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胃下垂有什麼表現?

冬日的陽光-慄紅民


首先人體胃有很多韌帶及組織牽拉,一般輕度的胃下垂是沒有任何症狀的,胃下垂主要是各種原因導致胃膈懸韌帶及各個韌帶鬆弛使得胃部牽拉韌帶功能受損,而且膈肌懸力下降所導致的胃從正常位置脫落,正常人體胃大部分位於左上腹部,而胃下垂嚴重者胃可抵達腹腔內。



胃下垂雖然不常見但是,但是長期胃下垂的患者會出現頭昏、頭疼、乏力失眠,重者甚至得抑鬱症等,下邊小克為大家一一解析胃下垂有哪些具體表現!

1、胃下垂多見於飽餐後劇烈運動,導致牽拉胃部的韌帶被拉傷,會出現胃部的脹滿感,自覺胃部有下墜感,腸道有壓迫感等症狀,胃下垂會對正常的腸道及器官也會有一定的壓迫。


2、會出現持續性的上腹部隱痛,一般都是大量進食後出現,因為未進食是胃部重量減輕,使得對於韌帶的拉扯負擔小,但是進食後重量增加會導致拉扯過度刺激胃部神經導致出現疼痛。

3、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因為胃部進食後重力增加,而且容易導致胃部韌帶的壓力過大,導致胃部肌肉痙攣,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胃下垂和進食及運動有一定的關係,尤其是飽餐後立馬運動(打籃球、跳躍、快跑步等),所以切記一定要飯後2小時左右在運動。這樣既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還有利於排空。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所謂胃下垂,是一種胃位置的異常,胃全部(包括大彎和小彎)的位置大大降低,甚至低到以下,到達盆腔。

胃下垂有什麼症狀?

胃下垂的程度不一樣,其症狀也不同。輕度的胃下可以毫無症狀,對人也沒有什麼害處。如胃下垂太多,降到骨盆裡去了,就會產生一些症狀。有的人常有上腹部的不適感,每次進食後有飽服、壓追的感覺,經常氣,其至噁心,有的人有厭食現象,只要吃一點東西就飽了,不能多吃,也有人在進食後發生腹部牽拉感和腰痛,在活動時腰部和大腿有緊細和疲勞感,如在飯後走得稍快一點,可因固定內臟的韌帶和腸系旗的則烈牽拉而引起腹痛,但只要稍事體息就可好轉。患者不能長時間的站立,尤其不能進行比較勞累的體力活動。所有這些症狀,在躺平以後,可以大大減輕或消失。



胃下垂常是內臟下垂的一部分,往往伴有其他內臟如肝、腎下垂,並出現神經意弱的症狀,如失眼,多夢、頭昏、眼花、氣短、胸悶等。

如何診斷胃下垂?

胃下垂可以根據體型和症狀初步判斷。胃下垂最可靠的檢查方法是上消化道的鋇餐透視檢查,胃小彎切跡低於兩側髂嵴聯線1-5cm為輕度,6-10cm為中度,11cm以上為重度。

1.心理治療。胃下垂時,在功能上和液分泌量方面,和正常胃一樣,還不能算是一種器質性病變,因此心理負擔不要過重。往往是你越注意它,可能症狀會越明顯而不大注意它的人,反而症狀很輕,甚或金無感覺。

2.加強身體煉。使肌肉保持的緊張力,對胃下垂的恢復是有很大好處的。但是,過分劇烈的跳高、跑步等動也不太恰當,而游泳、柔軟體操、太極等運動比較適合。

3.可用腹帶和冒託防止腹壁的鬆弛,維持一定的張力。

4.注意飲食,加強營養。胃下垂者多較瘦弱,食量也較小,所以選擇的食物應是富含營養、容易消化間體積又較小。多吃些動物蛋白和脂肪。還可同時服用助消化的多酶片、酶母片。必要時可用一些胰島素和蛋白質合成劑如苯丙酸諧龍之類,以增加腹腔內脂肪,並加強腹肌的張力。為減輕的負擔,可取少食多管的方法,每天吃5~6餐,以減少胃的飽脹感。每次飯後,最好能平臥一會,讓食物容易入十二指腸。應防止暴飲暴食。




5.對症治療。如腹痛給一般解痙藥,便秘給潤滑劑但用瀉劑,食慾不振可給胰島素以增進食慾等。但這些治療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6.中醫中藥的辨證論治、針刺療法、氣功療法等對胃下垂也有一定的療效。

以上是李醫生的觀點,關注李醫生告訴你,瞭解更多健康知識。你的每個點贊和轉發都是對李醫生最大的支持。

李醫生告訴你


正常人的胃位置相對固定,位於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時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 胃下垂,是由於膈肌位置下降,支撐胃的韌帶鬆弛,或腹腔壓力降低,腹肌鬆弛等原因,導致站立時,胃的位置下降,胃大彎到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可將到髂嵴聯線以下,多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的改變,還可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

胃下垂屬於內臟下垂的一種,多見於體虛瘦長者,久病體弱者、經產婦、腹部手術者及長期臥床者。輕度的胃下垂可無任何自覺症狀,中重度的胃下垂則常有以下症狀。

1.腹部不適,患者常有腹部脹滿、沉重、壓迫感,並有腹痛,多為持續性隱痛,與進食密切相關,飯後加重,且進食量越大,疼痛程度及時間越大;

2.噁心、嘔吐,多發生於飯後,特別是進食量較大時更易發生;

3.便秘,胃下垂大多伴有頑固性的便秘;

長期的胃下垂,可使患者心理壓力大、精神負擔重,可出現失眠、頭暈頭痛、抑鬱等精神症狀,還可出現厭食、消瘦、低血壓、貧血、心悸及昏厥等症。


淡如九月


胃本來的位置在左下腹,胃下垂患者的胃位置更低,胃大彎可能到達盆腔。胃下垂可能是由於固定胃的韌帶鬆弛,胃的張力較低,腹腔壓力下降等原因引起,雖然本身不是嚴重的疾病,但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症狀,需要引起重視。



胃下垂有什麼表現?

胃下垂一般是通過胃腸道x線造影檢查出來的,有些瘦長體型的本身胃的位置就偏下,也沒有明顯的症狀。還有些患者會有消化不良的症狀,主要包括腹脹、腹痛(隱痛)、噯氣和便秘等。因為胃的位置靠下,食物排空會減慢,從而引起上述症狀。



胃下垂的治療以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改善為主,主要包括少食多餐,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飯後休息半小時等措施。可以適當服用一些促消化藥物,如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有些小孩有胃下垂就是因為飯後碰碰跳跳,太過活潑,應適當糾正這種行為。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胃下垂也稱胃黏膜脫垂,他的患者的臨床症狀有很多,主要是以以腹痛為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無明顯的週期性和節律性,腹痛可在進食後誘發,常常呈陣發性疼痛,也可以出現燒灼痛和不規則的脹痛、刺痛等等。常有上腹部飽脹感、噯氣、食慾下降等症狀,還可以合併有上消化道出血,多是胃黏膜脫垂中比較常見的,多數為少量出血,少數可以出現大出血,甚至出現失血性休克。還有一部分患者出現幽門梗阻,其發生率比較低,很多患者出現發作時噁心嘔吐,嘔吐在進食後發生,常有上腹部劇烈的疼痛,嘔吐後症狀即可得到減輕。通過查體,患者有明顯的消瘦、輕度的貧血、上腹部有輕壓痛,當黏膜嵌入幽門管的時候,可見胃型,胃蠕動波以及上腹部可有振水音的出現。


有來醫生


胃下垂是由中氣不足,氣虛下陷引起的,表現出脾氣下陷的病徵。多因脾胃虛弱,中氣不足,使脾氣下陷,發生胃下垂,脾胃為中氣之本,脾主肌肉而可運化,脾胃虛弱則運化失常,中氣升舉無力,而致脾氣下陷,則胃下垂。主要,消瘦,乏力,胃納差,胸脘脹悶不舒,進食後腹脹下墜或嘔吐,暖氣,大便溏或便秘,平臥時症狀減輕,苔薄白,脈沉細,均為脾氣下陷之徵。注意,勞逸結合,飲食調節,特別是產後婦女在產期應注意調養,休息。


中醫按摩朱師傅


腹脹及上腹不適、厭食、噯氣、便秘、腹痛等。

歡迎邀請我回答問題,胸毛出品,必屬精品

關注胸毛哥,給你不一樣的呵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