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這些信號預示著脾虛,如何用艾灸補脾虛

很多人對腎虛很瞭解,但是對脾虛卻不甚瞭解,其實脾虛比腎虛更可怕,而艾灸卻可以對脾虛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那脾虛艾灸哪裡好呢?

脾虛哪裡看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四白。所以脾臟虛不虛要多看看嘴和口。

1.從口看脾虛

脾開竅於口,所以人的胃口和脾息息相關,而且在中醫理論口與脾的功能和是統一協調的。所以脾的功能可以從口反應出來。脾氣強則食慾旺盛,想吃東西。在《靈樞·脈度》中提到: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

所以脾虛則無味,脾熱則會出現口中甘甜,脾氣失調才會出現口膩。口苦等現象。脾氣充足才能夠知道辨別五穀的味道。

所以,脾虛不虛從口能分辨出來,如果口中出現異味,多為脾失調造成。

2.從唇四白看脾

脾其華在唇四白,首先,我們要知道四白是什麼地方。唇四白中的四不是指數字,而是指四方的意思。白,因為正常嘴周圍的皮膚是白色的。所以唇四白指的是嘴巴周圍的皮膚。

a.唇腫

在《素問。五臟生成篇》記載:“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胃中有火則上行於唇,胃有火,則脾必受灼。所以,唇腫也是脾胃出現問題了。

b.生瘡

脾失去運化功能,導致食慾不佳,溼阻中焦,導致口角生瘡。這是典型的脾虛溼阻的表現。而反覆的口角生瘡,則是因為脾胃陰虛造成,而且瘡多發於唇部、舌頭、口腔兩側和上顎。

c.唇炎

嘴唇總是脫皮,乾裂。這是由於脾胃積熱上衝,而外受風邪侵襲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季我們的嘴唇總是幹痛。

d.嘴唇無光

脾氣足則唇色紅潤有光澤,彈性好。而當口唇淡白無光則表示脾虛氣虧。

e.嘴邊黑

唇四白,也就是嘴邊,嘴邊黑是典型的脾虛溼盛的表現,脾虛導致身體怠倦,溼氣入侵厲害。

3.從其他方面看脾虛

a.嘔吐

脾虛導致胃納不佳,食物難以克化,脘腹脹滿,胃氣體上逆,導致嘔吐。所以,當出現飲食稍微不注意就嘔吐,病情經常消化不良多數為脾虛造成。

b.多口水

我們經常發現小孩子會流口水,但是不是所有小孩都有這種症狀。這是由於脾氣不足,不能夠很好的佈散津液,導致口水多向外流。所以發現你的孩子經常流口水,如果沒有在出牙期,可能是脾虛,脾氣不足造成。

c.胖舌頭

胖舌頭是夏季脾胃虛弱,導致體內溼氣太重的典型表現。這種情況,多是由於飲食造成,飲食主要太冷、太雜和食物不健康。當然還和居住環境太溼造成。

脾虛、無脾會怎麼樣

1.脾虛會肥胖

現在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在追求好身材,想瘦一點,因為瘦一些會更美,瘦一些會更健康。但是很多很會出現越減越肥,而且剛到夏季還沒開始減肥就發胖了,這些其實都是脾虛造的。

首先,脾虛導致運化能力下降,代謝困難,食物的能力過多的積存在體內出現肥胖。肥胖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臟負擔,人會因為肥胖引起的疾病早早衰亡。

其次,脾虛導致肌肉鬆軟不再緊緻,腹部就會出現“游泳圈”,突然發現自己肚子上肉越來越多也是脾虛的一種表現。

2.脾虛成為“黃臉婆”

脾虛不僅僅會導致肥胖,也會有很多“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這些人往往因為脾虛導致食物無法運化,出現體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虛,面色蠟黃或蒼白。往往這一類人不能負重,抵抗力差,因其他疾病導致死亡。

3.脾虛怕冷又怕熱

中醫中的虛分為陽虛和陰虛,陽虛則怕冷,陰虛則怕熱。脾虛會導致氣陰雙虛,出現冬季即使是生病也還是手腳發熱,喜冷。而夏季很容易中暑,常年處於低血壓狀態,每天精神不足,渾渾噩噩。

4.脾虛拉肚子、月經量多

拉肚子是脾虛最典型的的症狀,主要由於脾陽虛,造成食物無法運化,溼氣入侵,大便溏稀。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不統血,導致血液不安正常的血管運行,出現慢性出血,月經量過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虛症狀。

5.沒有脾會怎麼樣

脾是最大的免疫系統,但是因為脾臟很嬌弱容易受損。往往很多疾病和外傷會導致脾臟被割除。多數人認為脾臟不是人體主要臟器,不會有太多影響,但是存在必合理,如果失去脾臟必然會導致很多免疫問題。免疫系統肯定回不到原來的水平,人也會容易生病,癌症細胞容易入侵,失去脾臟多數會早早衰亡。

脾虛艾灸哪裡

中脘穴: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溼。

解溪穴:全身祛痰祛溼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

關元穴: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

足三里穴:調理脾胃、調理氣血、助消化、補虛弱。

豐隆穴:針對這個穴位祛溼,效果較佳,可以有效健脾祛溼。

脾虛艾灸的穴位

01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

灸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溼。

......

這些信號預示著脾虛,如何用艾灸補脾虛

脾虛艾灸的穴位

02解溪穴

位置: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

灸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溼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溼。

......

這些信號預示著脾虛,如何用艾灸補脾虛

脾虛艾灸的穴位

03關元穴

位置: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

灸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溼。

......

這些信號預示著脾虛,如何用艾灸補脾虛

脾虛艾灸的穴位

04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於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的位置。

灸法:灸法:對準穴位點燃,艾灸10-1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調理脾胃、調理氣血、助消化、補虛弱。

歷經的傷都不感覺疼

......

這些信號預示著脾虛,如何用艾灸補脾虛

脾虛艾灸的穴位

05豐隆穴

位置: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

灸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針對這個穴位祛溼,效果較佳,可以有效健脾祛溼。

......

這些信號預示著脾虛,如何用艾灸補脾虛

如何健脾

“食慾”和“飯後的消化”

人如果到了應該吃飯的時間卻沒有食慾,根本不餓或者飯後兩小時以後還是很飽,這肯定是脾運化的功能有問題了,因為飯後兩小時以後食物已經經過了胃的初步腐熟,下一步該脾去幹活“加工”了。

食慾健脾:

脾最忌諱的是“脹和冷”,喜甜;我們吃飯時絕不要海吃海喝,更不能喝冰鎮啤酒。喜甜,並不是大甜特甜的巧克力,適可而止,甜過了,反過來又傷脾。

平時多喝山藥薏米粥、吃紅棗等食療方法很好。粳米、鍋巴、番薯等其它五穀雜糧都是養脾的好東西。

這些信號預示著脾虛,如何用艾灸補脾虛

運動健脾:

我們看這面脾經的位置,知道脾經穿腹而過,那麼我們要做到早晚2次推腹,每次10分鐘;這樣不僅能加速腸胃蠕動通便,更是健脾養脾的好方法。

這些信號預示著脾虛,如何用艾灸補脾虛

調理脾胃-八段錦

盤腿而坐,敲打按摩腿部內側的脾經,如果在按摩過程中,發現有硬結或者疼痛點,就多敲多按,直到無結無痛位置,這也是健脾養脾的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