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山東重工董事長譚旭光:2025年前實現營收1000億美元

“和中國重汽集團完成全面重組後,我們將把100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提前到2025年前實現。”

山東重工、濰柴集團、中國重汽董事長譚旭光在10月19日舉行的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如是表示。

10月19日,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如期舉行,譚旭光受邀參加,與全球優秀跨國企業家分享中國企業家智慧、彰顯中國企業家風采。

山東重工董事長譚旭光:2025年前實現營收1000億美元

步步精心 合作共贏

實施國際重組併購是山東重工“走出去”的重要手段。山東重工旗下濰柴是集團內最早進行跨國併購的企業。

濰柴於2009年1月以299萬歐元併購法國博杜安發動機製造公司,2012年又實現了對全球最大豪華遊艇製造商意大利法拉帝有限公司的絕對控股。進入濰柴大家庭後,法國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重新煥發生機,重回行業領先地位。2012年,濰柴動力和德國叉車巨頭凱傲公司在濟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山東重工集團旗下濰柴動力斥資7.38億歐元收購凱傲公司25%股權及下屬新成立的林德液壓公司70%控股權,這一併購改變了全球液壓制造格局,重塑全球液壓制造新格局。

在併購問題上,譚旭光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認為,投資方要有投資人的胸懷。“投資不是個人的。”譚旭光說,“走出去”要為了合作而出去,不是為了控制。“我從來不用‘併購’這個詞,投資就是合作,就是讓雙方都賺錢。

譚旭光表示,在行業內跨國併購有一個鐵打的“七七定律”,即70%的併購沒有實現預期的商業價值,其中又有70%失敗於併購後的文化整合。所以說,不是每個企業都能駕馭全球化。“併購難,併購後的整合更難。”譚旭光說。

為解決這一問題,濰柴有何獨門“秘籍”?對此,譚旭光表示,我們的主要做法,是要有一套管理國際化集團的模式,我們叫濰柴WOS運營管理模式。它的核心方法論是“用指標統一管理語言、用秩序提升運營效率、用文化鎖定客戶需求、用質量提升企業價值”,該模式高度開放、包容,可複製、可推廣、可落地,目前已經在集團國內外子公司全面導入並均獲得成功。

譚旭光說,對於海外公司的經營治理,我們堅持外方團隊主導、中方團隊輔助的模式。選好用好當地職業經理人,共同實現管控目標落地。

“目前,濰柴的海外業務佔比40%,近5年海外收入和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30%、47%,打造了全球知名的‘濰柴’品牌家族。總結一句話,我們的跨國併購可謂是‘步步驚心、步步精心’。”

譚旭光表示。

在談到國際合作的理念時,譚旭光表示,在國際合作中,一定要尊重別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而譚旭光信奉的“競合理論”在論壇上被再次提及,“企業間、國與國之間都會有競爭,但我們不怕競爭,因為競爭中還可以有合作,在競爭中尋求合作,這會是國際合作的常態。”

論壇上,譚旭光不忘勉勵新一代年輕人——要解決問題,一定要腳踏實地,年輕一代的科學家、工程師要耐得住寂寞,要知道,財富是靠努力掙來的,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柴油機不會被取代

當天下午,山東重工主導發起了“全球化與開放合作”為題的專場論壇,論壇邀請了山東重工、濰柴集團、中國重汽董事長譚旭光,此外,新開放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稻葵,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沃爾克馬爾·鄧納爾、凱傲集團CEO 高登·李斯克、奧地利AVL公司CEO赫爾穆特·李斯特、羅蘭貝格CEO 施特凡·沙布、SAP公司高級副總裁尼爾斯·海茲伯格等參與了此次專題論壇,諸位大咖就經濟與全球化、國際合作、新能源汽車的現狀與未來、新科技革命等主題展開深度討論。

山東重工董事長譚旭光:2025年前實現營收1000億美元

從2009年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大力推廣已有10年,這十年間,市場從混合動力到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混合動力到氫燃料、甲醇燃料汽車,新能源汽車類型多種多樣,而這也不免引發外界的猜測--作為新生事物的新能源汽車是否會在某天取代柴油機?

譚旭光對此表示不必擔心。他談到,重卡不可能應用純電動,而混合動力應用也分多種場景,今後,對於重卡而言,長途物流車仍會以柴油動力為主,短途車輛會被混合動力取代,而燃料電池可視為重型卡車中長期的技術路線。“總之,內燃機依然有強大的競爭力,同樣有未來。”譚旭光說。

今年6月份,濰柴動力發佈《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50年,氫能將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達到10%,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中國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目前,濰柴氫燃料電池產業園正在緊張建設中,其已明確2030年新能源業務引領全球行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在談到備受關注的無人駕駛技術時,譚旭光說:“無人駕駛不可能代替人類駕駛,但輔助駕駛卻早已得到應用,在農場等場景下,輔助駕駛系統就可以幫助人們更輕鬆地去作業。”

據瞭解,山東重工旗下的中國重汽早在2018年就把L4級別的豪沃無人駕駛港口車交付天津港,中國重汽的汕德卡智能卡車上更是配備了ACC自適應巡航、AEBS自動緊急剎車、EBS、ESC車身穩定系統、LDW車道偏移預警系統等輔助駕駛系統,這些系統的應用讓車輛的行駛安全性更高,駕駛員的操控更輕鬆,體現了卡車技術的不斷升級。

欲邁入千億美元俱樂部

目前,山東重工在中國裝備製造業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並且是全球擁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集團之一。成立於2009年6月18日的山東重工,是由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濰柴集團”)、山東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山工集團”)和山東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山汽集團”)等企業全部國有產權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

截至目前,山東重工在海內外共有7家上市公司、8只股票。分別為歸屬於濰柴集團旗下的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濰柴重機股份有限公司、揚州亞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德國凱傲集團;歸屬於山東重汽旗下的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歸屬於山東交工旗下的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直屬於山東重工的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9月29日晚間,中國重汽發佈公告稱,山東重工集團通過股權無償劃轉方式成為中國重汽集團的控股股東。在譚旭光兼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13個月後,山東重工集團重組中國重汽集團大局終於落定。


山東重工董事長譚旭光:2025年前實現營收1000億美元

根據公告顯示,按照重組方案,山東重工集團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取得濟南市國資委持有的中國重汽集團45%的股權,並通過股權授權委託方式行使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中國重汽集團20%股權除資產收益權外的其他股東權利。

至此,山東重工集團成為中國重汽集團的控股股東,濟南市國資委仍保留35%的股權。本次收購後,山東重工將直接持有重汽集團45%股權,並實際控制及支配重汽集團65%的股權表決權。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譚旭光曾表示,和中國重汽集團完成全面重組後,把100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提前到2025年前實現。“達到千億美元的時候,100億美元的利潤是我們的目標。”

在這次峰會上,譚旭光在談到這個目標時說:“我們發佈了2020-2030戰略,其中到2025年達到1000億美元的收入,我認為我們經過努力,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而對於他掌權下的重卡版塊,他的希望是中國重汽和陝汽重卡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商用車企業,而不僅僅是銷售數量上相加後的排名靠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發佈的山東省屬國企陸續披露上半年財務報告中,界面山東統計發現,已公開半年財務報告的31家省屬國企中,山東重工以71.6億元的淨利潤成為最賺錢的企業。

近年來,以山東重工·濰柴動力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在中國快速崛起,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山東重工·濰柴動力砥礪前行,必將在不久的未來引起世人更大的關注,邁入千億元俱樂部也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