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思考快與慢》:我們喜歡得到,但更厭惡損失

《思考快與慢》:我們喜歡得到,但更厭惡損失

一、1塊錢的損失的失落抵過得到2塊錢帶來的快樂

心理學家給實驗者觀看播放時間非常短暫的一張恐懼的面孔的照片,播放時間短暫到我們人類的視覺察覺不到有這張圖片的地步。他們發現,雖然實驗者視覺上看不到這張照片,但是大腦影像顯示,實驗者的小腦扁桃核卻有非常強烈的反應。

面對恐懼,我們繞開了視覺神經,通過特殊通道直接傳導到我們的大腦。

在一堆快樂的面孔的照片中,一個恐懼的面孔很容易就能夠識別出來。相反,一堆恐懼的面孔的照片中,快樂的面孔卻難以辨認。

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優先考慮那些不好的事情。得到和損失,我們的大腦會默認優先考慮損失。

現在,我們來用拋硬幣的辦法打一個賭。正面你贏,背面輸。如果是背面,你會輸掉1000塊錢。為了平衡這1000塊錢的可能損失,要再正面的時候能贏多少錢你才願意賭呢?對很多人,這個答案大約是2000塊錢。是損失的2倍。

1塊錢的損失的失落抵過得到2塊錢帶來的快樂。


《思考快與慢》:我們喜歡得到,但更厭惡損失

二、損失厭惡對我們行為的影響

我們人類這種損失厭惡的心理,對我們的影響有非常大的影響。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因為損失厭惡呈現出一些現象。

1. 稟賦效應

《思考快與慢》中提到一個有意思的事情。R教授喜歡收藏葡萄酒。他會從拍賣會上買葡萄酒,他的出價從來都不會超過35美元。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他非常不願意賣他收藏的酒,別人給他出價100美元,接近他買價3倍的價錢他都不願意賣。

這就是稟賦效應,在擁有一樣東西之後,我們對這件東西的估值就會急劇上升,甚至會高達我們在擁有它之前的估值的好幾倍之高。稟賦效應也是我們人類的損失厭惡心理導致的,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如果在失去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我自己經常有這樣的感受。別人推薦的一個升降桌,銷售價格要幾百塊錢。當時買的時候,感覺有點貴,就幾塊板要幾百塊錢!但我現在感覺,買回來還是非常值得的,感覺真的很有幫助。你看,整天坐在那裡對著電腦多不好,有了它我站著都可以做事了。買了一年多了,真要是有人願意原價買走,我都不可以。麻煩!你買走了,我還得重新買回來,多折騰。買回來新的,用著還不一定順手呢!

你看,我用這升降桌都用出感情來了哈哈哈。

2. 僵持不下的談判

在談判中,因為損失厭惡,經常會出現僵持不下的情況。如果我們是談判的兩方,你對我做出的讓步是我的所得,但他們卻是你的損失,損失使你產生的痛苦,會比他們給我帶來的快樂更多,所以你對這種讓步的價值會比我賦予它的價值高。相反,你要求我做出的讓步對於我來說也會是這樣,你對我做出的讓步也不會給予足夠的價值評價。

我們相互之間對這些讓步的估值永遠都不對等,這就導致我們的談判僵持不下。


《思考快與慢》:我們喜歡得到,但更厭惡損失

三、錯誤的參照點帶來的問題

我們看一件事兒,到底是損失還是得到,是相對於參考點來說的,參考我們目前的現狀或者是我們要達到的目標。如果結果比現狀或者目標差,我們就把這看成是損失。反之,就是得到。

有的時候,人會把自己的參照點設置錯,這樣就出現了一些列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兒。

一個早餐店給環衛工人持續免費提供發放早餐。在發放一段時間後,有些環衛工人跟他們說自己前幾天沒有來領,要求他們補發前幾天的包子給他們。還有更搞笑的,說他們吃包子吃膩,要直接折現,直接給他們錢。

你看,這些環衛工人已經把這個早餐店善行當做理所應當了,這已經是他們判斷得到還是損失的參照點了。他們沒有領的要補領,不喜歡還要折現……沒有領到被他們成了他們的損失,領到的是他們應得的,是這個早餐店本來就應該給他們發的。

我們經常提醒別人,不要去當老好人,因為沒有人會記住你的好。這個也是參考點的問題。當老好人,別人會把你的幫助看成理所應當,幫他們成了你的本分,不幫變成了他們的損失。


相比獲得帶來的快樂,損失給我們帶來的負面情緒會更加強烈。適當的善行是予人玫瑰手留餘香,但是毫無條件的付出會把這一切都變成理所應當。我們給別人提供幫助也需要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