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河北省一个县和山西省一个县,名字正好倒过来

如今,就山西省和河北省来说,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彼此邻近,而且在历史文化上也存在诸多类似的地方。就山西省来说,简称“晋”,省会太原,位于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就河北省来说,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其中,就河北省下辖的高阳县和山西省下辖的阳高县,也即“高阳”和“阳高”这两个地名正好互相倒过来。而这,无疑是非常有趣的地方。

河北省一个县和山西省一个县,名字正好倒过来

一方面,就高阳县来说,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在地理位置上,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高阳县北与安新交界,西与清苑毗邻,南与蠡县、肃宁接壤,东与河间、任丘相接。在东经115°38′ ~115°39′和北纬38°30′~38°46′之间,南北宽28·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总面积472平方公里。就高阳县的历史来说,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正式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设立高阳县,属涿郡。由此,就高阳县这一建制,始于西汉初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保定市高阳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

河北省一个县和山西省一个县,名字正好倒过来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高阳县隶属高阳国。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高阳县属瀛州。大业三年(607年),高阳县改属河间郡。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高阳县先后属瀛州、鄚州、范阳郡。至元二年(1275年),也即元朝建立后,高阳县属保定路安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高阳县改属保定府。到了1913年,高阳县属范阳道(次年改称保定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高阳县直属于。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称保定市,高阳县属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高阳县总面积达47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2万人。

河北省一个县和山西省一个县,名字正好倒过来

另一方面,就阳高县来说,名字正好和高阳县互相倒过来。阳高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位于东经113°28′36″~114°6′15″;北纬39°49′50″~40°31′10″之间。阳高县东与天镇县、河北省阳原县接壤;南与浑源、广灵两县以山为界;西与大同市新荣区、云州区毗连;北与内蒙古丰镇、兴和县隔山相邻。就阳高县的历史来说,西汉时期,在该地区设立高柳县,属代郡,为西部都尉治。东汉末年,代郡来治,县遂废,今山西省阳高县一带属代郡这一建制。西晋时期,再次设立高柳县,今大同市阳高县一带属之。

河北省一个县和山西省一个县,名字正好倒过来

最后,北齐时期,郡县俱废。北宋时期,高地区属大同府。金大定七年(1167)改名白登县,以白登河流贯其间,故名。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设立阳和卫,宣德元年(1426年)徙高山卫来此同治,属大同府。清初改阳和卫为阳高卫,属大同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阳高县,属大同府。由此,就阳高县这一建制,始于清朝时期,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历史了。1993年7月至今,阳高县属大同市。截至2018年底,阳高县总面积达167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0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名字正好互相倒过来的地名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