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爺爺給我一本《家訓》,告訴我三個家庭興旺的道理,確實是這樣

爺爺給我一本《家訓》,告訴我三個家庭興旺的道理,確實是這樣

今日老家陽光燦爛,幫爺爺收拾書櫥,順便將一年沒見陽光的線裝老書搬出去晾曬。

我在院子裡鋪上塑料布,將幾百冊老書依次排開。爺爺像個巡視士兵的將軍,來回走了幾圈,彎腰撿起一本書,說:“我找了好久,原來這本書在這裡。”

我走過去一看,書很陳舊,紙張已經泛黃,封面上依稀可見《家訓》兩個字。

爺爺說,清乾隆年間,我們祖上出過一位聞名百里的秀才,因為畫的好,被稱為“墨先生”。這位先人過世後,留下一部手抄本《家訓》。爺爺現在手裡拿的,不是原始本,而是一本爺爺小時候的手抄本。原始本和家譜一起,放在一個盒子裡,在家族祠堂供奉著呢。

爺爺看我感興趣,就把書遞給我,說:“這裡面的道理雖然不新,但時至今日依然實用。”

我點點頭,翻開書。雖然都是繁體字,但我依然能夠讀懂大部分。

書的開篇是一篇序言,其中講到了家庭興旺的三個基礎條件,並有案例分析。我掏出手機,將三個案例拍了下來,回來整理成這篇文字。

爺爺給我一本《家訓》,告訴我三個家庭興旺的道理,確實是這樣

家庭興旺的三個基礎條件之一:家醜不外揚,關起門來解決家務事。

書中講了這麼一件事:

張三和弟弟張四因為祖傳的幾尺宅基地鬧了糾紛,弟兄二人不顧親情,最後還大打出手。

張三年紀大,吃了虧,就想用“智慧”戰勝弟弟。

張四從小有個小毛病,每天出門,不撿點東西回家就覺得丟東西了。於是乎,他走路總是低著頭,看到地上有什麼針頭線腦的,就撿回家。如果沒有,即使到了大門口,也不願意回家,而是再轉一圈。這一次,他不是瞄地上了,而是瞅著誰家大門口有什麼東西忘了拿進去。比如一著急就忘了鐵鍁掃帚啥的,這都是張四覬覦的對象。久而久之,張四的家裡就堆了滿滿一屋子亂七八糟的東西。

爺爺給我一本《家訓》,告訴我三個家庭興旺的道理,確實是這樣

有一天,張四帶著家人去趕集,回來一看,家門口圍了很多人,他從別人家門口“撿”來的那些東西,都像擺攤一樣擺在大門口,而村民正在裡面翻檢尋找自己家丟失的東西。看到張四回來,大家都向他臉上吐吐沫,搞的張四老婆羞愧難當,收拾一下就回孃家了。

晚上,張四思來想去,覺得這件事是大哥張三做的:一是隻有大哥知道自己的東西藏在哪裡;二是兩個人剛因為宅基地的事情動了手。

張四覺得,這一鬧自己沒法在村裡待了,打個包袱就要遠走高飛,另謀出路。但臨走時他氣不過,一把火燒了張三家。

書中評論說:這件事誰對誰錯暫且不管,但兩敗俱傷的結局卻是因為“家醜外揚”引起的。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一家人應該精誠團結,家務事出現矛盾,應該關起門來協商解決,而是不是靠“家醜外揚”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曹植不是早就感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嗎,為什麼幾千年後人們依然悟不透這件事?

爺爺給我一本《家訓》,告訴我三個家庭興旺的道理,確實是這樣

家庭興旺的三個基礎條件之二:婆媳不互損,換位思考方使關係融洽。

封建社會雖然講究男人當家,老婆不聽話就休回家去。但也有例外,像《楊家將》中的穆桂英,不就是不吃氣的主?

現實中也有這樣的情況。

那一年,縣城郭家娶了新媳婦,一家人還沒高興起來,就發現了端倪:

這媳婦不聽話。

結婚第二天早上,按說新媳婦應該早起給婆婆請安,但日上三竿,也不見媳婦和兒子起床的老太太就急了,敲著新房的門大罵起來。

兒子聽到罵聲,睜眼一看才想起自己昨晚新婚,和新媳婦折騰了半宿,一覺就睡過頭了。兒子趕緊用腳踹了一下新娘子,讓她趕緊起來。新娘子睡得正香,被一腳踹醒,生氣了,一伸腿,將新郎官踹下床。新郎官自然不願意了,起身就打新娘子,卻不想新娘子練過拳腳,三下五除二就把新郎官摁在地上,一頓暴打。

爺爺給我一本《家訓》,告訴我三個家庭興旺的道理,確實是這樣

這以後,家裡可就亂了套了,作為家裡的男人總想找回面子,但每次都是鎩羽而歸。婆婆心疼兒子,就讓兒子休了這刁蠻的女人,但每次還沒寫完,就被兒媳婦奪過來撕爛,墨汁再潑到丈夫臉上。

婆婆見治不了兒媳婦,就開始在外面說兒媳婦的壞話,說她是狐狸精,專吸男人的“精血”。兒媳婦知道後自然覺得被無端羞辱,也開始對別人講婆婆的壞話,什麼“老不正經,勾引賣豆腐的”等不堪入耳的言論隨即開始散佈。終於,婆媳也進行了一次街頭大戰,結果不出意外,婆婆大敗,被抓得滿臉花。

書中接著評論道:婆媳都是女人,結婚前都來自自己的孃家,本來毫無交集,但現在因為一樁姻緣聚在一起,應該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一定要珍惜。婆媳互損,影響的不光是兩個女人,甚至兩個家族都可能受到影響。因為家務事鬧矛盾是正常的,這時應該換位思考,而不應用諸如“婆媳互損”的招數使矛盾升級。

爺爺給我一本《家訓》,告訴我三個家庭興旺的道理,確實是這樣

家庭興旺的三個基礎條件之三:搞好鄰里關係,就像多了一把看門鎖。

張家和王家是鄰居,平時因為孩子或者其他小事,也鬧過不愉快,故而,兩家即使碰頭也是彆著頭擦肩而過,不想說話。

不過,有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兩家的關係。

有一天,張家人全家都去地裡幹活了,因為農活忙,中午飯帶著就在地頭吃了。有一個小混子瞄上了他家的山羊,就想趁機翻牆進去偷出來解解饞。

王家人知道鄰居去地裡幹活了,聽到鄰居家山羊叫得有點悽慘,就在牆頭的窟窿裡瞄了一眼,正看到小混混要偷張家的山羊。想到和鄰居的關係,他本不想管,但他卻是嫉惡如仇的性格,就大喊一聲,嚇跑了小混混。

雖然王家人沒說這件事,但事後張家人還是知道了。兩口子商量後,親自來到王家致謝,並就以前做的不對的事情道歉。王家人也覺得不好意思了,兩家從此和好如初。後來,兩家還商量,如果一家有事情外出,就把鑰匙交給鄰居,幫著看看家、喂喂牲口。

書中感嘆:這種和自家人一樣的鄰里關係,才是最值得提倡的。

爺爺給我一本《家訓》,告訴我三個家庭興旺的道理,確實是這樣

​爺爺說,老祖宗能寫出這樣的書來,不是有多厲害,而是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類似事件太多了。就說當今社會吧,“婆媳互損”這種事還是時有發生。這種影響家庭和睦的陋習,為什麼就不能改變呢?想來令人惋惜。

都說家庭是溫馨的港灣,但有些人卻親自將港灣搗毀。奉勸這類人,應當學會理解和包容,只給家庭添彩,不應給家庭添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