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小道發佈的《道教知識》系列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評論、轉發,證明了道教作為本地傳統教派的強大生命力。而眾多信眾、同道們的認可,也不枉費我的一番心血。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小道注意到部分留言中的疑問,這次先做說明。我是天師正乙派二十二代都字輩弟子,對全真派不太瞭解,文章的解讀也主要以正一角度進行敘述。

另外小道文章中個人觀點較多,且因網絡文章篇幅侷限,有遺漏實屬正常,還請同道諒解。當然文章接受留言指教,但不接受無端指責。言歸正傳,開啟今天的正文內容。


一 什麼是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黃老思想為主旨,追求逍遙成仙,濟世渡人,教化眾生。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道教起源於軒轅黃帝時期,從遠古巫師文化,到先秦時期的方士學說,再到漢朝張道陵天師封老子為太上道祖,收天下萬法,於川蜀創立天師道。直至重陽祖師匯四海宗風於一壇,傳道于山東,全真七子再續宗風,傳於後世,道教大興。

二 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如今網上有很多人調侃道士高冷,媒體營銷傳起了“愛信信,不信滾”、“別打擾老子修仙”等段子。不過這些,其實跟道教教義也有關聯。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首先,道教以《道德經》的思想為主要教義,倡導尊道貴德、重生貴和、見素抱樸、抱元守一、清靜無為和慈儉不爭。

白話文便是:大道千千萬萬,你認為你的是對的,我也認為我的是對的。我追求我的道,你怎麼想我不管。既然跟你說不通,那就不管也懶得爭。總不能掰著你的頭,強硬的讓你信我,這不符合道教主義核心價值觀。

道教有哪些教派?

在道教歷史上,先後產生的宗派有很多,有的流傳時間很長,有的很短,難以一一列舉,這裡只介紹在道教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主要教派。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東漢時,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在黃巾起義失敗後即湮沒無聞,五斗米道後來稱為天師道、正一道。

在兩晉南北朝時,又先後出現了南天師道、北天師道、樓觀派、上清派、靈寶派、葛氏道、李家道等。

上清派從陶弘景以後又稱為茅山宗,在隋唐以後成為道教的主流。到北宋以後,茅山上清、閣皂靈寶、龍虎天師形成的三山符籙道派,逐漸受到統治者尊崇。

兩宋之際,北方還出現了真大道教、太一教和全真道三個大派,南方也形成了神霄、清微、混元(天心正法)、東華、淨明等符籙道派,以及金丹派南宗(亦稱紫陽派)。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元代,南方各符籙道派逐漸併入正一派(由天師道發展而來),金丹派南宗併入全真道(創始人為王重陽),於是全真道又分為南北二宗。以後,全真道的北宗“七真”又形成七個分派。但一般說來,元代以後,道教的主要派別是全真和正一兩大道派。

正一派主要傳播於江西、江蘇、上海、福建等地,其他地區的道士則大多屬於全真派。兩派的信仰並無差異,只是在教規教戒上有所不同。全真派要求茹素、出家(不結婚)、住觀,正一派則無這些規定。

四 何為道士?

道教中,信奉道教教義並修習道術的教徒稱為道士。道經說:“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道士一般是師徒相傳。入道後唯道為務,奉戒頌經,燒香燃燈。道士又稱道人,正一派有妻室而不住宮觀的道士被稱為火居道士,全真道的男道士又稱乾道,女道士又稱坤道。

舊時,對道士也稱呼為黃冠,女道士(民間稱為道姑)則稱女冠。這是因為道書上說,古時人的衣冠都出自黃帝所定的規制,所以稱為黃冠。

五 三清與玉皇誰大?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而受電視劇西遊記影響,很多人以為太上老君是玉皇大帝手下,其實不然。除三清最高者為玉皇,其次為四御(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和南極長生大帝),再次則為眾天神。

玉皇統御諸天,為宇宙的最高統治者,跟三清的關係類似於中世紀皇帝和教皇的關係。一個是實權者,一個是德高望重的思想先知。

六 道教跟佛教的區別在哪?

任何一個宗教想要流傳千年,就不能固步自封,而是應該融入社會,任何脫離現實不切實際的幻想,最後都會像肥皂泡一樣破滅。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漢傳佛教經過千年的碰撞融合,道教和漢傳佛教區別其實已經很少了。

拋卻那些清規戒律,語言稱呼什麼的,教義基本上都是勸人行善,莫作惡事。道教的成仙,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都給人一個美好的目標。畢竟人最怕的就是失去希望,不知生命的意義。

當然區別也有,佛教比較唯心。佛教說“世人辱我,罵我,傷我。我自隨他,由他,讓他”或者是宣揚斬斷七情六慾,無悲,無喜,無怒。若做到這確實也厲害,但是太不切實際,也造成了信徒拋家棄子,母子別離之事。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而道教,雖然也講與人不爭,上善若水,但是也不會逆來順受。水養育萬物,但同時“可載舟,亦可覆舟”,是非分明。翻開史書,古往今來的起義運動,或多或少都有道教的影子。

這段話並不是說道教好,佛教不好。而是小道對佛教研究也有限,比較外行,只是憑個人感覺書寫。總的來說小道認為,宗教把這些神仙,佛,塑造的這麼完美,也是有道理的。就是因為人家形象高大,你才會尊重他,信仰敬畏他,不是嗎?

先講到這,想了解更多道教知識的信眾,可以把往期的文章都看看。

覺得此文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可做隨喜功德,對本文讚賞、轉發、點贊、留言。如此也能讓更多人看到此文,也是廣結善緣,廣施善心。

福生無量天尊

慈悲

道教知識-認識道教,瞭解道士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了作者權益,請聯繫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