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洛陽,一個被打壓的古老都市

洛陽,一個被打壓的古老都市。

洛陽是一個十分古老的都市。素有八大古都之首之稱。其建都歷史至少上萬年,其餘七大古都加起來的歷史才可以比肩洛陽的歷史(其餘七大古都是:長安、開封、北京、安陽、南京、杭州、鄭州)。歷史上的夏、商、周的都城都在這裡(包括西周)。

洛陽之所以能夠有這麼長的建都歷史,主要是其地理位置決定的。

一是其基本位於南北方交界地帶。

上古的豫州基本處於亞熱帶,所以才有豫州之稱。

一是根本處於太行山都城帶與黃河都城帶交界位置。

太行山都城帶有:北京、邯鄲、安陽、洛陽、許昌(堯都)。

黃河都城帶有:商丘、開封、鄭州、洛陽、長安。

一是處於中原民族與西戎民族的交匯處。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西北對外的地理、地形是敞開的,為西域人來往中原奠定了基礎,而西南地區因為青藏高原的原因加上漢水流域的阻隔,使之關中的吳山(今隴山)成為必設的山嶽。

周朝建立前,為了奪取洛陽的都城地位,就把洛陽之名的雒的原型鳳凰,就已經移植到了周朝的發祥地吳山的東側的居住地命名為鳳翔。雒字是鳳凰的古名,鳳凰是今名。後來周方國的在推翻商朝前就已經把都城遷到了洛陽,當時稱洛邑。周方國大會八百諸侯是分兩次,這一點必須清楚,第一年就在洛陽的孟津盟誓,第二年又在孟津大會諸侯。第一次是試探,第二次才是真正的大會諸侯。試想一下,周武王已經到了孟津,商朝豈能坐視不管?實際,這時的洛陽已是周方國的都城了。是周方國的最後一個都城,也是周朝的首都。

這時的洛陽還是洛陽之名,仍然是美名,可是到了西漢遷都長安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西漢建都洛陽!當時西漢的締造者劉邦聽取了婁敬與張良的建議遷都長安。可是當時的絕大多數朝臣都是山東之人,拒絕遷都長安。於是,劉邦為了漢朝江山社稷的穩定就仍然是利用輿論造謠洛陽,充分利用西周把商朝的兩個吉祥鳥的做法,抬舉一個,打壓一個的手法。周朝初年把雒的鳳凰抬舉,把鴞(貓頭鷹)打壓。

洛陽,一個被打壓的古老都市

商朝婦好墓出土的鳳凰

洛陽,一個被打壓的古老都市

商朝婦好墓出土的鳳凰

洛陽,一個被打壓的古老都市

商朝另一種吉祥鳥鴞

洛陽,一個被打壓的古老都市

雒字之各字就是孔雀尾翎的眼班

這時的漢朝造謠者把洛陽就進行汙衊。把周朝的汙衊為不孝鳥的貓頭鷹之名安到了鳳凰雒的頭上。並把函谷關向東移植,當時社會已經開始歧視洛陽了。

今天我們能看到對雒字解釋基本上都是漢朝以後的解釋。

《說文》雒:鵋其也。

《說文》鵅:烏暴也。烏暴是一種類似鴨子的鳥,很可能就是今天的西洋鴨。今人有人叫他西洋鴨,有人叫他西洋雁。

洛陽,一個被打壓的古老都市

此就是鵋其,也就是西洋鴨

洛陽,一個被打壓的古老都市

此鴞也

《爾雅·釋鳥》鵅,烏。郭注水鳥也。似鶂而短頸,腹翅紫白,背上綠色,江東呼烏。

又《廣韻》古伯切《集韻》各頟切,音格。

《玉篇》鵋䳢也。《爾雅·釋鳥》鵅,鵋䳢。郭注今江東呼鵂鶹為鵋䳢。亦謂之鴝鵅。

《說文》其鳥:小雁也。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雒的不同解釋。雁與貓頭鷹的截然不同的兩種鳥,就是為了打壓洛陽硬硬把雁與貓頭鷹等同。

這時的雒已經與鵅等同了。

雒字本是鳳凰 就因政治的需要被改了名字,還是惡名。

雒字,是由各與隹二字組成。

雒字之各實際就是孔雀的尾翎,各之夊就是長長的尾翎,各之口就是孔雀尾翎的眼班。鳳凰實際就是孔雀的神化升級。

雒字之隹實際筆、文筆、文書、文字之意。

我們知道《說文》是經過唐、宋人篡改過的文字書籍,並不是原創,尤其是唐朝為了抵禦武周遷都洛陽就更加大肆的把洛陽貶低,直接解釋為鵋其,就為了政治需要,這是歷史上第三次打壓洛陽。

第一次是周武王滅商前。

第二次是東漢為遷都長安。

第三次是唐朝武周後期。

洛陽從吉祥鳥鳳凰被改成了雁,又從雁被再次改為貓頭鷹,一步一步的把它打壓,就因為它太適合作都城了,在中國只有它是最最中間位置,也是最適合做都城的城市,就是在世界上也找不出第二個這樣有利的位置了。

洛陽,中華文化的誕生地就因為政治的需要被惡改,還是多次,洛陽,你也是夠堅強的。如果離開洛陽,那還是中華文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