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川陝咽喉”的湖北十堰,數不清的美

十堰市,位於中國版圖雄雞心臟部位秦巴山區漢水谷地,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另外,這裡還擁有“武當山”、“丹江水”、“汽車城”三張世界級名片。

“川陝咽喉”的湖北十堰,數不清的美

十堰市是一座美麗的山城,不僅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還有牛頭山森林公園、黃龍古鎮、丹江口大壩、千島畫廊、女媧山天池、上庸古城、施洋故居、野人谷野人洞、顯聖殿、廬陵王故居等風格各異的名勝風景。

十堰市竹溪縣的梅子貢茶,素有“長江三峽水,楚地梅子茶”的美譽。梅子貢茶最早產於梅子婭。春秋末期,梅子埡茶成為朝廷貢品;唐代,梅子埡茶被武則天欽定為御用貢品,“梅子貢”因此得名。不過,來自十堰地區的美食特產絕不止這一樣。

“川陝咽喉”的湖北十堰,數不清的美

鄖縣三合湯

鄖陽(鄖縣)府曾以古樸典雅、氣勢恢宏的建築風格和引人入勝的人文景觀而著稱於鄂城,不僅如此,鄖縣的飲食文化更讓人津津樂道。其中,“三合湯”更是本地膳食門類中的一絕,有“到了鄖陽不吃‘三合湯’等於未到鄖陽”之說。

三合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勁道的紅薯粉、上等牛肉餡包成的餃子、橙黃的熱湯汁,再撒上翠色慾滴的香菜和薄如紙片的滷牛肉,就是三合湯的經典味道。

“川陝咽喉”的湖北十堰,數不清的美

鄖西花饃

在鄂西北邊關的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流傳著與花饃相關的一首兒歌:“蛋蛋饃,打紅點兒/媳婦來了坐燒炕兒/她婆高興得擠擠眼兒/掬了一掬核桃棗兒/吃核桃,生娃子/吃花生,生女子/吃棗兒,早抱寶貝蛋兒。”

做花饃對發麵的要求很高,有時為使面發得恰到好處,夜裡還得不時起來照看。製作花饃時,捧出已經發酵的大面團,加上鹼面便在案板上搓捏起來。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和食用色素。把一個個麵糰搓捏成各種形狀後,再在面花上點染顏色,最後上籠蒸熟。蒸出來的花饃一般是花、鳥、蟲、魚等造型,栩栩如生,令人愛不釋手。

“川陝咽喉”的湖北十堰,數不清的美

房縣盤鴨

據《房縣誌》記載:鴨出西關數十里泉水灣,繞岸百餘家,花柳映帶,泉眼數十孔,河水清澈,水生細暇,鴨食易肥,此謂房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

房縣盤鴨的製作與一般的烤鴨、燒鴨、燉鴨有顯著的區別,盤鴨最具特色的加工方法是淨毛後,將鴨腿爪放入沸水中,速放速取,連續數次,捋下黃及揉遍鴨全身上色,用刀從鴨背開腔,洗淨腹腔,撤上適量椒鹽、五香粉,瀝盡水分,然後將大小適當的兩隻鴨搭配成對,兩背相對疊放,將腿翅互為交錯蜷曲於兩隻鴨相對的夾縫兩邊,頭頸交叉垂於兩旁,用繩繞鴨纏數圈紮實,置平板上,用石塊壓數日成型後,剪開繩索,兩隻鴨身合一體,好似橢圓形大菜盤,故而得名“盤鴨”。吃時,可用刀將盤鴨切成鴨片,蘸著調料吃,也可剁成塊,用鮮湯燉著吃。

“川陝咽喉”的湖北十堰,數不清的美

竹溪蒸盆

竹溪蒸盆以獨特的烹調方式,將各種原料集於一盆,使它們在色香味上達到高度融合,數百年來經久不衰。

將切好的豬腿、雞塊放入陶盆中,用鹽醃製10—20分鐘,加適量水,入籠屜中大火蒸40分鐘,肉半熟時,放入切好的土豆、香菇、金針菇、蔥、紅椒、桂皮,然後回籠小火蒸1—2小時,肉將熟時,放入荷包蛋、豆油卷,用小火蒸30分鐘即可出籠。出籠後放入適量香菜、菠菜,就可以立刻食用了。

“川陝咽喉”的湖北十堰,數不清的美

鄖縣黃酒

明代中後期在鄖縣設鄖陽府,因此,鄖縣黃酒又叫鄖陽黃酒。鄖縣黃酒分清、黃兩種。清酒屬地封酒,是頭年或頭三年做好後窖藏,開壇顏色清透、口味淡、好進口,但後勁大,有出門倒、見風倒的說法。

黃酒主要是勾兌涼水靜置一至三個月後取出,酒勁適中,俗話說“薄酒大碗斟,不醉有點暈”就是指這種酒。通常所說的米酒屬於甜酒,俗話“甜糟子”,因口味甘甜,酒勁小,被稱為“酒”中茶,在鄖縣有催奶的說法。

“川陝咽喉”的湖北十堰,數不清的美

房縣黃酒又被稱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眾所周知,我國名氣最大的黃酒是紹興黃酒。紹興黃酒最早產于越王勾踐時期,而“房陵黃酒”早在西周時期已成為 “封疆御酒”。

房縣地域封閉,當地黃酒在釀造過程中具有極強的區域特色,只有用房縣產的小曲、糯米和溪水,才能釀製出被當地人認可的黃酒。房縣黃酒在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地位顯著,當地人一年四季常備不缺,婚喪嫁娶必不可少。房縣人常說:“沒有黃酒不成席,白酒再好不稀奇。”房縣人喝黃酒用大碗,體味著喝大碗酒、吃大塊肉的豪爽。

“川陝咽喉”的湖北十堰,數不清的美

溫飲是黃酒的傳統飲法。溫黃酒的時長不宜超過5分鐘,溫度以50攝氏度左右為宜,溫熱的黃酒酒香濃郁、口感柔和,最重要的是利於營養成分的吸收。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