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簡稱黔南州)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成立於1956年8月,地處中國西南部、貴州省中南部。全州土地總面積2.62萬平方公里,下轄2市9縣1自治縣,7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自治州首府駐都勻市。州內居住有漢、布依、苗、水、毛南、瑤等43個民族,全州總人口420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58%。

一、地理及氣候特點:黔南州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部向廣西丘陵過度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997米。山地高原為主,紅水河、都柳江流經,橫亙於黔南州境內的苗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擁有世界上同緯度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黔南州年平均氣溫13.8℃~19.8℃,平均降雨量1109mm~1406m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屬典型的亞熱帶溫暖溼潤的季風氣候,是休閒避暑的理想之地。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二、人文及旅遊資源:黔南州是多民族聚居地,民族風情古樸濃郁,人民熱情好客,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依族風情的典型性、苗族風情的多樣性、水族風情的唯一性、瑤族風情的神秘性、毛南族風情的特殊性,構成了黔南民族民情民俗大觀園。鄧恩銘故居、“猴場會議”會址、紅軍“突破烏江”戰鬥遺址、深河橋抗日戰爭文化園等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黔南州山青峰奇、風光絢麗,名勝古蹟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具有諸多世界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達12處。都勻“全球綠色城市”,荔波世界自然遺產地,三都水族文化,平塘“天書、天眼、天坑”奇觀,羅甸“中國長壽之鄉”,構成了獨具核心競爭力的生態人文景觀。

三、自然資源和能源:黔南州土地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土層深厚,溼潤有機質含量高。境內植物茂盛,動物繁多,資源豐富,為開發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和其他種養業提供優越的自然條件。全州現有耕地721萬畝,森林面積20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2%。州內野生植物180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1000多種。具有重要開發價值的有天麻、杜仲、三七、艾納香等58種種名貴中藥材。野生動物570多種。黔南州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磷、煤、銻、鋅、水晶石、貓眼石、輝綠岩等40餘種。其中,磷礦的儲量達30億噸以上,被稱為“亞洲磷都”,甕福礦肥基地是亞洲最大的磷礦肥基地;羅甸縣玉石礦帶面積118平方公里,品質媲美新疆和田玉,將建設成為“中國白玉之都”。黔南州江河交錯,水系發達,有中小河流200多條,是珠江、長江“兩江”上游生態屏障,水力資源豐富。

四、交通及區位優勢:黔南是貴州的南大門,位於大嶺南和大西南兩大地理單元的重要節點,具有“東經湘贛通滬浙,南下兩廣接港澳,西過雲南連東盟,北上川渝進西北”的獨特區位優勢,是大西南面向華南、嶺南的交通咽喉,也是南下出海最近的通道。途經黔南的貴廣高鐵、滬昆高鐵、黔桂鐵路、湘黔鐵路構成了連通西南、西北與華南、嶺南的大動脈;境內有廈蓉高速、蘭海高速、滬昆高速等高速路網的聯通,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內河航運可直通長江、珠江兩條黃金水道;西南成品油管道、中緬油氣管道橫貫黔南州,荔波機場開通貴陽、廣州等地航班, 州府都勻市到貴陽龍洞堡機場僅需1小時,形成了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運輸於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同時,環貴陽地緣優勢明顯,是貴州省環貴陽(黔中經濟區核心)縣(市)最多的地區,7個縣(市)納入黔中經濟區,6個縣(市)與貴陽毗鄰。

五、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黔南州大力實施“3366”發展戰略,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進步。2018年,全州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13.46億元,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9.7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631.8億元和1613.59億元。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達到31136元和10721元。全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1.15萬人,超計劃5.8萬人;285個貧困村出列,超計劃73個村;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的9.95%下降到4.65%。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96%。經濟發展綜合測評排全省第三,連續六年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來源 生態之州幸福黔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