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驢行新昌小黃山

文&圖 靜謐夜空流星

又是小黃山,黃山何其多?國人傍名牌的陋習從來不曾斷絕。所謂新昌小黃山,實則沙溪巧王山,或名石貓山,位於紹興新昌沙溪鎮董村地界。從甌城去新昌爬山,相距有些遠,遙遙路程光來回開車就不下八、九個小時。單日往返似乎匆促了些,留給爬山看風景的時間自然就不多,應該不算理想驢程。架不住網絡上看到過石貓山中岩石模樣足夠誘惑,己亥豬年季過大雪,趁著寒日暖陽,龍門戶外召集廿驢行。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晨曉早起離甌城,匆匆行車至董村徒步起點,一個叫裡洩下村的自然村,日已中天穹頂。料半晌時光,走八公里多驢程不算難,無非下山回家遲些,不是甚大事。遺憾的是顧望四周,山勢平緩低矮,遠近未現巉巖危崖之壁立,不似風光絕勝樣子,心裡感覺是否受了網絡圖片的當,便有人抱怨來錯了地方。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人在旅途,來都來了,誰讓誤登賊船。便上當亦得去走一遭吧,權作散步清肺吸氧之旅。山邊涯,一條人工鋪築石子臺階路引步上山,由緩漸而陡,氣喘漸吁吁,爾後復歸平緩。近些年村裡思謀開發旅遊,壘石鋪路,廢了山野土路,美其名曰安全方便行履。其實說穿了是造個理由以便設崗唱唱“此路是我開”。因驢友徒步發現的風景,風傳而眾知,引旅人紛來。有人眼瞅著商機,投資開發旅遊。本來天地賜予山水風光,被柵欄一圍就幹起收銀勾當,也是夠無恥的。然大好河山裡,無恥行徑鮮見了嗎?無足為奇。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吾卻以為鄉野路改作水泥石塊漿砌,看著是整潔好看,其實卻未必得當。山野裡尋蹤,首在野趣天成,自當行土路、攀巖坎才覺箇中滋味,何況硬結的路面走久了甚傷腿腳。為何總有人要做些畫蛇添足的事情呢?幸好鋪裝路面適可而止,不久接駁原生土路,漸離了凡俗紛擾,漸入了山林靜幽。然靜幽不是寂然到無聲。江南丘壑樹木雖說四季常青,畢竟冬寒季節,山林裡滿地落葉變褐失色,山徑路面上也掉落鋪展了一些。踩踏行過,腳底下發出莎莎碎葉的聲響,脆脆訴說著山行樂趣,這才是迴歸自然的真實。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從裡洩下村出發,走巧王山脊,山勢低矮。除了偶有幾段臺階急陡,總體還屬平緩,走著不累。山中甚是幽清,樹冠遮蔽,行不見奇巖怪石顯露,天穹的色藍卻是時時透漏進來,只是雲朵兒有點稀罕,光闆闆天空總覺少些趣味。戶外傳言山中有開口石、蘑菇石、如來神掌、金猴望月、望棺材巖以及無常巖,目前形影兒全無所見,估計還未行入趣處。世事天定何必心急,相信步履不歇,所有的際遇總能慢慢都相逢。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行臨半山腰,平岡處樹冠不遮視界,幾塊巨石並簇挨著,林草松冠擋不住亂巖崛起。有龐然圓滾滾墩著的,也有尖挑高聳起擎天的,相挨相擠著組合作石陣,鄉人稱大象石。其實平視而觀,全無象形模樣,需得登背後山岡俯視才能瞧出大概端倪。眾人可沒心思管這個,行途好不容易有石巖相遇,模樣也俊朗,還哪來那麼多計較,皆莫名興奮,一掃沉悶趕路之無趣,爭相攀爬著欲登巖頂。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大象石後,巧王山石之勝境算是開啟了。山頂高處正興土木,似乎建造懸空玻璃觀景平臺。吾還是不敢苟同建造者的想法。大凡平臺,宜望遠看大勢磅礴。而巧王山石不以絕壁險隘取勝。行走山脊岡頂,時逢些略微巨大花崗岩石塊,適宜靠近了品觀。那些山岩的頂部,多被雨淋風蝕磨出了渾圓,各自孤立,或三五小聚,體量亦不大,藏在松林樹冠掩映之間,好像山林中探出來一個個和尚光頭一般,難怪遠處尋望難見蹤影。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山岡頂闢出一方平臺,安置座椅用作旅人休息。場中間保留了山中石頭,說是兔子巖,約摸幾分神似吧。至於觀景臺下巖壁,被描述為猿人頭巖,那似有似無眼窩有點個意思,至於尖削前伸下巴,則牽強附會太多,總是信之則有,就如鄉人迷醉神佛一般。開發者為吸引關注,弄些誇張說辭份屬清理之中,不理會就是了,繼續自己的驢程。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穿林岡,越巖脊,遇巖縫裡破罅松樹,皮皺皸裂而灰褐,幹則虯曲似龍盤,顯然見慣風霜、歷久雨雪,屢遭天時摧折。漫漫光陰,歲月總是易蒼老,滄桑何處不留痕,掩不住黛綠松針箕張開來的勃發激情,那麼地孤傲,依然是不屈,哪管冬寒裡的料峭,兀自站立松冠迎風輕舞。吾立樹旁,豈不得亦沾染些松針情懷。恰旁有頑石臥崖緣,一時豪氣生,居石上指點山川。看山下谷壑,羊腸公路沿著龍潭溪坑蜿蜒通往巧王水庫,循之可以順順當當履坦途而返。此等平庸事,非驢之所欲,吾要登上對面高岡,繞山脊去環行,看遍巧王風情。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豪情歸豪情,路還需自己積跬步。眼前得攀下矮崖,趕往水庫大壩才行。這一段山路,已非常規意義的路,休想閒庭信步地優雅。其實走過觀景臺後不久,山中所步皆屬行驢步履。尋找依稀可辨踏痕,踏折荊棘踩倒草,在那些巨大石頭縫隙中穿行,擇低矮巖塊攀越,選狹窄巖縫縱躍。一些矮崖卻陡峭,甚至要藉助繩索上下。行路之難,不能說比肩蜀道,履險算是常事。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有人說巧王山上最好玩的就是爬石頭。吾深以為然。這一段崎嶇,集中了巧王山石風景精華。先是途遇蘑菇石。其巖安置平坦石坡上,石頂尖突,也沒有縊縮成柄部位,感覺不如蟠桃石更為形象。表面看,蘑菇巖三石摞疊,實則石坡之下還有機巧,更多的石塊交相疊壓,中空而成隧洞。眾人皆穿洞去遠了,也不知看沒看見風景如此美妙。吾不敢耽擱太久,略張望,趕緊跑。真懷疑自己是否跟錯了隊伍,陪練腳力的來看風景,趣味不在一處。山間的風景,移步各不同,必須慢慢找尋不同角度欣賞。如此匆匆,怎能盡得妙觀?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前途還有妙處。樹林之中,獨石卓出,猶如巨靈神宣花板斧挾威砍天斫地,或者說朝天豎立捨我其誰的犀牛角亦無不可。總之尖鋒所向,銳氣直刺蒼穹。吾自平庸,無力鋒芒畢露,卻羨慕這種旁若無人霸氣橫蕩氣勢。若能有時間繞著石頭轉悠,多所瞅瞅,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發現。奈何好久也聽不到隊友一路吵嚷的聲音,料是隔得遠了,恐迷失山野。沒奈何,唯有所捨棄,趕奔前程。人生路上何嘗不是如此,非能事事皆如意願,情勢所迫之下,便萬般無奈也必須有所取捨。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團隊的聲音從山岡石堆巖頂傳來,應該又逢賞石境界。只是奇怪為何皆擁居其頂,而捨棄圍繞旁觀?縱然居高瞭望可遠目,別忘了巧王山石妙不在豪壯。岡頂當去,不急在此時,且獨自縱跳巖間,穿縫繞石,閃避巖阻,收羅風景雅觀之細微。腳下三塊並立石巖一般樣大小,隔著罅隙相互緊貼著,外緣曲線圓弧,如三枚剝開的橘子瓣。天地的盛情,唯有緣得嘗。內側淺米黃色獨石頂端稍膨大,頸略縊縮,豎立方寸之地,體態不及壯偉,雄風浩蕩氣勢絲毫不遜。定睛再看,雄風石帶著略方正長形石碑模樣,矗立山岡頂處,平整碑面隱隱有些紋路,疊一些樹冠影子恍惚,赭紅帶黃色彩有著神秘莫測和高深,只是模糊混沌辨不清晰。也許銘錄著天地奧秘珍聞,凡眼未能窺透透。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攀上巖頂,回望來時路,山石奇形怪狀累累遍岡脊,或嶙峋雄奇,或圓渾昂立,或劍指蒼穹,或匍伏隱忍,頗具黃山石奇之韻味,難怪戶外號稱小黃山。至於迎客松什麼的,以及傳說的大部分石巖景觀卻未遇逢。也許眼拙不識金鑲玉,插肩錯過了,畢竟匆匆的過客,難以盡尋山岩其美。


驢行新昌小黃山

驢行新昌小黃山


此去下山無石景,尋常山路到壩頭。橫穿過公路,右行復登山岡。平平淡淡驢程,遠望曾見的棺材巖、無常巖皆隱匿林冠掩蔽,未能得以近觀,留一些遺憾。


驢行新昌小黃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