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官廳水庫重要位置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毛澤東在官廳水庫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題詞


官廳水庫,在北京市西北100公里處的河北懷來縣境內,位於燕然、軍都群山丘陵的延懷盆地之中,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1951年10月動工,1954年5月竣工。官廳湖面寬闊,最大水面面積290平方公里,庫容41.6億立方米,相當於北京頤和園的567倍。水庫流域總面積4.34萬平方公里,實際控制流域面積為47000平方公里。是北京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官廳水庫大部分庫區位於河北省懷來縣,小部分在北京市延慶區。官廳水庫有3大入庫河流,主要水源來自桑乾河、洋河匯入永定河的來水,還有媯水河、靈泉河匯入。官廳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塞北明珠”之稱。目前,打造的官廳水庫國家溼地公園成為華北最大的人工溼地。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俯瞰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大壩


選址準備

永定河官廳山峽以下至三家店之間的是暴雨多發區,暴雨產生的洪水,對首都北京和下游河北省部分地區及天津市的防洪安全形成很大威脅,歷史上永定河就有五次水淹京城,對首都北京來說,永定河是威脅最大的防洪河。

為了京津地區用水困難的問題,但興建官廳水庫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防災。流經北京永定河,上游是桑乾河與洋河,兩河大部流經黃土地區,含沙量大(最大達32.2%),有「小黃河」之稱。桑、洋兩河在懷來匯成永定河後,下游河道平淺,受到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又無堤防,常常氾濫成災。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召開了各解放區水利聯席會,決定要根治永定河,在永定河上游修建官廳水庫。1949年底,官廳水庫工程處成立,著手進行準備工作。當年冬天,北京勘探隊開進了官廳山村。1950年,為控制永定河洪水,保證北京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穩定水源,由周總理批准修建官廳水庫。

為修建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官廳水庫,開始緊張的準備工作,從1949年下半年就已開始。新政府立即領導人民根據人力、物力及現有資料,對永定河中下游進行了一系列整理工程:加強和鞏固了蘆溝橋以下至梁各莊兩岸的堤防;挖掘了新泛區下游的引河,使被淹面積得以控制,並儘量使它縮小;培修了護路堤,保護京津鐵路線的安全,同時制訂出根治全流域的計劃。其中主要是在上游建水庫。

1950年3月,駐華北的解放軍某部官兵,在永定河上游開始挖渠,並從險峻的山嶺上開闢興修官廳水庫所需的交通線,以便順暢地運送所需的器材。為配合永定河上游水利建設,中央人民政府農業部組織的永定河上游水土保持勘察團,於1950年7月11日,由北京出發到上游調查,研究該地區的土壤、水利、氣象、農作、森林等情況,以便該地區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水土保持工作,來配合永定河水庫工程建設。

為官廳水庫的正式施工而進行的準備工程是很大的。從1950年開始,修建交通道路的土方和石方共達472000立方米,等於攔河壩工程量的3/4;300米長的臨時擋水壩,共用土石81000立方米;為運輸物料在工地鋪設的輕便鐵道共120公里,架設木橋2100米;工地上建造的房屋和工棚共十萬多平方米。

水庫大壩建在永定河上游群山環抱的官廳山峽,正好建於兩山之間,山峽進口處地勢險峻,高高的懸崖夾著狹窄的河床,坡度很大。壩址選在這裡,這樣就將曾經來勢洶洶的河水攔腰截斷,使永定河得到了徹底根治。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標誌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留影


設計

官廳水庫從勘測設計到完工,全部工程昀進行又是和蘇聯專家的熱情幫助分不開的。

當我們開始計劃勘測的時候,蘇聯水利專家布可夫同志和地質專家克羅特基顧問,都親自到工地來幫助我們計劃設計。在那颳著北方高原狂風的天氣裡,因為當時還沒有修好公路,專家們冒著風寒,從大山嶺上一步步的爬過來。蘇聯友人臉上的汗水,不住的滴到我們新中國的土地上。專家們來到官廳村,顧不得洗臉喝水,馬上就沿著官廳山峽口的山嶺到處勘測,用手裡的小鐵錘把山上的岩石敲下來研究,一直工作到天黑才回到官廳村裡。

晚上,專家們住在臨時的活動房屋裡。屋裡只點起一個小的煤火爐子,點著煤油燈。專家們就在風雪狂呼的深夜裡,坐在小桌旁跟我國的工程師們一起研究治理永定河修建官廳水庫的計劃。

關於官廳水庫壩址地質的問題,從一九二八年北洋軍閥政府順直水利委員會決議修築官廳水庫時起,到國民黨反動統治垮臺時止,前後鬧了二十多年,得不出肯定的結論。一九五O年春天,蘇聯地質專家克羅特基,到官廳詳細親察了水庫周圍的地質,發現壩址附近有斷層。後來又經過蘇聯水利專家布可夫分析了斷層錯綜複雜的情況,建議採用分層滾壓式的土壩。這種又經濟又安全的辦法,改變了多年來不瞭解地質情況、盲目作混凝土壩的設計。這不但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鋼筋水泥器材,更重要的是使官廳水庫的規劃設計和施工的準備工作能夠迅速的展開。

在做攔洪規劃時,過去都是以一九三九年的洪水流量每秒五千九百六十公方為依據的。可是這個依據是}日水利人員按照資產階級的水利學理論,根據已有的資料,將洪水峰增加百分之四十,將洪水流量增加百分之二十而得出來的。蘇聯水利專家幫助我們從永定河原始水文資料著手研究,並訪問了'多年住在永定河沿岸的居民,瞭解了歷次洪水的最高水位,察看了沖刷痕跡,以事實有力地批判了以往沒有科學根據的工程規劃,而判定永定河最大流星為每秒四千公方。這就給我們重新確定官廳水庫規劃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使水庫的攔河壩和溢洪道等主要工程的規劃設計能夠順利進行。

蘇聯專家沙巴耶夫曾經這樣說過:“官廳水庫是一個巨大而重要的建築物,它將給國民經濟帶來很大的利益。不但中國人民關心它,就是蘇聯人民也以最大的興奮心情來閱讀有關官廳水庫工程進展的消息。”他的這些談話充分流露出蘇聯友人對我國建設事業深切的關懷。

在官廳水庫全部完工以後,遊人們坐著小船划行在官廳水庫的大湖泊上時,人們會想起從全國各地來參加建設的人們,想起幫助我們建設的蘇聯專家們。他們在新中國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老一輩革命家在官廳水庫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毛澤東


開工

1951年10月25日,官廳水庫,永定河山峽工地。這一天,來自河北省、北京市各區縣的建設大軍,聚集到開工典禮大會現場。水庫工程正式開工。

一支堅強的勞動大軍,在山峽進口處的曠野上,開始向千萬年不變的岩石和山峽展開進攻。官廳水庫工程由輸水道工程、攔河壩工程和溢洪道工程三部分組成,其中輸水道工程包括互相聯繫的進水塔、輸水隧洞和梯形蓄水池三項工程。

建水庫的第一步,是開鑿一條長達495.5米的輸水隧洞,以便導水修築攔河壩。隧洞的直徑有8米,比北京城前門洞還要大。開洞的英雄們,終日手握風鑽與岩石鬥爭,石粉噴霧,石塊迸飛。輸水隧洞於1952年11月完成,永定河水終於馴服地聽從人的指揮流向下游。為了控制進入隧洞洪水的流量,在輸水隧洞的進口處,興建了一座高44米的進水塔,還安裝了8個高壓閘門。進水塔工程是官廳水庫所有工程中最後完工的一項施工任務。在輸水隧洞的出口,用鋼筋混凝土修築了一個巨大的梯形蓄水池,以消減從隧洞出來的急流的功能,避免河槽被沖刷,該工程於1953年6月13日完工。

官廳水庫的導水工程——輸水道工程大體完工後,修築攔河大壩提上日程。建攔河壩的前奏是臨時擋水壩的合攏閉氣,1952年的隆冬季節,長城外零下17℃,狂風捲著雪花到處飛揚,施工人員仍積極建壩攔水,以確保工程按期完成。1953年3月,臨時擋水壩合攏。此後,施工大軍立即投入了山峽進口的攔河壩大型工程。

為了保證1953年汛期攔住洪水,官廳水庫工地日夜三班,“人停工不停”地趕修攔河壩。當夜幕快要籠罩官廳山峽時,工地發電廠送電,立即兩千多盞電燈齊放光明,燈光由攔河壩工地現場向西延續到7.5公里外的山溝取石區,又照著輕便鐵道爬上西山的取土區;向南,延續到2.5公里外的取料區。攔河壩東邊山腰上有築壩指揮所,通夜人來人去不斷。

攔河壩工地現場上,在四萬多平方米的地區內,民工們挑著黏土和鵝卵石上壩,川流不息,很有秩序。午夜交班時,一隊隊民工從河西新村湧來,扛著扁擔,精神飽滿地走向攔河壩工地現場。這種場面構成了一幅非常壯觀動人的夜景建設圖。

1953年5月,在官廳水庫建設工地開展了“紅五月”勞動競賽,調動了廣大施工人員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攔河壩工程提前完成的關鍵。經過短短三個月的緊張施工,於6月19日,攔河壩已修築到35米高,實現了伏汛前攔洪的計劃。官廳水庫全體員工寫信向毛主席報喜,信中說:新中國目前容積最大的官廳水庫工程,在今年伏汛期可以開始攔截洪水,使永定河兩岸的人民開始擺脫過去經常遭受洪水的災難,走向幸福的生活。攔河壩像一座小山穩立在官廳山峽進口,在1953年汛期第一次攔住了永定河洪水,使洪水巨流聽從人的意志,馴服地通過輸水隧洞向下遊流去。工人們為了迎接國慶節,伏汛期間繼續施工,在國慶前夕此計劃提前十天完成了高45米、長290米的巨型攔河壩工程。

在攔河壩的東側是溢洪道工程,這是為了防備永定河上游洪水過大,輸水道宣洩不及時,保障攔河壩的安全而修建的。它是英勇的石工們開鑿的一條長431米、寬20米的洩洪工程,也於1953年國慶前夕提前完工。官廳水庫最後一項工程——進水塔工程,在1953年冬季施工中,建設者們創造了蒸汽噴沙法;並推廣了蘇聯冬季施工的先進經驗,因而戰勝了塞外的嚴寒,使工程順利地在1954年的汛前按標準如期完成。1954年5月上旬,最後一項工程——進水塔工程完工,至此,巨型官廳水庫勝利竣工了。

由於當年施工機械化程度低,主要以人工為主,官廳水庫調集了京津冀幾十個區縣的4萬民工參加建設。正因為有無數工人的無私奉獻,官廳水庫才能創造“一年攔洪,兩年半建成”的奇蹟。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領袖在官廳水庫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晨陽


支援

官廳水庫的工程所以能夠迅速的進行,除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參加建設的數萬職工充分發揮勞動熱情、積極工作之外,和全國廣大人民的關心、支援,以及我們最親愛的友人蘇聯專家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工程一開始,各種機器、各種器材就從各地運來了。鞍山的鋼鐵,天津、太原、上海的鋼筋,琉璃河和唐山的水泥,湖南的杉杆,白洋淀的葦蓆,內蒙的木材,從四面八方彙集到這裡。來自北京、上海、瀋陽等地的許多發電機、空氣壓縮機、鑽探機和洋灰攪拌機都在這裡碰了頭。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新港和珠江各水利部門的許多推土機和羊角碾也在這裡“會師”了。當工地擴大,施工中感到動力不足的時候,又馬上從武漢大學調來了一部一百五十匹馬力的發電機。一位老技工從漢口一直護送到工地,中央燃料部的電機工人又到工地來幫助安裝。在築壩緊張的時候,運輸力缺乏,大批鬥車的零件又不斷損壞,宣化農具製造廠接受了這個任務,日夜趕造斗車零件供應,工程沒有受到影響。

鐵路線上的員工們,一聽說是運往官廳水庫工地去的建坑器材,不論運輸任務怎樣繁忙,都爭取按時或提前運到。張家口運輸公司的汽車,下花園、新保安的騾馬大車也都來參加運輸了。

山西、河北的農民積極參加了建設祖國的勞動。工地附近的農民,把大量的樹木賣給工程局修築交通線。他們又組織了上千的騾、馬、驢隊幫助運輸物資。每個村子裡的人都很熱心地騰出房屋來讓工人們住。

官廳水庫的建設工程吸引著各地的人們。人們都因能夠親自參加祖國的建設感到無限興奮。大批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集中到這裡來了。勝利完成荊江分洪工程的水泥工人和修築西北區天寶鐵路的工人,帶著熟練的技術來了。天津的鋼筋工,北京的棚工,山西、河北的石工也都趕來了。

在工程緊張的時期,河北省委和原察哈爾省委黨校(察哈爾省已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撤銷,原察哈爾省的縣區,分別劃回山西省和河北省)派來了大批的政治幹部。華北水利局派來了不少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北京清華大學水利系和華北工業學校的數百名大學生和專科學生,也紛紛利用暑假,由教員帶領著來參加工地工作。

此外,還有北京和各地的文藝工作團、電影隊不斷的來為職工演出。北京圖書館特在工地建立圖書流動組,活躍了職工的文化生活。

在官廳水庫工程區的職工地區統計表上,我們可以看到南到廣州,北到哈爾濱,西到陝西,東到山東,共有十八個省份的人,參加了這個偉大的工程。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傍晚水庫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新橋


移民

1954年5月,官廳水庫全部完工並正式投入使用。4萬建設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建成了可蓄水22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不僅解決了防洪防澇、發展農田灌溉事業的問題,並且基本解決了困擾北京城區多年的缺水之苦和百年水患。

官廳水庫482米水位高程以下的村莊和住戶都要進行遷移,官廳水庫淹沒區涉及河北懷來和北京延慶縣111個村6.5萬人要遷走,10多萬多間房要拆除,還有2000多萬棵樹要砍伐。這些任務都要在1954年入汛之前完成。庫區移民大部分被安置在本縣區的200多個村。各安置村的幹部逐戶動員,讓大家騰房、搭炕、準備好生活用品,歡迎庫區移民。縣城連帶周圍近60個村莊、7000多戶、約30000移民外遷本縣

官廳水庫移民從1951年開始至1954年結束,先後進行了四期,移民111個整村,共計12502戶,65055人,佔全縣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土地21萬畝,房屋10萬多間。這些遷移的居民,捨棄的是祖輩生養的家園,體現的是懷來延慶人民的自我犧牲、舍家為國精神。

為了建官廳水庫,一座延續千年的懷來古城,連同8個鄉鎮的100個村莊、20萬畝良田和數萬間民房,悄然沉入了碧波萬頃的官廳湖水下。從此,延懷兩縣6萬多人背井離鄉,離開了世代生活的富饒家園,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大規模庫區移民,英雄懷來人民為了新中國京津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幸福生活,他們繼承發揚了董存瑞的“愛國、擔當、奉獻”精神,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懷來縣共投入服務保障人員15萬人次,轉運移民貨物30萬噸,投入搬遷車輛2.5萬輛次,搬遷行程5000多公里,順利完成了移民搬遷任務,為新中國移民積累了經驗,還創造出了:顧全大局,舍家為國,負重拼搏,團結協作的偉大懷來移民精神,為新生的共和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河北懷來縣大黃莊鎮新官廳村的不少村民是水庫移民二代,60多年前,他們遷到新官廳村。官廳水庫的面積有二百三十平方公里。建築這樣巨大的水庫,在它原來地區的居民,都需要遷移到別的地區去。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毛澤東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毛澤東在水庫


官廳湖畔留印著領袖的足跡

——紀念新中國決策修建官廳水庫70週年

官廳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是新中國水利的搖籃,在中國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水庫的建設,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傾注了新中國第一代水利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1954年4月12日,是官廳湖畔的人民群眾和官廳水庫建設者們永遠難忘的日子。那一天,毛澤東主席視察了官廳水庫。毛主席在百忙之中關心著新中國正在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

 毛主席來時是從北京乘坐火車奔八達嶺到沙城再到官廳的。上午9點,毛澤東乘坐的專列徐徐開進了攔河壩臨時乘降所。官廳水庫工程局黨委書記王森,副局長紀常倫、陳倫,保衛處長尹東成代表4萬多名員工,前去迎接毛主席。毛主席身著灰色中山裝,神采奕奕地走下火車,身邊跟著衛士長李銀橋。毛主席親切地握著王森的手,詢問他的名字,又問他:“你會築水壩嗎?”王森如實回答說,過去沒築過。毛主席對他說:“咱們都一樣,都不會築,不過築一兩個就會了。”這親切的話語既消除了王森的緊張,給人以鼓舞,又體現了毛澤東一貫的實踐觀點。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黃河之水天上來了!

2003年時,官廳水庫蓄水量不足15億立方米,庫區有不少土地裸露出來,這種“天然農場”被不少村民利用發展起農牧業。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國家從桑乾河中上游水庫給官廳水庫調水,隨著調水補充官廳水庫,原先裸露的庫區慢慢都開始有了水,“天然農場”岌岌可危。為了確保水庫水質清潔,保護周邊環境,2016年,官廳水庫清退了小養殖場,幾十個村全面禁養畜禽。村民們又一次作出了犧牲。在官廳庫區,這樣的移民家庭數不勝數,是他們守護了官廳水庫的青山綠水,也為首都奉獻了一片淨水。

2017年3月,河北懷來縣啟動了官廳水庫國家溼地公園建設,。到2020年全部建成後,其總面積將達到20萬畝,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溼地公園。官廳水庫區人民在新時代繼續為國家做出新貢獻。

2017年6月17日上午,黃河水東調桑乾河工程正式通水,滔滔黃河水流入官廳水庫,緩解了北京的乾渴,官廳水庫得以休養生息,蓄水量持續回升。這也使得首都水資源戰略儲備逐步增加。

三年多來,黃河水千里馳援,擔負起官廳水庫的補充任務。每年向桑乾河補水1億立方米,注入官廳水庫超5000萬立方米。目前,官廳水庫的蓄水量約為5.5億立方米,達到過去20年以來的最高水位。同時,官廳水庫已開啟放水模式,向下遊的永定河輸水,為首都北京永定河全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奠定水資源基礎。與黃河水進京前相比,蓄水量翻了一番多。

作為北京最大的地表水源地,

官廳水庫蓄水量的穩定增長,

打造京北最大的國家溼地公園

為首都供水保障築起一道安全線。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官廳水庫 新中國水庫修建史奇蹟 滋潤北京7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