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芬蘭

芬蘭,北歐的一個小國,人口只有五百多萬,國土面積33.8萬平方公里,有許多湖泊,又稱“千湖之國”。芬蘭的北部邊境被挪威和俄羅斯所環繞,距離浩瀚的北冰洋不足30公里,然而卻只能望洋興嘆。其實在二戰前芬蘭也是靠北冰洋的,並且擁有通往北冰洋的不凍港口。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北歐地形圖

然而由於蘇芬戰爭戰敗被迫割地,喪失了北冰洋唯一的出海口貝柴摩,目前也只能通過波羅的海穿越數個國家到達大西洋。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芬蘭地形圖

歷史恩怨:曾是沙皇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

芬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並不長。1萬多年前人類在現芬蘭地域的定居,這種原始公社制度在芬蘭一直持續到12世紀。經歷了瑞典發動的一系列領土擴張後,芬蘭開始被瑞典統治,直到19世紀初。1809年,俄羅斯帝國擊敗瑞典,芬蘭成為沙皇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05年俄國革命,顯示芬蘭是沙俄附屬國

1917年俄國面臨戰敗,11月俄國臨時政府遭到俄共推翻,芬蘭民族主義者認為這是芬蘭獨立的時機。1917年12月6日,芬蘭王國國會通過了獨立宣言的法案。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18年2月,正進行閱兵的芬蘭獵兵部隊。在德國秘密招募與訓練下,芬蘭人組成了一支戰力頗強的獵兵隊。

1918年1月27日,芬蘭獨立後芬蘭王國政府軍與蘇俄支持芬蘭紅軍發生了近4個月的戰爭,即芬蘭內戰,最終以芬蘭王國政府軍獲勝。隨後不久,芬蘭與蘇聯隨即爆發了衝突,戰爭一直持續到1920年。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塔爾圖和約

此時由於波蘇戰爭爆發,蘇聯急切希望邊界不要再有更多敵人,因而在1920年10月14日與芬蘭簽訂《塔爾圖和約》。該和約確定了芬蘭和蘇俄的國界,並且蘇俄退出芬蘭內戰,芬蘭獲得北極圈內的不凍港佩琴加地區(芬蘭語稱之為貝柴摩),芬蘭志願軍退出俄屬東卡累利阿。這份條約對芬蘭非常有利,蘇芬邊界僅僅距離列寧格勒郊區25公里遠而已,因為這份條約不利於蘇聯,所以戰爭結束後蘇芬關係沒有因此改善。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39年11月,歐洲戰場局勢,納粹德國與蘇聯簽訂《德蘇互不侵犯協定》,致使希特勒與斯大林達成了瓜分東歐的

二戰爆發前夕,希特勒為了閃擊波蘭,避免過早的與蘇聯發生衝突,與斯大林於1939年8月23日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劃定了蘇德的勢力範圍,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小國被劃為蘇聯的勢力範圍。隨後德國閃擊波蘭,蘇聯從東部攻入波蘭,並在佈列斯特勝利會師,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蘇聯方面深知堅決反共的納粹德國遲早會撕毀和約,因此也開始加緊對外擴張,構築自己的防線。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小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交出其軍事基地。波羅的海三小國只好被迫同意,最終在1940年的夏天併入蘇聯。1939年10月,蘇聯對芬蘭與做出了相同的要求,但芬蘭拒絕了,隨後爆發了蘇芬戰爭。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30年代初的蘇聯紅軍士兵。

蘇聯向波羅的海國家下通牒,要求交出軍事基地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俄羅斯領土

蘇聯一直認為1920年簽訂的《塔爾圖和約》對蘇聯極為不利,直接威脅到距邊境僅32公里之遙的蘇聯第二大城列寧格勒的安危,且芬蘭在獨立過程中與德國關係密切,蘇聯視其將可能成為德國入侵本國的幫兇,於是持續以談判、威脅或嘗試顛覆芬蘭政府的方式來解決其邊界問題,必要時直接透過軍事行動併吞芬蘭,使其重回以往俄國附屬國的地位。芬蘭方面則力保獨立之成果,視蘇聯為唯一的假想敵,持續以外交手段來避免戰爭。兩國在1932年簽署了《蘇芬互不侵犯協定》,有效期限自1934年起維持10年。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39年11月30日上午9點16分,蘇聯空軍的6架SB轟炸機對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展開轟炸。

二戰爆發前夕,納粹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協定》,劃分彼此勢力範圍。波蘭被蘇德瓜分之後,接著蘇聯以武力威脅波羅的海國家接受在國內設置軍事基地以及駐軍的要求,愛沙尼亞、拉托維亞和立陶宛分別於1939年9月28日、10月5日和10月11日接受其通牒。蘇聯在波羅的海國家行動的同時也進行著對芬蘭的侵略準備,9月時已制定好作戰計劃,邊境也正進行密集的動員,預計於11月開始入侵。10月12日起,芬蘭政府也開始進行備戰措施,從小學起,所有學校全部停課、戲院關閉、禁止提領超過2,000馬克的現金等等。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39年12月時的戰況,蘇軍部隊抵達了芬軍於卡累利阿地峽上的主防線—曼納海姆防線。

1939年10月5日,蘇聯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召喚芬蘭駐蘇聯大使阿爾諾·耶尤-科斯基寧,要求芬蘭外長埃利亞·厄爾科就“某些帶有政治本質的具體問題”赴莫斯科談判。由於芬蘭方面至8日還尚未答覆,蘇方進而指責其遠不及波羅的海國家來的“積極”,而芬蘭外長厄爾科則反駁:

“我不知他們如何被邀請莫斯科,但芬蘭把這件事當作一件常事,因此透過正常程序處理。”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40年,防守衛普里的芬蘭機槍兵。

芬蘭擔憂蘇聯會認為厄爾科此種態度代表整個政府,因此改派出由駐瑞典大使尤霍·庫斯蒂·巴錫基維率領,包括政經顧問約翰·尼科普和總統軍事顧問阿拉達·帕森寧的代表團赴約。出發前,芬蘭政府指示巴錫基維必須強調芬蘭地小人少、有簽訂《塔爾圖協定》和互不侵犯條約,不會構成對蘇聯的威脅;

任何領土上的讓步、在國內駐軍的要求都必須拒絕、只有在極大的壓力下才能就芬蘭灣的幾座島嶼讓步,但絕不得讓出蘇爾塞裡島,且任何讓步必須是對等的,補償也必須在外界看來是合理的,最後,禁止談論關於互助條約的相關事務。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熊!!!

與北極熊兩次談判:蘇聯獅子大開口

芬蘭代表團於10月9日出發,於12日開始談判,蘇方以莫洛托夫和斯大林為代表,就列寧格勒的安全和控制芬蘭灣入口之必要性,要求芬蘭方面接受六個條件:

一、為使列寧格勒遠離芬軍重型火炮的射程,要求卡累利阿地峽的兩國邊境向西推延12公里,換句話說,即是割讓地峽至衛普里(即現在的維堡,當時為芬蘭第二大城,也是地峽上的主要防禦工事——“曼納海姆防線”至芬蘭內地的中心根據地)以東30公里間的土地予蘇聯,這對衛普里構成相當的威脅,同時也使蘇方可使用地峽的極北河川和湖泊的天然防禦線。

二、租借雷巴奇半島予蘇聯,令其於西部駐紮5000名士兵,以保護蘇聯於北極圈內唯一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之安全,另外還要芬蘭割讓其唯一的北極海出海口——貝柴摩。

三、租借漢科半島予蘇聯30年,並允許在上面建設軍事基地,如此便可與愛沙尼亞的帕爾迪斯基基地聯合起來封鎖芬蘭灣出口,保護喀琅施塔德的蘇聯海軍基地,為此蘇聯每年會付給芬蘭800萬芬蘭馬克。

四、割讓蘇爾塞裡島、拉凡斯卡里島、臺塔爾斯卡里島和科伊維斯托島予蘇聯。

五、拆除曼納海姆防線,理由為該防線“對兩國發展和平睦鄰關係不利”。

六、簽署一項互助條約。作為交換,蘇聯將割讓兩座自治市——裡波拉與波拉亞維給芬蘭,兩者合計面積為5529平方公里,為蘇聯對芬蘭要求的2761平方公里領土大上兩倍,但兩者皆為僅有原始森林的低開發土地。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40年1月,一名在芬蘭北部警戒著天空,提防蘇軍飛機的“羅塔·斯法德”組織成員。

蘇聯提出的要求幾乎每一項都與巴錫基維被交待的事項相對,其條件之嚴苛遠未被芬蘭方面料想到,故巴錫基維等人先返回赫爾辛基接受新指示。芬蘭政府以外長厄爾科和國防部長約赫·尼卡寧兩人為首,強硬地拒絕所有要求。而財政部長唐納和曼納海姆則持相反意見,認為可以接受此交易,後者意見是,認為蘇方的要求實際上不會給芬蘭的安危有太大的威脅,在地峽上反倒是使得較危險的狹窄突出處放寬了不少,也不影響“曼納海姆防線”的完整性。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蘇軍進攻芬蘭佈署示意圖。

最終,政府內強硬派佔了上風,做出以下結論:五座芬蘭灣的小島嶼可能讓給蘇聯來換取某些補償、地峽上的邊界可以調整(但遠不及蘇方要求的程度)、1932年的互不侵犯條約可以重新擬定,要聲明雙方均不得援助他國進攻締約國一方。然而,芬蘭政府認為在本國領土上設有他國軍事基地事關國家主權問題,且若答應的話就相當於認可蘇聯可使用國境與半島之間、長達320公里的鐵路來運送蘇聯軍隊與其軍需物資,路程中即會通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此為該國的心臟地帶,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租借漢科半島和雷巴奇半島。由於巴錫基維不願在沒有政府官員陪同下進行談判,因此返回莫斯科時,唐納也是代表團成員之一。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芬蘭地圖

10月23日,蘇芬雙方重啟談判,斯大林對於芬蘭提出的新建議十分失望,再三強調芬蘭的讓步不夠,而蘇聯的要求已是最低限度。在歷經兩個小時毫無結果的爭論後,芬蘭代表起身離開克里姆林宮準備返國,但過了幾個小時後,莫洛托夫的秘書又來請芬蘭代表團繼續談判,斯大林這次將駐於雷巴奇半島的蘇軍降至4000人,並減少對地峽地區上的領土要求。但即便如此,蘇聯的要求仍然遠遠超出了芬蘭人可接受的範圍,因此巴錫基維與唐納第二次返回赫爾辛基與政府協商。政府內部進行磋商後,決定對斯大林繼續持以強硬立場,所有基地均不予以租借、“曼納海姆防線”不拆除,但地峽邊界可西移(還是低於蘇方要求)、雷巴奇半島西部和芬蘭灣的島嶼可割讓。曼納海姆依舊認為應避免與蘇聯發生衝突,而唐納則致信瑞典首相佩爾·阿爾賓·漢森,“試問若芬蘭遭蘇聯入侵是否會可以支援?”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現在的芬蘭領土

到了27日,漢森答覆瑞典將繼續提供芬蘭武器和食物、允許在第三國通過其領土來供應芬蘭物資,也會提供外交支持,但他同時也暗示瑞典不會再提供更多的援助。芬蘭國防部長尼卡寧倒是對芬軍相當有信心,認為至少可以抗擊蘇軍六個月之久。10月31日,莫洛托夫於蘇聯最高蘇維埃議會上將談判過程公佈。11月3日至9日,蘇芬繼續談判,但蘇聯拒不接受芬蘭的條件,至此強硬的芬蘭代表團不再讓步,交涉宣告破裂。11月13日,芬蘭代表團於11月13日返回赫爾辛基,這時芬蘭政府首腦也依舊不認為蘇聯真的會攻擊芬蘭。1930年代蘇芬之間的幾次談判皆無結果,蘇聯決心武裝入侵芬蘭。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芬蘭地圖

蘇芬冬季戰爭失敗:強行割讓,失去了戰前11%的領土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揹著步槍、身著白色雪衣和滑雪板的芬軍士兵。

“只要我們將嗓門提高點,芬蘭人就可能屈服。他們還不屈服,我們就再放一槍,芬蘭人一定會舉手投降……我們是這麼認為,我們沒有想到會發生戰爭,我們認為芬蘭人會接受我們的要求,不會迫使我們進行戰爭……有人經常問,我們是否在法律上、道義上有權採取反對芬蘭的行動?我們當然是沒有法律權力的,但就道德而言,從我們的立場上出發,我們渴望保護自己就可以說明我們的行動是正當的。”

——蘇聯最高領導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曼尼拉炮擊事件,黑點處

1939年11月26日蘇聯製造了“曼尼拉炮擊事件”,以此為藉口對芬宣戰,在兩國邊境發動全線進攻。國際聯盟將蘇聯的行動視為非法攻擊,於12月14日將該國除名。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曼尼拉炮擊事件政治漫畫

蘇聯投入大規模的軍隊進攻芬蘭,並在兵力、飛機、坦克上佔有壓倒性優勢,然而戰前其軍事領導人因約瑟夫·斯大林於1937年開始的一連串的政治整肅而被處死或入獄,以致冬季戰爭爆發時,蘇軍僅剩下經驗不足的高級將領和中級軍官。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冬季戰爭-蘇芬戰爭

由於上述因素,加上芬軍訓練精良、熟悉地形,導致蘇軍在冬季戰爭初期戰技拙劣、損失慘重,芬蘭則展現了遠超過蘇聯預計的抵抗能力。然而蘇聯於後期撤換指揮成員、改善作戰方式以及結合強大的物資優勢,終於突破了芬軍主防線,芬蘭因而求和。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40年3月12日,蘇芬簽署《莫斯科和平協定》。

1940年3月12日,蘇芬簽署《莫斯科和平協定》,並於第二天起生效。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蘇聯與芬蘭的領土談判地圖,紅色為芬蘭的已開發領土,斯大林則提出以綠色的未開發領土作為交換,綠色區較紅

芬蘭割讓卡累利阿上的整個地峽區域以及拉多加湖以北的大片土地給蘇聯,包括芬蘭第二大城衛普里、芬蘭的大部分工業區以及幾處戰爭結束時芬軍仍把守著的領土。除了卡累利阿外,芬蘭還被迫割讓薩拉、雷巴奇半島、芬蘭灣的4座島嶼和租借漢科半島給蘇聯30年,而在戰爭期間一度被蘇軍佔領的百沙摩則根據該協定交回給芬蘭,但蘇聯擁有貝柴摩地區的過境權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1940年,繳獲芬軍國旗的蘇軍士兵,注意他們身上已換上白色的雪地迷彩裝。

總計下來,芬蘭一共失去了戰前11%的領土、30%的經濟資產、12%的人口,其中有45萬名卡累利阿的居民不願生活於蘇聯的統治下,因此離開自己原本的家園遷入芬蘭,成為政府必須重新安置的難民。新國境令芬蘭在國防上也變得極為惡劣,割出了卡累利阿地峽使蘇軍得以從漫長國境上發揮數量優勢進攻芬蘭,人數少的芬軍要防守反而是變得相當困難、擁有強大海軍實力的蘇軍也可以透過海路來派遣大部隊增援租借中的漢科半島,蘇軍也可以經由列寧格勒—衛普里—漢科的鐵路快速調動部隊,避開芬蘭南部的海岸炮兵,直接威脅芬蘭的大後方。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蘇芬戰爭割讓領土。

繼續戰爭:被迫與納粹德國交好,芬蘭計劃收回失土,結果依然是割地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戰爭

冬季戰爭之後芬蘭軍隊極需恢復。就在合約簽訂後,芬蘭就聯繫英國,希望獲得軍事聯盟或援助。但英國對此並無興趣,此事也就沒有下文。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元帥,為芬軍總司令。

到了1940年秋天,納粹德國提出若芬蘭可借道與德軍佔領挪威,就賣給芬蘭一些武器的提議,芬蘭答應了。1940年11月,德蘇雙方於柏林召開會議,會中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詢問若蘇聯再次攻擊芬蘭,德國的反應不同於往年,德國表示反對蘇聯入侵芬蘭。納粹德國於1940年12月再度重申與芬蘭的軍事合作關係。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芬蘭軍隊在奪回維堡後,於1941年8月31日進行的步操。

芬蘭與德國間於1940年冬天到1941年間的合作關係減弱了其它國家對芬蘭的同情,尤其是繼續戰爭中,芬蘭在納粹德國的支持下侵略蘇聯,芬蘭不僅計劃要收回失土,還想兼併東卡累利亞,東卡累利亞的居民雖然在文化上屬於芬蘭人,但宗教信仰卻與俄國同為東正教。這項侵略行動使英國於1941年12月6日向芬蘭宣戰。隨著德國在二戰中其他戰事的不利,1944年夏芬蘭單獨向蘇聯求和,隨後達成蘇芬停火協議。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芬蘭軍隊攻佔地區圖-繼續戰爭。

在芬蘭與蘇聯在莫斯科達成休戰協議後,蘇聯要求德軍自芬蘭境內離開,但德軍並不願離去,芬蘭於是必需對過去的同盟德國宣戰,是為拉普蘭戰爭,芬蘭軍隊最後成功將德軍自芬蘭逐出。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冬季戰爭中正在巡邏的芬軍士兵。

1947年2月10日,蘇聯等盟國與芬蘭在巴黎簽訂和約。《巴黎和約》除確認1940年《芬蘇和約》的一切規定外,令規定另規定:蘇聯放棄漢科半島租借權,以置換在波卡拉地區(東距首都赫爾辛基30餘公里)建立海軍基地的權利,有效期50年;限制芬蘭軍備,陸軍3.44萬人,艦艇不得超過萬噸,並對蘇賠償3億美元;割讓瀕臨北冰洋的貝柴摩地區予蘇聯。芬蘇兩次戰爭中,蘇聯從芬蘭共割取45840平方千米的土地,將卡累利阿地區蘇芬邊界線向北推移了150千米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俄蘇35戰機部署卡累利阿。

從此芬蘭失去了巴倫支海唯一的入海口和鎳資源地區,南部卡累利阿地峽天然屏障也喪失了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蘇芬戰爭前芬蘭領土範圍。

蘇聯曾經假想的威脅不再存在,相反對芬蘭卻是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同時還

讓芬蘭失去了北冰洋唯一的出海口

北歐芬蘭是如何失去北冰洋出海口的?距離北冰洋不足30公里

北歐風景。

現在的芬蘭被評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度,位於北歐的“千湖之國”芬蘭,同時也享有“綠色金庫”的美譽。這個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被鬱鬱蔥蔥森林所覆蓋的國家,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從空中俯瞰,不論是在蜿蜒的海濱和湖畔,還是在起伏的丘陵和星羅密佈的島嶼上,到處都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富足而安寧的生活是這裡生活人們的人生目標。他們在勤奮工作的同時,注重個人修養,盡情休閒,享受生活,戰爭似乎從不屬於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