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韓國有了"流星",為何還要花2.5億買美國導彈,原因在這串代碼

空戰從近距離的格鬥到超視距作戰後,所使用的武器也從機炮、近程格鬥導彈升級到具備超視距打擊的中程空空導彈,可以說如果沒有這種導彈,不管多麼先進的戰機也是沒有牙齒的老虎,根本無法具備現代空戰能力。

韓國有了

而能生產先進中程空空導彈的國家並不多,中國算一個、歐洲算一個,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印度只能算半個,這個東西才是武器裝備上的桂冠,是真正的技術難點。絕大部分的國家的沒有辦法生產空空導彈的高性能制導頭,而狹小彈體內的高性能發動機更是秘密所在,考驗的為電子芯片技術和微型航空發動機技術,沒點實力就不要想自己研發了。

韓國有了

即便是號稱"你有,我也有"的韓國對此也是無計可施,長期使用的都是AIM120中距離空空導彈,不過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韓國需要購買美國的先進戰鬥機,美國自然也會打包賣一些中距離空空導彈,如果說韓國想要自己的研發,只有剛剛有這個想法就會惹得美國軍火商不高興,畢竟這會降低韓國的軍購金額,砸了雷聲的飯碗。

韓國有了

比如說韓國這次鐵了心要搞的五代戰鬥機KF-X就沒有得到這些美國軍火商的支持,不僅是航電系統和雷達方面,就連先進的空空導彈方面也是被拒之門外。不得已只有求助於歐洲,而歐洲當時花費12億美元搞的"流星"空空導彈正好需要更多的買家,這樣就一拍即合了。當然很多人可能要問,既然韓國這次得到了歐洲的"流星"導彈,那麼為何還要花這份冤枉錢找美國購買AIM120呢,難道真的是跪久了站不起,非要去受這份冤枉氣?

韓國有了

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韓國國內大量的F15K,以及自行組裝的國產KF-16這些都需要補充中距離空空導彈,這次的120枚就是起到這些作用的。而且未來在艦載機方面還是會裝備F35C,畢竟獨島號不能沒有飛機嘛,這也許要大量的AIM導彈的支持,所以不買是不行的,尤其是日本的F35C在2024年就要到位了,韓國怎麼能落後於人呢?

韓國有了

至於想把"流星"用到F15或者F35C身上那則是不可能的,別說流星的尺寸能否放到F35C的隱身彈倉中,就說在火控系統上也是行不通的。要讓韓國軍中服役的美國戰機使用"流星"導彈就要美國方面開放代碼,把流星的控制代碼加入進去,否則根本無法發射其它導彈,這點軍火商早就想到了,用了我們的飛機你這輩子就別想用其他導彈了,一切都只能找我們購買,肥水不流外人田。

而這套做法在全球的軍售中都是一樣的,比如印度購買法國的陣風戰鬥機裝備了最新的空對地精確制導炸彈,未來印度也希望能夠使用印度國產的導彈,這就需要開發代碼給印度,當然估計也要花不少銀子。所以 "流星"導彈也就只能給KF-X使用了,也只有這種情況下,歐洲才會給韓國開放代碼加入到新飛機的火控系統中,真要搞出美國飛機配"流星"的情況,恐怕到時候會惹的兩方面都不高興,畢竟韓國五代機的發動機還要看美國的臉色呢?沒辦法,還是那句話,靠別人永遠都是低人一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