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看着这两棵大树,80岁的罗素珍奶奶就像是在看着自己的孩子,树是42年前 罗奶奶亲手种下的,一直就守护在她家旁边。不过,罗奶奶现在只能抽空来看看它们了。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罗素珍:它们是我在林业站带回来的,只要有这个山和这个树,这个水源就永远干净下去,大家都愿意搬出去。


罗奶奶说的搬出去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离开这颗养了半辈子的大树呢?


一切都要从罗奶奶脚下的这片土地说起……


为了红枫湖的明天 她带头搬家


罗素珍的家原就本是在这红枫湖的边上,居住的环境那是没得说,但为了红枫湖更好的明天,去年三月份,她带头搬离了住了近60年的家。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罗素珍:我也舍不得,舍不得还是搬走了,但当时搬走的时候我也想好了的,不走也不行,这个水要保护。


其实,这已经不是罗素珍第一次为了红枫湖而搬家了。1958年红枫湖建造之初,当时19岁的罗素珍就和家人从水淹区搬到了外面。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当年搬家是一穷二白,搬出去时是借住在别人家里。去年搬家清镇市修建了专门的移民新城云梦小镇来进行房屋置换,还有专人来帮忙搬家。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居住的环境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幸福,不过搬出去的罗奶奶心里总放不下这里的草、这里的树和这片湖,隔一段时间她就要回来看看,而每次回来,她的内心都是欣喜的,因为红枫湖的水越来越清亮了!

农村污水处理站 24小时运转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清镇分局自然生态科 张登宇:

这个就是我们收集进来的农村生活污水,这个水又黑又臭,它的来源主要是我们老百姓厨房的生活污水和卫生间的生活污水。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两杯水对比来看,进水特别浑浊,但是通过我们这套处理站处理完以后,我们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了很好的一个净化处理,首先感官上比较透明清澈,其次味道已经没有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标。


张登宇是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清镇分局的工作人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保证这样的农村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而这些处理站全都是为红枫湖沿湖的128个村寨服务。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清镇分局自然生态科 张登宇:总的有136个,还未建成,二级保护区33套设备已经全部建成,准保护区已经建成6套,剩下的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部建完,可以有效的巩固我们红枫湖的水质情况。


经过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并不会直接排进红枫湖,而是循环使用,农业灌溉,绿化景观都可以用到。

每天监督工厂作业 是他的日常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每天,兰高远都要在贵州广铝氧化铝公司的厂区巡上几圈,不过他却不是这个公司的员工,而是一个公益环保组织的成员。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 兰高远:通过清镇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和我们中心签订了一个第三方监督的一个合同,14年初就在这边开展工作,对清镇市辖区的一二三产,进行一个环境监督。


政府聘请第三方机构来对有污染风险的企业、地点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后直接形成报告向政府及企业的一把手进行反馈,这样的模式被称为“非对抗环境社会共治”。


搬离住了近60年的家,她为了贵阳的这只蓄水缸


三联乳业广铝集团时光贵州,在这些地方都有像兰高远一样的志愿者进驻,他们用不停移动的脚步来预防着环保事件的发生,他们所做的不止针对红枫湖,红枫湖却因为他们的努力而受益。


生态移民罗素珍、环保工作者张登宇、环保志愿者兰高远,他们都是清镇这座城市里普通的一员,或许他们并不相识,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滋养一方的红枫湖,守护着400多万人的大水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