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不再“溫良恭”!“非典型選戰奇才”韓國瑜的最後衝刺


不再“溫良恭”!“非典型選戰奇才”韓國瑜的最後衝刺

臺灣資深媒體人張景為在臺灣《中國時報》刊文說,2020選戰進入最後12天,封關民調依舊極度看衰韓國瑜,但競爭情況並不像柯文哲所說的“垃圾時間”,反而呈現空前緊張激烈的態勢。經過連續3場政見會、1場辯論會,以及挺進“博恩夜夜秀”與連場大造勢的效應,韓國瑜火力全開,全面衝刺,氣勢昂揚的勁道不僅讓支持者充滿希望,連綠營也絲毫不敢輕忽。

如果說韓國瑜是“百年難得的政治奇才”,可能仁智互見、褒貶不一,但若說他是相當罕見的“選戰奇才”,應該較無異議。因為韓國瑜若是能選上臺灣地區領導人,展現治理長才,那才能真正擔得起“政治奇才”的稱號,而他如今至少已在選戰的謀略與表現上,揮灑出令人驚豔,既叫絕也咋舌的風格。

韓國瑜在不到兩年之間,連打兩場大選戰,創造的是一種從逆境中“非典型”突破求勝的戰略戰術,去年底的高雄市長選舉,他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勝選,締造最勵志的傳奇,當時他的成功,外界已多有論述。反倒是今年他乘勢追擊,結果由盛而衰,幾經跌宕轉折後,反而少有人談及他的“非典型”戰法。其實愈到選戰後期,韓式逆向操作的非典型戰略思惟,早已重現江湖!

從去年的港都之戰到此次“大選”,韓國瑜都是在一種“正常情況不可能會贏”的局面下思考求勝之道。所以去年他淡化政黨而強調個人努力、少政治而主打經濟民生、多包容忍讓而壓抑攻擊,試想若不是這樣,可能他一踏入高雄此一深綠地盤,根本毫無機會凸顯抱負,早已未戰先陣亡。

緊接著的2020“大選”,原本情勢看好,但從韓表達意願後,各種內外因素夾擊、急轉直下,韓的民調不斷落後蔡英文已達數月之久,這時如果照正常打法,想要逆轉勝的機會其實不大。韓國瑜宣佈拒絕民調的“蓋牌”戰術首發其端,儘管外界對其效益利弊有不同看法,但已形成穩定軍心兼欺敵之效。

隨後的4場政見與辯論會,韓國瑜更是火力全開,批派系治理,猛打新潮流;批“讀稿機”兼巧諷三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怒罵蔡當局弊案貪瀆,力推特偵組;甚至毫不保留地痛斥親綠媒體沒水準。而其舉例鮮活、比喻生動、措詞之草莽、口氣之嚴厲,不斷挑戰許多人認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該有的樣子與格局”,更引爆兩極反應。有人認為有失體統,有人則認為痛快淋漓。

和去年宣揚的“愛與包容”相比,現在的韓國瑜表現已經不同,但深入來看有其邏輯可循。去年選戰末期,“韓流”聲勢已沛然莫之能御,但今年韓國瑜頻遭黑化打壓,如果還是“溫良恭”下去,或是虛矯卻受屈地展現捱打的“格局”,結果可想而知。以直斥媒體的嚴厲程度,這在過去是絕難想象的,畢竟維護新聞自由是民主社會不敢違逆的“政治正確”,但韓竟還1炮打3家,他不怕引發爭議眾怒,卻也代吐多年來的民怨不滿,而此舉在鞏固滿足支持者,以及嚇走社會其他反對者的利弊考慮之間,韓當然有經過考慮。

投票之前“反滲透法”,顯然是影響最後勝敗的重要變數。此“法”在“程序正義”、內容規範與必要性等方面,都有極大的爭議和後遺症,但蔡英文執意要在年底前通過,外界多認為是為了選戰最後求勝“加碼”所致,但也有人認為這反將激起淺藍與中間選民的不滿,民進黨的激進之舉必須慎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