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懸疑外殼包裹溫暖內核,《漫長的告別》打造高品格治癒懸疑

中國人從來都避諱談死,因為死亡不僅意味著一個人生命的終結,也意味著與逝者聯結的割捨。但生死離別卻是人生常態,告別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我們無法逃避這樣一個假設:當最愛的人不幸離世,留在世上的人該如何告別?

優酷正在熱播的懸疑劇《漫長的告別》,說的就是一個關於告別的故事。

懸疑外殼包裹溫暖內核,《漫長的告別》打造高品格治癒懸疑

2006年南方某縣城,女大學生尹露被害身亡,但由於線索缺失案件偵破一直未有進展。為了尋找真相,尹露的男友連舟(周峻緯飾)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毅然搬到了尹露最後出現過的古城,以送煤氣罐為掩護幫助負責案件偵破的刑警付翔(何晟銘飾)進行調查。自此,一場長達12年的告別緩緩拉開。

無大IP和流量明星加持,但《漫長的告別》在優酷播出後,還是獲得了不少支持。原因在其從內容、視效入手真正打破了同類型題材的創作桎梏,也折射了現實,讓觀眾從更深層次領悟到了告別背後的“愛與成長”和底線意義。

以寫實風格打造“真懸疑”

上演12年長跨度追兇

從2014年《暗黑者》算起,國產懸疑題材網劇的發展雖不過5年光景,卻已經成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題材類型,《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後,更是一躍化身為高品質、高口碑、高流量的代名詞。

只可惜,2018年後,“市場熱”和“爆款難”開始集中作用於懸疑題材,入局者依舊前仆後繼,炮灰者亦連綿不斷,真正做到“出圈”的全民爆款僅有《長安十二時辰》一部。而推動這種現象產生的眾多原因中,內容敘事層面的創新力和現實感缺失無疑排在首位。

有困惑, 就有破局者。不同於當下市場中常見的“X集一個”單元案,以及主線與支線並行開展的“案中案”敘事模式,《漫長的告別》的聚焦點自始至終都在由尹露牽扯出的連環兇殺案,且劇情上的時間跨度極大。從最初的毫無頭緒,到真相隱露,再到連舟被兇手襲擊“腦死亡”,案件一切歸零,整個追兇時間長達12年。

追兇的過程更加驚心動魄、百轉千回,《漫長的告別》也藉以“紀實”和“運動”為主的獨特拍攝風格,在增強故事節奏感和緊張感的同時,為觀眾營造了更具真實感和生活感的懸疑氛圍,讓其得以更進一步的相信故事、沉浸故事,進而獲得身臨其境的觀劇體驗。

懸疑外殼包裹溫暖內核,《漫長的告別》打造高品格治癒懸疑

值得一提的是,《漫長的告別》也打破了懸疑劇中普遍存在的“上帝視角式尬破案”問題。劇中完全沒有神乎其神的炫技推理場面,付翔與所有參與偵辦此案的刑警,都在規規矩矩按照取證、走訪目擊證人的公安辦案模式進行偵查。不僅如此,《漫長的告別》的主角人設也是反傳統的,連舟和付翔既沒有開掛的推理能力,也沒有高大上的光環形象,這樣的設定不僅讓人物更具現實映射力,也使得故事更加耐人尋味。

懸疑外殼包裹溫暖內核,《漫長的告別》打造高品格治癒懸疑

尊重女性感官方式

借“告別亦成長”打造治癒力量

劇集市場的主流觀眾一直都是女性,“她經濟”崛起並日益蓬勃發展後,“讀懂女人心”更成為了影視從業者的一堂必修課。也正是看到了這點,渴望重塑類型高光時刻的懸疑題材劇才紛紛開始設法為女性觀眾產出“精神食糧”,並推動了“女性向懸疑劇”的出現與入局者激增,使其成為近兩年的一個熱門概念。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截至目前,標杆性的“女性向懸疑劇”仍未出現。《漫長的告別》的定位雖並非“女性向懸疑劇”,但從播後的觀眾反饋看,這部劇絕對是一部極具借鑑意義的女性友好型懸疑劇。

眾所周知,不同觀眾對於同一類型的作品的關注點會有所不同,而在懸疑類型上,男性觀眾更喜歡看案件的曲折離奇,女性則更在乎自己的觀感效果滿足。

《漫長的告別》能在廣泛吸攬男性觀眾的基礎上打動大量女性觀眾,關鍵在用較高的完整性、邏輯性以及精彩度為案件打造了好看的皮囊,並尊重了女性的感官方式,借男主連舟的執著與轉變詮釋了告別背後的“愛與成長”,打造了觸及內心的靈與肉。

懸疑外殼包裹溫暖內核,《漫長的告別》打造高品格治癒懸疑

不顧一切獨自前往古城、放下大學生的身份去送煤氣罐、努力學習搏擊……連舟的執著追兇源於對女友尹露深切的愛,但這12年的追兇過程不僅是一場情人間難捨難分的漫長告別,也是一段自我成長的蛻變之旅。從執著於過往的傷痛,把⾃⼰封閉在仇恨的世界⾥,到被身邊的愛與溫暖治癒,逐漸直面痛苦敞開心胸。連舟不僅學會了放下和體諒,也擁有了一個成熟男人該有的擔當,在⽆辜的⼈受到傷害時,毅然挺⾝⽽出。

懸疑外殼包裹溫暖內核,《漫長的告別》打造高品格治癒懸疑

如同網友評論,“太多離別讓人肝腸寸斷,《漫長的告別》看似無比殘酷,實則是溫暖的。所有的告別都是用來成長的,它總能教會我們什麼,也總會被愛治癒。”

映射刑警的職業信仰

傳遞撼動人心的底線反思

獨特的寫實風格和強大的治癒力量,讓《漫長的告別》充滿了自我特色和看點,但其能不落窠臼根本上卻不僅於此。

不論是影視作品裡還是現實生活中,長跨度的追兇過程總容易讓人產生懷疑:正義這回還會來嗎?畢竟,時間不僅可以抹去犯罪證據,還可以考驗人性,是咬牙堅持一追到底?還是將未結案的卷宗鎖緊檔案室?

“1994.9.14”臨海特大持槍搶劫案經辦人員不捨追兇24年,直至最後一名嫌犯落網;為偵破甘肅“白銀市連環殺人案”,8任白銀公安局局長接力追兇28年……《漫長的告別》裡,面對同樣的選擇付翔與其他參與偵辦案件的刑警亦是如此。抓住嫌疑人的信念已經融入他們的生命,而他們對懲惡揚善的這份堅守,也映射了現實生活裡所有刑警以“劍膽琴心”守護“詩與遠方”的崇高職業信仰。

懸疑外殼包裹溫暖內核,《漫長的告別》打造高品格治癒懸疑

“你要是敢胡來的話我一定抓你”,借為愛追兇的連舟和堅守法度的付翔,《漫長的告別》也展開一場對人性執念及生命意義的探討,帶出了一份極具現實意義的思考:如果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意願為所欲為,那社會的規則和法制將何去何從?

懸疑外殼包裹溫暖內核,《漫長的告別》打造高品格治癒懸疑

最終,又再次藉助連舟的自我成長與反思,強調了遵守規則和法制以及保有善良和道德的重要性,從而,在思想自由、權利自由的當下,為社會拉緊了底線準繩。

陰霾終究會被陽光驅散。《漫長的告別》不是一部單純的“案件再現”懸疑劇,呈現的也不是以獵奇題材為賣點的“一次性消費”懸疑。它展現了不同以往的內容敘事模式和更真切的現實注入方式,也將自身的高度和深度拓延到了社會、人性層面。相信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走出自己的風格《漫長的告別》定會用這場最有力量的告別,感染更多人,治癒更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