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會對身體不好?專家說:利大於弊

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次報道從人胃黏膜培養出幽門螺桿菌(Hp)以來,全球已發表的Hpi相關文獻超過4萬餘篇。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會對身體不好?專家說:利大於弊


儘管約70%的 Hp感染者無症狀,但Hp感染者都會發生慢性活動性胃炎,約15%~20%的感染者發生消化性潰瘍,10%發生消化不良(Hp相關消化不良),1%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胃MALT淋巴瘤)。

鑑於Hp感染都會引起慢性活動性胃炎,以及Hp感染可以在人-人之間傳染,2015年發表的H.pylori胃炎京都全球共識和最近發表的Maastricht-V H.pylori感染處理共識均將Hp胃炎定義為一種感染(傳染)性疾病。

然而,亦有極少數研究顯示Hp感染與某些疾病呈負相關,Hp感染似乎起“保護作用”。

為此,少數學者擔憂根除Hp消除了“保護作用”後可能帶來負面影響。此外,根除Hp治療會對胃腸道微生態產生一些影響。

為了讓臨床醫師認清根除Hp的利弊,有必要對負面影響進行專題論述。

一、存在相關不等於存在因果關係

據邏輯推理常識,兩種因素(事物)存在相關(正相關或負相關)並不等於兩者就存在因果關係,相關 僅僅是有可能存在因果關係的前提,要明確因果關係必須確立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

Koch法則是醫學上判斷病原體與疾病因果關係的“金標準”,Hp感染與慢性活動性胃炎的關係符合Koch法則。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會對身體不好?專家說:利大於弊


二、與Hp感染存在負相關的疾病

目前已報道的與H.pylori感染存在負相關的疾病主要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腺癌、肥胖、炎症性腸病(IBD)、哮喘和溼疹等。

1、胃食管反流病(GERD)

Hp感染與GERD關係的報道在東西方國家之間存在差異。在西方國家中兩者間無明顯相關,但在東方國家(日本、韓國和中國)中的研究結果顯示,根除Hp可增加GERD發生風險。

Hp感染或根除並不改變抗反流機制,但可改變胃酸分泌狀態。有證據顯示,Hp胃炎以胃體為主者胃酸分泌減少,根除Hp後胃酸分泌可恢復或部分恢復(胃酸增加),從而增加GERD發生風險。

但胃體胃炎胃酸減少者如不根除Hp則發生胃癌的風險顯著增加。

“兩害相權取其輕”,對這些患者根除Hp應該是利大於弊。

2、食管腺癌

近30餘年來,西方國家的食管腺癌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以美國為例,食管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4~5倍。

與此同時,Hp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西方國家人群中肥胖人口比例和GERD發病率也顯著增加。因此食管腺癌發病率增加不僅與Hp感染率呈負相關,還與肥胖人口增加和GERD發病率增加呈正相關。

我國的一組數據可以充分證明,Hp感染對食管腺癌的發生不起保護作用。食管癌分為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後者在中國佔極少數(1%~4%),而後者在美國佔70%~80%。Meta分析資料顯示,Hp感染與食管腺癌呈負相關,與食管鱗狀細胞癌不相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我國近30年來Hpi感染率與食管癌發病率均呈下降趨勢。因此Hpi感染至少在我國不可能對食管癌的發生起保護作用。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會對身體不好?專家說:利大於弊


3、超重或肥胖

H.pylori感染與超重或肥胖關係的研究存在相反的結果。發達國家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H.pylori感染與超重或肥胖呈負相關。

英國一項較大樣本安慰劑對照的研究顯示,根除Hp治療後半年,根除Hp組平均體質量增加0.7kg,安慰劑組增加0.5kg,根除Hp組體質量增加3.0kg者的比例為19%,安慰劑組為13%。

進一步分析顯示,根除Hp治療組仍有消化不良症狀的患者比例低於安慰劑組,這可能是導致體質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我國2項較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Hp感染率與超重或肥胖或BMI呈正相關,而不是負相關。

據上述資料推測,在我國除了根除Hp改善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症狀可能會導致體質量增加(正面作用)外,不會對體質量產生其他顯著影響。

4、過敏性哮喘

Hp感染與過敏性哮喘關係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最新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Hp感染與過敏性哮喘呈微弱的負相關。這一結論是基於7項病例對照研究(3項包括783例哮喘病例的研究顯示呈負相關,4項包括313例的研究顯示不相關)和5項橫斷面研究(3項包括10656例的研究顯示呈負相關,2項包括3805例的研究顯示呈不相關)。如此微弱的相關性,從邏輯判斷上兩者之間難以存在因果關係。

5、炎症性腸病(IBD)

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Hp感染率與過敏性哮喘發病率呈負相關,Hp感染率的下降也似乎與過敏性哮喘發病率的上升在時間上吻合。關於IBD等免疫相關性疾病的發病有一衛生假設 (hygiene hypothesis),即“幼年時暴露於各種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蟲)可降低隨後生命中發生免疫性疾病的風險”。

這一假設已被普遍接受,其相關機制尚未闡明,Hp感染被懷疑為其中的生 物之一。

寄生蟲感染可降低IBD發生風險的假設已被證實,但是,難道為降低IBD發生風險還要回到寄生蟲肆虐的時代嗎?

6、溼疹等皮膚疾病

已報道的Hp感染與皮膚疾病呈負相關的主要是溼疹,但更多的皮膚疾病包括慢性特發性蕁麻疹、酒渣鼻、銀屑病和血管性水腫等則與H.pylori感染呈正相關。對於這些呈正相關的疾病,根除H.pylori後部分患者可獲得改善。

儘管Hp感染與這些皮膚疾病的因果關係尚未明確,但已明確的是,根除Hp對皮膚疾病不可能產生弊大於利的影響。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會對身體不好?專家說:利大於弊


三、根除H. pylori對胃腸道微生態的影響

1、根除Hp對胃腸道微生態的正面影響

Hp感染誘發胃黏膜炎性反應和改變胃酸分泌,可擾亂胃內微生態平衡;根除Hp可恢復或部分恢復胃內微生態平衡。

Hp感染有胃黏膜萎縮者會造成低酸和(或)無酸,失去了胃酸抵禦入口細菌的這道門戶,可影響腸道菌群,這一情況類似於長期應用PPI對腸道菌群的影響,而根除Hp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胃酸這一道屏障。

2、根除Hp對腸道微生態的負面影響

根除Hp方案中包含抗生素,抗生素的應用不可避免地會對腸道微生態產生短期或可能的長期影響,也可能會增加其他細菌對抗生素產生選擇耐藥壓力。這是應用抗生素的共性,而並非根除Hp治療所特有。

這一負面影響究竟有多大,目前尚不完全清楚。30多年來全球無數Hp感染者接受了根除治療,至今尚未顯示顯著的負面影響。但對高齡老人或幼年兒童等腸道微生態穩定性較低者,還是需要謹慎。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會對身體不好?專家說:利大於弊


四、結語

在大量研究證據面前,應該結束Hp不是致病菌而是共生菌的猜疑,接受Hp胃炎是一種感染(傳染)性疾病這一重要事實。

對於無抗衡因素個體,根除H.p治療的利遠遠大於弊。

已報道的與Hp感染呈正相關但因果關係不明確的疾病數量,遠超過已報道的與Hp感染呈負相關的疾病數量。

應該正視根除H.pylori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但不要片面誇大。

作者:劉文忠,文獻來源:中華消化雜誌,2017,37(3):164-1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