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幾個故事典故幫助你,教育孩子的思想成長

中國古代出現了很多歷史偉人,也產生了許多關於教育的典故,比如為了孩子生長環境而三次搬家的孟母,為了孩子日後能夠守誠信的磨刀殺豬的曾參。那除了這兩個經典的事例,你還知道哪些呢?下面是本人收集的一些古代教育典故,希望能夠給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提供幫助。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句話經常出現在網絡上,就連我以前也是以為這句話只是網絡上的一個梗,形容被迫被要做家務的人的“豪言壯志”。但是經過小編調查,這句話是來自東漢。

幾個故事典故幫助你,教育孩子的思想成長

東漢有一個叫陳蕃的人,從小學識淵博,胸懷大志。有一天陳蕃父親的朋友薛勤見他獨處於院內,院內卻雜亂不堪。薛勤向陳蕃提出這個問題,陳蕃卻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反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細品覺得很有道理,從此注重身邊小事細節,終成一代名臣。

很多人總是拿“大事不拘小節”作為自己懶惰的理由,教育孩子,要教他志向高遠,也要教他注意細節,萬不可盲目前行,踏空而跌。

所以有時候不要因為孩子想偷懶,而找了各式各樣的借款,而你覺的有趣,就遷就著他們,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這個模式,這個習慣非常的不好。

學無止境

我們常常在標語上,在學校裡看到學無止境這四個字,但你們知道學無止境出自誰的故事嗎?他就是東坡肉的創始人,蘇軾。

幾個故事典故幫助你,教育孩子的思想成長

蘇東坡的才能眾所皆知,他的文學作品也是稀如珍寶。有一天,蘇東坡乘著酒興寫了一副對聯,“讀遍天下書,識盡人間字”。一位老太太看見後拜訪蘇東坡,問他是否真的讀完了世界上的書,認識了人世間所有的字,並拿出一本書讓蘇東坡看。蘇東坡翻看數遍,竟一個字也看不懂,羞愧萬分準備撕掉對聯。老太太上前阻止,拿過對聯,加了四字,“發憤讀遍天下書,立志識盡人間字”,並送蘇東坡四字,“學無止境”。

“活到老,學到老”,雖是一句俗語,但它所蘊含的理念卻是高雅而不凡,傷仲永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所以學習不僅僅是孩子在學生階段做的事,更應該是一輩子的事。

畫荻教子

幾個故事典故幫助你,教育孩子的思想成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句經典名句,出自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在後世,人們大多隻知道歐陽修的才華橫溢,卻不知道歐陽修在小的時候家徒四壁。

相傳歐陽修在四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家裡條件非常困難。母親為了讓孩子讀書,決定自己教他。因為貧窮買不起紙和筆,就用荻草杆代替筆,用土地代替紙,教他識字。是歐陽修母親的教育,讓我們的歷史增加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印證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