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以色列二次大選後,內閣依舊難產。內塔尼亞胡和甘茨最終誰更可能組閣?還是繼續大選?

冬松雪竹


最新的消息,是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10月22日正式放棄9月25日總統裡夫林(Reuven Rivlin)授予他的優先組建聯合政府資格。

原本在9月17日的年內第二次以色列立法選舉中,甘茨(Benny Gantz)的藍白黨拿到33個議席,而內塔尼亞胡的利庫德集團只有32席,前者還多一席,照慣例應該讓甘茨先嚐試組閣,甘茨組閣失敗才輪到內塔尼亞胡,但裡夫林卻以“內塔尼亞胡組閣成功率更高”為由打破了慣例,授權內塔尼亞胡在28天內嘗試組閣,引發不少爭議。

不過平心而論,裡夫林的選擇也不無道理:利庫德集團一向善於拉攏極右翼猶太人小黨,9月17日當天已經在議會中拉攏到55席,且還和剩下的幾個有合作歷史的極右翼小黨討價還價,而只要有61席支持就可以組成聯合政府;相反,藍白黨當時只拉到54席支持,且其在議會內能挖掘的潛力已經挖盡,看似更沒希望。

當時一共有11個“待定議席”,即未確認究竟支持哪個黨組閣的議席,但其中8席屬於右翼政治家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率領的右翼黨“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偏偏這位利伯曼和內塔尼亞胡、甘茨都有很不錯的交情,早早拿出了“你們兩家聯手組閣我就支持,否則我就兩不相幫”的姿態,且在過去的28天裡毫無鬆動。

今年5月9日第一次選舉,利庫德集團和藍白黨打成35平,當時裡夫林根據“打平則前執政黨優先”的慣例授權內塔尼亞胡先嚐試組閣,但內塔尼亞胡組閣失敗後他並未照慣例讓甘茨試試,而是直接宣佈重新選舉,9月25日讓少一個議席的利庫德集團先嚐試組閣已經是第二次打破慣例,引發國人普遍不滿,為此在9月25日裡夫林就被迫宣佈“事不過三”,如果屆時內塔尼亞胡還是組閣失敗“會讓甘茨試試”,這次總算兌現了承諾。

但如前所述,在利伯曼繼續堅持“兩不相幫”的情況下,以色列各政黨只有一條組閣成功的道路——由內塔尼亞胡和甘茨組建“大聯合政府”。此前內塔尼亞胡曾建議這樣做,表示可以接受總理“輪流坐莊”,但自己要先坐,而甘茨堅決反對。分析家認為內塔尼亞胡堅持自己先做總理,是因為捲入訴訟,需要總理的豁免權,因此不會在這一條上輕易讓步,如果甘茨也堅持不退讓,那麼繼續大選的概率是很大的。


李厚何


老內不乾淨,記得在查他。政治人物啊,都不會乾淨的,再者就是太強勢,有點裝逼的感覺,個人認為他弄不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