年複名建水縣,屬蒙自道。1922年北部析置曲溪縣(今曲江鎮)。1929年直屬雲南省。

5、1950年屬蒙自專區,1957年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二、地名來歷

《元史·地理志》載:“唐元和間,蒙氏所築,古稱步頭,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漲溢如海,夷稱海為惠,歷為大,故名惠歷,漢語曰建水。”

二、風景名勝

雲南省建水縣----古稱步頭,亦云巴甸

1、張家花園。坐落在建水城西十三公里的團山村,建於清代末年,佔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系張氏私人住宅。房屋平面佈局基本為建水傳統民居中“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形式,縱向橫向並列聯排組合成兩組三進院和花園祠堂,是一組規模較大、建築質量較好、保存較為完整的民居建築群。

雲南省建水縣----古稱步頭,亦云巴甸

2、天緣橋。位於建水城東十里,橫跨於滬江河上,為三孔百拱橋,始建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為三孔石橋,跨河43米。

雲南省建水縣----古稱步頭,亦云巴甸

3、雙龍橋。坐落於建水城西三公里處,是一座三閣十七孔大石拱橋,橫亙於南盤江支流的滬江河,塌衝河交匯點上,因兩河猶如雙龍蜿蜒盤曲而得名。此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又續建十四孔,與原建三孔“雁齒蟬聯”,故又名十七孔橋。

雲南省建水縣----古稱步頭,亦云巴甸

4、建水文廟。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經歷代50多次擴建增修,佔地面積已達114畝,其現存規模、建築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僅次於山東孔子家鄉的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在全國大型文廟中名列前茅。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南省建水縣----古稱步頭,亦云巴甸

5、指林寺。位於城內建中路西段南,舊有“先有指林寺,後有臨安城”之說。據碑刻記載,始於宋,成於元,興於明。全寺原有1坊1閣2廊2塔,截止到2014年僅存1殿1坊。倖存大殿建於元代元貞年間(1295~1297),至今已有69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