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山海經》中的神獸,曾與燭龍大戰三天

山海經是中國先民集體創作出的一本“神話故事集”,但根據現代的研究表明,山海經很有可能是上古先民的地理圖冊,只不過添加了一些合理的想象罷了。而令人詫異的是,東西方神話當中有幾乎一模一樣的神話人物、怪獸出現,這其中就包括了獨角馬。

《山海經》中的神獸,曾與燭龍大戰三天

由於大多數人受到西方文化的耳語目染,都知道了在西方童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獨角馬的形象。而伴隨獨角馬出現的往往是王子和公主,整體故事也是以王子和公主的愛情為主線。所以獨角馬在西方社會中往往被冠以浪漫,純潔的形象,而在中國神話中也有一匹獨角馬,卻是截然不同的形象,中國的獨角馬形象如何呢?

《山海經》中的神獸,曾與燭龍大戰三天

在《山海經·海外北經》中記載了這樣的一種怪獸,它叫駁,來自北方的中盤山,是一匹白身黑尾的獨角馬。但是它的性格卻格外的兇狠,並且擁有很強的戰鬥力。傳說他擁有老虎一樣的爪子和牙齒,聲音像戰鼓一樣,並且常常以虎豹為食,頭頂上的角削鐵如泥,並且是非常好的神器打造材料。

《山海經》中的神獸,曾與燭龍大戰三天

中國的先民將獨角馬的形象想象的非常兇惡,儼然是一隻兇獸般的形象,甚至傳說駁馬喜歡吃猛獸的心臟,積累一定的量之後就會長出翅膀,昇仙而去。駁戰績不菲,曾和燭龍大戰三天三夜都不分勝負。燭龍在神話中地位超然,不少人解讀為燭龍就是太陽,能和太陽戰的不分上下,駁馬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但是戰力這麼強的猛獸卻不為非作歹,在神話中它並沒有危害人間的記錄,並且是作為一種祥瑞存在,蓄養它能夠避免戰爭。在《管子·小問》中記載,齊桓公就曾經以駁馬為坐騎,之後的駁馬又成為了西王母的坐騎,並且被西王母委派去治理崑崙山周邊的人難。

因為白身黑馬的形象,因此“駁”這個字專門用來形容馬的顏色不純,後來又組詞為“駁雜”,表示事物混雜不純。

這就是中國獨角馬的形象,它戰力非凡卻不為非作歹,反而造福人間。而西方神話中的獨角獸,代表的是美麗春節和善良,居住地是在世界上最純潔女孩的夢中,儼然就是一副“傻白甜”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