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看了央臺電影頻道2006年錄製的《鐵道衛士》流金歲月節目,出場嘉賓是公安科長高健、女特務王曼莉扮演者印質明和葉琳琅兩位老師。兩位透露了影片原來有演職員表,文革中被刪除了;印質明原想演派遣特務馬小飛,導演不允,以及最後高健與馬小飛火車上生死搏鬥的戲是在廠裡內景完成的拍片軼事。葉琳琅提到羅泰的愛人孫忠志移居澳大利亞的第二年就患癌去世了,這個我估計葉老師記憶有誤。據我所知,羅泰和孫忠志夫婦是1996年去澳大利亞的,孫忠志去世是2004年,而不是1997年。羅泰也不是網上所講的2005年7月去世,因為2006年還有人電話採訪過他,至於現在情況到底如何,我就不知了。
說到羅泰,想起10多年前,我在廣西人網名為fm壇主創辦的《老電影論壇》上玩,曾經濫竽充數當過版主。有次說起羅泰在影片《沒有完成的喜劇》扮演的一個導演角色時,有位會員說,演員表明明寫的是陳衷而不是羅泰,你這個版主怎麼當的?哈,我說羅泰就是陳衷,他還不信。估計那網友沒看過片子,也不知陳衷是羅泰原名,才有此質問吧。羅泰13歲就開始演戲了,從參加廈門兒童救亡劇團起,輾轉於廈門、雲南、緬甸等地。在組織安排下,曾在桂林新中國劇社、香港建國劇藝社等團體做過演員、導演,後來是珠影演員的藍谷、蔣銳等人,當年就是跟羅泰在建國劇藝社時的同事。他一度還當過桂林空軍大隊機械師。後來到上海,尋找組織關係時,遇到了名導蔡楚生,蔡楚生把他原名改成羅泰後,羅泰就去了冀東解放區。
1948年左右,羅泰到東影廠做演員,期間與孫忠志相識相愛。說到孫忠志,喜歡配音演員的網友不陌生,她算得上是新中國第一批譯製片配音演員行列中的一員。1928年生於山東牟平縣,早年是小學老師,後在瀋陽參加革命,是東影四期訓練班學員。17年時期,孫忠志配過很多片子,如《攻克柏林》阿廖莎的媽媽,《我的童年》中的母親,《山地大戰》瑪麗亞,《馬門教授》馬門夫人等等。文革期間下鄉勞動,由於患病聲帶出了問題。但以後仍在《蝴蝶夢》比阿特利斯夫人、《失蹤的女人》男爵夫人等片可以欣賞到她的配音。她一生至少為200多部譯製片配過音,其中為前蘇《幸福的生活》中的女主人公畢百靈配音,得到過畢百靈扮演者拉德尼娜的高度讚賞,這樣的配音前輩,卻很少被人提及。
作為影人,羅泰是多面手,不僅僅是演戲,從早期《撲不滅的火焰》等片副導演,到文革後與王家乙合導的影片《小字輩》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還寫過電影文學劇本《如此多情》等,只可惜與呂班聯寫《沒有完成的喜劇》時,被錯劃為右派。因為他算協從分子,作內部矛盾處理,劇本之類是不能寫了,戲還可上反角,便有了《鐵道衛士》那個敵特馬小飛。馬小飛之所以被網友們津津樂道,除了影片驚險外,我覺得這角色中的表演比他早期《趙一曼》中那個張牙舞爪般審問趙一曼的鬼子司法科長,或《白衣戰士》中操著廣東方言、帶有誇張表演,罵國軍醫院亂七八糟的解放傷員兵要好得多。
你看,當任偉民客串的特務裝病、不想竄入大陸不服從命令時,馬小飛沒有兇相畢露地怒斥,而是輕描淡寫地揮手一槍就把他結果了,顯示了他狠毒的本質。列車上與王曼莉對暗語接頭,“我又要了一杯啤酒、一杯葡萄酒。”還有高健打入時與他公園等處對“三星牌鑰匙”接頭戲,以及小朋友要他寫特務字時的尷尬等,很少臉譜化表演,就是偷窺隧道時也沒有那年代電影中特務鬼鬼祟祟的表情,而是裝作迷路的工人,一直到與高科長火車上生死搏鬥才露出了兇相,演出了一個派遣特務善於偽裝的特徵。
羅泰早年是小說《小城春秋》作者高雲覽的學生,得到過老師的幫助。當年珠影曾想把《小城春秋》搬上銀幕,羅泰不忘師恩,毛遂自薦當導演,因被打成右派而計劃落空。文革後,福建廠又把《小城春秋》搬上銀幕時,羅泰應邀當導演,不僅與人聯合編劇,還在片中兼飾了一個教授(老師原型)完成了心願,可見羅泰是感恩之人。
閱讀更多 寧波影迷零零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