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峨眉武術於鐵成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有疑問,加上最近各種傳統武術主要是拳腳武術對戰現代搏擊幾乎無一勝者,人們更是對傳統武術究竟能不能打引發了大討論,我的觀點是傳統武術主要是徒手功夫沒有想象的那麼厲害,即便比現在的一些“武術大家”厲害一點也有限。

人們談論傳統武術厲害更多的是說在冷兵器時代,作戰可能會武術更有殺傷力。但是其實古代打仗更多的靠的是兵法謀略以及兵器的先進。包括青銅器向鐵器的進化。兵器的先進性幾乎是革命和決定性的,而且兩軍對壘也很少出現主將單挑的場面,即便有也是馬上功夫於兵器的對陣,而使用兵器和拳腳功夫是根本不同的。即便是現在一個會功夫的碰上拿菜刀的也不會輕易徒手格鬥!

大家耳熟能詳的俠客“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懷激烈,他為什麼是“圖窮匕見”而不是使用功夫徒手擊殺秦王,可見膾炙人口的俠客並沒有五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功夫。膽色和英雄氣概是最主要的,而不是功夫。

再有歷史上那些有名的英雄包括評書裡的,項羽,關羽,李元霸等等不勝枚舉的武將,都是以兵器和馬上功夫見長。手裡的兵刃和坐騎就是他們的代名詞,那一個又是靠“降龍十八掌”而流芳百世的?


傳統武術包括不包括兵器的使用,當然包括。可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不更多是拳腳功夫功夫嗎?而兵器的使用更多為什麼強調的勢大力沉,最典型的就是“李元霸”和“羅士信”特別是羅士信不就是“一力降十會”的典型代表嗎?這和他會什麼招式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依舊沒有對手。這其實就證明了在絕對力量面前,招式幾乎沒用,至少說明了招式的侷限性!

再有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水滸”中的“浪子燕青”以及“行者武松”他們為什麼不能和五虎上將相提並論。就是典型的拳腳功夫和馬上功夫在取得的成效特別是殺傷效果上相差甚遠。因此拳腳功夫在實戰特別是兩軍對壘時時作用是很有現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之一”的林沖也不是教授拳腳的。


至於到了近現代也沒有足夠的影像資料能證明拳腳功夫的厲害,幾個對戰外國大力士的事蹟,也沒有足夠的資料顯示外國大力士的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同時即便是戰勝了,那麼這裡面規則是什麼樣的,也是個問題。

人們現在說武術的厲害主要是說如果沒有規則的限制,那麼武術是很厲害的。那麼殺人的招式和我們傳統理解講究的武德是不是背道而馳?即便是毫無禁忌的招式,現在不是也有嗎?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認為,我們傳統武術更多是強身健體,而不是為了殺人和用於實戰搏擊。即便有一些人相對厲害一點,也不過是相交於普通人而言。承認傳統武術的侷限性沒有什麼,而拼命的維護他和誇大他的實戰性實在沒有必要。至於那些大師,也就說說而已,別太認真了!


體育雜譚


我們在當今看見某某大師被打了,被挑戰失敗了,輿論譁然,不知真像的網迷更愕然了。到底怎麼了,無數人心中都有一種想知曉答案。但沒有人站出來,為什麼?因為涉及面太大,中華武術這個命題太大,而民間許多門派雜多,站出來必須面對真槍實戰,有可能以前所有榮譽都沒有了,更多的是中華武術強調,以武強身不主張爭強好勝,以武鬥勇。又讓許多真懷有絕術之士退讓。

但是,據我感覺時代發展,為了生活或者營生,那些很多所謂的大師,更多時間去招攬業務,荒廢了潛心修煉本派武術。我們知道:武術又叫功夫,所謂功夫就是時間。你不用時間積累,哪能出絕技。

說到這很多人就不同意此說法了。列舉某某如:李小龍歲數不大,不就名揚天下,李連杰幾歲就出名了。

我只能說:這些人是天才,學武的天才。反過來看,人家也是從很小就開始練習了,李小龍是一路摔打出來的。

那又回到主題,傳統功夫到底能不能打,我想肯定能打,要不然能延承至今,關鍵比試規則,讓傳統武術有所限制,所以跟上時代,潛心修練,自然走出國門。



嘉木臨澤


肯定不行的,記得我們村有一個人曾去過少林寺習武6年回來自己覺得很牛逼,後來跟村裡一個人打架,被沒有習武的人打趴在地上了,後來問他怎麼輸了,說打他的人不按套路來!還有一次在街上跟混混打架直接被捅了一刀,住院了幾個月,差點丟了性命!後來老老實實在家務農了!

實實


農人楊聰


傳統武術對於普通人能實戰是肯定的,對於搏擊高手能不能行,這個不太清楚,畢竟搏擊高手的反應是頂級的。舉兩個例子吧!小時候練過一套拳,裡面有一個動作是正面一個二起腳攻擊前面的人,落地後直接一個反手拳回打後面人的襠部。當時也就是練著玩,沒想那麼多。結果碰上一回群架,還真用上了。正面踢完以後,無意識的回手一拳,正好停在後面那個人的襠部,幸好小夥反應快,及時剎住了往前衝的身體和拳頭。另一個動作是踩腳,這個是需要預判和反應的。但是用出來後很管用的,因為動作太隱蔽了。有一回和朋友帶著護具對練,拳頭身子都出去半截了,突然腳就被踩住了,沒法完成動作也沒法換動作,只能捱打。後面自己又試過幾次踩腳,中招者無不懵逼。


小人物眼裡的世界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我太爺爺會武術,他經常教我叔叔輩的人練功。他說過我教你們練不是固定的套路,而是你往出打我教你怎麼拆。後來有一個班的解放軍來我們村駐紮,一個當兵的想讓我太爺爺教功夫,起先不答應,大家也知道那個時候解放軍是什麼地位。後來就教了幾招,囑咐他別打架。結果當兵的出去給別人打架,踢斷了人家一條腿。又因為叔叔們偏喜歡套路,又趕上wg那個年代。太爺爺怕惹事,所以這個東西就斷代了。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但是我依然相信。何況中國地大物博,文化源遠流長。功夫實戰是肯定的,為什麼現在很多都是偏套路呢,因為十年動亂,又有養生之說。實戰不實戰,我期待來一個武術界的“郭德綱”


銀靜致遠淡波明志


我15歲練習傳統武術。傳統武術裡邊就有散手,也可以說是散打。我僅練習了半個半年。但是我就可以打五六個同齡人,當然,體重都是差不多的。當然有人的練習上兩年也不一定打五六個。這要看你個人的悟性。以及你勤奮程度還有身體的靈活性。


方慶李


那些空子什麼都不懂,就想譁眾取寵,上來張嘴就噴,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

傳統武術能不能實戰,其實是個偽命題。西南交大出版社本月出版的《峨眉武術的前世今生》明確闡述“周武王伐紂,求諸戎狄,巴蜀武士陣列於前,持干鏚舞,殷人皆潰。”這是引於《周本紀》的歷史記載,“持干鏚舞”就是傳統武術器械,擊敗了商國軍隊(殷人皆潰)。

說點年代更近的,明朝戚繼光《紀效新書》專門論述了長短兵器和拳法在實戰中的技擊方法,這裡的實戰是指與倭寇的短兵相接,是殺人的功夫。傳統武術能不能實戰?還用再多說什麼?這裡居然有人無知無恥地說“傳統武術以前、現在、將來都不能實戰”,請問說這種話,能要點臉嗎?

再近點的史實,川軍出川抗日,其中大量的袍哥子弟因平日習武,故組建大刀隊、砍刀隊,在缺少槍支彈藥的當時,以此殺敵,屢建奇功。你們球都不懂的上來就噴,是不是對抗日先烈的褻瀆?

傳統武術當然能實戰!目前有些所謂太極大師招搖撞騙,並不代表傳統武術不能打,任何行業都有害群之馬和老鼠屎,有何奇怪?有人想借“打假”炒作自己,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騙局?更有一些敵人,趁機抹黑中國傳統武術文化,與抹黑岳飛等民族英雄,目的是一致的,還請諸君擦亮眼睛,別像傻瓜一樣被人騙了還跟著吆喝。


峨眉武術於鐵成


中國傳統武術之所以不能用於現在的實戰,就在於實戰的環境變了,由戰場上的混戰,變成了擂臺上一對一的對戰。這是完全不同的戰鬥環境。

古代的戰爭,首先是陣戰,陣型一旦被沖垮,就會進入混戰。混戰的特點是,你常常會面臨多對一和一對多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相比於武術技法,站位以及站位的移動,才是活下來的關鍵。因為再強的武者,也經不住背後的一槍。宮本武藏所著的兵法,講的就是在一對多的情況下,如何站位,如何移動,道理其實類似於圍棋,說到底就一句話,千萬別被圍住!

在混戰的情況下,本著千萬別被圍住的第一宗旨,你的最基本戰術就是,保持主動移動!什麼叫主動移動?就是根據周圍敵人分佈,主動變換最佳站位。這是活下來最重要的能力!而一旦陷入被動移動,也就是為躲避對手的攻擊而被迫選擇的移動,很可能躲開一個攻擊,陷入更大的危險。

所以,保持主動移動,是戰場武術的第一法則。這就構成了中華武術的基礎。為什麼要練馬步?目的就是除非我自己想移動,否則誰也推不開我。為什麼中華武術面對對手的出擊,總是選擇格擋,而不是躲避?因為躲避就陷入了被動移動。為什麼中華武術要練一種獨特的步伐,類似梅花樁之類的?就是要在多人的圍攻下,要以最快且最合理的路線變換位置,同時在移動的過程中還能保持一定的格擋能力(以馬步姿態為基礎),不至於被推離路線,陷入被動。

中華武術取格擋而非躲閃為主要防守技術,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其人戰鬥力要高於對手一大截,因而在速度力量方面明顯高於對手,格擋能擋得住,且能後發而先至。這種特點在擂臺上是個大劣勢,既然上擂臺,彼此實力一般都差不多,一般都是誰都擋不住誰,最好的策略就是躲閃。但在戰場上,一般的將領,武力值要高於對方的普通士兵,自然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取格擋而非閃躲為主要防守技術,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在防守中同步完成進攻,這是近代武術套路中那些花哨動作的來源。這在戰場中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相比於躲閃,可以更高效率地殺傷敵人,多殺一個敵人,就多一個氣口,就為自己多增加一分活下來的概率。

所以說,戰場的需求,催生了中華傳統武術,奠定了傳統武術的核心思想。後世的武術名家,雖未必出身軍旅,但思想一脈相承,只是在這一基本模式上加以招式的創新而已。但由於失去了其作為戰場殺人技術的應用環境,有時不免會創造一些華而不實的戰術,再加上缺乏實戰的機會,武者難免會落入花拳繡腿的境況。而現代以來武術的套路化更加劇了這一趨勢。但拋開具體招式的有效性,從中國武術的基本策略取向,還是可以看出傳統武術的實戰靈魂。

當代最強的擂臺武術,是巴西的格雷西柔術,只要捱得了開始的幾拳,一旦近身,將對手纏住,對手就無計可施。但這種打法在戰場上,就是自殺戰術,把對手纏住,自己也失去自由,就等著被剁成肉醬吧。可見,那些擂臺上實用的格鬥技巧,換一個環境反而成了花拳繡腿。

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應出擂臺武術與戰場武術因為環境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策略路徑。傳統武術選擇站樁,走樁,格擋,就是力圖在一對多的情況下,始終保持站位的優勢,避免腹背受敵。而擂臺武術沒有腹背的顧忌,只要躲閃正面攻擊,把正面對手撂倒即可。由於應用的環境不同,中華武術在面對擂臺武術時,有點招架無力,但如果把擂臺武術搬到古代冷兵器戰場,恐怕也是死路一條。

所以,中國傳統武術能否實戰,答案是可以。而且,某種程度上,其適應的是真正的實戰,而不是擂臺上一對一的對決表演。當然,由於傳統武術的土壤已經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武術也就沒有了。剩下的,強身健體也好,修身養性也好,表演也好,自娛自樂也好,就是個人的選擇了。

不過,也沒必要神話中國傳統武術。任何武術,本質上是力量速度格鬥技巧的結合,背後的靈魂是運用環境與應對策略。各個武術,都是根據自己的應用環境不斷髮展而來,只是放在現代擂臺環境中,有些適應得好有些適應得不好,有些人才輩出,有些人才凋敝。


宏澄



能實戰,但是,要注重武德,散打變成了亂打,這樣有損於東方文明的以武會友!


用戶16127664691


傳統武術在過去的歷史環境裡,並非是為了強身健體,而是為了防身實戰,像水滸傳裡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的槍法,像明朝戚繼光武備書裡記載的三十二勢長拳是軍隊使用的拳法,清代會友鏢局鏢師使用的拳法是三皇炮錘,所以說正宗的傳統武術是殺人技,必須具有實戰的技術。到了近代告別冷兵器時代,傳統武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加之國家提倡體育健身精神,大家所見到的傳統武術已經演變為表演性的武術套路,武術和舞術基本類似,號稱體操性質的武術表演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