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一把製作工藝精美的紫砂壺,不僅表現在整體造型的別緻,往往還體現在紫砂藝人對每一個部件的細節追求上。正是紫砂藝人對每一個細節的精益求精,才有了一件件的紫砂精品。

就壺型結構而言,紫砂壺可以分為壺身、壺鈕、壺蓋、壺嘴、壺把壺底,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瞭解一下紫砂壺的各個部件。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壺身


壺身作為紫砂壺重要的構成部件,具有以下幾大基本形態。

球形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方形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柱形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碗合形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壺鈕


紫砂壺的鈕,亦稱“的子”,為揭蓋而設,常見有球形、橋形、獸形、瓜柄形、樹樁形、一體形等。

在頂端或底側,大都要開一個內大外小的錐形氣孔。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壺蓋

紫砂壺的壺蓋有壓蓋嵌蓋截蓋三種形式,先來了解一下。

壓蓋:壓蓋是指將壺蓋覆蓋於壺口之上,蓋的直徑要略大於壺口的外徑。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嵌蓋:嵌蓋是指壺蓋陷入壺口內,又有平嵌蓋與虛嵌蓋之分。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截蓋:截蓋是指在製坯時,將紫砂壺上端口蓋相應的部位切割開來,截下部分做成蓋,壺身切口做成壺口,蓋合後外形完整。由於製作技術難度大,只有中高檔紫砂壺菜會採用截蓋。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壺蓋上一般都要開一個內大外小的喇叭形小孔,使其不易被水氣糊住。

紫砂壺燒成後,口和蓋的配合應該達到“直、緊、通、轉”四項要求。

“直”,是指蓋的子口,要做的很直,舉杯斟茶時,壺蓋也不會脫出。

“緊”,是指蓋與口之間要做到“縫無紙發之隙”,嚴絲合縫,蓋啟自如。

“通”,是指圓形的口和蓋,必須圓得極其規正,蓋合時要旋轉爽利。

“轉”是指放形(包括六方、八方)和筋紋形的口蓋,蓋合時可隨意蓋合,即可扣合嚴密,紋形絲毫無差。

壺嘴

壺流端部的出水口稱為“嘴”。常見的樣式有平嘴包嘴舌嘴三類。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紫砂壺的嘴式可分為“一彎嘴、二彎嘴、三彎嘴、直嘴、流”五種基本樣式。

一彎嘴:一彎嘴形似鳥喙,故又名“一喙嘴”,也有讀為一啄嘴的。

二彎嘴:二彎嘴的根部較大,出水暢快,用於一般紫砂壺。

三彎嘴:三彎嘴的造型豐富了紫砂壺的線條,但製作有一定的難度,比較難掌握。

直嘴:形狀簡潔,出水流暢。

:流形似鴨嘴,又叫“鴨嘴”,近代才流行,多用於茶具、咖啡具。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紫砂壺嘴的出水孔,雖然不太引人注意,但其實出水暢與不暢,出水孔至關重要。

起初,紫砂壺為獨孔,極易被茶葉堵塞,但最遲在晚明時,已有個別紫砂壺出水孔為錢形孔,但不知為什麼沒有普及開來。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直到晚清,紫砂壺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文革”時,有批紫砂壺外銷至日本,這批外銷壺裡,出水孔設計為半球形網孔。這樣泡片茶時,可避免茶葉堵塞。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壺把

壺把是為了便於執壺而設置的,有端把、橫把、提樑三種基本形式。

端把:與壺嘴分別安裝在壺體的兩側,大多數紫砂壺均採用端把。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橫把:安裝在壺體上與嘴成90度,圓筒形壺上多用橫把。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提樑:一種特殊的壺把形式,安裝在壺體的上方,有許多式樣,因此處位置明顯,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提樑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硬提樑,另一種是軟提樑。硬提樑與壺身同時製出,還有一種金屬提樑壺,是用螺絲將單梁固定在系紐上,也屬於硬提樑。

硬提樑空間大,形式感強,

上虛下實,上輕下重,既飄逸又沉靜,顯示出一種高雅氣質。

軟提樑也叫活絡提樑,是製坯時在壺的肩部做一對用於安裝提樑的系紐,壺燒成後,用金屬絲或金屬細管細藤條、細竹根等做成半圓環,裝在系紐上。金屬提樑多為雙梁,藤、竹提樑多為單梁。

壺底(器足)

器足關係到紫砂壺的放置是否平穩,其設計是否得當,直接影響紫砂壺的美觀,故藝人對器足設計製作十分重視。

紫砂壺的器足分為“加底、一捺底、釘足”三大類,這個三類器足的做法既多樣又統一,是紫砂壺器足的鮮明特點。

怎麼去看一把紫砂壺?

加底:因製坯時在紫砂壺坯的底邊口上附上一道泥圈而成,故名。

一捺底:實際上是沒有足,是器身的自然結束,製作起來省工省時。為了擱放平穩,底部是向上鼓起的,多用於圓形紫砂壺,使器形簡介靈巧。

釘足:因紫砂壺宜矮不宜高,故多選用口小底大的器形。為使器形不呆板,趨向活潑,擱放平穩,便採用“釘足”方式。至於“釘足”的具體形狀,則與器形相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