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在霍金的《時間簡史》中,他曾提到過奇點定理與黑洞不黑的兩個觀點;這兩個觀點就是霍金後來為我們當代的物理科學上,所貢獻的最大兩個重要的科學理論。

什麼是時間,什麼又是空間?對於這兩個問題,愛因斯坦之前的那些著名的古典物理學家們則認為,時間和空間就是兩種相互獨立並且共同存在的一個單位概念罷了。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那麼在這其中,空間就好像是一個可以讓物質個體在其內部進行自由移動的大容器,而時間則是這個物質個體在其空間中表現為一個持續發生運動變化的東西;因此,空間和時間的概念只是所有物體背後兩個不同的框架結構,無論是其中的物質個體如何產生各種的變化,還是其物質個體產生消失與湮滅後的結果,時間與空間的單位在彼此之間共同存在情況下,都會相互獨立並且完好無損的存留下來。

當然,在1915年時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出現之後,這種時間與空間的單位概念就被徹底的完全顛覆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提出,讓時間與空間不再產生了絕對的對立,並且也讓時間和空間都不獨立於任何事物之外,使得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都隨著事物的變化,而一起發生著各種運動變化的整體性結構。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未發表之前,歐洲的天文學家哈勃曾用天文望遠鏡對宇宙進行觀測時,發現了宇宙空間中幾乎所有的星系天體都在遠離我們銀河系的現象;他對這個宇宙現象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整個宇宙都在作膨脹性的擴張運動,整個宇宙的空間也都在隨著時間的腳步而作不斷膨脹的發展趨勢。

對於哈勃所提出的這個宇宙膨脹的現象,一些科學家們對此提出了一個名叫“穩恆態”的科學理論觀點,他們認為我們整個宇宙的空間會穿梭於擴張與收縮的兩種宇宙之中最為極端的循環狀態;當然,他們同時還認為整個宇宙的循環狀態中,並沒有發現過任何使得宇宙最先開始進行膨脹的科學證據;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而科學界上另外一些科學家們則提出了與之不同的科學見解,他們認為整個宇宙中的物質,如果沒有嚴格的對稱性收縮的現象發生,那麼這個宇宙在最開始密度保持有限的情況下,最終會發生一系列的反彈循環的現象;因此,在我看來這個觀點同樣也是避免了宇宙從何開始進行膨脹的問題。

到了現代時期,霍金對於他們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則是始終持有一種並不認可的看法;為了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他便聯同另外一位在當時已經開始進行奇點研究工作的彭羅斯教授一起,發展出了一套宇宙膨脹的數學公式和定義,以此來證明整個宇宙並不會發生循環反彈的擴縮現象。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為此他們兩個人針對宇宙膨脹的問題共同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如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理論上是正確的,那麼通過“廣義相對論”之中的理論,來將整個宇宙的膨脹運動進行一個時間概念上的反演,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們整個宇宙在過去的有限歷史時期裡,曾經經歷過一個密度與溫度都非常無限高的環境狀態之中,而這個極高的物質狀態環境則被他們稱之為“奇點物質”。

在隨後不久的時間裡,科學家們根據霍金的“奇點”理論上,又發現了一個散佈於整個宇宙空間中微波背景的輻射現象;因此從這個輻射的現象上來看,我們的整個宇宙在其早期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溫度極高極熱的物質個體,而隨著奇點大爆炸之後,整個宇宙空間裡隨之而來的膨脹擴張的運動,使得宇宙空間中的輻射能物質得以持續的冷卻下來,最終出現了現代時期我們所接觸到這種微波背景的宇宙環境狀態。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宇宙在未爆炸之初,只是一個比原子還小的一顆灼熱的小球體,這個小球體的溫度要比起我們現在的宇宙而言,其中任何一個恆星體的溫度都要高出很多;在之後不久奇點的大爆炸之中,我們的宇宙就從這個小球體開始便誕生了出來;隨後,整個宇宙在大爆炸中便開始急速的向外膨脹了起來,然而,宇宙自身膨脹的速度太快,已經遠遠的超出了光的速度;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最初的幾微秒的時間內,整個宇宙的空間就已經開始膨脹到了一個相當於我們銀河系星系團一樣大小的規模。

隨著大爆炸後,宇宙繼續開始不斷的進行擴張和膨脹,之後整個宇宙中最初的溫度上,慢慢的開始逐漸緩慢的降了下來;這個時候,整個宇宙中到處分佈的物質與能量的粒子,比起宇宙中每一個原子的物質都還要小的小顆粒體,開始產生並形成一種濃稠的像湯一樣的宇宙空間結構。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當然,在宇宙大爆炸的最初3分鐘的時間裡,小顆粒體的物質在宇宙空間中引力的作用下,開始逐漸的聚集在一起;在這種聚集的環境中,原子之間的物質則開始進行了彼此相互的結合,從而產生並形成了氫氣與氦氣為主的兩種不同的氣體成分,在這個“物質濃湯”似的宇宙空間裡,宇宙的自身環境則從這個時刻開始慢慢的變得清晰了起來;當然,在奇點大爆炸之後的3分鐘時間裡,宇宙空間中這才開始慢慢的產生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整個宇宙中物質天體的景象。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生的宇宙在不斷地進行擴張膨脹的同時,宇宙空間中的塵埃氣體等的物質,也開始逐漸的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團團星雲塵埃的區域;在隨後數百萬年的時間裡,這些分佈在宇宙星雲塵埃之中的恆星體與行星體,在這個環境中開始一個個誕生了出來。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現代時期,由科學家們所發現的這個宇宙微波背景的環境上來看,他們進一步的驗證和確認了整個宇宙在早期的時候,曾經出現過一次大爆炸的事件。

“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學說,是我們20世紀物理科學界上一個最為重要的科學理論之一,霍金與彭羅斯兩個人所證明的奇點定理,無疑是在我們整個物理科學中起到了一個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這個大爆炸的理論被提出之後不久的時間裡,霍金又一次以他無人能及的智慧大腦,再一次提出了一個對物理科學界上舉足輕重的物理科學的理論,即黑洞不黑的科學理論觀點。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據說,霍金在思考著黑洞這一偉大的科學構想時,是來源於生活中一個靈光一閃的念頭而想到的;當時霍金正在家人的幫助下躺在床上進行休息時,無意間思考到黑洞能量的問題時候,他忽然想起了黑洞也是一個有溫度的星體想法,他當時在思考中想到如果黑洞也擁有了溫度,那麼這個星體是不是也應該向著外界釋放出輻射的能量。

當然,按照霍金的這個想法,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認識的黑洞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黑洞;在霍金這個觀點之前,有的科學家們甚至就一直以為黑洞只是一個會吸收而不吐物質的能量體,因為在黑洞四周環境上“黑乎乎”的漆黑一片的空間裡,其吸收的物質能量越多,黑洞本身的質量體積就會隨之增加與膨脹擴張而來。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然而,就在霍金的這個靈光一閃的設想之後,他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物理學的理論觀點,即“黑洞蒸發論”的理論學說;這個學說觀點在霍金本人看來,黑洞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黑,其實就是黑洞的自身所產生的溫度上,形成了一種輻射的物質向宇宙空間中進行釋放;因而,霍金就此觀點認為黑洞其實是可以對外釋放出輻射能量的星體結構。

當然,黑洞的輻射也是一種能量,因此科學家們在霍金的理論上,認為黑洞最終會因為自身能量的耗盡而消失;所以,在物理科學界上,科學家們將這個黑洞的輻射現象叫做“霍金輻射”。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在現代時期,科學家們通過宇宙空間中的探測器,測定出了遙遠的宇宙深處,一個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空間裡,出現了一股大規模能量釋放的區域環境,他們以此認為並證實了這個黑洞要比我們預想中結構大得多;這個黑洞之中額外的能量物質,被科學家們認為是一種黑洞自身所進行旋轉的運動能量,由於黑洞的邊緣上“穹界事件”在電磁場的環境下發生了扭轉,使得這個黑洞自身的旋轉速度開始減慢了下來,並以此產生了更多旋轉運動的能量,來俘獲宇宙中所有的光線與星體的物質。

因此,宇宙之中的黑洞就像是一個恆星體一樣的星體結構,在這個星體結構上,黑洞產生、釋放與輻射出了大量的X光、γ射線的能量物質;彷彿真的如霍金所說的那樣,黑洞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黑;而霍金的這個驚人的物理學大發現,在現代時期被全球的物理學家們認為這是自愛因斯坦時代以來,理論物理科學與宇宙科學上又一個最重要的進展,霍金有關於“黑洞不黑”的這篇論文觀點,更是被當代科學家們稱之為“理論物理學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論文之一”。

科學家曾認為宇宙會循環的膨脹,霍金則認為宇宙會永遠的膨脹下去

1988年,霍金因為其在物理學上卓越的貢獻,與彭羅斯教授一起被授予沃爾夫物理學獎項;2006年11月份,霍金更是因此獲得了來自英國皇家學會所頒授給他的那枚著名的科普利獎章,其與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等人一起聞名天下齊名於世;

雖然,霍金在生前只是一個常年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但是他對於我們人類的未來,以及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上,自身在科學上的貢獻要超出了許多人的價值;當然,我們也滿懷期待著,在未來的日子裡,科學家們能夠提出更多的理論物理科學的學說,來帶我們一起去揭開更多隱藏在宇宙背後的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